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24|回复: 0

戍天九思:黄岩岛保护区:制度创新、战略破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央视9月10日报道,国务院批复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看似平淡无奇的措施,实则是与永暑礁导航设施、东海防空识别区一样的大手笔,体现了中国在维护海洋权益、保障国家安全与遵守国际规则的重大制度创新,这是中国从单一维权到体系化治理、以制度创新赢得战略主动的重大举措,也是把9.3阅兵一次性仪式转变成中国可持续发展势能的开始!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永暑礁导航设施和东海防空识别区这两次海洋权益斗争的历史。

  ▲黄岩岛面积150平方公里,中国于2012年收回,距离菲律宾海岸线最近处约130公里。

  永暑礁导航设施:公共服务与海洋权益的制度创新

  ☆1974年西沙海战以来,越南改变策略,采用隐蔽方式逐步蚕食我南沙岛礁,先后占领我岛礁多达29个。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委员会第14次会议决定要求中国在南沙群岛建立海洋气象观测站,这为中国在永暑礁开展建设提供了国际法契机。

  ☆1988年2月—8月,中国海军在永暑礁建成有人驻守的海洋观测站,面积仅10平方米。当年3月14日,中国在南沙群岛赤瓜礁海域成功击退越南武装挑衅,击沉越南舰艇两艘,并成功夺回永暑礁等六座岛礁。

  ☆2013年—2015年,中国开始在南沙七岛八礁开展吹填工程,永暑礁面积扩展至2.8平方公里。

  ☆2016年5月26日永暑礁灯塔投入使用,安装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基站和甚高频基站,可提供定位参考、航路指引、航行安全信息等导航服务。

  ☆2018年7月,中国圆满完成南沙七岛八礁建设,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规定: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的审批。

  此后,中国虽然全面停止填海造岛工程,但是,已牢牢掌握了南海斗争的主动权,中国在南海构建起“小铁三角”永备工施。下一步会不会在南海建“大铁三角”?

  东海防空识别区:安全防控与国际规则的制度创新

  中日东海海洋权益斗争本质上是美国离岸平衡战略埋下的祸根。美国早在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的前一个月,就暗中将钓鱼岛管理权交给日本人,埋下制衡中日关系的定时炸弹。而当2012年5月,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决定年内正式启动自贸区谈判之时,美国就暗中指使并支持日本开启钓鱼岛“购岛”闹剧。

  中国于2013年11月23日,按照国际惯例,宣布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中国这一举措看似与钓鱼岛之争毫无关系,实则将中日钓鱼岛领土之争升级为突破美国第一岛链的战略突围,让美国因小失大而中国的生存空间得以拓展。

  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之后,中国要求所有进入东海防空识别区的飞机必须事先通报,抓手就是国际航班。刚开始美日韩等国都不承认,并要求本国航空公司不得申报航班计划。但是,美国航空公司领教过中国政府的厉害,巨大的商业利益使它顾不得政府的劝告,率先主动申报了,因此得以正常进入中国。日本航空公司刚开始也申报了,但在政府的严令要求下,又撤回了报告。那么,中国就不客气,每次日本航班进入东海防空识别区,中国空军就起飞歼击机进行“查证识别”,中国民航航空管制中心就让它空中等待“识别”,反正就是不让它进入中国领空落地。日本航空保险业闻讯后,认为这大大增加了安全风险,立即要求提高保费。几个回合下来,日本航空公司实在顶不住了,只好认恿。日本政府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家航空公司破产,只好让其自作主张。

  当然,美日韩政府还是不承认,也时不时地派军机进入东海防空识别区来挑衅,中国空军继续“查证识别”,外媒也继续炒作。这样,中国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就在反复“识别”中建立起来了,识别区的“红线”也就立起来了。

  下一步,中国会不会在南海建立防空识别区呢?

  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主权宣示的制度创新

  菲律宾无底线挑衅中国南海领土主权,还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纵容台湾当局外事部门负责人窜访,触碰“一个中国”红线,中国此时宣布建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当其时。

  9月10日,国务院批准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网站发布公告明确了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及功能区。明确: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三沙市,面积3523.67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242.55 公顷,实验区面积2281.12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珊瑚礁生态系统。

  ▲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只占黄岩岛面积不到1/4。

  建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过去的中国海警单一的海上维权行为上升为落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措的国家意志,将海警动态管控变成保护管理站24小时全天候管控,标志着中国在南海行政管理进入新阶段。

  ▲黄岩岛珊瑚礁

  目前,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有一套成熟的保护管理制度,包括设立保护管理站和建设科研监测中心,有专项经费、专业人员和装备,设置界碑、界桩、标识牌等保护管理设施,健全管理机构,强化对涉及自然保护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得到落实。总之,就是通过建立保护管理站、进行配套建设、配备执法人员和装备,实施有效保护管理,决不允许任何人未经允许进入保护区!

  如果菲律宾继续挑衅,中国会不会在仁爱礁等岛礁建立更多的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呢?

  制度创新的内在逻辑:从单一维权到体系化治理

  中国这三项制度建设的共性创新在于:

  一是多维度目标整合。将主权维护、安全保障、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目标融入单一制度设计,如黄岩岛保护区同时实现生态治理与主权宣示,东海识别区兼顾安全防控与国际规则适应。

  二是法治化路径主导。依托国内法(如《自然保护区条例》)与国际法(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构建制度依据,以法律程序替代对抗性手段,提升行动的正当性。

  三是主动塑造规则。从被动应对争议转向主动创设制度(如防空识别区、保护区),以自身实践引领区域规则制定,增强海洋治理话语权。

  邓小平同志讲:“制度建设更带全局性、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方面,中国应当向美国学习,善于把国内法变成国际法。当然,前提是拳头足够硬!这就是9.3阅兵的后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9-19 13:39 , Processed in 0.0937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