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6|回复: 0

环球科学:2025“诺奖风向标”拉斯克奖揭晓:他们让这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奖项 ·

  2025 “诺奖风向标”拉斯克奖揭晓

  当地时间9月11日,2025拉斯克奖(The Lasker Awards)正式揭晓。

  2025年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授予了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Dirk G?rlich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Steven L. McKnight,以表彰他们“发现蛋白质序列中低复杂度结构域(LCDs)的结构和功能,揭示出细胞内物质运输与细胞组织构成的新原理”。按照经典认知,仅由少数种类的氨基酸(而非全部20种)构成的LCDs难以承担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但真核生物约15%-20%的蛋白质都含有此类序列。Dirk G?rlich和Steven L. McKnight的研究证明,这些“无序”的LCDs能在细胞内形成精密的组装体,支持多层次的生理活动。

  2025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了美国艾奥瓦大学的Michael J. Welsh,曾就职于福泰制药(Vertex Pharmaceuticals)的Jesús González和现就职于福泰制药的Paul A. Negulescu,以表彰他们“在开发囊性纤维化病新型疗法中的关键作用——这种三联药物挽救了罹患这种致命遗传病的患者的生命”。其中Michael J. Welsh发现了导致囊性纤维化病的蛋白质正常的工作机制,以及患者体内相关功能的紊乱,为寻找药物开辟了可能。Jesús González开创了一套在化学物质库中筛选潜在化合物的系统。Michael J. Welsh则主导并推动了整个药物研发项目,最终开发出三联药物组合疗法,使囊性纤维化从致命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疾病。

  医学特殊成就奖授予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Lucy Shapiro,以表彰她在生物医学领域55年来的卓越贡献。Lucy Shapiro的研究揭示了细菌如何在时空维度协调遗传逻辑、生成两种分化细胞。她还创立了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发育生物学系,并为多届美国政府提供新型传染病的应对建议。(Lasker Foundation)

  · 天文学 ·

  引力波探测结果证实霍金理论

  双黑洞并合后,会在中心留下一个“振动”的旋转黑洞。图为这一过程的艺术复原图。图片来源:Aurore Simonnet (SSU/EdEon)

  1971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提出,黑洞的事件视界(任何东西都无法逃脱的边界)的面积永远不会减少,所以两个黑洞合并后的事件视界面积不会小于合并前,这就是著名的霍金黑洞面积定理。2015年,美国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观测到第一个双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信号GW150914——两个黑洞相互碰撞产生了一个新黑洞,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以引力波的形式在时空中荡漾。

  现在,与2015年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相比,LIGO探测器的灵敏度得到了提升,且已经与意大利“处女座”(Virgo)引力波探测器和日本“神冈”(KAGRA)引力波探测器形成目前最灵敏的引力波探测器网络LIGO-Virgo-KAGRA。2025年1月14日,该引力波探测器网络捕捉到了迄今最清晰的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信号GW250114。这一事件的信号清晰度和细节程度前所未有,是2015年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的4倍。这一引力波信号由两个约13亿光年之外的约32个太阳质量的黑洞合并产生,合并产生的黑洞质量约为63个太阳质量,每秒旋转100次。《物理评论快报》(PRL)近日发表的研究证实,此次事件中,两个黑洞合并前事件视界面积总和约为24万平方千米,合并后的面积约为40万平方千米,数据证实了霍金的预测。这些发现对于理解黑洞的物理特性以及探索量子引力理论具有重要意义。(ars technica)

  · 奖项 ·

  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揭晓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9月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WLA Prize,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设有“智能科学或数学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两个单项奖。单项奖金金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最多可由4名获奖者分享,为全球奖金金额最高的科学大奖之一。

  其中,“智能科学或数学奖”授予美国斯坦福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名誉讲席教授孙理察(Richard SCHOEN),表彰他在几何分析与微分几何领域做出的开创性工作,包括在共形偏微分方程、极小曲面、广义相对论、调和映射及山边问题等方面取得的奠基性成果。“生命科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康奈尔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名誉教授斯科特·埃默尔(Scott D. EMR),以及美国犹他大学生物化学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韦斯·桑德奎斯特(Wesley I. SUNDQUIST),表彰他们在受体膜蛋白转运与降解细胞机制研究中的突破性发现。该机制与病毒出芽、感染进程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干预密切相关。

  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截至2025年,顶科协奖已评选四届,共有12位科学家获此荣誉。10月24日,2025顶科协奖颁奖典礼与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式将同时在上海举行。(《中国科学报》)

  · 动物行为学 ·

  章鱼也有偏好“手”

  本研究中野生章鱼影像集锦,展现了论文所述的丰富行为模式与动作。(视频来源:Chelsea Bennice和Roger Hanlon)

  章鱼腕足是由围绕一个中枢神经的四个不同肌群组成的复杂结构,这四个肌群分别为横肌、纵肌、斜肌和环肌。这四个肌群能让章鱼腕足以不同方式变形,由此做出一系列动作以完成各种行为,从狩猎和移动到自卫。事实上,章鱼能用任意腕足执行任务,但最近一项发表于《科学报告》(Scienfic Reports)的研究发现,它们更倾向于使用某个或某几个腕足执行特定任务。

  研究团队分析了关于野生章鱼的25个1分钟视频,这些视频拍摄于2007-2015年间的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拍摄的章鱼为普通章鱼(Octopus vulgaris)或其近亲物种岛屿章鱼(Octopus insularis)及美洲章鱼(Octopus americanus)。作者记录了这些章鱼每次使用哪些腕足来完成15种不同行为之一(如爬行)。他们还记录了该行为期间会出现12种不同腕足动作(如蜷缩)的组合方式,以及完成每个腕足动作时会出现四种不同变形(如延伸)的组合模式。

  作者发现,所有这些章鱼均能让全部八个腕足以四种不同方式变形,并能用每个腕足完成所有动作。他们还发现,身体两侧的腕足使用率均等,但前面四个腕足的使用率远高于后面四个腕足(64%比36%)。前腕足更有可能用于探索周围环境,而后腕足更可能用于让章鱼到处移动。因此,两个动作更常用到后腕足:一个是翻滚,此时腕足在章鱼身下顺着海底移动,类似传送带;另一个是撑地“踩高跷”,此时腕足向下笔直延伸以抬起身体。作者表示,他们的研究是首次证明章鱼为了特定任务使用特定腕足的成果之一,章鱼的这种行为目前仅在灵长类、啮齿动物和鱼类中为人所知。他们还表示,他们的结果或能用于改进模拟章鱼腕足功能的机械臂。(Nature)

  · 气候变化 ·

  180个碳排放大户应为热浪增幅负50%的责任

  人为导致的全球变暖正在增加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最近,一项发表于《自然》(Nature)的研究认为,2000到2023年间四分之一的热浪,如无人因气候变化几乎不可能发生。这篇论文还指出,碳排放大户们需为热浪强度增幅的约50%负责。

  研究团队利用一个国际灾害数据库中2000年至2023年的213次热浪数据,扩展了一个成熟的基于事件的框架,以评估人因气候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些事件。他们发现,如果没有气候变化,这些热浪事件中有四分之一几乎不可能发生。中位数估计显示,由于气候变化,相较于1850-1900年,热浪在2000-2009年间发生的概率增长了20倍,2010-2019年间热浪发生的概率则增长了200倍。他们指出,事件中位数数据还表明,因为气候变化,热浪强度在2000-2009年间升高了1.4 °C,2010-2019年间升高了1.7 °C,2020-2023年间升高了2.2 °C。

  利用180个最大的碳排放大户(排放特别高的企业)数据,研究团队评估了他们的排放在此类事件频率和强度加剧中的作用。他们表明,自1850-1900年以来,碳排放大户导致热浪强度增加了50%。作者认为,每个碳排放大户的排放量可能造成了16-53次热浪事件(这些事件过去在工业革命前气候中几乎不可能出现)。作者总结说,他们的发现表明了人因气候变化的影响对极端事件发生概率和频率的影响,并强调了排放对这些事件发生的作用。他们指出,他们的框架或可经调整应用于其他灾害,并对气候政策有所启示。(Nature)

  撰文:王怡博、二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9-15 11:36 , Processed in 0.12504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