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7|回复: 0

时晨晨:中际旭创:被老登打下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0 13: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从被老登喷了之后,“易中天”们就不行了。

  怎么回事呢?

  最近中际旭创是最热门的公司之一,两年多涨了20倍。

  很多分析师还继续吹,把它2027年的净利润预期调升到了250亿,给30倍估值的话,对应的市值就是7500亿。

  凌鹏呢,在卖方的时候就很出名,去买方了也是一个很有实力的大佬,不过现在管理规模不到5个亿了。

  他最近持有不少白酒,但是最近白酒又没怎么涨,估计心里不太舒服。

  在这种情况下,凌鹏提出了质疑:一个零部件制造业公司可以达到这么高的年利润?

  然后某分析师就怼凌鹏:买你的白酒去吧,老登。这哥们,是破防了吧!

  到底是老登戳破了泡沫,还是老登看走了眼?

  一、中旭际创辉煌的业绩和狂暴的涨幅

  2023年那一波,3个月涨了6.5倍。从2025年4月份以来,5个月又涨了6.7倍。最近两年,累计涨了24倍。

  2023年下半年,一度回调49.87%;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又回调了63.84%。

  业绩怎么样呢?

  2017年,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主营业务切入光模块。

  并表后公司营收有一个明显跳升,增长了10几倍,2018年营收增速又翻一翻。2024年营收也接近翻番,预期2025年营收增长50%。

  公司切入光模块业务后的7年内,公司营收增长了10倍,算上今年的预期,营收将增长15倍。

  (注:2025年营收为市场一致预期)

  净利润也因为2017年并表后放量,2018年净利润继续飙升285%。2024年净利润53个亿,飙升143%。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42个亿,增速76.26%。

  现在市场预期25年净利润超过100亿,营收增速也基本上100%左右。

  公司切入光模块业务后的7年内,公司净利润增长了33倍,算上今年的预期,净利润将增长61倍。

  自从公司切入光模块业务后,公司业绩就显著飙升,增速相当高,只有2019年和2021年业绩疲软,其余时间业绩都很强。

  营收增长快,净利润增长更快,营收增长了10倍,但是净利润增长了61倍,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也一路走高。

  总结一下:过去几年,公司营收增长很猛,增长了10倍,净利润增长更猛,增长了61倍,且公司毛利率一路走高。

  公司到底在涨什么?

  2023年上半年那一波6.5倍,涨的是云计算。当时chatGPT横空出世,大家认为国内云计算厂商会扩大开支,公司业绩预期会变好。

  这一波涨6.7倍,涨的是AI硬件资本开支放量,海外各大厂商,微软、谷歌、Meta、苹果、IBM、Open Ai等等,都继续扩大资本开支,公司业绩预期会变好。

  两次股价狂飙,都是基于未来业绩大幅好转的预期之上,因此他们的争论焦点也是,公司未来能有多少业绩。

  那么,我们就需要了解公司的赛道,以及公司在赛道里的位置,这样才能确定公司未来业绩。

  二、中际旭创的赛道,迎来超级大风口

  中际旭创是做光模块的,确实是一家零部件制造业公司。

  光模块有啥用呢?

  大家都知道光纤,用来传递数据的,但是有时候数据量非常庞大,分布几个不同的存储空间里,有时候模型训练等等,就需要调用不懂储存空间的数据。

  这个时候的数据交换,只有线就不够了,还得需要光模块,这样数据之间就可以高效的调用和交换了。光模块传递的速度越高,单位的数据吞吐量越大,数据传输就越快。

  今年2025年,已经进入到800G光模块的一个放量阶段。再先进一点的光模块是,每秒1.6T。2027年和2028年,有可能做出每秒3.2T的光模块。目前来说,3.2T的光模块还有一些技术瓶颈。

  当然,为了实现更大规模的数据交换,肯定都不是单线的数据交换,而是把多个光模块集中到交换机里,实现多线并联,这样每秒的数据交换量就翻了几番。

  当然,这也不是随意多线并联了,你把多跟光线并一起后,交换机还要有能力处理这些数据才行,这主要依赖于交换机的芯片功能。

  从2010年到2022年,全球的数据中心的网络交换带宽提升了八十多倍。

  算下来,交换机的密度大概是每两年翻一番,交换芯片的容量从2021年的25.6T提升到了2023年的51.2T,有可能到2025年我们就进入到102.4T的这样的一个交换芯片的一个容量了。

  知识点:现在最先进的光模块,速度达到了每秒800G,今年交换机的速度有可能达到每秒102.4T。

  讲到这里,我们有一个基本认知就是:

  1、光模块,它是一个光通信的最核心的一个部件。对数据吞吐量的需求越大,它的作用就越关键。

  进入到AI元年之内之后,我们发现AI它在一半的时间内就把整个互联速度提升了一倍。过去互联网的速度可能四年一倍,现在的AI时代,它的速度就变成了两年一倍。

  因此长期看,Ai时代,光模块的需求一直存在。

  2、对于光模块的一个产业的发展来讲,它的这个技术升级非常快。前面讲的,之前每秒100G,现在每秒400G,以后可能每秒1.6T等等。

  当然,高端光模块渗透,以及底端光模块退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应的,毛利率,也会随着每一波技术升级迭代,呈现出:先低、后高,然后再低的过程。

  前期技术先进,毛利率却低的原因就是,新产品的良率不高。

  随着新产品良率提升,毛利率也会提升。然后技术就落后了,外来竞争者进入这个产品,相互打价格战,毛利率又降下来了。

  3、大家对先进光模块的需求大,属于供不应求的紧平衡状态,且国外大厂也愿意给较高的价格,也就是说,公司毛利率其实有很强的保障。

  随着GPU性能的升级,光模块的技术也在升级,相应的光模块的价格也跟着小幅上涨,当然老款的光模块价格会下降。

  这就跟苹果手机发布新品类似,虽然老款iPhone价格下来了,但是总有新产品推出,而新推出的产品价格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小幅上涨。

  从出货均价看,100G的光模块已经降到了200美元以下,200G的光模块价格也从1100美元下降到了200美元,400G的光模块从1100美元下降到了400美元,800G的光模块价格从1300美元下降到了700美元。

  三、理一理赛道和公司利润的逻辑

  AI是未来的大趋势,现在Ai生态也快闭环了,但是究竟是谷歌、OpenAI、XAI、Meta、Deepseek等,究竟哪个互联网大厂能够最终胜出,谁也不知道。

  所以,现在各大厂商都在搞算力军备竞赛,资本开支非常大。

  9月4日,特朗普于白宫宴请了美国多位科技界重量级人物,吃饭的时候特朗普询问各科技厂商投资计划。

  Meta将截至2028年投资6000亿美元,苹果近期将投资6000亿美元,OpenAI将投资数千亿美元,Google将于2年内投资2500亿美元,微软将每年投资750-800亿美元。

  9月6日,懂王就宣布,未来几个月,美国将在人工智能领域计划投资近17万亿美元。

  也就是说,至少在未来几年,AI板块的算力投资相对确定,光模块的出货量也是相对确定的。

  比如,用英伟达GH200的GPU搞一个多集群互联,根据网络协议的不同,交换机的接口数量和所需的光模块数量,差不多也是固定的。

  比如,如果用PCLe 6.0协议,GPU和光模块的数量就是1:6。如果采用NVLink5.0,GPU和光模块的数量就是1:18。

  新型算力芯片的推出,将加速光模块的需求,根据 TrendForce 预测,2025 年全球光收发模块出货量将超过 3000 万块,同比增长 55%,这其中1.6Tbps 的光模块需求达到将近150万块。

  再根据未来光模块的产品代际结构变化,就可以大致推算出,未来几年光模块的市场容量。

  现在光模块市场空间超过百亿美元,合计700-800亿人民币。预计到2027年,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到250亿美元,2029年将达到370亿美元。

  未来几年,光模块的复合增长率约为25%-30%。

  市场空间有了,公司的业绩和利润怎么估算呢?两个主要假设:

  1、市场份额。

  从总体市场看,中际旭创市场份额全球第一,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具体来看,400G光模块市场占有率30%,800G光模块市场占有率40%,1.6T光模块市场占有率超过40%。

  它的主要客户都是海外大厂,像英伟达、谷歌、Meta等等,而且它的先进光模块产品都已经通过了这些海外大厂的验证。

  也就说,你只要生产出来东西了,这些海外大厂就会用你的产品,你不用担心销量问题。

  2、产品价格。

  产品价格属于公司的商业机密,我们只能通过营收和出货量来大致估算其价格。

  2024年一季度,800G光模块价格约4300人民币,现在价格有所下降。1.6T光模块价格约1万元。

  这其实也是前面分析师们的重要假设:

  其一、产能已经投放,到2027年就有供给出来,这一点基本确认;

  其二、企业不降价,所以这部分供给形成收入,按照现有产能紧缺阶段的毛利率、净利率假设(现在净利率大致为30%),最终Excel表就得出了250亿元的净利润。

  四、老登质疑是什么?质疑的对么?

  凌鹏的质疑是什么呢?

  对于如此的“线性外推”的计算方式,让人觉着可笑,因为有些行业表面不同,但商业模式是一样的。

  2000年的互联网为什么是颠覆,本质上商业模式都是新的、不单单是技术。

  但现在的半导体行业是一个发展了70多年的传统行业,只不过几十年前的宿主是诺基亚、笔记本电脑,现在变成了人工智能。即便是当前的产能紧缺,如何保证几年以后的投产不降价?

  所以,凌鹏的质疑,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大家肯定担心,这种市场需求会不会又是昙花一现,或者公司有能力保证产品先进性,以及产业链的卡位?

  因为如果没有这两个,中际旭创可能只领先一段时间,后面很容易被时代淘汰。

  相应的,公司产品的价格就只能越来越低,那么公司的净利润目标也完不成。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未来公司究竟怎样?

  1、创始人及管理团队也都具备浓郁光电背景,制造管理和光通信运营经验超十年,拥有十几年光模块新产品导入经验。

  公司全资子公司苏州旭创一直做光通信这块业务,技术更新迭代了好几轮。

  公司是业内最早一批把定制封装技术做成熟并推广的企业,14年开发并行封装技术用于40G产品,是当时比较前卫的创新。

  然后公司又是业内第一个成功开发并切换COB工艺,降低了光模块的耦合封装成本。

  这说明什么呢?公司之前经过了市场的考验。

  此外,公司还战略控股楚汉科技、控股君阁电子,构建了光器件、汽车光电子等新业务。

  一句话,公司一直做这些业务,做的还不错,前些年也起起伏伏,跟英伟达类似,只是chatGPT横空出世,Ai时代到来,他们这个产业一夜之间就起飞了。

  2、公司注重研发投入,传统分立器件技术领先,先进硅光子技术也领先。

  现在的产品趋势是什么?硅光子技术。

  也就是说,它本身它的优点是非常多的,比如说具有高集成度、高速率、低成本等等优点。

  这些优点反映在硅光光模块上面了,就高集成度、低功耗、低成本的小型化。

  400G光模块里面,硅光子的渗透率起码达到一半以上,800G光模块里面已经有大部分硅光光模块。1.6T的大头也是以硅光光模块为主。

  所以说,伴随着光模块产业的持续升级,整个技术也在不断的在迭代升级,发展非常快。

  现在,中际旭创在光模块的先进,硅光子技术啥情况了呢?

  它在硅光子领域具备全自研硅光芯片能力,硅光光模块市场份额“一枝独秀”。

  注意,这些都是技术的累计,你没有前面的累计,很难直接跳到最先进的技术,更何况前面的技术累计门槛也挺高的。

  因此,公司的技术在业内确实比较领先。

  3、产能与生产能力。

  它绝对不是一家简单的组装公司,它的业务包含系统设计及高精度光学耦合,光学耦合设备机台大部分为自研,所以它对制造工艺和良率把控能力就比较强。

  大家千万不要觉得它是制造业,就觉得产能不重要。

  在先进Ai领域,产能其实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有时候你虽然技术达到了,但是产能跟不上或者没有产能,你对接客户就很难。

  现在中际旭创挣持续增加产能储备,投入全自动化生产设备,自动化工艺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具备快速实现新产品量产交付的能力。

  更关键的是,中际旭创在泰国也有工厂,当地员工7000多人,也能保证一部分产能。

  这些能力,不是一般的二线厂商能够挑战它的。

  4、客户与市场壁垒高。

  公司率先切入北美产业链,与海外客户对接早,通过严格的供应商认证和产品导入认证程序,成为海外客户头部供应商。

  成为海外供应商认证后,它和另外1-2家同行就会获得大部分份额,因此公司海外客户市占率稳健甚至提升。

  其他二线公司要想挑战它的地位就很难,因为公司需要在海外布局,单单产品验证就需要一年多,同时产品更新迭代快,而且良率提升也很不容易。

  有时候,你要配合着客户做研发,配合着客户做一些技术的一些路径的储备。

  所以,这些隐性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会让这个行业强者恒强,二线厂商很难替代。

  基于以上四个因素,我们可以判断,公司的产品价格可能会降,因为毕竟会有更先进的产品出现嘛。但是更先进的产品,大概率还是中际旭创领先。这些新产品的价格不仅不会下降,可能还会小幅上涨。

  因此,凌鹏质疑中际旭创的产品价格,可以理解,但是其逻辑其实站不住脚的。

  五、到底该如何看待市场呢?

  如何看公司的业绩呢?

  市场对业绩峰值年份的业绩有个预期,比如高盛预计中际旭创2029年的净利润能够达到400亿人民币。

  当然,在利润峰值爬坡的过程中,每个季度的净利润节奏也不一样,有的季度会特别高,有的季度可能就比较低。

  知道了未来的利润之后,市场是怎么估值的呢?

  2029年净利润能够达到400亿的话,市场给他保守20倍的估值,那么对应的市值就是8000亿。

  注意,这是2029年的理论市值,但是现在是2025年,而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所以2029年值8000亿,2025年不值8000亿,需要扣除时间价值。

  假设大家希望每年的收益率是10%的话,现在它的理论市值就应该是5464亿。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当下中际旭创的市值,然后算一下理论的增长空间。

  问题是什么呢?当市场情绪高涨的时候,会有情绪溢价。

  大家都有经验,第一波炒题材,都是涨的最凶,后面第二波一般很难超过前期高点,除非有重大变化。

  什么变化呢?就是未来业绩预期大幅增加。

  比如前几天,中际旭创来了一波,原因就是,谷歌增加了订单了,然后把增加的订单都算到了后面业绩里面。

  当然,如果偶尔某个季度,公司业绩突然飙升,这也会提振市场情绪,让其进一步靠近其理论价值。

  还有一个问题,光模块订单峰值过后,业绩仍然表现不错,但是就是增长速度慢了,市场怎么走呢?向下。

  大家也经常看到很多公司业绩也不错,增速也还可以,但是就是一直杀估值,市场给不了估值,导致股价一直涨不动,原因就是这个。

  除非有新的催化,新的预期,市场才会给他估值。

  那么,什么情况下,市场会崩呢?

  Ai叙事遭遇重大挑战,或者国内外大厂资本开支不及之前的预期,那么理论市值就会相应的下调。比如,资本开支减少50%,那么其理论市值也就会跟着下降50%。

  这种因素导致的价格下跌,是涨不回来的。

  如果基本面没啥变化,资本开支没变,每季度的出货量也在正常范围内,只是市场情绪导致价格下跌,那么这种下跌,还会因为业绩的增长而涨回来。

  当然,至于什么时候涨回来,就看市场情绪和节奏了。

  也就是说,方向和位置其实是确定的,但是至于节奏,就不确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9-19 13:44 , Processed in 0.07813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