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71|回复: 0

石江月:装甲车轰隆驶过内蒙古,中俄蒙延宕4年的大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9 22: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很是热闹,不仅有大批士兵骑马持枪巡逻,还有装甲车震撼驶过边境草原,而这些军事上的大动作,实际来自“边防合作-2025”联合演练,目的很可能是为了中俄蒙延宕了4年的那个大计划而做的安保上面的准备。

  在8月末举行的上合组织会议上,中俄蒙就加快推动“西伯利亚2号”管道项目达成一致。注意,该管道项目从2021年就开始了立项和规划,但一直没开始真正动工,主要原因在于资金不足、制裁限制、跨境协调等多重因素。

  终于,在上合会议尾声之际,中俄蒙签署了“西伯利亚2号”管道项目备忘录,其中约定,中俄建设通过蒙古国的过境天然气管道,管道建成后,对华天然气年供应量将达到440亿立方米。目前正在进行设计工作,预计这条管道将于2030年正式启动。

  尽管这次上合会议达成的备忘录是政治与合作意向文件,不是施工合同,但它标志着三方意愿明确、项目方向确定。因此,该项目已经从停滞状态向实施准备阶段迈进,明确了三方合作、管道路线、供应量和预计启动时间。只是融资和施工还需落实。

  融资问题好说,《天津宣言》中提到,抓紧成立上合开发银行。同时,俄财政部也提出了,在俄境内发行主权债券,用人民币计价。翻译过来就是,修管道的钱,先借中国的,此后俄罗斯有钱了,连本带息还上。

  融资问题说完了,那么施工问题呢?对于“西伯利亚2号”这样跨境的大型管道项目来说,施工问题比融资更复杂更难搞。首先,跨境协调难度大。项目经过俄罗斯→蒙古国→中国三国境内,需要三国政府和地方部门的审批、许可。三方需要提前解决磋商好土地征用、环境评估、跨境法规差异、边境安全等问题。

  另外,技术层面,管道属于高压天然气运输系统,需要专业施工队伍、先进设备和安全标准。这个倒好说,不好说的在于设备、材料可能涉及国际采购,俄罗斯迫于西方制裁压力,很难从西方买到所需的关键设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施工沿线可能会有一些安全风险,比如盘踞在中巴经济走廊的俾路支地方武装。其和中蒙俄管道虽然地理上不是完全重叠,但类比来看:这种大型跨境项目,往往容易成为极端势力的袭击目标。

  另外,“北溪2号”管道项目的教训也不得不警惕。2022年北溪管道爆炸案,到今天才真正锁定了7名嫌疑人,这些人的国籍均为乌克兰。这件事给“西伯利亚2号”的教训是,必须在施工沿线部署有效的安保措施,开头提到的联合军演就是体现之一。

  “北溪2号”的经验告诉我们,管道项目不仅是工程和资金问题,更是国际政治与安全博弈,“西伯利亚2号”必须未雨绸缪。

  总的来看,“西伯利亚2号”项目如果想顺利推进,需要提前把安全、制裁风险、跨国合作机制都铺好,即便技术可行、资金充足,也要防备可能出现的一再延误或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破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9-17 19:14 , Processed in 0.1250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