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5|回复: 0

徐倬迅:牛市中的回调特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8 13: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周,因为市场波动较大,大家都在关心短期的市场走势,本文结合牛市中的回调特征给大家分析一下市场。全文重点如下:

  1、当前属于牛市中一次幅度偏小的正常回调,还在主升浪的趋势中。

  2、近期有头部资金抢跑,影响了市场短期走势,市场需要一段时间消化。

  3、牛市应该从左侧交易切换为右侧交易。放弃猜顶,只等待趋势和局面明朗。

  接下来让我们先来分析牛市中的回调特征,然后再谈谈其他话题。

  牛市中的回调特征

  牛市中,因为场外资金踊跃进场,每次回调时间较短,见底时间较快。且因为牛市中大家的浮盈较大,短期波动较大,很容易大起大落,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牛市多暴跌”。

  但从字面上大家很难理解,我来列举一下牛市中的回调数据大家就明白了。

  2006.6.1-2006.6.14,上证指数从最高1695.58点跌到最低1512.52点,最大回撤10.80%,回调持续了10个交易日。

  2006.7.11-2006.8.7,上证指数从最高1753.28点跌到最低1541.41点,最大回撤12.08%,回调持续了20个交易日。

  2007.1.23-2007.2.6,上证指数从最高2994.28点跌到最低2541.53点,最大回撤15.12%,回调持续了11个交易日。

  2007.2.26-2007.3.6,上证指数从最高3049.77点跌到最低2723.07点,最大回撤10.71%,回调持续了7个交易日。

  2007.5.28-2007.6.5,上证指数从最高4335.96点跌到最低3404.15点,最大回撤21.49%,回调持续了7个交易日。

  2007.6.19-2007.7.6,上证指数从最高4312点跌到最低3563.54点,最大回撤17.36%,回调持续了14个交易日。

  2015.1.8-2015.2.9,上证指数从最高3406.79点跌到最低3049.11点,最大回撤10.5%,回调持续了23个交易日。

  2015.4.24-2015.5.8,上证指数从最高4572.39点跌到最低4099.04点,最大回撤10.35%,回调持续了10个交易日。

  2024.10.8-2024.10.18,上证指数从最高点3674.40跌到最低3152.82点,最大回撤14.19%,回调持续了9个交易日。

  2024.11.8-2024.11.27,上证指数从最高点3509.82跌到最低3227.36点,最大回撤8.05%,回调持续了14个交易日。

  2024.12.27-2025.01.13,上证指数从最高点3418.95跌到最低3140.95点,最大回撤8.13%,回调持续了11个交易日。

  2025.3.19-2025.4.07,上证指数从最高点3439.05跌到最低3040.69,最大回撤11.58%,回调持续了13个交易日。

  我列举了三轮牛市中12次回调,可以很明显的得出三点结论:

  1、牛市中回调很常见,平均每个季度都会遇到一次回调,或早或晚。

  2、越到牛市后半段,回调幅度越大,直到最后一次回调幅度过大,激发了恐慌式崩盘,最终再也没回来。

  3、牛市中的回调往往很快见底,每次回调的平均持续时长只有12.42个交易日。12次回调中只有两次回调时长来到了一个月,其余绝大多数的回调都在两三周结束。

  本轮回调从8月25日开始计算,其实已经持续了10个交易日了,如果认为周四是阶段性见底,那本轮其实就是牛市中一次合理的回调,俗话说“倒车接人”。

  不过我感觉大家都是挺矛盾的,天天喊着要“倒车接人”,等车真的倒回来的时候周四又是一片哀鸿遍野,都在担心牛市突然结束,担心“倒车撞人”,这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我认为,当下要明确,在确认大牛市趋势的情况下,现在依然是一次合理的回调,时长也在合理的范围内,只是回调幅度并不深,最大回撤仅4.01%,这反映当前市场情绪依然乐观,一旦回调就有新的增量资金愿意补上。回调幅度越小,见底速度越快,说明市场分歧越小,后市的潜力也越大。

  在历史上的牛市中,随处可见10%以上幅度的回调,本轮从回调从最高点下来也就是4%,后面肯定还有幅度更大的颠簸,请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

  回调中,每次下跌都伴随着缩量,短期热钱熄火后才有可能阶段筑底。

  以前我看过很多书上都说缩量下跌不好,其实那是不对的,短期每次筑底都是缩量见底。当跌到某个位置,市场空头不愿意进一步卖出的时候,市场多空力量形成平衡,完成缩量筑底。这个缩量的本质是,短期空头都卖的差不多了,不再继续卖出了,市场才重新走起来。

  从长期维度,从一整轮牛熊的转折来看,缩量下跌确实是不好的。如果无法再进一步放量了,说明没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了,市场牛熊才会形成转换。其实就是那个高高的塔尖过不去,加上市场量能就永久的下去了,未来已经没有援军了,就确定这一轮牛市结束了。

  上篇文章我给大家讲牛市进度条大概只走了一半,场外资金还有进一步进场的余地,当前的缩量我倾向于是短期情绪筑底的缩量,后市还有空间。

  抢跑

  先来看下本周A股的资金流情况,本周ETF净流入90亿,融资净买入193亿元,重大股东净减持1亿元,超大单净流出1983亿元,南向净买入331亿元,定增61亿元。

  其实当前A股各方的资金流都挺健康的,长期配置导向的ETF资金和短期情绪导向的融资资金都在不断进场,上市公司股东在大跌后也积极增持股票,消纳了大部分减持压力,一切局面都很好。只是近期两周超大单抢跑了近4000亿,所以使得市场走出了震荡走势。

  继上周超大单流出1912亿后,本周又出现了1983亿超大单流出,延续上周的抢跑态势。有人怀疑这次是GJD控盘导致的,但要知道GJD实际上持有的是ETF,如果卖出一帮做套利的会在二级市场上买入同时赎回,最终会引起ETF的净流出,但本周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所以这次必然还是头部资金的抢跑。

  93阅兵前后,我看到各大论坛情绪都有点崩溃,想着大好的日子金融市场却全线飘绿,有小伙伴也在评论区留言。我在评论区说这是大A的老惯例了,之前大家都在传会涨到9月3日,所以头部资金就提前一天跑路,且他们连跑三天,把场面弄得实在有些难看。

  现在头部资金的抢跑态势,其实非常符合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导向。毛主席指出,“自由主义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因此产生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

  在93阅兵前后选择卖出的头部资金,无非就是觉得这里利好尽出了,想着先落袋为安算了,本身可以理解,但确实因为个人利益忽略了集体利益。对此,我只能说希望下次监管窗口指导一下,有些事情确实难看了。不过考虑到目前上面也希望市场走慢牛,所以也可以理解。

  好在周五的时候市场形成了强烈的反包走势,场外资金还是愿意踊跃进场的。我认为,如果这个位置,把全部抢跑资金都洗出去的话,这里的压力位会反过来成为支撑位。

  无他,意志不坚定的,认为不可能上到4000点的资金已经被成功洗出去了。同理,之前3500-3600其实是上一个压力位,但那个压力位基本上该走的都走了,也会反过来成为支撑位。

  你在3500不跑想着持股肯定是看到4000点,但如果你在4000点不跑,反而要在3500点跑,这是很少见的。这就好比糜芳作为刘备的小舅子,曾经有多次叛的机会都没叛,却在荆州的时候向吕蒙投降,实在是无法理解。

  如果3800这个位置超大单的抛压被消化,那么这里的压力位就反过来变成了支撑位。充分交易的情况下,这个位置不再是空中楼阁。

  左侧交易和右侧交易

  首先,大家要明确,牛市是不可能卖在最高点的,顶部都是事后确认的,只是我们要等趋势完全走坏了才能知道这里是顶部。

  牛市不言顶,一切利空都有可能被增量资金完全消化。所以牛市中必须要从左侧交易思维切换到右侧交易思维。

  左侧交易指的是主动提前预判市场走势,提前一步主观卖出或者买入。

  右侧交易指的是不预判市场走势,等待市场达到某个关键位置时、出现某种确定的信号、明确趋势方向后再做买卖决定。

  在熊市里面,其实我经常用左侧交易的方式尝试逃顶,但大家也看过我上次在3600点减仓了两成仓位的经历了,好在当时大方向基调是正确的,依然保留了高仓位。

  熊市总结的经验,到牛市就不适用了,很可能赚不到钱,熊市总结的逃顶技术在牛市里面会变成踏空技术。同理,牛市总结的经验,到熊市就不适用了,在熊市还搞追逐热点的那一套大概率会带来巨亏。

  当前还在牛市主升浪的趋势中,我目前把熊市里面练就的左侧交易本事先收起来了,我暂时完全切换为右侧交易模式。牛市不言顶,既然我无法主观判断最高点,只能被动等待市场走势明确。只有在大势已去、必须收缩兵力的情况下,我才会考虑撤退。届时,我们就约定以我出去旅游为暗号吧,毕竟我本身很少是在交易日干别的事的,更何况是出去旅游。高仓位的情况下我一定会盯着盘面的,如果我在交易日出去旅游了,说明我仓位肯定很轻了,大家懂得都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9-16 08:21 , Processed in 0.0937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