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24|回复: 0

戍天九思:让美军“复制者计划”破产!中国反无人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7 03: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3阅兵,反无人机方队展示了反制无人机的强大“铁三角”。这是全球首款反无人机“铁三角”,由反无弹炮系统、高能激光武器和高功率微波武器组成,标志着中国在应对现代战场无人机威胁方面实现了重大技术跨越。中国反无人机铁三角正在终结无人机“无敌论”,必将使美军“复制者计划”和台湾“豪猪战略”彻底破产!

  2025年7月24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透露,美国将从乌克兰购买价值100-200亿美元的无人机。8月5日,据英国无人系统视野网站报道,台湾近日公布一项新采购计划,拟再采购超过5万架无人机系统。连同此前采购的近4.9万架无人机系统,台军无人机采购总量已突破10万架。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些无人机将如何变成炮灰!

  反无人机"铁三角"的技术特点与作战优势

  该系统通过雷达、光电/红外传感器、声学传感器等多源探测融合,根据威胁等级、目标类型和距离等智能分配拦截任务,最终通过反无人机三类核心装备共同构成“软杀伤+硬摧毁”的完整作战体系。

  一是反无弹炮系统——远距离硬摧毁的"第一道防线"。防御距离20—30公里。系统搭载的雷达和光电设备可实现360°全方位扫描,探测距离达20公里以上,能够有效识别包括隐身无人机在内的各类目标。系统配备6管25-35mm高射炮和4具防空导弹发射器,其中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可搭载多达96枚拦截弹,形成“一坑四弹”的高效拦截配置。 高射炮每分钟可发射数千发弹药,形成密集火力网。面对无人机蜂群或巡飞弹饱和攻击时,弹炮系统能快速响应,通过导弹的远射程高精度与高炮的密集火力相结合,有效拦截多目标。

  二是高能激光武器——中近距离精准打击的"无声猎手"。防御距离3—20公里。系统配备的OW5-A50激光武器功率达50千瓦,在1000米距离可烧透5毫米钢板,6秒内完成目标锁定到摧毁的全过程。激光武器发射后恢复时间极短,OW5系统恢复时间仅6秒,可在单位时间内多次攻击,实现持续火力压制。

  三是高功率微波武器——近程面杀伤的"电磁屏障"。防御距离3公里以内。FK-4000微波武器系统通过高增益天线定向辐射高功率微波,聚焦成窄波束,可在3公里范围内同时压制和杀伤多个目标或无人机蜂群。既能远处干扰或瘫痪无人机,也能近处烧毁无人机,实现"先软后硬"的战术效果,形成防空网的“最后一道屏障”。单次发射仅需约1美元,却能摧毁价值数千甚至数万美元的无人机。这种"以小博大"的经济性使其成为应对大规模无人机集群的首选。

  反无人机 "铁三角"体系的技术突破与颠覆性

  中国反无人机“铁三角”体系通过技术突破,彻底改变了无人机攻防的经济性与战术逻辑。

  一是成本优势。微波武器单次成本1美元,激光武器单次成本几美元,远低于无人机单价,如伊朗Shahed-136约2万美元。这种"以小博大"的经济性使敌方饱和攻击失去经济可行性。

  二是技术全面覆盖。系统整合了雷达、光电、声学等多传感器探测能力,以及软杀伤(电子干扰)和硬摧毁(动能打击)的多种拦截手段,形成全空域、多维度的防御能力。

  三是反应速度与拦截效率。激光武器可在6秒内完成目标锁定到摧毁的全过程,微波武器反应时间仅需约0.02秒,远超传统防空系统8秒的反应时间。

  四是体系化作战能力。通过“弹、炮、光、波”等作战手段的有机集成,构建了从情报探测、作战计划生成、指挥决策到火力打击的一体化、信息化联合作战体系。

  反无人机"铁三角"体系对战争形态的重塑

  反无人机“铁三角”体系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战争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一是从“数量换质量”到“质量控数量”。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拦截手段,使敌方无人机数量优势失效,转而强调拦截系统的质量与效率。

  二是从“硬杀伤为主”到“软硬结合”。微波武器的软杀伤能力(干扰、瘫痪)与弹炮、激光的硬摧毁能力相结合,形成"先软后硬"的杀伤链条,大幅降低拦截成本

  三是从“单点防御”到“网络协同”。通过多车组网、与其他防空系统联动,构建分布式防空网络,实现全域覆盖与协同作战。

  四是从“高价值目标保护”到“全域防御”。系统可部署于要地防空、边境防护、伴随掩护等多种场景,形成全域防御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9-19 15:22 , Processed in 0.09376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