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46|回复: 0

孙立平:既是对过去的坚守,也是对未来的误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 12: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用这种戏剧性的场面描写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所主导的《凡尔赛条约》在美国国会受挫的过程:

  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首次尝到“球长”滋味,无数小国把他当作救世主,想见他得排队拿号。1919年7月,他携带《凡尔赛条约》和“国际联盟”章程,返回美国。他本以为美国人会和世界人民一样,视他为伟大的“球长”。但可惜的是,美国人并不欣赏他独步国际政治舞台的风骚舞姿,不鼓掌就算了,还把音响关了。

  国会多次否决他主导订立的《凡尔赛条约》,也拒绝参加“国际联盟”。

  所谓《凡尔赛条约》,是 1919 年 6 月 28 日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签署的和平条约,其核心是重塑一战后的欧洲乃至全球秩序,条约的核心配套机制是建立人类首个全球性集体安全组织,即国际联盟。

  其时的背景是,在1894年的时候,美国一举超越当时的英国成为了世界上工业生产总值第一的国家,其工业总产值约占世界的30%,由此,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属于战胜国阵营,而且由于远离欧洲战场,可以说是战火中毫发无损的大赢家。但即便是这样,美国却拒绝在《凡尔赛条约》签字。这表明,当时的美国拒绝领导世界,不想挑战英国的霸权地位。

  对此,今天的很多人可能觉得难以理解,但当时美国这么做,是有其自身理由的。这既是出于对承担国际义务的恐惧,也是为了确保自己宽松的发展环境。

  当时,在美国争议最大的是《凡尔赛条约》关于建立国际联盟的第10条款。该条款要求,成员国在成员国遭受攻击时提供军事援助,这被共和党人视为对美国主权的侵犯。共和党领袖亨利·卡伯特·洛奇指出,该条款可能迫使美国卷入与自身利益无关的冲突,这有违门罗主义的原则,即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当然也是为了防止欧洲有理由干涉美洲事务。

  在洛奇提出的14项保留意见中,核心就是限制国际联盟对美国军事决策的干预权,例如要求国会保留宣战的最终决定权。洛奇当时也是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他利用职权尽量拖延条约审议进程,甚至逐字逐句审查300多页的条约文本以寻找漏洞。他公开批评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外交”忽视美国利益,称其“忘记自己首先是美国的总统,而非世界的总统”。

  做出这样的选择,更深层的原因是美国的孤立主义传统。

  在一战结束后,美国民众普遍希望回归“不结盟”传统。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虽在欧洲受到欢迎,但在美国国内却很难被人们接受。参议员威廉·博拉等孤立主义代表认为:“如果我们加入国际联盟,美国将不再是美国人的美国,而是全世界的美国”。中西部农业州的议员尤其担心卷入欧洲纠纷会分散国内经济重建的资源。这种情绪,对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构成了极大的阻力。

  当然,在这当中,一些具体或偶然的因素也在其中起到了作用。如威尔逊总统的固执与缺乏妥协的性格,甚至到后来,他的身体也熬不住了。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美国对《凡尔赛条约》的拒绝这一举措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国会1919-1920年否决《凡尔赛条约》,是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关键转折点。这一决策不仅直接冲击了一战后初建的国际秩序,更深刻塑造了此后数十年美国外交走向、全球治理格局乃至埋下二战的历史伏笔。

  如前所述,《凡尔赛条约》的核心支柱之一是国际联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旨在通过集体安全机制维护和平的全球性组织,而美国作为一战的“胜利关键者”和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提出者,本应是国联的核心推动力量。美国国会否决条约意味着美国彻底拒绝加入国联,直接导致这一组织从诞生起就失去了最具经济、军事潜力的大国支撑。

  当然有人会说,你凭什么要求美国应当出钱出力地承担这样的国际义务?一个政治家首先考虑本国的利益不是理所当然的吗?这样的诘问是完全有道理的。甚至你说这哪怕对我有好处我也不干,没这兴趣,人们也只能尊重你这样的选择。但同时,不要忽略这样一个现实:在这个世界上,你不出头,总会有人出头的。如果都不出头,世界就有可能走向失序和混乱。

  在我模模糊糊的一个印象是,第一次接触到国联这个词,应该是在中学时代的课本里,很可能是在鲁迅一篇文章的注释中。当时唯一的印象,国联是一个很软弱的存在。当然,当时对具体的含义与历史背景是一无所知。

  而这个印象,恰恰就是国联的最基本的特点。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入侵中国东北、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时,国联虽然进行了“道义谴责”和有限制裁,但几乎完全没有效果。在欧洲,则只能眼睁睁看着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在二战爆发前,国联基本陷入瘫痪状态。事实证明,二战前的世界,几乎处于一种秩序的真空状态。人类第一次通过集体安全机制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终于破产了。

  对于美国自己来说,1919年的孤立主义选择,在二战的珍珠港事件中被彻底打破。这时美国才意识到“孤立无法保障安全”。于是开始对1919年否决《凡尔赛条约》进行“历史反思”,开始转向“全球领导权”战略,并在二战后期主动承担起全球领导责任。二战后,终于构建起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

  对于这个过程,有历史学家说了一句很值得玩味的话:“美国拒绝《凡尔赛条约》,既是对过去的坚守,也是对未来的误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9-18 07:53 , Processed in 0.1250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