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16|回复: 0

清风:从大历史看未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6 13: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者朋友留言认为关于笔者以乾隆时期的对缅战争举例不当,我个人认为朋友们不要如此狭隘,因为华夏八千年就是不断的民族大融合过程,因此不要过于纠结那个朝代。满清虽然是少数民族执政但已经写入正史,历史是延续的,清朝是华夏历史的一部分(清朝对华夏版图的贡献,特别xj、xz是巨大的),不允许出现断层,满族已经融入华夏族,后人可以评价功过是非,但不要人为割裂,人为的割裂是有害的,。

  多说说历史过往:华夏族主体是农耕文明,然后与游牧民族交往过程中逐步的融合,形成了以农耕文明为主、畜牧文明为辅的文明方式,可以明确的说,农耕文明不断融合游牧民族过程中也不断的学习游牧民族的优点,特别是高机动性引进骑兵战略战术,畜牧养殖技术,造就的在相互融合过程中一步步壮大。

  以千年为单位建立坐标的话,现在的中国历史主要是中原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博弈历史,造成了华夏文明与草原畜牧文明博弈过程积累了大量经验,后来应对草原游牧民族经验丰富原因也是这个,从汉以后对付游牧民族方面也非常有心得,虽然有得有失,但中原农耕文明总体取得最后胜利。

  大华夏文明就是从中原文明一步步向周围扩展,逐步融合了周围的草原文明才奠定了今天的中国。56个民族一个都不能少,都是华夏民族的一分子。

  夏商周,特别是春秋到战国时期主要是在中原(主要包括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大部分、湖南、北、四川一部分)博弈融合,以步兵方阵、骑式战车、长矛、弓箭为主要武器,相互厮杀,玩了近一千年强者淘汰弱者的游戏,最终优胜劣汰,到了秦时东进中原完成中原大统,秦汉以后骑兵得到高速发展,又逐步打通了河套地区、甘青地区,国土面积上形成了中国的雏形,而文化上基本固定了,这些最终促成了华夏最终的大统。

  从历史角度看,战国时期历史的发展实际与技术一直相伴随,最先进生产力总在军事方面体现,谁重视技术,重视“人”,谁就年笑到最后。于是为了生产力发展,中原各诸侯国都开始调整生产关系。但生产关系的调整都具有巨大风险:因为生产关系中具有最高风险的利益集团(冲突王室、贵族、士大夫阶层)存在,阻碍了历史发展,而调整生产关系都利用了“变法”这个手段,正因为如此,调整生产关系的变法基本就是新旧权力博弈过程,是一个残酷而激烈的试错过程,从历史中得出的结论是,谁调整生产关系成功,谁变法成功谁就是最后的王者。比如赵国的胡服骑射只是浅尝辄止,没有触动阻碍历史发展的利益集团这个最大的公约数,结果仅仅几十年就被秦拉下。而秦调整生产关系则是从最底层逻辑开始设计,第一解决粮食生产,第二解决强兵,要强兵就要改变社会结构,结果触动了利益集团,导致内乱差一点灭亡,但最终阻碍秦强大的利益集团被削弱,结果秦成功了。

  秦时强兵,不仅仅体现在人的因素上,对技术创新的鼓励使得秦的兵器技术远远超过其它诸侯国( 河南三门峡出土的秦朝弓弩,在100m剧烈仍然可以击穿当时的盔甲),而秦的长矛又比其它诸侯先进得多。

  总体来说,到了战国后期弓弩的出现使得中原博弈发生根本性变化。紧接着到了秦汉时期,游牧民族骑兵技术有新发展,草原文明一度占据上风,于是秦时开始修建长城进行重点防御。中原文明随技术发展,赵国学习草原作战技术,胡服骑射加上技术运用,中原开始找到了对付草原骑兵的方法形成僵持。战国后期软马鞍技术开始使用,加上铁的技术发展,中原文明开始占上风。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拉锯式的,后来草原文明发明了硬马鞍技术,(魏晋时期),草原文明又与中原文明形成僵持与平衡但单兵战斗力方面有优势,人数方面劣势。后来中原文明很快发明了弩车弓弩发射机(河南三门峡出土的秦朝弓弩,在100m剧烈仍然可以击穿当时的盔甲三国时更加先进了),经过改良到了三国时期弓弩技术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驽车马出现,中原又重新居于上风,曹魏对付鲜卑就很能说明问题。

  从历史上看,草原文明都是利用中原的分裂、运用骑兵的高机动性、学习中原的先机技术取得成功。而蒙元时期年大杀四方主要是利用步兵高机动、利用中原的弩车技术、驽马武器技术与战术对付欧洲方阵非常成功。

  从历史上看,华夏族对战争的理解与战争手段的运用,是世界最先进的,没有之一。战国时期就形成了完整的战争理论体系,以《孙子兵法》为代表,后来又涌现了大批军事天才,但战争的理论体系基本没有变化,基本都是围绕《孙子兵法》的补充,到现在为止,《孙子兵法》的战争思想都没有过时。正因为如此,华夏族每一次重新崛起,每一个强盛王朝的建立,基本上都是以弱胜强,楚汉相争如此,隋唐更迭如此,到新中国成立也是如此,但都必须有一个前提:生产关系必须理顺,“人”的关系必须理清,必须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到现在都是圭臬!

  正因为如此规律,今天的百年大变局,华夏民族复兴国家崛起,我们一定会笑到最后。

  从文明角度的博弈看,技术是主轴,谁能跟上技术发展谁就主导,到了现代“落后就要挨打”就是这个理论体系的体现。因此谁掌握现代技术,谁就几乎居于主动地位。如果从历史大周期看,现在的中美博弈也主要围绕技术展开,目前炒作最大的芯片战、技术战、稀土控制技术就是体现。

  如此仔细研究历史,草原文明落幕主要原因是技术发展造成的,随现代技术发展,草原文明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特别是机枪技术成熟,让骑兵技术走进了历史,当坦克、飞机出现后,军事战争的高机动、大区域特点,让草原文明彻底失去了战斗力。但随之而来的是海上文明开始占上风,主导地球的发展了,造成这三百多年,陆地文明、海上文明,开始主导世界历史发展。

  必须承认,华夏历史发展是螺旋式的,在对付草原文明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于心得,后来渔牧与草原结合的海洋文明开始在地中海欧洲部分崛起,由于对海洋文明(海盗式文明)知之甚少,与渔牧文明打交道远远小于与草原文明打交道的历史,因为对海洋文明不了解,与渔牧文明博弈经验少,结果华夏近代历史中就吃亏甚多,直到1949年。

  我们现在搞深蓝海军,就是对历史的研究得出结论,努力着手解决海洋方面的短板与欠缺,这是还历史债,是补历史课阶段,也正因为我们吃海洋的亏太多,才大力发展海军,由于经验方面相对缺乏,所以在海洋博弈方面非常谨慎小心,这是正常的。

  为什么都说是“百年海军”?第一是技术,先进程度。落后的海军只能是被人家练手的靶子,这些海军技术包括防空、攻击武器、电子战水平、打击距离与精度。第二是“人”,即海军官兵的战斗力,装备熟练掌握程度,人员培训经费非常高。第三是规模,规模就是战斗力之一。第四是基地。海军后勤保障是最复杂最困难的军种,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基地,是无法呈现足够战斗力的。第五是海上后勤保障与支援,海空作战配合体系与一体化技术。第六是成本。哪怕一艘护卫舰,不算人员成本,成本都是10亿级别,大型水面舰艇成本更高,而且航速慢,距离远,使用成本非常高。第七是快速修复、补充、救援能力。二战证明,这个方面做的好坏涉及到60%的战斗力。第八是对水纹条件的掌握。陆战需要知道地形,海战需要熟悉水纹。第九是对气候条件的判断、观察水平。第十,也是最重要的,指挥体系与指挥员能力,决心、意志、精神面貌等等。

  西方海军起步早,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我们基本没有海军。新中国成立后肖大将主政海军,我们的海军得到初步发展,但到了特殊时期,特别是研制两弹一星、核潜艇是消耗财政的大项目,结果海军被迫让路,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当时海军主要装备是猎潜艇、鱼雷艇。八十年代发展了旅顺级驱逐舰,但战斗力比不上西方的护卫舰。九十年代被迫引进俄罗斯的现代级驱逐舰,主要想解决远程打击能力,当时俄的反舰弹日炙级在我国已经是最先进的了。

  必须承认,从大国博弈角度,海军我们并不占心理优势,而祖国统一最大的支撑点又是海军,其次是空军,现在不断完善海上力量,恰恰是我们不打无把握之仗的体现,要达到目标,必须有绝对能力、绝对优势、绝对数量、绝对的技术,绝对的决心……祖国统一,无论何种方式,都必须保证绝对的赢,是不允许有任何侥幸成分的。这也是虽然网络中愤青一大堆,我们仍然发展再发展的原因。要保证甲午战争的耻辱绝对不允许重新,那就需要我们万全再万全。国家命运、民族命运、个人命运实际是一回事,家国一体。

  建国以来,在地缘战争中,陆地冲突、战争我们百战百胜,这是基础,但海上,我们要延续陆地辉煌,就需要我们发展海上技术,制定周密方案。

  一旦华夏解决海上技术,海军强大了,把战争思想体系从“陆权”转变为“海陆权并举”,海上优先,空军保护,华夏的再一个春天就来了!

  新时代快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9-18 05:18 , Processed in 0.1094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