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30|回复: 0

孙立平:傻子共振已开始大规模流行;美股高估了关税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3 13: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今社会最可怕的现象,傻子共振已开始大规模流行

  当今社会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傻子共振已经开始大规模流行。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傻子共振。其大概意思是一群人因为一个荒谬的观点聚集在一起,他们相互认同,相互强化这个观点,然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封闭式的认知环境,导致他们只能接受错误的观点而无法接纳新的认知,这样的情况就被称为傻子共振。

  它最初的起源是来自于,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的著作《傻瓜的共振:组织内愚弄的行为》,在这本书中,戈夫曼明确指出:当个体融入群体时,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同,人们往往会通过模仿荒谬的行动来换取认同,这一个过程就被称为“愚者的共振”。

  到了1971年的时候,美国社会学家保罗·拉波特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叫做“认知封闭”理论,他解释道,人类更加倾向于排斥与自己世界观相冲突的信息,而更容易接纳与自己世界观一致的信息。说明白点就是——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当这个理论最开始被提出的时候,并没有在全世界引起太多的关注。但是自从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又开始重新审视起了“傻子共振”理论,因为从2000年开始,全世界范围内的互联网大流行,再叠加算法机制的诞生,导致傻子共振的现象出现了大范围的流行,当加入的人数足够多的时候,就会产生群体效应,从而逐渐影响到了正常人群。

  科学研究证明,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不具备阅读长文的能力,大部分的人,只能接受200字以下的信息,内容过长会导致他们直接跳过阅读。这也是为什么短视频会全面崛起的真正原因,因为中国绝大多数人,都不具备深度阅读的能力,他们只能看视频,听声音,被动的接受一些碎片化的信息。

  由于算法机制的推波助澜,大量的人只能听到同一个声音,最终出现了“我都是对的,其他人都是错误的”这样的意识。因为算法机制已经帮你屏蔽了不同的声音,导致你对世界的认知非常单一,一步步发展到无法接受不同观点的地步。算法机制大成熟之后,网民的言论就变得越来越极端了。

  马斯克表示,自己从来都不刷TikTok,而且限制孩子使用社交媒体。他说:未来只有特权阶级才能进行数字戒断,80%的底层人,将被绑定在智能手机上,久而久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去读一本小说将会变成难以想象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失去深入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步步变成数字化的奴隶。(枫冷慕诗《当今社会最可怕的现象,傻子共振已开始大规模流行》)。

  美股高估了关税冲击,A股低估了关税风险

  对等关税政策以来,美股高估了关税冲击,在经历了一场大跌后,如今再创新历史新高;而A股和港股似乎对关税冲击脱敏,在上半年出口增长与人民币汇率稳健的激励下,上证指数在7月份突破了3600。

  8月1日美国政府公布了一系列新的关税率。市场并未意识到,这一政策彻底改变了1946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以来的国际贸易规则。这意味着全球新贸易秩序正式形成,其将逐渐改变国际贸易格局和全球产业链。

  很多人认为过去的经济全球化是美好的,他们不理解这轮经济全球化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即经济失衡。经济失衡的原因是价格扭曲,而价格扭曲的原因是全球化的规则有问题。

  WTO有两大问题:一是WTO促进了资本在全球快速流通,但是对劳动力的全球流通无能为力,这导致劳动力价格扭曲,持续扩大全球范围内的资本与劳动力的收入差距;二是促进了有形关税的下降,但是无形关税(隐形关税)居高不下。这导致国际市场上的商品、原材料、劳动力与金融市场价格扭曲,进而引发全球贸易与经济失衡。

  美国市场高估了这轮关税战的冲击。美国二季度GDP远超预期,通胀率远低于预期,美股在诚惶诚恐中收复失地,如今再创历史新高。结合财政的收入与支出来看,美国金融市场高估了关税对通胀和经济的冲击。

  今年,美国金融有个“怪现象”:传统金融投资者、交易员以及社会精英阶层,包括美联储,大部分不是特朗普的支持者,他们看不懂特朗普,也讨厌特朗普,自然对市场有更多的担心,这也是4月份美股深度回调的原因之一。但是,当关税政策公布一段时间后,市场发现,担心的事情并未发生,又再度入场。这种“怪现象”是预期“作怪”。接下来,这种“怪现象”还将发生。

  当前美国经济基本面稳健,已经走出2008年以来长期低通胀状态,正在形成新一轮的景气周期——“穷人版”90年代,即相对高增长、相对高通胀、相对高利率、相对低失业率以及技术浪潮。做出这一判断的原因是,美国正处于四大周期叠加状态: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扩张周期、实物投资周期、技术创新周期和美联储降息周期。

  今年以来,美股高估了关税冲击,A股似乎低估了这一风险,至今仍低估了(清和《当前市场低估了关税冲击》)。

  普京“私生女”露面发声:他毁了世界,也毁了我

  据外媒综合报道,被广泛认为是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私生女的卢伊莎·罗佐娃(Luiza Rozova),近日首次公开露面,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全脸自拍照片与带有强烈指控意味的文字,暗批她的“亲生父亲”不仅毁了全球无数人的生命,也摧毁了她自己的生活。

  “能够重新向世界展示我的面孔,感觉很好。每天我都提醒自己,我是从谁那里出生的——又是谁毁了我的一切。一个夺走了数百万生命,也摧毁了我人生的人。”她在Instagram上这样写道,尽管未直接点名普京,但言辞明显指向这位俄罗斯领导人。

  神秘身份曝光卢伊莎出生于2003年3月3日,原名为叶丽扎维塔·克里沃诺吉赫(Elizaveta Krivonogikh),14岁时改名为卢伊莎·罗佐娃。她的母亲斯维特拉娜·克里沃诺吉赫曾被俄媒《Proekt》调查揭露是普京的“旧情人”,而在卢伊莎出生后,这位普通女性突然暴富,成为俄罗斯“罗斯银行”(Bank Rossiya)的少数股东之一。

  尽管卢伊莎从未公开承认与普京的亲属关系,但她的出生证明上“父亲”一栏留空,却使用了俄国习惯的父名“弗拉基米罗芙娜”(Vladimirovna)——意味她的父亲名字是“弗拉基米尔”。

  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卢伊莎曾于2022年3月在Instagram上发布“黑底白字”的反战图像,上面写着“No to War”(反对战争)。她当时表示自己“感到震惊,有人竟认为我要为战争负责”。

  2025年6月,定居法国的俄罗斯流亡艺术家娜斯佳·罗迪奥诺娃(Nastya Rodionova)在脸书上公开表示拒绝与罗佐娃有任何艺术合作,称其家庭背景“无法接受”。对此,卢伊莎近日作出回应:“我真的要为一个从未听过我声音的家族的行为负责吗?”

  目前,她被发现任职于巴黎一家名为“L Galerie”的画廊,该画廊主打反战艺术,外界视为她“决意摆脱父亲阴影”的一种象征姿态(瞰全球《普京“私生女”露面发声:他毁了世界,也毁了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9-2 03:36 , Processed in 0.1250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