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2|回复: 0

环球科学:每周三份炸薯条,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健康 ·

  每周吃三份炸薯条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土豆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有关,但此前的研究中,无论是土豆的烹饪方法还是土豆所取代的特定食物都没有被考虑。最新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周吃三份炸薯条会使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0%,但食用相同数量的以其他方式烹制的土豆并不会显著增加风险。

  研究结果基于1984年至2021年间在美国进行的三项大型研究中超过205 000名健康专业人士的数据。参与者起初没有糖尿病、心脏病或癌症,在随访中每四年完成一次详细的食物问卷。在近40年的跟踪调查中,有22 299人被诊断出患有2型糖尿病。在调整了与糖尿病风险相关的生活方式和饮食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每周每食用三份土豆,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就会增加5%,而每周每食用三份炸薯条(每份113.4~170克),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就会增加20%。然而,摄入相同量的烤土豆、煮土豆或土豆泥,并不会显著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每周用全谷物代替三次土豆,可使2型糖尿病发病率降低8%。用全谷物代替烤土豆、煮土豆或土豆泥,可使发病率降低4%,用全谷物代替炸薯条,可使发病率降低19%。相比之下,用白米饭代替全部土豆或烤土豆、煮土豆或土豆泥则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BMJ Group)

  · 机器人 ·

  在水中也超有黏性的超粘胶

  在湿环境中具有黏附力的物质有一定的设计难度。超黏化合物的设计难度尤其大,因为让材料变软的性能常与增加黏附力的性能相反。不过,细菌和软体动物这类有机体能产生天然的黏附蛋白,为名为水凝胶的新型超黏化合物提供了潜在设计灵感。8月6日,《自然》的一篇论文报道了由人工智能(AI)模型辅助设计、以自然界存在的黏附蛋白为灵感的超粘胶。这种黏胶被证明能修补水管漏洞并在水下粘住物体,具有一系列潜在应用。

  研究人员利用一个包含24707种黏附蛋白的数据库,先开发了一个蛋白质数据挖掘工具,以指导180种新型水下黏合剂的设计与合成。他们随后测量了这些黏合剂的强度,建立了训练机器学习工具的数据库,并利用这些结果指导另一轮机器学习驱动的设计,得到了强大的水下黏合剂。其中一款名为R1-max的水凝胶,能将一只橡皮鸭粘在海洋中的岩石上,在海浪击打下仍能保持粘性并抵御潮水冲击。另一种水凝胶R2-max能作为补丁,在注满水的管道上封住的一个直径20毫米的洞。这个补丁的防漏作用能维持5个月以上。研究人员表示,这类能与不规则和湿表面强效粘合的超黏水凝胶,或对多种生物医学应用具有颠覆性,包括假体涂层和可穿戴生物传感器,有望应用于其他类型的功能性柔性材料。

  · 医学 ·

  补充锂或可预防甚至逆转认知能力下降

  锂在岩石和海水中的浓度极低,它通过谷物、卷心菜和西红柿等食物,或通过自然流经富含锂的岩石的饮用水进入人体。锂似乎可以稳定情绪,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几十年来,碳酸锂一直被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的躁狂症。一项发表于《自然》(Nature)的新研究表明,补充大脑中天然的锂储备可以预防甚至逆转小鼠的阿尔茨海默病。

  研究团队分析了数百名老年人死后脑组织中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锂是唯一一种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大脑中浓度较低的金属元素。尽管大脑整体缺乏锂,但锂仍集中在淀粉样蛋白斑块中,而淀粉样蛋白斑块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标志。研究者假设,在人脑中,各种金属存在于一个精心校准的生态系统中,而淀粉样斑块通过封存锂,将部分锂从系统中带走,从而破坏了这种平衡,并导致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随后,在对经过基因改造而出现斑块和阿尔茨海默病样症状的成年小鼠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小鼠的饮用水中添加低剂量的乳清酸锂化合物,结果可防止斑块的形成,以及另一种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tau蛋白的积累。相反,当研究人员让容易出现阿尔茨海默病样症状的小鼠食用缺乏锂的饮食时,他们发现与正常饮食的小鼠相比,小鼠的认知能力下降更为明显,并且在衰老过程中斑块的堆积也更多。尽管现在还不清楚该结果是否适用于人类,但研究者对此持乐观态度。(Science News, Nature News)

  · 天文学 ·

  发现迄今最遥远的超大质量黑洞,它异常明亮

  星系CAPERS-LRD-z9 的艺术图,该星系中确认存在迄今最遥远的超大质量黑洞。其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被厚厚的气体云包围,使该星系呈现出独特的红色。图片来源:Erik Zumalt/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当气体绕黑洞旋转并落入黑洞时,远离地球的气体发出的光会被拉伸成更红的波长,而靠近地球的气体发出的光则会被压缩成更蓝的波长。据一项于8月6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Astrophysical Journal)的研究,科学家使用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CAPERS项目的数据,发现了迄今确认最遥远的超大质量黑洞。CAPERS项目旨在确认和研究最遥远的星系,其光谱学数据是确认星系距离和了解其物理特性的重要工具。

  他们首先确认该项目图像中的CAPERS-LRD-z9属于“小红点”星系类别,这类星系仅存在于宇宙诞生后的最初15亿年里,非常紧凑、呈红色且异常明亮。进一步研究发现,超大质量黑洞是CAPERS-LRD-z9星系中意外亮度的来源,质量估计为太阳的3亿倍。该黑洞也是目前已确认的最遥远的黑洞,其能通过压缩并加热其所吞噬的物质,从而产生巨大的光和能量。这项研究发现早期黑洞的增长速度可能远超我们之前的想象。研究人员计划利用JWST收集更多、更高分辨率的观测数据,以更深入地了解CAPERS-LRD-z9以及黑洞在“小红点”星系形成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 考古学 ·

  19万年前,古人类便能跨越大海

  印尼华莱士区古人类存在的最早迹象来自弗洛勒斯岛的石片人工制品,年代约在102万年前左右。弗洛勒斯岛位于印尼华莱士最大岛屿苏拉威西岛向南数百公里处,因发现了弗洛勒斯人(Homo floresiensis)而闻名,这是一群已知在当地一直生活到约5万年前的小体型古人类(俗称“霍比特人”)。相比之下,之前已知苏拉威西岛的最早人工制品可追溯至至少19.4万年前。

  在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分析了从苏拉威西Calio发掘的石片,鉴定出它们的年代在104万年前到148万年前之间。新发现表明,苏拉威西岛可能比弗洛勒斯更早被目前尚未确认的古人类占据。虽然这些定居者的抵达时间有待确认,但这被认为可能是古人类跨越海洋阻隔以抵达偏远陆地的最早证据。研究结果已于8月6日发表于《自然》(Nature),有助于揭示古人类从东南亚大陆向外扩散的情况。

  撰写、整理:冬鸢、clef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1 14:59 , Processed in 0.09377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