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26|回复: 0

戍天九思:三重革命:中国全超材料无人机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月1日,光启技术发布《十五载艰苦卓绝长征路:从实验室到全球领跑,光启用超材料定义中国创新力量》文章,介绍了企业成立15年来发展的辉煌历史,透露出许多重磅消息。特别是看到第四代超材料量产和去年航展上发布的全超材料无人机的最新进展,让人为之一振。

  ▲光启创始人刘若鹏博士在光启十五周年庆典现场发言

  笔者看到,中国全超材料无人机来了!正在带来一场隐身、集群、低成本“三重革命”!

  作战能力颠覆:隐身、集群与低成本的三重革命

  光启文章称,“应用创新方面,光启自主研发了全球首款低成本可量产超材料无人机。该装备不仅实现了多种低可探测性,还兼具低成本、可量产及大航程于一体的显著优势。经测试验证,其各项性能指标均100%达到暗室测试预期标准。从团队组建到成功首飞,整个项目仅耗时3.5个月,期间还高效完成了数十次设计优化迭代。截至目前,光启已成功制造出多台高性能原型机,并顺利完成了包括极端环境测试在内的多架次试飞任务。”

  一是“无法探测”的隐身优势。光启第四代超材料已实现雷达全频段隐身,使无人机雷达反射面积从传统无人机的0.07-0.13平方米缩小至0.001平方米,隐身性能提升约10倍。这一突破不仅覆盖了传统雷达频段,还实现了对红外探测、声波探测和无线探测的全方位隐身。中国超材料无人机将使“爱国者”、S-400等传统防空体系彻底失效,迫使对手升级探测技术或转向光学/红外追踪,造成成本激增且可靠性下降。

  二是结构功能一体化创新。一方面,超轻量化结构。光启通过人工微结构设计实现电磁调控,超材料无人机机身不是单一的机体架构件,而是包含了天线系统、电子系统、通信系统等一系列模块的航电架构,同时实现“续航—载荷—智能”的协同跃升。特别是光启第四代超材料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轻机身重量30%以上,续航时间提升50%,载荷能力增加40%,能够支持更复杂的任务模块。

  另一方面,AI集群作战。搭载自主导航算法与集群协同系统,可实现100+架无人机智能编队,分工执行侦察、干扰、打击任务。比如,目前攻击-11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20吨,载弹量2吨,最大航程4000公里,作战半径1500公里。如果改用全机超材料,其最大航程可提升到6000公里、载弹量将增加到2.8吨,用这种超材料攻击-11无人机可作为“忠诚僚机”与歼-20S战机协同作战,将如虎添翼。

  ▲光启全超材料无人机与攻击—11比较,感到十分相似。

  试想:如果用第四代超材料的理念和思路,重新设计和制造轰—20和六代机、七代机,将会发生什么颠覆性变化?

  三是低成本碾压优势。传统高性能无人机(如“全球鹰”)单架成本超亿美元,而超材料无人机通过规模化量产和材料创新,成本降至数十万元级——约传统1%,实现“蜂群战术”的经济可行性。2025年在株洲905基地1期启动交付,满产设计产能达1万架/月。光启超材料无人机最小型号成本约1万元 。以月产能1万架计算,战时可持续投送饱和攻击,消耗敌方高价拦截导弹(如“标准-6”单价450万美元),形成“低成本换高成本”的非对称优势。

  光启董事长刘若鹏曾表示:“用超材料作机身,可以把无人机的成本做到一个比较极致的水平。有了这种成本优势,才会有后面的应用效益。”他进一步强调,公司的最终目标是“把1000-2000公里航程的无人机做得像手机一样普及和便捷”。

  战略格局重构:打破军事平衡与规则制定权争夺

  光启文章介绍,“技术创新方面,在刘若鹏博士的带领下,光启团队先后完成了四代超材料技术的迭代升级。其中,第三代与第四代超材料技术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落地,为共和国打造出具备最优电磁调制性能,且集航电、承载结构功能于一体的系列产品,有力推动了装备行业在设计、制造以及材料应用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变革。值得一提的是,第四代超材料技术的全面突破,在我国各类先进航空装备中实现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我国先进航空航天装备性能,具备跨代技术的领先优势,还彻底改写了以往在相关技术领域的竞争局面,为我国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筑牢了坚实的技术根基。”

  一是专利优势碾压和供应链自主。目前,光启已累计申请超材料专利超6000余件,获得授权专利4000余件,专利申请总量占全球80%,特别是超材料依赖纳米微结构制造(光启定制设备达4641套)和特种材料工艺(161种基础材料配方),技术壁垒极高。光启超材料从第一代到第四代成本下降90%,核心性能提升10-100倍,目前累计交付超16万件、良品率97.51%,让中国在六代机、无人机领域形成“代差级”领先。美国虽在2018年启动超材料军事研究——如DESI计划中的超材料天线项目,但始终未能解决超材料工程化量产难题。西方若摆脱对华供应链依赖——如微结构加工设备,需投入百亿级资金重建产业生态,短期内难以实现。

  二是制造业与国防深度融合。光启技术提出“像造手机一样造飞机”,其超材料七大产业链平台整合1919家上下游企业,实现“军民品共线生产”。如:佛山基地同时生产航空结构件与汽车通信模块,大幅摊薄研发成本。这种模式将推动国防工业从“专用产线”转向“柔性制造”,响应速度提升3倍以上。光启计划在2025年实现三大生产基地的联动,全年总交付量预计可达6万架。

  三是让对手防空体系失效。传统防空系统拦截超材料无人机群效费比极低,拦截成本:毁伤成本≈1000:1。倒逼对手转向三类反制:

  定向能武器:激光/微波武器虽单次发射成本低,但功率需求高、部署机动性差。

  电子对抗:针对集群通信链路实施干扰,但超材料机身集成抗干扰模块,削弱此路径效果。

  仿生无人机对抗:美国开发“蝙蝠无人机”,但工程化进度落后中国3–5年。

  光启超材料正在带来一场航空航天革命

  在光启官方公众号文章后面总是刻着企业使命:“为中华民族打赢未来战争”!

  中国超材料无人机的“三重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创新,更是一次产业变革,必将推动中国在全球无人机产业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它标志着战争形态向“硅基主导”进化——胜负关键从传统火力密度转向“算法效率×材料创新×量产速度”的三元耦合。

  中国的先发优势不仅体现为战场主动权,还在于定义下一代装备标准,超材料与AI的深度集成或成六代战机、舰艇的标配;重构全球防务贸易,低价高性能无人机将冲击美制装备市场,推动军贸格局东倾。

  未来十年,随着光启五大基地产能2026年全面释放,超材料无人机将从技术奇点演变为战略变量,迫使各国在军备竞赛与规则谈判中重新定位。而中国,已在这场静默革命中早占据制高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7 06:44 , Processed in 0.07817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