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3|回复: 0

王海滨:影视业走向编剧中心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6 13: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短剧的困境是显而易见的,业内对长远有些迷茫,对短期这忙着收割资本,而不是大家理解的收割韭菜。

  对,资本也算韭菜,根再粗也是韭菜。

  也就是吸引资本入场,让他们大量给钱制作投流撒钱,这中间有盈利路径。

  昨天一篇文章引来好友电话,谈了很久。

  他自己也投资微短剧,目前走的是AI通道,对盈利模式有些困惑。

  我提了些建议,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AI应用过程中,会涉及到提问的能力,编造故事的人需要有剧情打造能力、需要有空间想象力、需要有极强的美学基础、需要对人物的戏剧表现力有认知。

  过去的制作,后面需要导演的调度,摄影师的功底,。

  现在AI时代,机器人可以把活都干了,但它需要指引,也就是提问的人必须给它导向和结构。

  于是这就回到编剧的综合创作能力。

  或者是一个编剧、导演、摄影师组成的创作团队,把文案做出来。

  之后喂给机器。

  你马上会发现一个焦点:这就像YouTube、抖音等平台上的无数创作者,自发的制作节目,最终优秀者脱颖而出。

  也就是真正的微短剧繁荣,应该是开放给广大的草根制作,以人海战术找出优秀者。

  但是国内监管部门立即设置了微短剧制作资质,有了审批门槛。

  所以这条路堵住了。

  未来估计庞大的创作者流量,还是会让YouTube、Tiktok,以及海外微短剧平台拿走。

  记住,互联网思维的内容创作,一定是来自人人创造,人人观看的自由平台。

  像国内这种平台的计划分配和购买流量模式,是出不来微短剧精品的。

  最终就是一批机构和盲目资本制作的垃圾,如24岁霸道总裁爱上四十岁清洁工这种。

  而这种死得快,很快就会消失。

  你看看起点的网文迭代就知道了。

  而起点却是有数百万作者的,并没有普遍的大规模买流量这种事泛滥(还是有的)。

  这就是给业内的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21 09:55 , Processed in 0.09421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