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5|回复: 0

安民:城市地产的未来,取决于各市产业的未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博友发来纸条,问房地产是否没有未来?我们的结论是,要看在哪里。具有产业优势的大中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二三十年内都不会有问题的。

  这些问题的根子,就是产业。

  房地产的逻辑有两个:一个是宏观经济周期的逻辑。香港地产有1998年金融危机大跌的时候,但那个时候能咬牙坚持供房的人,最后的结果都不错,因为房价是波动的,有波谷,一定会有波峰。现在房价基本就是波谷,未来一定会出现波峰。这是宏观经济周期决定的。

  中国经济在谷底都能达到3%到5%的增长,所以未来一定远好于西方。这个是常识。常识告诉我们,对中国经济要有信心。

  第二个逻辑是,房价是产业的反映。简单地说,就是决定房价的是人口,决定人口的是产业。产业在哪里,人口就在哪里。人口在哪里,哪里的房价就不会有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始于我们1988年冬天研究中国农村经济中的劳动力转移,当时就很明确,城镇的未来一定是产业,产业的方向决定人口的流向。

  所以,一个城市,产业有未来,房价就一定有未来。

  若干年前,我三姐夫哥问我,他说他们准备盖小洋楼,问我是在老家原址盖好,还是到龟山镇上去盖。我说哪里省钱到哪里盖。他问原因,我说你们盖楼,不外乎两个老的养老,最后涉及的是孩子继承你楼房的问题。到你们两个老的走了,那房子他们都不会要。无论是在镇上,还是在原址,都卖不出钱。原址的宅基地可能还有些作用(后来推出了地票)。他讲到镇上盖地基很贵,我说那就原址重建。

  那为什么那么好的房子,最后都不值钱呢?因为没有产业。

  房价由人口决定,东北某县城,10万元一套的房子,现在值3万,因为没有产业。没有产业,就没有人,年轻人就会离开。年轻人离开,房价后面就守不住。这叫做人随产业走,房价随人走。这是长远的逻辑。

  这方面,典型的是美国汽车产业底特律。底特律的汽车产业没有未来,所以底特律也就没有未来。但还有一个周期逻辑,上面讲了。

  所以粉丝问万科的中报,亏损100亿到120亿,问房地产是否完蛋。那我们的观点是什么?发两点。一是房地产不会完蛋。二是万科的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房地产从拿地到结算,大致是两年的周期。一季度显示,万科账上有1912.92亿合同负债。上半年交房超过4.5万套,实现销售金额691.1 亿元。有些人看到这里,会以为万科上半年的收入是691.1亿元,这个判断是错的。销售金额是未来的收入,不是现在的收入。我们不能拿691.1/4.5=153.58万,说万科上半年的楼盘平均售价153万,这样计算是错误的。那是对错了号,看不清楚它的情况。

  实际上,一季度万科收入379.95亿,二季度公司收入多少,没有披露。我们按400亿预估。则上半年收入是780亿,全年可能达到1500亿到1600亿,正常应该更高一些,因为下半年一般是销售的高峰。换句话讲,公司一季度账上的1913亿合同负债,相当于一年或一年多点的收入。

  也就是,公司2024年底账上的1923.61亿元合同负债,基本上是2024年销售的。我们大致推断出,公司2024年销售了2269亿,然后有345.38亿当年完成了结算,有1923.61亿结转到下一年,今年或明年结算。如果今年交房多,今年结算,如果今年交房少于1923.61亿,那有些就会转到明年。

  所以,按照房地产的建设和销售周期,2024年销售的房子,有一部分是2022年拿的地,少量早的是2021年,晚的是2023年,也就基本上是2021年下半年到2023年上半年拿的地,2022年下半年到2023年上半年的量最大,那时处在地价的高峰期刚过不久。高峰期拿的地,要么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要么快消化完了。而高价地主要是在2021年到2022年。

  所以,去年卖的房子,主要反映在今年的报表中,显示出来是今年的销售收入,就是今年结算。

  我们看看万科今年一季度的报表:收入379.95亿,成本356.77亿,毛利率只有6.10%。而今年卖的房子,基本上是2023年或2024年上半年拿的地,那个时候地价已经降下来了。而有很多公司实际上不是两年周期,是拿了地,10个月就开卖房子,这样的情况,如果毛利率低成万科那样,售价对大家更为有利。

  所以今年的房地产是很有买头的,那些儿子姑娘大了的,要房子的,可以考虑出手。这个大家只要去看房地产公司历年报表上的毛利率就知道。好的时候,毛利率超过30%,到40%的也有,坏的时候,像今年一季度,万科的毛利率6.10%。二线城市一套房子两三百万,涨15%就是普通人几年的收入。

  再就是,像我们上次写文章讲的那样,万科开始卖资产了,也开始加紧库存房变现。公司公告中讲:实现大宗交易签约金额 64.3亿元;通过存量盘活回款57.5亿元。前者就是卖资产,比如某些持有的商业物业被卖,像完成对上海金桥万创中心项目的出售,总建面11万平米,售价14亿,接盘的是昆山国资。这是逻辑的一环。

  逻辑的另一环是一个城市的产业布局。

  您所在的城市,只要产业布局没有问题,只要在市场竞争中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存在,而且不是那些很传统的产业,那么,你们的城市就有未来。

  我们上周通过各省的指数分析过上海,讲上海产业结构转型,所以,从指数的角度来看,上海的产业就有未来,上海的地产肯定不会有啥大问题的。因为他们有产业在。像上海浦东新区,2024年GDP是17752.28亿,这个数据已经接近天津,高于青岛全市了,在全国城市排名可以排到第13名。其中张江科技园区,一区22园,2024年光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就达到4600亿。这还只是两个产业。4600亿什么概念?在全国百强城市排名可以排到72名,高于包头。要知道包头有钢铁有稀土,有光伏,有铝,有装备制造。

  再如武汉,武汉传统的行政区中,最强的是武昌区,去年GDP2000亿。超过它的有两个区,一个是经开区,2200亿,比较晚成立的一个新区;一个是光谷,即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3203亿。

  实际上,前些年城市的排名,增量主要是几个产业,如汽车产业,还有信息产业,还有新能源,还有生物医药,再就是互联网。对中国来讲,这些产业主要是前25年中崛起的。

  而未来20年,还会有哪些产业将会崛起呢?我们普通的个人投资者可以从中找到些什么样的投资机会呢?我们今年研究的行业二到行业四,在未来10到20年内都是重要的产业,最终的产业规模,都是几万亿甚至十几万亿的级别。而作为个人投资者,我们肯定会抓住这样的行业大机会,好好进行战略投资。而《再次布局战略投资》,就是讲的我们这次战略投资的思路和操作方向。

  像这种投资,往往是很多年才有一次的。我个人是1999年有一次,2013年前后有一次,再就是这一次。看了这个时间回溯,猛然意识到这个周期跟朱格拉周期惊人一致。于是明白朱格拉周期表面上是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其实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正是产业投资周期。

  这是人生的一项重大投资安排,我们希望散户中有更多的明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6 14:11 , Processed in 0.2188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