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5|回复: 0

摇滚布丁:新央企的崛起与野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7月29日,山城重庆。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大旗,在万众瞩目下正式升起。

  自此,汽车央企的江湖格局,就此改写!昔日的“双龙戏水”(一汽、东风),瞬间演变为“三足鼎立”(一汽、东风、长安)。

  一

  在讲正事前,先通俗地解答一下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话题。

  有不少人看着“新央企”的新闻标题犯嘀咕,长安不早就是央企了吗?“新”从何来?

  这就得掰扯掰扯“门第等级”了。

  过去的长安,虽系出名门,但头顶还有个兵装集团这位“老王爷”。说穿了,长安汽车算是个能征善战的“世子”,位列“二级央企”。

  现在呢,国家一看长安这小子一身的能耐,丝毫不输其他两个汽车嫡子,能文能武,技术硬、销量猛,丝毫不逊于“嫡长子”东风和一汽。

  嗯,此子不错,堪当大任,于是遂金口一开:擢升一级。

  从此新长安与东风、一汽平起平坐,跻身“一级央企”之列。

  一升级身份一下就变了,长安汽车从听令行事的“执行者”,摇身变为执掌棋局的“主理人”。

  本质上,这是央企改革的一着妙棋,核心就十个字:汽车归汽车,军工归军工。

  剥离军工链条,不是简单的分家,而是把长安从军工集团的民品板块,升级为专注汽车的国家队,目标直指全球汽车产业的角斗场,打造能与汽车豪门掰手腕的“主力军团”。

  自此之后,盈亏荣辱,皆系于一身!是龙是虫,全看自己本事!

  下面再回答大家比较关注的第二个问题,如果算上长安,明明有248家央企,为什么又说新长安是第100家央企,这不是矛盾吗?

  这是因为大家对央企的分类没搞清楚导致的懵逼。

  央企主要有三种类型,大致分为实业类、金融类和其他部门管理的央企。

  实业类中,有涉及国计民生的,核工业、航天科技、电信等等;有涉及能源的,主要负责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基础能源。

  也有涉及市场竞品的,像中建、国机、五矿这些,这些企业垄断性不强,很多民企都可以涉足所在行业。长安汽车就在此列。

  新长安成立后,整个实业类的央企目前刚好有100家,所以说它是第100家央企一点毛病没有。

  下面我们进入正题,讲一下为什么要提拔长安汽车。

  今年2月份,“汽归汽、军归军”风声一出,网上就传出东风长安合并的消息。当时传得有鼻子有眼。

  但这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靠谱!为什么这么说?

  既然要合并,就要先搞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谁合并谁,谁当老大。

  从营收上来说,长安要高于东风。但长安再能打,彼时是“二级世子”,东风纵使受合资品牌拖累,盈利几近于无,但仍是“一级诸侯”。

  谁并谁?都别扭!

  重要的一点是,东风与长安存在大量的产品重叠,比如长安CS75与东风风神AX7定位相近,逸动与奕炫同为两个品牌主力紧凑型轿车系列,哪怕在新能源市场,深蓝与风神,以及阿维塔和岚图品牌,也都存在重叠。

  若强行合并,要么自家兄弟先拼个头破血流,要么就要壮士断腕砍自己一刀,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要真这么干,不是surprise,而是fright了!

  长安汽车能够升级,关键原因还是自己争气。

  二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长安汽车虽然是一个老牌央企,但它身上却透着一股科技公司的狠劲。

  我简单挖了一下,去年长安汽车一年的研发费用烧掉了151.6亿,十年累积1100亿元。这投入,简直是下了血本。

  那么这钱都砸哪了?

  看一下2017年以来启动的“第三次创业”就知道了。核心就是三大战略,分别是针对新能源的“香格里拉计划”,针对智能的“北斗天枢”计划,以及针对海外的“海纳百川计划”。而长安汽车光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两场决战上,就怒砸了1000亿元。

  特别是在新能源电池的安全与续航、车规级芯片的自主可控、智能驾驶的终极算法等等这些“卡脖子”要塞上,长安带头冲锋。仅仅在三电领域取得400余项核心技术突破。在整车智能应用层,累计掌握133项关键核心技术。

  剩下100亿长安汽车投向了更具前瞻性的领域,比如飞行汽车、机器人等,为未来铺路。

  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正逐步转化为看得见的成果。所以我们看到一家二级央企,在同一时间,硬是养活了三个性格迥异的新能源孩子,而且个个都挺争气。在新能源的助力下,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累积销量达到135万辆,创了8年以来的新高。

  为了这次转型,长安汽车在内部也动起了“刀子”。

  从2022年开始,搞“任期制”“竞聘上岗”,说白了就是让能干的年轻人上来,干得不好就下去,不再搞论资排辈那一套。

  现在看看11个副总裁里,有6个是80后,这队伍,年轻得跟个初创公司似的,整个管理层透着一股狼性。

  有了硬核武器,有了“少帅军团”的锋芒,长安的“海纳百川”全球战略,才算真正有了开疆拓土的底气!

  在东南亚桥头堡,长安汽车已在泰国落子罗勇府制造基地,长安深蓝、阿维塔等电动化尖兵目光瞄向了“东盟十国”的右舵车市场。

  作为“海纳百川”计划的核心一环,欧洲市场被长安定位为“战略高地”。长安阿维塔、皮卡已在俄罗斯、东欧打下根基。今年起,计划进入至少10个欧洲国家,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长安启源已经正式登陆拉美市场,长安的策略是以高性价比的燃油车稳固基本盘,接下来将以智能化、电动化产品撕开高端市场。

  可以说,这样的长安汽车,给一个一级央企的名分,一点都不过分。

  所以我们看到,这次新长安的升级之路堪称神速,从重组构想到挂牌成立,整个过程只用了56天。

  自此之后,新长安彻底告别了军工“老娘家”的复杂关系网,所有的钱、所有的人、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在怎么造好车、卖好车、打赢全球这场“汽车大乱斗”上。再也不用为战线被拉长,资源投入过于分散而头疼。

  一级央企的身份,就是一张通行证。想申请国家级的研发大项目?想拿扶持新能源的国补、专项基金?低成本融资渠道?新长安将拥有更优先、更便利的通道。

  在吸引顶尖人才、与国内外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深度合作乃至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如芯片、关键材料)时,国家队主力的身份无疑是一块更具分量的金字招牌,号召力和谈判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的新长安,手里握着“直达天听”的决策权、“粮草充足”的资源包,身担国家队主力的战略使命,如果不打出点新战绩,肯定与自己的新身份不符。

  所以新长安定下了“全球前十汽车集团”,2030年卖500万辆车,新能源占六成,海外占三成的目标。

  可谓是踌躇满志,豪气干云。

  在一片红海的汽车行业,这个目标不可谓不大,新长安这个底气又是怎么来的?

  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长安确立了三大支柱。分别是新研发投入、新战略布局、新产品升级。

  成为一级央企后,新长安宣布了未来十年再砸2000亿元,科技团队规模新增1万人的计划,是上个十年的近两倍。投资规模加大,这个大家都能想到,关键还是看怎么花。

  AI和智能化占比约40%(800亿),主要投在了端到端智驾系统、AI大模型应用,以及数据生态构建。

  新能源和三电技术占比约35%,包括固态电池、超充和安全技术、氢能与混动技术。

  前沿领域占比约25%,包括低空经济、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量子计算和新材料。

  从比例上来看,足可以看出分配逻辑,AI和智能化已经成为技术上的扛鼎主力。

  而三电和新能源投入的阵线较长,所以比例虽然稍有降低,但并不意味着力度上的减弱,而是正处于技术转化的关键期(部分已经成熟并商用),比如金钟罩2.0电池项目通过验证,固态电池功能样车将在年底亮相,能量密度未来瞄准400Wh/kg以上。

  而在前沿领域上,比重明显增加。主要是为了加快技术探索到产品变现的能力。比如飞行汽车也将在年底实现试飞,人形机器人计划在2028年下线。

  在战略布局上,增加了西进的内容,主要是为了改善中国产业经济东西失衡的顽疾。

  这事儿,我感触非常深。

  一次从甘肃岷县回成都,路上动车穿过了无数的隧道,打开地图,发现我穿越的这条路线,正处在青藏高原的余脉,如果以成都、西安为中轴画一条线,对比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东西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西安往西对应的是整个大西北,而成都往西往南,对应的是整个西部和大西南。这条撕裂东西的轴线,一直折磨了中国一百多年。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政策、资源、人口、技术纷纷集中向东线,让东西结构根深蒂固。

  中国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不是没有努力过,比如西部大开发试图通过成都、重庆、西安为门户向西打破东西不均衡的情况。

  但产业和经济必然是受规律支配的,所以到现在来看,东西经济差距仍在拉大。

  长安汽车成为新央企,自然就要肩负起平衡东西产业经济的重任。所以新长安总部设在重庆,这意义就非同一般了。

  要知道,重庆这么大的一个直辖市,没有一家中央企业。

  这本来就显得很不合理。

  四川有东方电气,下一步雅江集团也可能会落户成都,怎么说,重庆也应该有一个。

  重点是,重庆有着新能源汽车集群,两江新区汽车工业园,可以让新长安5公里半径内配齐90%的汽车零部件。

  可以协同成都的软件能力,完全可以实现区域协同创新,形成重庆研发+成都软件的新生态。再联动宜宾的电池材料基地、成渝氢能走廊等项目,来提升产业经济一路向西的动力不是问题。

  在全球化上,新长安将锚定“1+5+2”战略,准备去海外真刀真枪地干。

  什么是“1+5+2”战略?

  就是以中国为大本营,深耕东南亚、中东非、中南美、欧亚、欧洲五大区域。日韩和北美市场,作为长期目标进行长远谋划。

  除此之外,新长安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完成从产品出口转向全产业链全球化布局。

  目前埃及、泰国等9座海外工厂已建成投产,巴西、印尼等地规划的20座制造基地正在推进。未来新长安的全球布局,会从“点状分布”向“网状生态”进化,积极融入全球市场。

  当然了,所有的研发和战略,最终还是要落在产品上。

  新长安未来5年将面向全球推出50余款新能源产品,包括7款以上的30万台级的全球化的单品,持续在全球打造阿维塔、深蓝、长安三大品牌。

  它们像是在同一赛道上的三把不同的锋刃,切向不同的人群。

  成为新央企后,阿维塔引入外部资本,负责高端突破。以长安+宁德时代+华为的方式,组成国家科技队顶配阵容,牢牢抓住“新豪华”赛道。

  现阶段,阿维塔的累计销量是15万辆,在2027年要冲击40万辆,这将依靠发布的06、07双动力,以及全新的大六座旗舰,来撬开市场。

  深蓝走独立融资路线,负责销售中坚,把黑科技打成白菜价,如果在国内竞争压力下长安启源价格下探,深蓝就负责稳住溢价。

  深蓝吃的是,15万-30万这个范围的主流市场,采用了增程和纯电双线并行的路线,将冲击50万辆证明自己。

  长安启源则完全自营,专注电动代步,扮演的是价格门阀。

  它锁定的是新主流家庭用户,承担着规模化输出的重任,从五月67%的增速来看,完全有能力挤占合资撤退留下的低洼地,并迅速下沉到三四线。

  四

  长安升格为一级央企,其意义远超一家企业的荣辱。

  它标志着中国制造正从庞大走向强大,从追随迈向引领。在关乎国运的产业升级之路上,国家需要自己的“铁骑”冲锋陷阵。

  正所谓,汽车产业兴,则经济兴。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汽车强国的发展叙事,意义足够伟大!

  当“香格里拉”的绿色战车轰鸣,“北斗天枢”的智慧之光闪耀,最终都将汇入“海纳百川”的磅礴洪流。

  “中国的长安”,根基已成擎天巨擘;

  “世界的长安”,舰队已驶向深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4 01:17 , Processed in 0.0781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