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66|回复: 0

栩然:匪夷所思!有些正史,竟比野史还要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1902年,毛泽东自唐家坨外婆家回到韶山开始,他连着读了好几年的私塾。

  能让他大半脱产读这么几年书,前面讲过,原因之一是因为毛泽东家有点发达了,原因之二是毛泽东开始发达起来的父亲觉得,读点书对做生意有用。

  没了。

  我们常说,读书的好处数不胜数。

  但在毛泽东实用主义的父亲毛顺生眼里,读书的好处一只手就能数过来。

  而毛泽东自己并不这样看。

  他觉得,读书是有用滴,但,不是这么用滴。

  只不过,在这一阶段,他和父亲因为这个问题产生的矛盾还比较小,越往后走,他们在这方面的理解就越南辕北辙、天差地别了。

  不管怎样,毛泽东的读书生涯终于开始了,这为他后来走向伟大,奠定了最基础、也是最坚实的一步。

  毕竟,很少有文盲真的能管好一个大的组织,一个大的国家。

  8岁到16岁,毛泽东先后在韶山一带的南岸、关公桥、桥头湾、钟家湾、井湾里、乌龟井、东茅塘等多处私塾读书。

  他后来把自己的私塾生活概括为“六年孔夫子”(中间曾停学两年在家务农)。

  因为,学的主要都是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典,孔夫子是他们的祖宗。

  一开始,毛泽东在韶山南岸的私塾读书,塾师是邹春培。

  就从这里开始,毛泽东展示出了他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奇葩特质:

  学霸与学渣的结合体。

  02

  因为是初入学,按照教学大纲(如果有的话),邹春培开始教授他的是《三字经》、《百家姓》等幼儿园启蒙读物,但实际上毛泽东早已在唐家坨外婆家就已“幼儿园毕业”了。

  所以,毛泽东很轻松的,就背了下来。

  邹先生又教他《论语》《孟子》《诗经》,毛泽东依然学得十分轻松。

  甚至于,邹先生教他们填红蒙字(大家写过庞中华没有,和那个类似),但毛泽东不填,而是自己放开了写。

  写的比别人照着填的,还要好。

  毛泽东读书不出声,用脑子记。

  邹先生要给他点书,他就说不用点了,省得费劲。

  因为天资聪颖,毛泽东在这里得了一个“省先生”的名号。

  毛泽东在此时,清楚地展示出了一个学霸的基本素养。

  请注意,我们将会首次见证到毛泽东第一个惊人的天赋:

  记忆超群、理解力强。

  有一句话流传很广:以大部分普通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还轮不到谈天赋的阶段。

  但到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那里,努力只是下限,上限拼的就是天赋了。

  比如,打乒乓球,在我们国家,都是从小开始训练,从青少年比赛到市里到省队,再到国家队,不知道要吃多少苦,但走到这个时候,最终最顶尖的人才还是只有几个人,剩下的很多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只是别人的陪练而已。

  我经常和别人举的例子,日本乒乓球选手福原爱,从3岁开始打乒乓球,4岁成名,6岁就拿了日本小学生乒乓球赛冠军,天赋不差,努力更是从小抓起。

  结果遇到我们的“大魔王”张怡宁,一场11:0可以打哭,这里面除了中日在乒乓球训练体系上的差距(其实福原爱很长时间,其实都是在中国接受的训练),想想她们天赋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还有,最近非常出名的北大数学系韦神。

  我在中学年代也算数学比较出众了,高考前数学经常考接近满分。

  结果我看韦神的一场答辩视频,他说的每一个字我都认识,但连起来,愣是一!句!话!都!听!不!懂!

  这才更是天赋上的碾压。

  当然了,我们应该庆幸,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事情,都不太需要天赋,或者说天赋的重要性并不止于起决定性作用。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普通人,也能在各自的领域里那么成功了。

  历史上,记忆力好的聪明人多不胜数。

  但光是记忆好,除了小时候可能被人夸“神童”外,并不代表着以后就真能成什么大才。

  03

  台湾著名学者吕世浩在他的课程中,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吕世浩先生据此提出一个结论:

  聪明如果不能提炼成智慧,半点用也没有。

  每个人身边都不乏聪明人。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极其聪明,读书很多,涉猎很广,聊数学他能说到哥德巴赫猜想、聊物理他能大谈量子力学、聊历史他能从盘古开天说到昨天、聊娱乐他能掌握娱乐圈一半以上的八卦事件……

  他有别人望尘莫及的记忆力,形容起来就是:他什么都知道。

  但是,仅此而已。在生活中,他却平庸无奇。当年我也有这个疑惑,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就干啥啥不行呢?

  吕世浩先生给出的答案我深以为然。

  后来,我又发现,不仅如此。还应该再进一步:

  聪明如果不能提炼成智慧,最终会反被聪明误。

  因为我们都误解了这个世界。

  我们以为,聪明,就该有所成就、出人头地、衣锦还乡。聪明,做生意就应该赚大钱、混社会就应该一呼百应。聪明,对自然法则就可以没有敬畏、野生动物就可以随便吃。

  其实完全相反:大多数人之所以一事无成,恰恰因为太聪明。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的意思,绝对不是聪明者生存。

  当聪明成为一个人的优势之后,反而会让很多其他的生存本能退化。

  如果你做到了普通人做到的其他一切,比如勤奋、吃苦、坚韧,那么附加上“聪明”的天赋,很可能会让你更上一层楼;但如果,你连普通人能做到的都做不到,只剩下聪明。

  那这个东西到头来,只会害你一事无成,而且怨天尤人。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在这个时候,所干出来的事情,和吕世浩所讲故事里那对聪明的兄弟,没什么两样。

  私塾里都是很严肃的,邹先生也不例外,他让学生背书的时候,总是正襟危坐,非常严肃。

  学生们站在他面前,战战兢兢。

  其现场效果,各位只要回忆下小时候,被老师跟前背书的恐惧所支配的感受,就能体会了。

  但毛泽东偏不。

  邹先生坐着,他也坐着。

  邹先生问:大家都站着背,你怎么不站起来。

  毛泽东答:你是坐着听的,我也可以坐着背。

  邹先生:出去!

  还有一次夏天,天气炎热。

  邹先生给大家布置背书后,就有事外出了。

  毛泽东看邹先生走了,就提议说去游泳(所以,我在第一讲里说毛泽东自小水性就好,是有出处的)。

  众人一呼而应,都脱得精光跳进学校前的池塘里。

  邹先生过了一会儿回来正好看到,非常生气,把学生都叫起来问,是谁带的头。

  毛泽东一点不怂地说:是我。

  还没等邹先生说“出去”,毛泽东又接着说:孔夫子是赞成去河里洗冷水澡的,并把《论语》打开,把孔夫子的原话念给邹先生听。

  邹先生一大把年纪了,只能气得跑到上屋场,找毛顺生告状:“你家娃了不得啦,他的才学比我高,我教不了啦!”

  关于邹春培的这句话,我看到有文章说,邹先生当时是诚恳地对毛顺生说“教不了毛泽东”了。

  以此来说明,毛泽东在私塾的进步很快。

  写这篇文章的人,大概小时候没被家访过吧。

  家访的老师,碍于面子,不会把你在学校里的恶劣表现说得那么直接,但细品下来,每句话都是绵里藏针,得反着去理解。

  何况,毛泽东在读私塾期间,最严重的一次“离校出走”(第一讲里那次跑出去三天,在山里一直兜圈子那次),就发生在跟着邹先生上学期间,可以想见,当时的毛泽东和邹先生的关系应该是极为紧张的。

  这里,毛泽东又极为标准地示范出了一个学渣的基本表现。

  顶嘴、旷课、逃学出走……

  值得一提的是,从此时开始,这种学霸与学渣兼有的特质,几乎伴随了毛泽东一生。

  这在很大程度上,让真实的毛泽东对我们而言既陌生又熟悉,既高高在上又无比亲近。

  04

  他学霸的一面,帮助他日后获得了远超常人的学识和思维,取得了令人难忘项背的惊天伟业;

  而他学渣的一面,又让他永远不拘一格,总是说些小老百姓就能懂的话,干出些小老百姓才会干的事来。

  很可能,也正是因为毛泽东身兼学霸与学渣的双重特质,才能真正做成那样的伟业。

  他以学渣的特点,和老百姓们打成一片,再用学霸所掌握的理论、方法和策略,唤醒民众,教育民众,组织和发动民众,这是毛泽东所带领的共产党具有摧枯拉朽力量的真正来源。

  要用你的愚蠢去发现百姓的高明,而不要试图用你的高明去验证百姓的愚蠢。

  就像山谷中的回音,你听到了什么,取决于你对它喊了什么。

  邹春培一生育人,虽然并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也已具备了洞察世事的深邃眼光。

  他穿透毛泽东不拘一格的调皮捣蛋和学渣“体质”外衣,准确地看到了他不凡的一面,此后经常对人说:

  咏芝将来必成大器。

  可以说,是最早慧眼识珠的人。

  邹春培在建国前便已去世,毛泽东十分怀念,在《毛泽东与韶山亲友书信集》里,记录了不少他和邹春培的儿子的书信,以及他关心、资助邹家的话语。

  特别是1949年,邹春培的儿子邹普勋接到了此时已是新中国创始人、主席的毛泽东的来信,字很简短,却字字重如千钧:

  亨二哥:听你身体不大好,甚以为念。希望你好生保养,恢复健康。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这封信里最让人感动的有两点:第一,此时距开国大典刚过去1个多月,毛泽东日理万机,却仍记挂着邹先生家的子女;第二,亨二哥是邹普勋的乳名,毛泽东此时已离开韶山近40年,但居然还记得。

  邹普勋看完信,嘱咐家人,一定要将这封信子子孙孙地保存下去。

  再后来,毛泽东还专门邀请了邹普勋进京相见,毛泽东忆起在南岸私塾读书时的情景时,深情地说:“邹先生是个好人啊!他是个严师啊。我那时读书顽皮,不懂得严是爱、宽是害,还造过他的反哩!”

  只不过,毛泽东这时候不知道是否还记得。

  邹先生,可不是他造过反的唯一一个私塾老师。

  (欲知后事如何,请继续关注下一期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6 14:10 , Processed in 0.0625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