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62|回复: 0

杨风:这就是中国速度,巨型无人机上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2 02: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运输机强国非中美俄三大国莫属。运输机的强弱,尤其是大型运输机,攸关一个国家对战场的投送能力,特别是对国土幅员辽阔的国家,或境外战场。

  恰巧,中美俄三国是最有可能参与境外作战的大国,这是大国威慑力之一。除中美俄外,全球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可以比拟。

  其中以单机性能而言,继承苏联军事遗产的俄罗斯占优势。以数量而言,美国最多,并且是全球部署。

  对中国来说,单机性能稍逊于美俄,数量上比俄国多,但少于美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军事技术改变了,作战概念也不同。在新的世代,无人机作战概念兴起,几乎在所有有人机作战的范畴,都有相对应的无人机。

  其中,中国大型无人运输机悄然兴起,领先美俄两国。而且,迭代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中国大型无人运输机投入战场,包括无人机航母,无疑的将改变战场态势。对美俄来说,很不幸的,已经落后了。

  那么,中国巨型无人运输机的投入,将如何改变战场风貌呢?

  1 中国双尾蝎型无人机

  2022年11月第十四届中国珠海航展,中国双尾蝎D型无人机首次亮相,这是一款中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

  重点是,双尾蝎D可以携带导弹、精确制导炸弹外,还可以携带巡飞弹和小型无人机,并且指挥蜂群无人机作战,也可以进行运输和物资投送。

  2 九天无人机航母

  两年后的中国珠海航展,这是2024年11月,中国“九天”无人机公开亮相。这是一款翼展25米,最大起飞重量16?吨,最大载荷6?吨的大型无人机,江湖称之为“无人机航母”。其机腹内可以容纳上百枚巡飞弹或小型无人机。

  九天的航程达7000?公里,航时超过12?小时。也就是说,其覆盖范围往东达到第三岛链,接近夏威夷。往西可以覆盖整个西亚地区,进而到法国巴黎,英国首都伦敦。往北覆盖西伯利亚,到达北极圈。

  这样的航程,这样的载重,使得中国在此一领域领先各国,包括美国。

  类似于中国双尾蝎D型无人机,美国也有。美国MQ-1C “灰鹰” 和ALTIUS-600 支持蜂群作战与部署的能力。

  然而,中国九天无人机是独树一帜,美国并没有和九天相匹配的大型无人机,只有在一些功能上近似于九天。九天无人机无疑是领先的。

  由于九天的载重能力,其机翼下设有8 个外挂点,可以携带重量较大的反舰导弹,当然也包括空空导弹。如此,就具备了对地、对海的轰炸能力。

  整理一下,九天是全球第一款以“母舰”角色为核心的高空通用无人平台,结合侦察、打击、蜂群控制于一体,并且具备远距离敌后防空投放无人机和巡飞弹的能力。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九天飞到距离战场数百公里然后投放上百架的无人机或巡飞弹,这会是什么样的景况?

  当上百架无人机或巡飞弹倾巢而来,管你什么以色列的铁穹,还是特朗普口中,未来的“金穹”防空系统(如果有的话),都不管用。

  美国伯克级神盾驱逐舰,舰上有96枚垂发,一架九天就可以完全耗掉一艘伯克级所有导弹。

  然后,九天机腹下的反舰导弹,可以将之一举摧毁。

  如果是陆地战场,上百架无人机或巡飞弹可以端掉一个局部战区,管你是什么坦克营,还是火箭炮阵地。

  话说,如果对方派遣战斗机或作战无人机,想要干掉九天呢?

  九天机腹挂架不是还有空空导弹吗?还记得5月7日的印巴空战吗?九天可是具备空中作战功能的。谁叫九天是“无人机”航母呢?既然有航母这一词,那就具备一定的防御和攻击能力。

  3 鹮影60横空出世

  那么,九天就是极限了吗?当然不是。

  6月30日,一款“鹮影60”大型无人运输机首次和国人见面。这是从运-8运输机改装而成,是全球最大的无人运输机。其最大起飞重量达到61吨。

  哎哟,这可不是刚刚说的九天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16吨将近四倍吗?

  我们也不用多说了,九天能够办到的,“鹮影60”当然也办得到,而且是更大,更广。

  厉害的是,既然可以将运-8改为超大型运输无人机,当然也可以成为大型无人预警机、电子战机、雷达侦察机。前途无可限量,使用范围也不受限制。

  而且,既然能够改装运-8,当然也可以改装运-9。运-9的最大起飞重量可是77 吨啊!

  中国这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运-8和运-9的工业产能。

  4 中国速度

  再看看时间轴,从2022年11月的双尾蝎D型无人机,到两年后的九天无人机航母,再相隔不到半年的“鹮影60”,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这又意味了什么?

  首先,这样的研发速度已经不是全球任何国家可以追赶上的,就连美国也没办法追赶。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这是来自于中国军工产业的研发红利。

  十年来,有许多人说,中国的人口红利过了。由于这缘故,中国经济增长将走入滑坡,再也无法像之前的高增长。

  这个说法也没错。然而在现阶段,中国追求的不是盲目的经济增长,而是有质量的经济增长。也就是说,中国产业将从中低端产业走向高端产业。经济结构也要扩大消费服务层面,扩大内需。

  既然人口红利过去了,又为何说是研发红利呢?

  几十年来,中国培育了许多高等教育人才,有大量研发人员和工程人员,从事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

  这些红利于最近20余年爆发出来。本世纪前十年是模仿和追赶。这是因为之前在科学技术方面和西方差距太大的 缘故。

  第二个十年是“赶上”,要齐头并进。

  那么,这第三个十年是要“超越”,这会体现在各个层面。

  率先超越的就是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产业。

  现在最后一道高价值产业是芯片,也包括操作系统,要在第三个十年追赶上。

  接下来还有军工产业,从可以打击大型军舰的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D,东风-26)、高超音速导弹、无人机、无人潜航器、 轨道轰炸机、055大型驱逐舰,电磁弹射核动力航母等,都会在第三个十年完成,并且超越。

  上面提到的领域,有不少已经超越了,一些还在追赶中。

  5 各国及不上 中国科研红利

  这些就是中国的研发红利,几十年下来的人才培育红利。

  之前有人轻视中国的教育,认为人多没用。认为一大堆理工科系毕业生,最后不都是跑到美国去了,为美国所用吗?

  更有甚者,还有人认为,中国的环境无法培育出伟大的科学家,无法发展出高尖技术。

  2020年5月,当华为被特朗普政府施以零技术芯片封锁后,一些反中华人还冷嘲热讽,认为中国人就是不行,发展不出芯片制造技术。

  这些说法大家都听闻过,就连国内一些网站也有主播如此评论。

  告诉你,那些人“见树不见林”。刚刚说的,由于中国科技在某些方面落后西方不止一代,所以需要追赶。

  前面第一个十年(或二十年),中国科技基础差,需要打基础,所以只追赶了一代。

  不要因为如此,就觉得没有自信,就觉得外国月亮圆,环境好,中国再怎么追赶都没用。

  第二个十年大体上追赶上来了,甚至有些许超越。

  第三个十年要全面追赶,还要在一些领域超越。

  约2000年的时候,日本有评论说,中国工业慢慢上来了,但是在20年后的高端技术上,中国仍然比不上德国和日本。

  当时听了有道理,因为日本和德国真的是领先。当领先者说出这样的判断,你也不好意思说:不是。

  但,真的会这样吗?这就好像10几,20年前,有人说中国工业自动化生产不行,一旦工资上涨,土地成本增高,中国产业就会出走。这些评论把中国当成是一般的第三世界国家,好像是中国永远起不来似的。

  没错,当中国人才培育多了,不少人跑到国外,尤其是美国求学,最后留在当地发展,追求高薪。

  这又怎么样呢?无论如何,中国整体科技人才上来了,研发环境也上来了。

  纵然还有不少领域比不上国外,但已经上来到某个层次,足以支撑国内的科研环境,足以自立发展。

  就像九阳神功练积蓄久了,功力自然外溢,一些人才跑出去又如何?

  这十年,有不少滞留国外的科技人才回国了,回到国内发展。

  现在所积蓄的功力,呈现在好几个层面。

  第一,庞大的人才库。也就是说,中国科技人才到处都是,到处都有。

  第二,在科技人才方面也发展出第二代。

  第一代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而当年的第一代人才,现在已经是经验丰富的主管,是总设计师,总工程师等。

  有了丰富经验的领导,弯路自然走得少。不像外国,特别是“美丽国”,现在几乎都是外行领导内行,外行领导研发。

  要不,就是一堆喜欢搞政治的领导,美国硅谷不是有一大堆印度裔高管吗?

  6 结论

  当九阳神功满溢出来后,随便一出手就是超越。

  而且,技术迭代更新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美西方要如何跟得上?

  当人才培育多了,首先是广度,这是追赶,各方面的追赶。然后就是高度,这是质量的追赶和超越。

  过去,大家都说中国的工业能力好。事实上,不仅仅是工业能力,工业产能好,还包括研发与工程能力。

  今天的分析和推理就说到这里,谢谢各位的收看,我们下期再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3 21:41 , Processed in 0.10942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