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86|回复: 0

徐吉军:新欧洲病夫出炉,你猜是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2 01: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欧洲最大的综合性金融集团德国安联CEO贝特警告,德国经济已经连续2年萎缩,如果德国政府不立即控制开支,有可能在10年内面临社会福利体系崩溃的危机,再度成为“欧洲病夫”。

  贝特的原话是:“我们仿佛回到1997年,当时德国就被称为欧洲病夫。”

  一、德国前景不妙?

  2024年,德国GDP连续第二年萎缩,欧洲最强经济体竟然走到了今天这般地步,令人既感意外又觉得熟悉。

  目前,德国失业人数远低于1997年的500万人,但是目前卫生健康以及社会福利的开支持续以不可持续的速度成长,对德国的国家财政构成严重威胁。

  如果德国的财政制度不迅速改革,十年内德国社会保障体系将不可持续,会面临不可逆转的系统性风险。

  这样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揭示了德国经济病灶的深层结构性矛盾。

  一个以德国制造享誉全球,被称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国家,为何面临如此严重的危机?

  其中掺杂的因素可以说复杂至极。

  二、经济全面降温!

  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GDP下降0.27%;2024年德国GDP下降0.24%,已经连续第二年负增长。导致经济下滑的因素包括能源成本高企、利率上升、经济前景不确定性以及国际竞争加剧等。

  欧盟委员会和德国联邦政府都预计,2025年德国经济将陷入停滞,不会有增长。更严重的,德国工业产出连年下滑,出口不振,制造业PMI指数长期处于荣枯线以下,企业投资信心疲软,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明显滞涨迹象。

  作为以出口与制造驱动为主的开放型经济体,德国过去20年受益于全球化红利和中国市场崛起。

  随着地缘政治升温、美中科技与贸易冲突激化,以及绿色转型带来的产业成本上涨,德国的传统优势正在快速减退。在汽车、机械、化工等支柱产业领域,德国企业逐渐丧失技术垄断地位,全球供应链重构使德国失去“制造中枢”的地位。

  德国商业银行一项2024年分析报告指出,德国制造业当前的复苏力道远弱于金融危机后的表现。德国独特的“隐形行业冠军”企业,大面积出现资金链紧张、研发滞后的趋势。

  综合多种因素来看,德国经济的核心动力已经不足。

  三、社会福利黑洞!

  贝特指出,德国健保与社福支出正以6%-8%的速度增长,而GDP却陷入停滞。

  财政供给无法支持制度扩张的野心,是典型的“系统内失衡”。

  德国目前每年社会福利支出约占GDP的25%,在欧盟仅次于法国。

  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DIW)预测,由于人口出生率已长期低于1.5,到2035年,德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比超过30%。

  德国法律要求公立保险公司为所有人提供统一医疗服务,且私人医疗体系发展受限。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低下、重复检查浪费严重,高龄化将不断推升医疗成本,医保基金赤字连年扩大。

  这意味着德国社会的高福利制度将难以为继。

  四、政治瘫痪加剧经济危机!

  执政了16年的默克尔离任后,德国陷入联盟政府多党执政的政治周期,决策效率大幅降低,政策连贯性严重不足,政治权力运转时常瘫痪。

  2021年以来,绿党、社民党、自民党组成的“红绿黄联盟”在财政政策与能源转型等议题上分歧严重。

  贝特直言:“德国在很多领域是用1990年代的政策逻辑应对2020年代的现实。”

  这不是某一届政府的问题,而是因为僵化的德国体制在新时代缺乏灵活应对机制。

  德国议会的程序主义坚持,使得政治改革举步维艰。不断扩张的右翼民粹势力(德国选择党)使德国政坛时常陷入对立状态。

  由于核电快速退出、天然气受俄乌战争影响价格飙升,使得德国企业能源成本居高不下。德国工业联合会(BDI)指出,德国企业能源成本为法国的两倍、中国的三倍,直接导致德国企业竞争力下降。

  相比中美在AI、半导体、生物科技的投资力度,德国在数字化、研发投入、风投生态系统方面明显滞后。

  五、俄乌冲突拖垮德国!

  德国经济的困境,一部分是因为制度问题;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俄乌冲突。

  这场2022年以来持续至今的地缘危机,正在导致整个欧盟的经济受到冲击。

  在俄乌战争爆发前,德国约有55%以上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通过“北溪一号”与“北溪二号”管道输入。战争爆发后,这一能源纽带迅速中断。2022年“北溪”管道遭到破坏后,德国彻底失去了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被迫转向液化天然气(LNG)进口。

  液化天然气的运输成本远高于管道天然气,且需要昂贵的接收与转化设备,德国缺乏相应基础设施。能源价格飙升,使德国工业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高耗能产业大量减产甚至外迁。

  2023年,德国化工业巨头巴斯夫(BASF)宣布,未来将逐步将部分生产基地转移至中国和美国。这是德国产业逃离欧洲的重要风向标。

  俄乌战争使得欧盟集体安全开支上升,多国开始提高军费预算。浙江导致南北欧之间财政资源分配更加失衡。德国是欧盟最大出资国,却不可能为欧盟无限输血。

  六、欧洲病夫!

  德国的社会共识近年来出现严重撕裂。

  移民政策、气候政策、社福改革、教育投资等领域争议巨大,许多民众仍沉浸在经济繁荣的错觉中,难以接受老龄化社会必须“多工作、少福利”的现实。

  德国经济困局,其实是整个欧洲的缩影。

  欧元区人口老龄化普遍,福利制度刚性过强,这些问题未来将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陆续爆发。

  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核心,直接决定整个欧盟的未来。

  “我们正在用昨天的制度应对今天的挑战,而明天的灾难已悄然降临。”

  这或许正是新欧洲病夫的真实写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3 18:55 , Processed in 0.1250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