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17|回复: 0

云石:宗庆后私下转移利润,娃哈哈涉嫌国有资产流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娃哈哈这个事的关键,并非嫡女跟小妈争夺遗产的宫斗、也不是什么婚外生子、道德沦丧——这些都是鸡毛蒜皮;至于虚构虚假人设、欺骗组织、欺骗人民什么的,拿这个来指责宗庆后这个体制外的商人,就算成立,其实也没多大意思。这事儿最重要的是,涉嫌巨额国有资产流失。

  娃哈哈集团本质上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大股东是杭州上城区财政局下属的文商旅投资集团,占股46%,宗庆后占股29.4%,职工委员会占股24.6%。而这家产品畅销全国,理应有丰厚利润回报的饮料行业龙头企业,2022年资产只有58亿元,当年净利润只有1871万。甚至以前这些年的情况也差不多。可就以这种财务数据,宗庆后却早在十几年前就三度成为中国首富,最高的一年资产达到1200亿,其他两年八九百亿。

  那大家不禁要问,这笔私人财富怎么攒起来的呢?

  靠企业分红当然不可能。而是宗庆后将娃哈哈公司整个体系的利益,转移到了自家控股的体外公司,比如前端的生产,包装,后端的销售和渠道等,目前来看有370多家公司,用一个又一个的关联交易,直接把公司掏空。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家娃哈哈,其实某种程度上就只是一个品牌商标持有机构了。

  这么说大家可能觉得晦涩,我们简单解释下,比如娃哈哈可以把纯净水授权给宗馥莉名下的宏胜集团生产,本来这种代工嘛,一瓶水给代工厂两三分钱利润就不错了,但娃哈哈没准可以给到宏胜两三毛;或者娃哈哈产品在出厂卖给渠道时,把报价极端压缩,这样利润就留在了渠道——而这个渠道公司,自然也是自家名下。

  这大概就是国资大股东这些年没拿到啥分红,而宗庆后能成首富的原因。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对宗家赤裸裸转移娃哈哈利润的行为,上城区国资却始终无动于衷?很多人猜测这里面有贪污腐败。而我的观点恰恰相反——这里面可能真没有腐败。为什么这么认为?因为这种行为不仅长期持续——几乎贯穿娃哈哈这个企业的整个历史,而且是赤裸裸、半公开的。

  如果真的是某个杭州官员包庇——且不说没哪个官员能包庇得了宗庆后这么多年;最关键的是,如果真是官商勾结放纵国有资产流失,哪怕是最胆肥的官儿,也绝不敢用这种细水长流的形式来操盘。

  毕竟娃哈哈怎么说也是全国知名的龙头企业,而且宗庆后的这种玩法也几乎没有什么太多掩饰——虽然公开舆论不说,但不管是娃哈哈内部还是上城区政府,乃至很多杭州市民,其实都是心里有数的。累计数百亿甚至搞不好上千亿的国有资产流失,能在数以万计知晓者的情况下持续进行几十年而不翻车,这绝不是官员私下包庇能做到的——也没哪个官员有这个胆子。

  如果真是官商勾结侵吞国有资产,那最合理的方式,是应该找个理由把娃哈哈的国有股份低价贱卖给宗庆后——这种一锤子买卖干净利落,而且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国企改制破产潮中屡见不鲜。

  这才是最合理的贪腐方式。几十年如一日的半公开化利润转移,这种玩法反倒没有官员敢碰。

  所以,宗庆后能这么玩,其实不是因为上面有人,而更大的可能,是跟上城区甚至杭州市官方达成了某种默契——也就是官方对老宗转移利润的行为予以默许。

  那问题就来了,官方为什么要允许?

  这个有可能是历史遗留问题。大家都知道,娃哈哈最早是校办工厂起家。而校办工厂这个玩意,本来就是特殊时期的产物。80年代末90年代初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跟现在不一样,有可能是一开始宗庆后跟对方就有什么关于利益分配的协定——只是当时的协定,在法律上存在存在瑕疵或者模糊地带,以至于后来扯不清楚。

  又或者,宗庆后发家后想把国有股份买下来,但因为当时的政策限制,政府没法卖。可不卖的话,且不说娃哈哈确实是靠宗庆后一己之力搞起来的,关键是如果宗庆后觉得亏了撂挑子、或者到别的地方另起炉灶,那杭州这家来之不易的明星企业就毁了。所以很可能经过一番博弈,在宗支付一定代价后,达成了这样一个不符合法律和国家规定,却符合当时实情的协议约定——也就是国资股份保留,但默许宗庆后转移利润。

  这大概就是老宗能几十年如一日吃里扒外,杭州市乃至浙江省官员换了无数茬,却始终没人找老宗麻烦的原因。毕竟这种利润转移持续了太久,方式也太赤裸裸了,老宗就是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在几十年里把每一任省市官员都搞定。如果大家都对这种明显违法的行为予以默认,那历史遗留问题,就应该是唯一符合逻辑的解释。

  不过,就算这事儿有特殊的时代因素,但毕竟不符合法律和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娃哈哈始终无法上市,这应该也是关键原因——因为这玩意端不上台面,所以说不清楚。

  而老宗应该也知道这种台面下的协议始终有隐患,不保险。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两方面表现:

  一方面,他必须立一个高大上的人设,捞一大堆身份和名誉。

  按常理说,宗庆后又不是国家干部,就一体制外的土豪;娃哈哈作为一个老派的传统公司,又不用像京东、小米那样需要靠营销老板人设来吸流量圈粉;再加上老宗自己本来底子也不干净,一大堆私生子小三小四的,所以完全犯不着去争这些随附着诸多道德包袱的虚名。

  但老宗依然对此热衷。那如果抛开情怀,单纯从利益的角度来看的话,他很有可能是想通过这些东西,来巩固和强化自己改革开放标志性人物的地位,以让地方政府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否认可能存在的台面下协定,进而收拾自己。

  另一方面,就是拼命的把资产向海外转。毕竟前面说了,虽然有时代特殊因素,但法理层面老宗确实只有26%娃哈哈股份,他的这种利润转移也确实不能摆脱国有资产流失嫌疑。所有如果有一天当地政府来个新官不理旧账,或者不再考虑维护营商环境什么的,非要跟老宗抠法律条文,那他真的有可能身家不保+牢底坐穿。

  如果有了这层顾虑,那作为避险,将钱挪出去,将儿女润出去,也就是一个顶级聪明的商人,很符合逻辑的选择了。

  如果事实果真如推测,那不管老宗是否表里不一,但他和杭州政府这种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方式,倒也算是一段佳话——宗庆后老老实实的给杭州交税解决就业,并为了名声或者打发政府的需要,对员工给予高于同行的福利;而当地政府——不管是基于遵守契约,还是维护营商环境,或者干脆是怕这个事儿端上台面不好交代,反正也确实没有因为利润转移找老宗的晦气,甚至还协助老宗摆平了本不站理的达能风波。

  但随着老宗去世,这事儿被宗家小妈和二代自己给端上台面,并引发大众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关注,这下杭州想拖也拖不了了,所以成立了专班来处理。

  其实对于这种事儿,最好的方法,还是把国有股份定一个合理价格卖了得了——毕竟如果真是历史遗留问题的话,这玩意说到底也是合情不合法,没法端上台面;而且就经营而言,饮料这种时刻跟市场贴身肉搏的行业,也确实不适合国企来搞——中国这么多饮料厂家,除了华润怡宝这个特例,还真没见哪个国企能在市场上玩出头的。卖出去,换笔钱回来,然后把这草莽时期产生的遗留问题一并结了,也算是各方都能交代。

  不过,问题是谁来买。据江湖传言,去年小妈想买,但宗馥莉不答应。不过宗馥莉自己买的话,估计她现在又没那么多资金——或者不愿意花。现在闹出遗产纠纷,如果杭州专班的调解无效,那就只有先看斗争结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5 10:32 , Processed in 0.0937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