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82|回复: 0

孙立平:670万儿童铅暴露风险被低估;现在的热已经不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70万儿童铅暴露风险被低估

  人体需要各种微量元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铁参与氧气运输,锌参与酶活性调节,钙维持骨骼健康。但铅是个例外,它的存在对人体而言纯属“添乱”。

  科学界早已形成明确共识:血铅水平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范围”,任何浓度的铅暴露都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遗憾的是,经过数百年的工业化进程,铅已经广泛分布在我们的生存环境中,从空气中的颗粒物到水源,从农田土壤到海洋沉积物,人类几乎无法彻底摆脱铅的“纠缠”。

  血铅参考值作为公共卫生防控的重要工具应运而生。这一数值并非安全阈值,而是用于识别血铅水平相对较高、需要重点关注和干预的儿童群体。

  当下,中国的血铅参考值标准已滞后于国际趋势。目前中国仍沿用2006年制定的100μg/L标准,低于此数值的儿童仅需接受健康教育。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参考值为50μg/L,美国自2021年起将参考干预值进一步降至35μg/L。日本为40μg/L,德国为35μg/L,韩国更是严格到22.5μg/L。

  数值下降的背后,反映的是各国对儿童铅暴露危害认识的深化。研究表明,即使是低水平的铅暴露也会对儿童的神经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影响智力发展、注意力集中和行为控制能力。

  《2017年全球疾病、损伤和风险因素负担研究》(GBD)的分析显示铅暴露仍是导致中国儿童死亡和伤残的第14-15位危险因素,特别是在贵州、甘肃、湖南等重工业集中地区,儿童铅暴露问题依然严峻。

  如果采用国际通行的50μg/L血铅限值,约有670万名3-11岁中国儿童的血铅水平需要接受干预,其中包括370万名3-5岁儿童(占该年龄段的2.7%)和300万名6-11岁儿童(占1.8%)[13]。这意味着,在现行标准下,大量血铅水平实际偏高、健康面临潜在威胁的儿童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保护。

  研究量化分析显示:血铅浓度每降低10μg/L,儿童智商分数可提高0.185至0.323分。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曾牵头制定《0-6岁儿童血铅参考限值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将50μg/L作为儿童铅暴露导致血铅偏高的参考限值。然而,时至今日,这一关键的参考限值标准未有下文(《血铅事件背后,670万儿童铅暴露风险被低估》)。

  现在的热已经不是普通的热

  已经不是普通的“热”,而是对经济、政治、人等各个因素产生全方位的影响。除了温度,在很多你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底层逻辑正在改变 。

  比如大水,比如大火,比如能源。7月7日12点40分,苏州电网全网用电负荷达到3307.5万千瓦,再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全网最高用电负荷(8月9日,3265.3万千瓦)同比增长1.29 %。

  现在所说的什么全球变暖,大概率已经是过去式的概念。现在的全球气候系统,已经进入系统性失序阶段,速度会越来越快,程度越来越深。已经不是偶然,再有几年,我们会发现,社会生活要紧密围绕天气进行。失控成为主旋律,极端气候成为新常态,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意味着体感和一些不便,可能是人类文明的重组。

  气候变化将直接冲击全球力量平衡和秩序。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印度。印度很有野心,想要在制造业中替代中国。可要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极端高温。

  全球知名财经媒体《经济学人》在最新报道中特别关注了这一异常气候现象:自四月起,印度大部分地区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浪侵袭,气温较历史同期平均高出整整3摄氏度。印度想要承接制造业转移,就必须有相当的工业基础,能够解决热的问题。否则,工厂停工,工人工作效率低下,产能难以达到标准。

  传统能源的再次兴盛,将加剧气候变暖。大国博弈导致全球化分工又严重受阻,未来,每个国家各自为战,将会遇到史诗级的困难。

  当多中心生产格局成为大趋势,哪个国家能够在极端气候爆发情况下快速应对,紧急救援,减少损失,及时复产,哪个国家的竞争力就会明显提升。财富和订单也会流向那里。哪个国家的能源有保障,传统能源、绿色能源、可控核聚变能源等都很好,哪个国家就能“用电外交”,AI也可以发展得更好(牧之野《失控》)。

  2024年年度热词:Brain rot(大脑腐化)

  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评出了2024年年度热词:Brain rot(意为“大脑腐化”),指的是人们过度依赖社交媒体,大脑大量接受短视频等高频率的碎片化信息后,呈现出精神疲劳和智力下降的状态。

  牛津大学出版社解释称,“脑腐”反映了现代生活中过度使用屏幕的影响,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和电子娱乐盛行的时代。这一术语的选择也突显了人们对信息过载和娱乐内容过度消费的关注。

  根据牛津大学出版社发布的消息,这次年度词汇的评选经过37000人的投票。牛津语言团队的专家首先挑选出了6个词汇,反映了过去一年塑造社会情绪和对话的关键词。经过两周的公众投票和广泛讨论,专家团队结合公众意见、投票结果和语言数据,最终将“脑腐”评为2024年的年度词汇。

  “脑腐”被定义为“指一个人的精神或智力状态可能出现的恶化,尤其被认为是由于过度接触被视为琐碎或缺乏挑战性的内容(如今多指网络内容)引起的。此外,这个词也可以用来形容可能导致这种恶化的内容本身。”语言专家发现,“脑腐”在今年因描述过度消费低质量社交媒体内容的影响而获得了新关注,使用频率在2023年至2024年间增长了230%。

  “脑腐”这一词汇最早可追溯到1854年,在亨利·梭罗的著作《瓦尔登湖》中首次出现。当时,梭罗记录了自己在自然环境中过简朴生活的经历,并在结论中批评社会倾向于贬低复杂或多义的想法,而偏好简单的内容,认为这表明了人类精神与智力努力的普遍衰退。他写道:“当英国致力于治愈马铃薯病时,难道没人试图治愈更广泛且更致命的‘脑腐’吗?”

  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过去的12个月里,“脑腐”获得了全新的意义。“脑腐”既描述了现象的起因,也描述了其后果:一方面指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上的低质量内容,另一方面也指消费这些内容可能对个人或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新京报《“脑腐”被评为2024牛津年度词汇,最早出现在《瓦尔登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5 13:52 , Processed in 0.1875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