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99|回复: 0

肖磊:伊以导弹对轰这种打法的终极战局推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21 10: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伊以大战,外围因素对其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美国何时参战,俄罗斯是否有能力支援伊朗等等,以及整个伊斯兰世界如何从具体行动上看待这场战争等,在理解战争本身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虑方向。

  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我个人的理解是(纯个人),不能跟着单一叙事来看待当下的世界,然后走向代入感很强的自我舆论陷阱模式。中国跟全球大部分国家,可以说98%以上的国家关系都很好,如果当俄乌冲突发生的时候,只谈中俄关系的叙事,当伊以大战的时候,只谈中国和伊朗关系的叙事,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这属于选择性叙事。

  有一点更是需要注意,任何能把自己国内发展得非常好的国家,不把中国当成威胁的国家,实际上这些国家无论出现了什么国际纷争和政权更迭,最终都会跟中国有巨大的贸易往来和互惠发展。

  如果回顾过去短短三十多年的世界变化,从苏联解体、柏林墙倒塌,到911恐怖袭击、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 ,再到最近发生的叙利亚政权更迭、伊以大战,大家会发现一个非常简单的现象,就是这些事件,都没有能力决定或定义中国跟相关具体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关系,发展至今,无论是欧洲,还是苏联解体后的各个加盟共和国,跟中国的贸易往来和各种交互都非常好,中东这些经历过剧变的国家,恰恰反而更重视跟中国的关系,因为更加明白发展经济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社会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只要潜心于对自然客观世界的探索,以及提升自身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整个地球可以供养的人类实际上是没有上限的,未来人类的危机,根本不是地球资源不够用的问题,而是人类自身彼此之间的毁灭性不信任危机,以及人口的峰值和逐步的减少。

  伊以大战的本质是,两者都试图消灭对方,认为对方的存在是对自己无限的威胁,而一旦这种观念和逻辑深入下去,也就是贯穿到整个各自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那么毫无疑问,历史就会走向某个时刻的终极对决。刚开始可能是口水战,然后是各自体系内的叙事固化,接下来就是代理人战争和情报、间谍战,最后就变成了如今的,面对面的导弹对轰。这个过程一旦启动,就很难无代价的终结。

  作为旁观者,如何推演接下来的伊以大战,实际上前文的铺垫性说明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首先可能会基于作者的立场去理解其观点,那我这里的立场实际上是非常清晰的,就是中国和全球任何国家的关系都是很好的,之所以有的不好,那不是中国造成的,是这些国家总要试图定义中国,要求中国如何、中国应该如何等等,这就导致中国达不到,或者说满足不了这种要求的时候,产生怨恨和愤怒,但实际上中国从来不是诸多矛盾的制造方和参与者。

  关于接下来的伊以大战,有很多理解可能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战争这种东西一旦启动,只有阶段性的发展性存在,很难用一种常规的纪律性理解来看待和推演未来发展。

  工业和现代文明主导的世界,其变化是非常快的,我们看历史的时候,实际上大部分是农耕文明的历史,这就导致动不动就会基于几百年才能产生的变化来看待问题,而实际上如果看现代体系的发展,你就会发现,我们现在只有四十岁左右的人,都已经经历了美苏冷战、苏联解体、阿富汗伊拉克,以及如今的叙利亚、伊以大战等,这跟农耕文明时代两个国家对抗或打仗等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分出胜负等完全不是一个空间和时间体系。

  伊以大战里面,关于美国是否参战的部分,属于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但有一个条件对美国参战的触发是非常直接的,这个条件可能还不是伊朗制造核武器的问题,而是以色列面临失败的问题。当下伊以导弹对轰,当以色列有能力完成对伊朗的各种战争目标的时候,美国在参战方面是可以犹豫的,纵然以色列希望美国越早参战越好,但在以色列还拥有战争主动权,伊朗“核武器”问题叙事在美国还没有更大范围的形成“威胁”性集体话术的时候,犹豫的空间依然存在。

  以上是伊以大战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当下这种情况。

  到了第二个阶段,需要指出一个比较错误的理解,就是现在双方还是比较在乎战争“道德”的,各自都说对方轰炸了非军事目标等,这是不“道德”的。

  这里面的错误理解是什么呢,就是非军事目标很快会成为双方的目标,而不是规避的目标。如果这个时候战争不停止,到了第二个阶段,整个对轰的目标,就会直接冲着非军事目标而去。

  尤其是整个城市的供水、供电、道路、通讯等等民用系统,很快会成为轰炸的目标,这是一种战争发展的必然。如果看一些西方关于现代战争的一些资料,你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那就是在如何用最小的威慑代价,来引发更大的战争效果方面,轰炸一个大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最管用的方法。

  具体的战争我就不说了,欧洲发生过这样一场轰炸型战争,就是刚开始的时候,轰炸军事目标等,城市里面的人反而无动于衷,甚至越来越团结,后来就开始轰炸供电、供水、桥梁等等体系,整个城市就乱了,仅仅乱后的管理,就使得当局不得不“投降”。这是真实的案例。

  所以说,对轰的第二个阶段,恰恰不是什么完成军事目标,这都是对外舆论罢了,如果战争继续,第二个阶段非常大的概率就会进入到对非军事目标的轰炸,只不过要以什么军事借口,来把非军事目标,形容成军事目标,这个是可以关注的。

  那有没有第三个阶段呢,当然有,如果第二个阶段还分不出胜负,就会进入到第三个阶段,拼外部的支持者,以及自身制造导弹等的可持续能力。在这一阶段,伊朗和以色列从纯军事的角度来说,可能各有优缺点。伊朗纵深比较大,目标非常分散,隐蔽性强,但后续生产和工业恢复能力可能有限。以色列国土面积小,但技术支持比较先进,导弹的威力实际上还需要更多技术的配合,比如卫星、情报搜集等。

  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其他国家都没有具体的参战,伊朗和以色列内部并没有发生政权或政策性的大幅扭转,那么第三个阶段就将是一个长期的导弹战争,类似于二战的时候柏林和伦敦之间的轰炸模式。两个国家的首都和主要城市,都可能会出现生存危机,诸多的民用基础设施大概率都会遭遇攻击。

  那有没有第四个阶段呢,可能真还有。

  第四个阶段,不是说非常明确的分出了胜负,因为战争的胜负,一方面要看具体的军事目标有没有达成,另一方面还要看具体针对的一个组织主体的改变,并不是单纯的指以色列和伊朗这样两个国家层面的主体,那很大的概率是,这两个国家可能会一直存在。而我要说的是,第四个阶段真正要研究的一个客观现实是,谁会首先因战争而改变,首先改变的一方,很大的概率就能证明,此前的战争选择是“错的”。这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理解方式,不是绝对化的。

  很客观的来说,如果从整个以色列在这片土地上建国开始,跟整个伊斯兰世界不断发生的冲突来看,以色列改变的时候少,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伊斯兰世界做出改变。

  那这是不是说伊斯兰世界就输了呢,实际上也不是,这跟两者的战争目标有关系,伊斯兰世界对以色列的目标,实在是太“高”了,就很难完成,而且很难持续的说服整个外围,这种目标的“合法性”,比如消灭以色列和犹太人。这种目标反而变成了一种战略陷阱和战术盲目。

  再反观以色列,其聪明的地方是,每一次战争目标都非常具体,而且是动态的,就比如这次,对伊朗的攻击,刚开始的目标是消除核武威胁,让伊朗永久性的再无法发展核武器。然后遭到伊朗的导弹反击,以色列的目标立马就变了,变成了两个,一个是消除核武威胁,另一个是消除弹道导弹发射威胁。

  所以大家去看,以色列的战争目标,是非常非常具体的。而假设以色列一直以来的目标是,消灭伊斯兰世界。那大家想想,先不说这个目标能不能完成,就是美国等就更不敢支持以色列了,而且整个伊斯兰世界很快会非常团结。

  为什么以色列可以在伊斯兰世界能够持续的各个击破,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以色列几乎所有的战争目标,都非常具体,具体到让其他伊斯兰国家都认为跟自己没有啥关系。你说以色列要消除伊朗的核威胁和弹道导弹发射威胁,这个跟其他伊斯兰国家有啥关系呢,或许跟伊朗关系本来就不好的伊斯兰国家暗中还庆幸呢。

  所以,大家去看,伊朗等针对以色列的舆论和目标、意图等,实际上都不是很具体,导致说服力欠佳,所有的说辞都是笼统的针对以色列、犹太人,这就使得以色列国内和犹太人不得不团结,否则就会被消灭,这就是为啥伊朗轰炸以色列的这几天,好像连以色列证券交易所都炸了,但以色列的股指还在创新高,国债市场还卖的很好,实际上这就是犹太财团等在非公开支持以色列。在舆论和战略战术制定层面,你去看以色列的说辞,从来不说整个伊斯兰世界,是去说具体针对的“政府”、该政府的对外政策、武器发展目的、军事情报行动破坏等等。

  我这里不是说以色列是正义的,也不是说以色列有多厉害,而是说,我们要判断一个趋势的走向,必须要明白哪些是人类的极限可以主导的,哪些是无法改变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以色列所制定的战争目标,是有可实现措施、路径和后续支持的,因为以色列并不是笼统的,以消灭伊斯兰世界为目标,而伊斯兰诸多国家针对以色列的时候,实际上制定了一个自己根本无法完成的虚拟性目标,这就使得以消灭以色列和犹太人这种目标在具体执行层面,是无法分解和可持续推进,以及达成更大体系支持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进入第四个阶段之后,伊朗改变的可能性更大,这种改变或许是主动停战和受监督之下放弃研发核武器,或许是国内政权的更迭等,因为伊朗所坚信的战争或反击目标并不明确,况且是一个难以完成的目标。如果是消灭犹太人这种逻辑,二战德国人都没有完成,伊朗怎么可能做到呢?无论是以什么理由(宗教或其他),都不符合现代世界的演化逻辑。

  最后再跟大家聊聊以色列的问题。

  以色列和犹太民族,跟伊斯国家和民族一样,都是整个世界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并存于人类社会。但以色列真正的问题是,一种集体性的信仰和种族“特殊性”叙事,以及战略性的“合法性”创造欲望,这个是值得警惕的。

  当一个群体一味的强调“特殊性”的时候,一定会走向对凌驾于其他族群之上的权力和叙事需求,这是非常恐怖的。这种“特殊性”,需要说服力,也就是如何创造“合法性”。这里面有两个,一个是靠自身的成长和强大,这就不用说了,以色列的发展和犹太人对世界的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事实,这没有什么可说的。关键是第二个,就是对其他可能性的“封锁”。

  其实像加沙这样的地方,如果不被封锁,跟世界产生巨大的互动和连接,按照其环境来说,是可以发展出比迪拜等还要优秀的海岸、城市和港口经济的(处在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的全球商业枢纽位置)。但为了对比的“合法性”,以色列不太可能会让加沙发展得比特拉维夫还要好,那就会使得以色列对该地区的扩张失去“合法”理由。

  而只有维持加沙的现状,建立跟以色列经营下的特拉维夫等的对比,封锁加沙发展的可能性来源,加沙才能永久性的留在世界的固化印象里,永远的“恐怖主义”,永远的贫穷和极端。这样以色列未来的所有军事行动和占领,都会有非常强大的历史叙事“合法性”,谁能把这个地方经营好,就应该归谁。

  从这个角度来说,以色列创造的各种自我“特殊性”,实际上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如果这种逻辑成立,那么如果未来有一天,伊斯兰世界崛起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比以色列的人均GDP还要高,比以色列发展的还要好,比以色列和犹太人对人类的贡献还要大,那是不是这个国家就可以有了“合法”的理由,来消灭或封锁以色列呢?那个时候,大家是不是也会觉得,消灭或封锁以色列也可以理解、也情有可原呢?

  以上仅供闲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6 11:53 , Processed in 0.1719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