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66|回复: 0

风留痕:外长通话后,伊朗为何突然发力打击以色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16 21: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遭以色列猛烈打击后,伊朗前期反击显得“绵软无力”,似被吓住。然而,次日与中国外长通话后,伊朗对以打击力度骤增,态度也强硬起来。

  以色列此次对伊朗发动大规模轰炸,不仅摧毁地面核设施等关键目标,还暗杀、炸死多名伊朗军方高层及重要核科学家,打击成果堪称“创纪录”。

  伊朗虽第一时间反击,但力度明显不足。伊朗称发射100枚导弹,以色列却称仅100架自杀式无人机。若为无人机,其打击效果远逊于导弹,说明伊朗初期未敢对以色列展开强力报复,显然是担心以色列后续更大规模的反击。

  去年10月,因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哈桑·纳斯鲁拉等人遭以色列暗杀,伊朗曾一次性发射200枚导弹。相比之下,此次反击力度明显偏弱。

  重要的是,从伊朗精神领袖到政府总统的表态均显疲软,至今未将以色列袭击定性为“战争”行为,显然是忌惮与以色列全面开战,害怕遭受更猛烈报复。

  或许,伊朗在未摸清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和中东国家的态度前,不敢贸然强力反击。

  然而,14日中国外长分别与伊以外长通话后,伊朗突然加大对以打击力度,导弹虽少却直击要害,给以色列造成不小损失。据报道,以色列对伊发动11轮轰炸,伊朗则还以8轮打击。

  15日,伊朗哈塔姆?安比亚中央司令部司令沙德马尼更放言,伊朗武装部队对以行动将持续,直至以色列“彻底后悔”。

  那么,伊朗的还击为何呈现的是为何由弱转强?

  虽不能断言伊朗反击强化与中国外长通话有直接因果,但中国是唯一公开力挺伊朗“维护主权、捍卫权益与安全”、支持其“自卫还击”的国家,这份支持对伊朗意义重大。

  近期,伊朗似有意疏远中国,中国也鲜少过问其事务,伊朗或寄望特朗普解除制裁,美伊核谈时疏远中国不足为奇。甚至在叙利亚危机上,伊朗与俄罗斯也渐行渐远。疏远中俄后,伊朗遭以色列打击,底气自然不足。

  中国外长先后与伊以外长通话,既支持伊朗,又谴责以色列。中国的态度,无疑是伊朗最大的底气。

  当然,中国外长或不止于表态,也可能为伊朗“支招”,助其坚定意志。但伊朗态度强硬,绝非仅因中国因素,还有其他重要原因。

  第二个关键因素在于美国态度。从特朗普近期表态看,其不大可能直接介入对伊打击。无美国直接支持,以色列也难有底气。内塔尼亚胡一直想联合美国打击伊朗,但特朗普反常与伊核谈,实则暗示以色列勿轻举妄动。

  以色列动手前,美国撤离中东七国非战斗人员,提前透露以色列行动意图。打击后,鲁比奥与特朗普强调美军未参与,特朗普还否决以色列暗杀哈梅内伊,意在避免事态升级。与普京通话后,特朗普要求停火、支持普京调停,并称主要谈的是乌克兰问题,似对伊以冲突不太上心。

  更有消息称,特朗普表示“有时以伊需决胜负”,暗示美国不会出手。同时,他警告伊朗勿打击美国目标,否则将遭反击,即“你不动我,我不打你”。

  有趣的是,美国驻以色列大使称驻特拉维夫外交机构遭伊导弹袭击,仅造成“轻微破坏”,无人员受伤。美方仅点明真相,未进一步警告,显得异常克制,实则是不想参战。目前,特朗普仅派两艘驱逐舰保护美国资产,未有更多军事动作。

  第三个关键因素聚焦于俄罗斯。俄罗斯虽对以色列的行动予以强烈谴责,却未明确表达对伊朗的支持,反而试图扮演停火调停人的角色,第一时间呼吁停火。这一举动,某种程度上让伊朗陷入了被动境地,似乎有坐视局势发展的意味。

  然而,在伊朗对以色列展开有力反击之后,俄罗斯的行动却出现了变化,开始从伊朗撤侨撤人。这一举动显然是在暗示,俄方认为伊以之间的相互攻击可能会长期化,且冲突将更加激烈。不禁让人好奇,俄伊双方在通话沟通中究竟谈了些什么?

  第四个关键因素是阿拉伯世界及南亚国家的反应。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国家与埃及均强烈谴责以色列,消除了伊朗对逊尼派趁机渔利的担忧。

  尤为关键的是,南亚的巴基斯坦态度强硬,不仅谴责以色列,还公开力挺伊朗。巴国防部长称“伊朗人民的苦难即巴基斯坦的苦难”,誓与伊朗共进退,并呼吁伊斯兰世界团结,警告不团结则下一个受害者将是自己。这一呼吁虽暂未获积极回应,但已开先河,伊斯兰国家或会重新审视。

  伊朗与逊尼派国家在中国协调下实现“大和解”,也是以色列急于对伊动武的原因之一。

  同时,伊拉克方面似乎也有了重大的转变。伊拉克总理重申伊拉克声援伊朗的立场,强调伊朗正遭受以色列的公然侵略,其目的是扩大冲突并破坏地区和国际安全。伊拉克随时准备向伊朗人民提供一切必要援助以应对以方侵略的影响。

  胡塞武装在一份声明中称,他们“针对以色列敌人的敏感目标开展了一次军事行动”。胡塞武装称,他们的袭击是“与伊朗军方的行动协同进行的”。

  其实,胡塞武装的立场和行动对伊朗来说也很重要。这一武装可是连美国人都惹不起的。如果胡塞武装能够不断袭扰,也会让以色列难以招架。关键是可以消耗以色列的战争物资,影响以色列的进出口贸易。

  第五个关键因素在于欧洲立场。英国增派中东战机,显露对以色列的支持。而欧盟迄今为止,仅是一再呼吁各方克制,避免局势升级。

  颇为有趣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主动澄清未参与对伊军事行动。鉴于以色列既非欧盟成员,也非北约盟友,法以之间并无军事同盟关系,马克龙此言意在委婉表达不支持以色列的立场。

  欧盟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屠杀平民的行为已强烈不满,部分国家甚至考虑制裁或断绝与以军事联系。此次以色列公然突袭伊朗,且在美国反对之下,欧盟更难表态支持。

  关键在于,以色列武器弹药供应依赖欧洲。若欧盟与特朗普均不支持,其储备将难以持久。届时,以色列恐将不得不主动求和。

  不管怎么说,以色列在犯众怒的基础之上又一下改变了中东地缘政治。尽管阿拉伯国家不会采取实质性的行动,但伊斯兰世界恐怕会被以色列的暴行给彻底打醒了。未来恐怕会抱团对待以色列,至少这一趋势正在形成。

  这一次袭击事件,恐怕将彻底改变中东的地缘政治,既打乱了特朗普的核谈计划,也打乱了美国搞了十几年的中东战略再平衡。美国也不得不重新考虑如何对待以色列,陷入孤立的状态的以色列,现在底气恐怕不会那么足了。

  其实,伊朗不一定攻击得太猛烈,只需要不定时展开攻击即可。导弹和无人机齐上,以色列人就只能是从防空洞和家庭两点一线来回跑。以色列的社会和生活就只能停止,只需要半个月时间就得认怂。

  关键是这一次如果不能打服伊朗或持久地打下去,以色列在中东可就无法再耀武扬威了,这也将是美国战略的一大失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3 00:47 , Processed in 0.18753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