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41|回复: 0

星海舰长:印度真要当“三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5 22: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24日,印度在全国举行的“十天胜利狂欢”刚刚结束,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首席执行官苏布拉马尼亚姆,就又献上了一个大祥瑞。

  按照苏布拉马尼亚姆的说法,印度GDP已经超过4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然后,印度媒体开始纷纷转载,民间弹冠相庆,整个印度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有意思的是,同样是5月24日,俄罗斯的官方媒体卫星通讯社也发布消息,说俄罗斯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而在上个月,美国加州州长纽森也宣布,加州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说实话,见过知三当三的,没想到还有知四抢四的。

  要不,你们仨先打一架,商量好了谁当老四再说?

  不过印度显然比俄罗斯和加州要有追求的多,苏布拉马尼亚姆认为第四只是过程,“2.5到3年后,我们将成为第三大经济体。”

  这下子,三哥真要当三哥了。

  那么,印度真的能成为世界第三吗?会对中国地位造成威胁吗?

  壹

  老规矩,先说是不是,再说为什么。

  很多人可能都很奇怪,这GDP数字一般是年初公布,排名也是年初来做。

  如果2024年印度GDP真的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四了,以印度人的性格,早就嚷嚷的满世界都知道了,怎么一直等到5月底才宣布呢?

  鉴于印度人的信誉一直不太好,所以我们就有必要刨根问底,看看这个“印度第四”的信源在哪里。

  中文媒体关于这个信息,引用的是《印度时报》《印度快报》的二手消息,而印度媒体呢?则是引用的“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CEO苏布拉马尼亚姆的发言。

  虽然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这个机构听起来很唬人,但其实它并不算是行政机构,只是一个有政府背景的智库罢了。

  智库这玩意咱们都懂,一般是上面想要哪个方向的议题,他们就往哪个方向去论证。

  现在印度刚刚被打了个6:0,正需要“赢”的消息,于是,“世界第四”就出现了。

  所以,你要非说苏布拉马尼亚姆的话有多权威,倒也未必,听听就得了,认真就输了。

  那苏布拉马尼亚姆关于“印度第四”的说法是从何而来呢?

  来自今年4月份,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的一段话:

  IMF数据预测,印度2025财年GDP达到4.187万亿美元,高于日本的4.186万亿美元,低于美国、中国和德国。

  然后,这句话就被苏布拉马尼亚姆解读为了印度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四了,你们不信我们印度人,不能不信IMF啊!

  那么,苏布拉马尼亚姆理解准不准确呢?其实,有点投机取巧的意思在里面。

  请大家注意,按照IMF的预测,印度GDP超过日本的时间,是2025财年。

  ?印度的财政年度为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也就是说,IMF认为,2026年3月31日的时候,印度的GDP可能超过日本,而不是2024年已经超过了日本。

  苏布拉马尼亚姆就是利用了这一点,玩了数字游戏,让印度人认为已经超过日本了,给本来大喜的日子再添一个喜报。

  怎么评价呢?大家以前经常嘲笑半场开香槟,但现在呢?2025财年才刚刚过去两个月,相当于比赛刚刚吹哨开始,印度人就把香槟开开了。

  不得不说,这种“提前胜利”的魔幻操作,非常符合我们对印度的刻板印象。

  不过呢,虽然这次印度“世界第四”是个乌龙,但咱们实事求是地说,如果单看数据,印度距离世界第四也相差不太远了。

  2024年,全球GDP排名第一的依然是?美国,GDP为29.18万亿美元。第二是?中国?,GDP为18.94万亿美元。第三名是?德国,GDP为4.66万亿美元。第四名是?日本?,GDP为4.02万亿美元。第五名为?印度,GDP为3.84万亿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GDP其实在1998年就已经达到4万亿美元了,增长率非常无奈。可印度呢?2024年增长率为6.7%,远超日本。

  本身印度和日本的GDP实际差距就非常小,也就不到2000亿美元,按照印度现在的经济增速,如果不出什么大意外,2026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四,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甚至再发展个几年,超过第三名德国,成为真正的阿三,也是非常可能的。

  这恐怕要超出很多人的认知。

  在中国人的概念中,日本德国都是老牌发达国家,曾经中国都要仰望的存在,后来虽然被中国超过了,但底子那也是相当厚实的。

  可现在呢?居然要被印度赶上了?

  其实吧,这就有点刻舟求剑了,因为印度毕竟是个14亿人口的国家,要单纯从增量来看,还真的不能小觑。

  2021年至2024年,印度GDP四年的增速分别高达9.7%、7.6%、9.2%和6.5%,远超多数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包括中国)。根据IMF的统计,印度已稳居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之列。

  而这一切,莫迪功不可没。

  在中国网上有个段子,叫“莫迪老仙,法力无边”,调侃意味很浓。

  但站在印度角度来看,莫迪还真算是印度的天降伟人了,甚至可以称之为甘地之后最伟大的政治人物。

  莫迪和那帮只知道贪污的国大党不同,他禁欲、生活俭朴、除了强国梦之外没有其他个人诉求,不顾个人荣辱得失,须发皆白、战斗一生。更关键的在于,作为一个印度底层出身的政客,莫迪很清楚印度的症结是什么,也很清楚应该如何让印度强大。

  看看莫迪干了什么吧,从以统一的印度教意识形态实现“国族再造”开始,莫迪不断改善政府审批流程,吸引外资,提出印度制造大业,依靠财阀大力发展重工业,进行公务员改革、农业改革、军事改革等等等等,虽然中间的笑话不少,但也真的干出了一些成绩出来。

  在莫迪的治理下,原本支离破碎的印度,一个从来没有统一国族意识的印度,如今,正在莫迪手中聚沙成塔,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集中统一的大国。

  也许,数字能说明一切。

  2014年莫迪上台时,印度GDP只有2.04万亿美元,全球排名第十。

  可是十年之后呢?印度的GDP已经接近翻了一倍,达到3.84万亿美元!在国际排名也是到了坐五望四的地步。

  就连人均GDP,在过去的10年中,印度也增长了175%。

  这种成绩放在印度历史上,有谁能做到?莫迪不是印度的天降伟人,谁是天降伟人?

  更关键的在于,印度赶上了现在这个百年难遇的战略机遇期。

  一方面,借世界产业链重塑的机会,印度吃到了不少产业链转移的红利,制造业增量非常快,比如手机,印度已经是世界第二大手机出口国,仅次于中国。

  另一方面,拜疫情所赐,印度的人口结构非常健康,15至64岁的成年人口占比达到了67.8%,属于超年轻结构,不仅带来了巨大的人口红利,而且也让印度的潜在市场机遇非常大,比较容易得到国际资本的青睐。

  目前,印度有相当多的经济指标,都和中国90年代很类似,而90年代,也是中国最朝气蓬勃的一段时期,所有人都相信国家会变好,所有人都相信有光明的未来。

  这种心气,才是最关键的。

  贰

  看到这里,恐怕有人就会跳出来说我是印吹了。

  别着急,话分两头,另一头我还没说呢。

  前面我说了,从数据来看,印度是个增量非常大的大国,而且潜力也巨大,这也是西方观察家们对印度做出判断的主要依据。

  但这有个前提:印度的数据是真的。

  而全程目睹了印度在印巴冲突之后表现的我们,恐怕心中对印度人的可信度已经要打个折扣了。

  连有时间地点和人名的飞机被击落都能撒谎不承认,更何况容易操纵和修改的统计数字呢?

  一个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我们随便去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找个大型商业中心,可以轻松在那里找到来自美国、中国、日本、德国乃至韩国的商品。

  但是,能找到印度的商品吗?也许能找到一两个工艺品,但比例又是如何呢?

  所以,无论怎么看,都看不出来印度有“第四”的样子。

  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印度的GDP数字,经不起推敲。

  现在国际主流的GDP统计方法主要有三种,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

  中国采用的是生产法和收入法,而美国则是支出法。

  印度呢?印度在1956年之后,用的一直是生产法,但在莫迪上任后,就把计算方法改了,在“基于生产要素价格核算的生产法”中,突出了“消耗”。

  举个例子,养牛。

  在过去,养100头牛,那就是100头牛的GDP,没什么好说的。

  现在呢?光养牛这一件事中,就能挖出来很多GDP增长点。

  养牛要不要喂草啊?那么割草就是GDP,要计入饲料生产。

  养牛需不需要人手?那人工也是GDP,按照人的劳动计入GDP。

  养牛场的运营需不需要钱?那运营成本也是GDP,不管你是不是真的付出了运营成本,都给你折算成GDP。

  最夸张的还是牛粪,牛粪这种东西在中国就是垃圾,它创造不了价值。

  但是在印度不一样,牛粪并不是垃圾,牛粪可以施肥,也可以作为燃料,甚至可以生产牛粪饼,因为印度民间认为牛粪饼和茅草产生的烟可以驱走厄运,属于宗教用品。

  按照这个逻辑来看,印度的牛拉牛粪不是排泄,而是在生产价值啊!所以牛粪的价值当然也是要计入GDP的!

  这也是网友把印度GDP称为牛粪GDP的原因。

  其实,在这种计算模式之下,注水的又何止是牛粪?

  印度贫民窟捡几块塑料布搭个窝棚,那就按照正常的房地产生产来计算GDP。

  印度小贩卖一瓶不知道是不是从恒河灌的瓶装水,也按正规矿泉水计算。

  还有交通工具,塔塔生产的那种连空调都没有的汽车,也能按正常汽车来计算GDP。

  总之这里注水一点,那里注水一点,于是印度的GDP就像吹气球一样增长起来了。

  而且,就算印度真的增长了那么多、位列世界前三又如何?就能说明印度成为了世界强国吗?未必。

  看国家实力,不仅要看GDP数字,还要看GDP构成。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崛起,都是从振兴制造业开始的,美国、欧洲、日韩、中国走的都是这条路,但是印度却不一样,自2000年开始,印度的服务业就占到印度GDP份额的一半,

  到2024年,已经占据了60%以上的份额,制造业只占可怜的14%,竟然比2010年的18.3%还要低。

  这个服务业是啥呢?往低端了说,包括餐饮啊、家政啊、旅游啊之类的;往高端的说,就是IT的设计咨询这一类。

  在90年代实施自由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改革后,印度的精英阶层就凭借着廉价的脑力资源和熟练的英语能力,发展IT服务业,每年承接了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近一半的业务,也让印度诞生了Infosys、Wipro等全球IT外包巨头。

  举个例子,美国人拨打的大部分大公司客服电话,都是印度人接的。

  美国人拍个X光片,然后直接发到印度,由印度医生查看,把结果提交给美国医生,然后美国医生第二天看病开药。

  还有美国很多企业的财务报表、税务申报、工资单等等,都是印度会计计算的。

  可以说,印度服务,和中国制造一样,都深深嵌入了美国人的生活,美国人已经无法离开。

  可光靠服务业,能服务出一个强国出来吗?显然不行,就像大清的农业GDP再高,也打不赢GDP远远不如自己的工业国一样。

  而这种情况,莫迪看的非常清楚,也迫切想要改变。

  莫迪有雄心壮志不假,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初衷也不错,但问题在于,印度的现状对不起莫迪的雄心。

  为啥这么说?

  因为二战之后,一个国家的发展之路,发展到一定程度上,必然要面临一个坎。

  举个修仙的例子,每个修仙者,修炼到一定程度上就要面临一场天劫,渡劫成功就可以更进一步,渡劫失败则万劫不复。

  比如俄罗斯当年靠卖石油本来都快发展到高收入国家了,结果油价一跌,元气大伤,到现在也没缓过来。

  拉丁美洲很多国家也差不多,都到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都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至于中国,产业升级引发西方国家的集体忌惮和打压,也是中国躲不过去也必须面对的劫。

  而印度呢?从服务业国家向制造业国家转型,也是印度一场劫。

  我们承认印度的潜力很大,未来前景也很好,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印度能闯过去。

  不过从现在的情况看,印度面对这场劫,并不乐观。

  莫迪想推动印度制造,但问题在于,印度到底是适不适合搞制造业?

  有人说太适合了,看看印度那14亿人口吧!工资低,堪称天选牛马。

  但请注意,人口和人力资源,是两个概念。

  制造业需要的是有一定文化水平、有组织纪律性的劳动者,而不是不识字、没有纪律概念的文盲。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数据显示,虽然印度的基础教育入学率有所提升,但仍有高达29%的儿童未能完成基础教育全程。至于技能培训方面,印度正式技术工人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仅为3%,远低于中国(24%)、美国(52%)、英国(68%)和日本(80%)。

  而且,印度虽然人口结构比较年轻,但其中超过一半都是女性。而在印度,女性劳动参与率仅为27.2%。

  按道理来说,女性在灵巧度和精细度上比较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因为印度已婚女性往往早婚且要在家相夫教子,导致很难招募到足够的女性劳动力。

  而且,对印度年轻人来说,他们普遍歧视体力劳动,更倾向于接打电话的服务业,而不是去流水线打螺丝(这和现在中国年轻人宁可送外卖也不愿意进厂打工其实差不多)。

  除此之外,印度是个散装国家,各个邦都有巨大权力,虽然莫迪通过一系列手段让印人党在很多邦占据了优势,但当地的邦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的,莫迪也必须考虑利益的平衡,这一点先天就不如“全国一盘棋”的中国。

  结果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本来好好的经到下面全部念歪了。莫迪辛辛苦苦把外资吸引来了,结果到邦里不是地征不下来就是环保不过关,要么就是居民抗议不雇佣本地人,此外还有乱七八糟各路官员吃拿卡要,导致印度的营商环境在国际上臭名昭著。

  咱们一直对印度对中国企业高额罚款耿耿于怀,但说实话,在罚款搞钱这方面,印度对全世界都是一视同仁的,谁都逃不过。

  说白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是很容易形成路径依赖的,当习惯于服务业立国,再去改弦易辙搞制造业,就困难重重了。

  这是印度的一个劫,一个绕不过去的劫。

  如果印度能够踏踏实实把自己的基建搞好,改善营商环境,承接从中国溢出的低端产业,借此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同时和美国保持互动,享受美国的拉拢,以准盟友的身份拿到美国的各种好处,那说不定印度真能涅槃重生,在2047年独立一百周年的时候,像莫迪说的那样,成为发达国家。

  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印度人似乎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而是把“赢学”变成了国家战略,这种全民沉浸式狂欢让印度人在表面上获得一次次心理高潮,但却正在反噬其发展根基——

  当差距不被看到,努力就无从谈起。

  中国用三十年时间走过了西方两百年的路,靠的是什么?是踏踏实实,正视差距和不足,一步一步地补短板、强弱项,最后才走到今天的地步。

  可是印度呢?“十天狂欢”,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国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不代表印度能实现,中印的发展模型和发展路径完全不同,印度不是中国,更成不了中国。

  那过几年印度实现不了规划目标咋办?莫迪的神话不就破产了?

  好办,GDP把数字一改,再组建7支“印度第三”宣讲团,飞往32个国家宣讲一番,不就行了?

  印度得到了赢,西方国家得到了一个不会反噬的盟友,中国网友得到了笑料,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4 14:32 , Processed in 0.0937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