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08|回复: 0

徐吉军:从大明到美国:为什么控制财富越多,越不愿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3 21: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几年,美国名人、富人偷税漏税的新闻屡见不鲜,连特朗普都被指控偷税漏税。

  这不由得让人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越有钱,越舍不得正常缴税?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先说外在因素,比如税点过高税负过重,引发逃税现象;再说内在因素,比如贪婪过度,舍不得纳税。

  其实,以税负过重为借口不愿纳税纯属掩耳盗铃,本质还是内心的贪欲没有极限,哪怕自己赚了盆满钵满,也不愿回馈社会。

  一、大明怎么亡的?

  其实今天的美国,与大明晚期很像!不妨看看大明的财政危机,映照一下美国的国债危机。

  大明亡国有多重因素,小冰河期是天时不利,后金侵掠是外患太强,朝廷收不上税导致财政崩溃是内在因素。

  当时的大明朝税负极低,明初规定每亩地三十税一,到了嘉靖、万历、天启年间,财政吃紧,试图设立商业税,却被官僚士绅阶层联手抵制。

  官僚士绅阶层垄断了所有的社会财富,却拒绝向朝廷纳税,更不愿出资出粮赈济灾民。

  这就是大明官僚士绅的集体堕落状态。

  崇祯登基之后,小冰河期带来的天灾到了顶峰,亟需整个国家齐心协力渡过生死大劫,但是江南富庶地区的官僚士绅用了所有的手段抗税偷税。

  最普遍的偷税手段是土地隐匿术。大明朝是真正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皇权不下县,县以下交给士绅治理。

  明朝善待读书人,只要考上举人就会免除土地赋税。那些考上举人的读书人会大肆圈占土地,拥有土地的自耕农小地主也会将土地挂靠在举人的名下,从而逃脱赋税。

  当时的士绅阶层,已经有了成体系的偷税手段,比如“诡寄”(伪报土地归属)、“飞洒”(拆分税赋转嫁)、“虚冒”(虚构户名)等手段,将税赋转嫁给自耕农。具体操作包括,将土地伪报在无背景的揽纳户名下,或通过白兑交易将税负转嫁普通百姓等。更有甚者,利用官府编纂的黄册进行造假,通过贿赂官员篡改土地数据,有意在黄册书脊中掺蜂蜜吸引蛀虫毁坏底册,导致税收统计失真。

  通过上述种种操作,士绅集团完美的逃过赋税,将90%的税赋转嫁给自耕农,士绅集团占据60%的财富,纳税只占全国赋税的5%!

  就在士绅偷税底层纳税的人祸中,底层百姓只能高价向商人借贷白银缴税,再低价卖粮还债,陷入了“高利贷、压低粮价、银价上涨”的死循环。

  根据明朝律法,如果拖欠税赋,官府就会进行杖责。面对这条规定,士绅阶层直接花钱雇佣乞丐或贫民,替自己上堂挨打,法律的尊严被统治集团玩弄的等同于无。

  更可悲的是,各地士绅利用皇帝的虚荣心,人为制造祥瑞事件,来忽悠朝廷奖励当地,一般是免税三年;或者虚报灾情,要求朝廷赈灾免税;如果这些柔性手段都不灵,那就直接花钱请土匪作乱,再请朝廷减免税收。

  整个国家,已经被士绅集团玩得像是一团橡皮泥,真的是随心所欲任意把玩。皇权面对士大夫,已经处于极度弱势的地位。

  二、东林党的众正盈朝!

  崇祯登基第一时间除掉了皇帝家奴魏忠贤,东林党为代表的江南士绅代理人群体在朝廷崛起,形成了所谓众正盈朝的大好局面。

  这些所谓的众正,盈朝之后醉心于党同伐异,排除异己控制权力。控制权力之后,全力以赴捍卫江南士绅集团的利益,反对开征商税,抵制征缴正常赋税。江南士绅权力越大,朝廷财政越是困难。

  东林书院建于北宋年间,原为宋明理学家杨时讲学之所。杨时的老师是程门立雪的那位程颐。后来书院因年久失修而荒废。

  1606年,顾宪成兄弟和高攀龙重建东林书院,书院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是主要讲者,臧否人物,对朝廷上的年轻官员影响巨大,师生形成人际网络,后来被政敌批评为东林党人。

  东林书院利用读书人的言论优势塑造道德权威,占据道德高地,大肆党同伐异。东林党人为代表的江南官僚集团通过废除矿税、商税等政策,将财政压力转嫁给北方农民,同时维护江南的免税特权。

  天启年间,内忧外患,国库空虚,边疆战事紧,朝廷要发给官员薪酬,边疆需要钱粮,朝廷财政严重不足,缺乏钱粮,皇帝便无计可施,只有想办法拓展新的税赋途径。江南士绅钱多,皇帝自然想收他们的税。

  东林党人为了维护江南集团的利益,坚决反对对江南商业、盐业、采矿业征税。

  在天启年间,带头抵制朝廷在江南收税。江南士子组织了复社,领头人张溥鼓动苏州市民打死了前来收税的税吏,还写了一篇五人墓碑记。

  在东林党这些读书人嘴里,朝廷收税就是错的,商户拒绝缴税就是正义的,这才真正做到了拔我一毛利天下我不为也。

  东林党动不动对别人进行道德审判,却对同党的各种劣迹视而不见,纵容支持钱谦益等官僚兼并土地,还利用舆论巧言伪饰。

  当时处于小冰河时期,北方农业严重欠收,东林党坚持重点收农业税,而不收工商税。这不但使朝廷没有办法增加税收,又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农民交不起税,很难生存,就只有造反了。

  误国误民,这就是东林党的真实作用,至于所谓的道德清高,都是表演。

  东林党利用舆论控制权力实现经济利益的三部曲,就是最典型的“嘴上主义,心里生意”套路表演。

  所谓读书人的道德节操,在白花花的银子面前一文不值。

  三、要钱不要命的贪婪!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大军进逼北京的危机关头,崇祯下旨向大臣们募捐筹措军饷。内阁首辅魏藻德仅捐了500两,太监首富王之心捐1万两,崇祯的岳丈周奎在收到皇后暗中送来的5000两后,扣下2000两,只捐了3000两。

  为了装穷,周奎把房子上的砖瓦弄得乱七八糟,在门口故意贴上贱卖房产的消息,穿上最破旧的衣服,舍弃轿子改为步行,可谓极度无耻。其他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纷纷效仿,在皇帝面前百般耍赖、演戏,万不得已时,才拿出一点点银子捐款。

  等到李自成攻入北京,在整个北京城拷饷,从官员家中搜出7000万两白银。已经上吊的皇帝崇祯的皇宫中,只有现银2300两。

  崇祯在城破前曾经指着群臣说: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是亡国之臣。这句话经常被人诟病,不过崇祯虽然治理水平有限,但任谁面对这伙腐朽透顶贪婪至极的官僚集团,也会眼冒金星。

  大明朝对读书人和士绅的优待,没有换来统治集团的感恩戴德,反而离心离德各怀鬼胎。

  四、天理昭昭!

  大明末期的官僚士绅,既是土地兼并的推手,也是税赋转嫁的操盘者;既是募捐时的吝啬鬼,也是藏匿财富的巨贪;既是党争内耗的肇事者,也是弃国投敌的带路党。

  清军入关,这些贪婪无度的腐朽者都在屠刀之下灰飞烟灭!

  清朝顺治年间,1.3万名士绅因拖欠税款被革除功名,叶方霭仅欠一文钱亦被贬官,彻底打破了士绅特权。

  这才叫贱骨头不暴捶,就痒痒的难受啊。

  在亡国危机面前,既得利益者们勇敢捍卫自己的权利,抱着无尽的财富偷税抗税到死。

  这样的大明,不灭亡还有天理吗?

  在依法缴税和亡国灭种之间,大明士绅集团只能选一条。

  回顾大明的亡国之路,再看看今天的美国。

  美国富豪已经习惯了全球布局,全球逃税,只想拥有财富,不愿承担社会责任。

  这是美国国债危机无法化解的根本原因。特朗普的所有努力都将落空,因为美国已经彻底腐朽,不可逆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4 16:04 , Processed in 0.07813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