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30|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3月31日【第2025-1213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1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结合美乌矿产协议新文本内容,小谈特朗普为何突然对普京感到生气和愤怒?

  【新闻报道】

  3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说,当俄罗斯总统普京“批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领导地位的可信度时”,他感到“生气和愤怒”。特朗普称,如果他认为俄罗斯在阻止他结束战争的努力,他“将对所有俄罗斯石油征收25%至50%的二级关税——如果没有停火,这些关税可能会在一个月内开始征收”。特朗普还称,他计划在新的一周再次与普京通话。

  【讨论纪要】

  ●再次提醒俄方,即便在乌克兰问题上也不要将欧美关系视为“绝对对立”

  在开始本期回顾之前,对上期回顾中提到的美乌提名沙特做俄乌停火“监督国”这一话题做一些补充。

  客观地说,沙特对于监督国这个身份还是很受用的,而对此头衔垂涎已久的还有土耳其。但美国出于对欧盟不遗余力扩大自己在中东影响力的忌惮,将土耳其晾在了一边。显然,此举对土耳其和沙特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某种微妙影响,用“挑拨”形容也不为过。这或是美国提名沙特做俄乌停火“监督国”的小心思。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阶段,乌克兰泽连斯基政府背后更多体现出的是欧盟的某些利益诉求。所以,在乌克兰和美国一道提名沙特做俄乌停火“监督国”的背后,某种意义上说是欧盟和美国一道提名沙特做俄乌停火“监督国”。显然,欧美都清楚,未来想要在中东问题上,比如,叙利亚局势后续发展,进一步达到各自的利益诉求都不能得罪沙特,都要讨好沙特。所以,欧美算是在这样一个阶段性问题上合作了一把。如果是这样,俄罗斯的中东利益诉求又被置于何地呢?这是我们提醒俄罗斯决策层,即便在乌克兰问题上也不要将欧美关系视为“绝对对立”的主要原因所在。好在,到目前为止,我们暂未看到俄罗斯再一次上当。

  ●萨克斯口中的美国决策层的所谓精英人士,傲慢且死板,并以匪夷所思的固定眼光去看待快速发展的世界

  在继续展开讨论之前,我们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3月30日,某美国媒体节目主持人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其电话采访时说,当俄罗斯总统普京“批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领导地位的可信度时”,他感到“生气和愤怒”。

  中国坚持原则导致美国两拨人马访华失败,而美国的傲慢、强横则遭遇中国的犀利反击。中美关系不仅没有得到进一步改善,反而变得更加紧张。看到这一幕的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要价自然是水涨船高。

  所谓“水涨船高”,指的是在中美关系最新变化的基础上,俄罗斯就乌克兰问题向特朗普政府提出了新的利益诉求,那就是公开质疑,甚至认为,乌克兰泽连斯基政府是非法的。换言之,暗示美国,为了以后俄美之间合作得更加愉快,需要将这个非法的乌克兰政府挪开。或者更干脆一点说,俄方需要乌克兰有一个亲俄政权。

  3月28日,我们注意到华盛顿向基辅发出了一份最新提案,不仅恢复了之前在谈判中已经取消的财政条款,还进一步加大了美国的控制权,其权力覆盖范围远远超过了上个月特朗普和泽连斯基原定在白宫签署的初步合作框架,同时仍然不包括基辅一直要求的任何安全保障承诺。

  三名乌克兰现任和前任官员证实了这份长达55页的新草案内容。新草案恢复了特朗普最初的要求,即乌克兰应向美国偿还自冲突爆发以来基辅获得的数十亿美元军事和财政援助,乌克兰必须将自然资源项目以及港口和能源管道等相关基础设施收入的一半,投入由美国控制的一项投资基金。按照美方的说法,该基金的利润将重新投资于乌克兰的自然资源项目。新增加的内容明确了这些利润的分配份额,华盛顿将要求获得基金的所有利润,直到基辅偿还至少相当于美国在战争期间提供的援助的资金,外加4%的年利息。美国还将保留对乌克兰能源新项目的“优先购买权”,以及否决乌克兰向第三国出售资源的权力。在协议生效的第一年,乌克兰将被禁止向第三方提供任何条件优厚于美国的投资项目。

  大家不难发现,上述所谓美国向乌克兰发出的新提案可谓似曾相识,我们在《辛丑条约》《北京条约》中就曾见过这样的极尽屈辱的条款。按照这份乌克兰收到美国新的矿产协议文本,乌克兰将变为美国的殖民地。而就是这样一个极尽屈辱的协议,泽连斯基政府居然同意签署。对于这样一个泽连斯基,美国当然有理由保护他。问题在于,特朗普和“特朗普们”在这份协议中有大量的好处,而普京则要求挪开准备签署这份协议的泽连斯基政权,特朗普怎能不感到生气和愤怒?

  也许俄罗斯现在看懂了,泽连斯基和特朗普在白宫大吵一架就是在演戏。目的就是骗取俄罗斯尽早签订乌克兰停火协议。俄罗斯前脚签署协议,特朗普后脚就会揣着这份协议直飞北京。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在近日的一次讲话中提到了美国决策层的决策方式。萨克斯称这些人并不聪明,我和他们打交道超过40年了,他们只会自言自语,他们不和任何人交流。他们在非合作博弈论中玩博弈论,你不用和另一方交流,你只需要制定自己的策略。

  不难看出,萨克斯口中的美国决策层的所谓精英人士,傲慢且死板,并以匪夷所思的固定眼光去看待快速发展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他们显然忽视了中国智慧,中国原则,以及中国捍卫自己底线、原则的能力,尤其是动用能力的决心。

  ●特朗普政府对伊朗进行军事冒险的风险极大

  3月31日,我们注意到,有关“伊朗各地的导弹已装入发射架,一旦美国采取升级行动,导弹随时可以发射”的新闻报道。

  此前,我们提到过特朗普因上过纽约军事学院的细节,与特朗普对朝鲜半岛军事态势类似,想必特朗普也对当前中东地区的军事态势有所基本认知。在我们看来,中东地区的军事态势应与西太方向一并观察。近段时间,随着中国大陆在台湾周边地区开展“人狠话不多式”军事演习(军事演习越来越密集,强度越来越高,但媒体报道越来越低调)以展示随时收台之能力,尤其是决心,以及对菲律宾小马克斯政府的严厉警告,西太局势骤然再度紧张,大有“或今晚‘西太安全框架’就因中国大陆收复台湾而崩塌”之势。这一点恐怕伊朗也看在眼里。

  对伊朗来说,既然选择投降之路不通,美国人又咄咄逼人,欺人太甚,那就索性重归强硬路线。

  在我们看来,特朗普政府对伊朗进行军事冒险的风险极大。如果波斯湾真的乱了,可以说,也是叙利亚再乱外溢效应的一种具体表现,只不过方向指向波斯湾。波斯湾的稳定对特朗普政府是如此的重要,在当前美国股市因“中国因素”猛烈冲击本就一蹶不振的情况下,如果波斯湾真的乱了,自然对中国会产生较大影响,但由于中国经济以实体制造为主,所以这种冲击效应是有一个反射弧的,是有一个过程的,也许1到2个月,也许会更长,但对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则以秒来计划,用“秒崩”形容毫不为过。一旦如此,类似“中东最暴力破局”或“中东全面破局”带来的结果,恐怕后续发展都将指向全球政治、经济、金融等各个层面的全面大洗牌。

  此外,特朗普政府对伊朗进行军事冒险的另一个风险是,尽管特朗普政府对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做出如此大幅度的让步(至少表面看是这样,特朗普政府近乎以“投降”的姿态在缓和美俄关系),但毕竟美俄关系有效缓和的目的尚未达到。这就意味着中俄仍有可能实质性联手,稳定中亚,安定南亚,并有效重启上合。而一旦真的如此,伊朗往后一退,全面依托上合,成为中俄在中东方向的战略支点并将与美国博弈的前线一把推到叙利亚,此时的美国又能奈伊朗如何?面对全面依靠上合重返中东的俄罗斯和伊朗,特朗普政府又能如何?

  ●再谈,不论是对外还是对内,特朗普想要玩“合纵连横”,前提都是处理好对华关系

  在继续展开讨论之前,我们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3月30日,据媒体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或计划5月中旬访问沙特阿拉伯。

  尽管伊朗当局的对外政策前一阶段前所未有地运行在“投降主义”路线之上,但碍于内斗因素必须对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权的支持,以及对以沙特为首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在中东事务中日益增加的影响力,特朗普政府虽有心,但却没有胆量接受伊朗的投降。于是迫不得已只能寻求改善与沙特为首的海湾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此前被美国前总统拜登骂为“贱民”的沙特似乎早已认定跟着中国才有明天。而沙特为首的海湾阿拉伯国家的背后就是中国。

  对特朗普政府来说,讽刺尴尬的一幕再次上演:第一,由于和中国搞不好关系,特朗普政府就很难处理好其他对外关系,包括与沙特之间的关系;第二,在“第一”的基础上,各方,包括欧盟、俄罗斯、沙特、土耳其、伊朗等各方都会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从美国手中淘换自己最急需的利益,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第三,由于美国内部恶斗愈演愈烈,特朗普政府又不得不去继续支持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而这与美国不能得罪沙特,寻求改善与沙特为首的海湾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前后矛盾的。而无法进一步改善与沙特为首的海湾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就变相等同于无法改善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为了维持美国中东政策的基本稳定,恐怕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会更加有求于人。但改善中美关系的前提却是,必须满足中国提出的条件,比如,从落地执行的角度将“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落在实处。显然,对美国而言这又是一个恶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个月前的1月22日,我们从“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的角度讨论中美关系的时候就已经做出相关评估,特朗普政府不论是对外还是对内,想要把“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玩起来,前提都是处理好对华关系。上述讨论显然是对我们2个月前给出的这一评估的最好验证。这也凸显此前东方时事解读有关中国不急于直接介入叙利亚局势后续发展,而是借沙特间接发挥影响力的评估完全正确。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的全面被动必然严重影响美国内斗

  在本次回顾的最后,我们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3月3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社交媒体发文说,他当天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通话,呼吁以色列停止对加沙地带的袭击并重返停火。

  大约在10天前,3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巴以问题公开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会上表示,中方对来之不易的停火局面被破坏感到遗憾,对以色列在加沙再次挑起战火表示严重关切,并予以强烈谴责。

  欧洲眼中的乌克兰利益,包括允许欧洲在乌克兰驻军。对此,特朗普政府只能通过损害俄罗斯的利益加以平衡,同时用欧洲要求驻军这一点威逼俄罗斯就范。但问题在于,欧洲要求的并不是一定在乌克兰驻军,而是要参与刮飞乌克兰利益。或者,如果这条路暂时行不通,就先在中东方向下手。其中,欧盟卡准了美国再次于中国碰壁这个机会,有意借中国对沙特施加影响力,帮助其挤入中东。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的全面被动必然严重影响美国内斗。因此,不排除特朗普政府提前访问沙特的可能性。最后,提醒大家密切关注土耳其局势的后续发展,不排除美国在极难处理土耳其乱局后续发展的问题上,寻既然我利用不上就彻底搞乱土耳其的可能性。如果是这样,这就是叙利亚再乱的后续外溢到了土耳其,而这极可能导致“中东全面大乱”。

  【相关话题】

  第7939期-通过对过去10年国际局势演进的梳理,小谈为何特朗普欲效仿尼克松访华毫无成功之可能性(下)(2025-3-26)

  第7942期-特朗普“闺蜜”戴恩斯访华再失败,再次凸显中国坚定原则立场毫不动摇(2025-3-27)

  第7947期-俄罗斯为什么敢于对特朗普政府提出“乌克兰亲俄政权上台”之新利益诉求?(2025-3-28)

  李姓商人卖港口计划暂缓

  【新闻报道】

  3月28日,接近长和高层消息人士透露,长和下星期不会签订任何关于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此前消息称,长和原定4月2日前签订最终协议。

  【讨论纪要】

  再次强调,在向贝莱德集团出售港口的问题上,李姓商人尽管在经济利益层面亏本,但在政治层面却在全力配合,所以,事件性质非常恶劣。

  在中国正式施行《反外国制裁法》后,如果该李姓商人一意孤行,其在中国境内的所有商业行为,相关人员,相关公司、企业和机构都将受到严厉的连带制裁。显然,在出卖港口计划暂缓的背后,是这位李姓商人害怕了。当然,如果说“李姓商人害怕了”还有点抬举此人,相比于贝莱德集团,此人不过是个“小虾米”。所以,“李姓商人害怕了”的背后是贝莱德集团害怕了。《反外国制裁法》的出台,主要针对的就是类似贝莱德、先锋领航、道富集团这类的国际资本投资集团。以贝莱德为例,其在诸如中国多家大型互联网公司都有投资,如果这桩肮脏的交易最终落地,贝莱德以及其在中国的所有投资都将是合法制裁对象。

  该李姓商人到目前为止不仅财货大损,而且人设全崩。面对国人,商业伙伴,亦或是对其背后的贝莱德集团以及其他仇华、反华势力也罢,都无法交代,落得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且这一综合性损失是不可逆的,其下场如何并不难以预测。

  相比之下,同样也有一个霍姓商人,却将自己和家族命运与新中国的成长紧密绑定。其人与家族与国家亲密合作七十余载,风雨同舟三代情深。这位已故的德高望重老人曾经说过,国家不强大的话,哪怕我们每个人都富有,拥有多少的东西其实都是假的。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保护我们每个百姓。对此,我们深以为然。

  【相关话题】

  第7887期-串讲:李嘉诚向贝莱德出售涉巴拿马运河等43个港口、特朗普政府18招针对中国造船业(2025-3-10)

  第7910期-串讲: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公布、港澳办转载文章痛批李嘉诚“漠视国家利益”(2025-3-17)

  第7937期-串讲:国务院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特朗普软化关税立场美股全线大涨(2025-3-25)

  小谈中国震后援缅

  【新闻报道】

  3月29日,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新闻发言人李明应询表示,缅甸发生强震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缅甸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决定向缅甸提供1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援助,派出两支救援队,提供帐篷、毛毯、急救包、食品、饮用水等灾区急需物资。

  【讨论纪要】

  中国是缅甸最大的邻国,本次因应缅甸发生严重地震自然灾害,出于人道主义对缅甸进行援助。

  缅甸所在南亚地区始终是反华敌对势力恶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尤其是经济安全环境的重要切入点之一。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缅甸当局的对外政策始终在中、美、俄、印之间反复横跳,对华政策始终运行在不稳定状态下。尤其是缅甸军政府当政缅甸以来,为一己私利不顾本国人民福祉和缅甸国家利益,缕缕与域外势力勾结祸乱地方,到头来害人害己。

  由于历史原因,比如,西方殖民遗毒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西方对南亚的势力渗透等,缅甸当局向来对中国警惕性极高,甚至长期抱有敌视心理。缅甸通往印度洋的陆地通道至今尚未打通,主要原因就在于缅甸当局迟迟不动,故意拖延。所以,基于这种程度的中缅关系,中国的援助只能是有限度的和基于人道主义层面的。

  地震发生之后,只有中国实实在在地对缅甸人民发扬胞波情谊,及时且慷慨地伸出援手倾力救助。对此,缅甸当局应认真思考,中国对缅甸的未来到底意味着发展和机遇,还是仍要对中国防范、忌惮,甚至敌视。我们敦促缅甸当局,其有义务和责任从缅甸全体人民最核心利益角度出发进行决策,通过更好处理中缅关系帮助缅甸更快走出地震灾害的影响并开展震后重建。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目前阶段,解决缅甸问题时机尚不成熟,而中缅关系发展问题想要得到彻底解决,除时间因素外,也在于从根本上打倒西方世界霸权,尤其是金融霸权。

  【相关话题】

  第6375期-在美国(西方)深陷乌克兰问题、巴以问题之“天时”背景下,在解决缅甸的问题上,中国是否会有新的战略考量?(2023-11-27)

  第6379期-东方点评中国海军第44批护航编队受邀访问缅甸仰光(2023-11-28)

  第6443期-我们对缅甸军政府最终同意与果敢、德昂、若开军在中国举行和谈、维护缅甸局势稳定的做法表示欢迎(2023-12-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12:39 , Processed in 0.1250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