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43|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3月21日【第2025-1206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4 06: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点评,俄外交部称基辅已违反特朗普提出的停火协议

  【新闻报道】

  3月19日,据俄媒报道,当被俄罗斯媒体问及俄美是否讨论过潜在的元首会晤举行地,美国总统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提到的沙特阿拉伯是否为可能地点时,佩斯科夫说,“这一方案不能被排除,但目前还没有关于这个问题的具体细节”。威特科夫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暗示,俄美两国领导人会晤可以在沙特举行。

  【讨论纪要】

  ●特朗普访华的急迫性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在美前财长保尔森访华基本以失败告终,美俄达成“临时不全面停火协议”,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在美俄关系和美欧关系中进一步选择损害欧美关系以向俄罗斯进一步妥协让步,在美国金融维稳因种种原因,尤其是“中国因素”(比如,“DeepSeek+华为”)的猛烈冲击下惨不忍睹的背景下,特朗普访华的急迫性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中国对美国这一轮的猛烈冲击,主要集中在2024年年底,涵盖传统安全层面和非传统安全层面。当年日本之所以在“广场协议”上吃如此暴亏,主要一条就在日本在传统安全层面是一个侏儒。

  相比之下,PLA至少在中国周边地区已经成为美军无论如何也无法战胜的存在。在非传统安全层面,通过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工程正式获得国家核准,展示随时可以进入“最低经济内循环”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的观察中,特朗普是有史以来对华最强硬的一位美国总统。拜登政府总体上继承了特朗普第一任期制定的强硬对华路线。当特朗普卷土重来后,更是变本加厉:在一中原则上再做文章,利用“台湾问题”讹诈中国;妄图在全球打造“关税反华同盟”;企图通过展示美国有能力控制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海峡、运河、航线和港口威胁中国海上贸易路线安全等。面对这样一个穷凶极恶的美国政府,中国本着“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的斗争原则,在传统安全层面和非传统安全层面打出一套强有力的“组合拳”,以至于特朗普政府上台2个月后,无论是外交,还是内政,均交了“白卷儿”。于是,特朗普政府不得不转身先去处理美俄关系,期待通过处理美俄关系取得进展撬动推进处理中美关系。

  几经周折,特朗普政府和俄罗斯终于签署了协议,只是这个协议看上去非常奇怪,故而我们将其调侃为“临时不全面停火协议”。但对特朗普政府来说,这并不重要,签署协议就可以立刻拿来利用。

  ●特朗普政府的外交现状是……

  在我们的观察与评估中,特朗普政府的外交现状是:

  第一,“务必处理好对华、对欧、对俄三大关系中的‘大多数’才有可能获得‘内斗’的胜利”;

  第二,在“第一”的基础上,“对华关系是必选项”;

  第三,在“第一”“第二”的基础上,妥善处理中美关系显然是特朗普政府目前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

  第四,中国坚持原则毫不动摇,不满足中国所提条件——坚决不与特朗普政府谈所谓“交易台湾”的话题,要谈就谈南海问题,以及如何具体落地施行“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就是不给特朗普发放访华“机票”;

  第五,不得已,特朗普政府开始摆出“愿意和中国谈‘南海问题’”的姿态,伙同欧盟策划并施行“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被捕”事件;

  第六,对俄罗斯来说,认定这是一个千载难逢地从美国人手中尽量淘换到急需利益的机会,比如,有效重返叙利亚,实质性解除对俄罗斯的经济,尤其是金融制裁等。且特朗普政府因“时间因素”越被动,俄罗斯索取利益越多、越急;

  第七,所谓“特朗普政府因‘时间因素’越被动”,在俄罗斯看来,既包括中美关系,俄美关系,也包括欧美关系。也就是说,随着特朗普政府进一步对俄罗斯妥协让步,随着特朗普访华之急迫溢于言表,欧美关系也变得愈加复杂和微妙。

  ●特朗普政府大肆鼓吹的“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就被玩成了,将自己最大的传统盟友——欧盟,玩到了其最大的敌人——中国这边

  在继续展开讨论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3月19日,据俄媒报道,当被俄罗斯媒体问及俄美是否讨论过潜在的元首会晤举行地,美国总统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提到的沙特阿拉伯是否为可能地点时,佩斯科夫说,“这一方案不能被排除,但目前还没有关于这个问题的具体细节”。报道称,威特科夫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暗示,俄美两国领导人会晤可以在沙特举行。威特科夫说,他不能代表普京和特朗普发言,但他“最确信的是(双方会晤)会发生”。

  从美方的描述来看,俄方对于俄美沙特再次会晤并不反对,只是具体的会晤细节有待商榷。表面看,双方这一次的沙特会晤谈的是乌克兰问题,但从会晤地点,也就是“中东-沙特”来看,双方谈的显然不仅是乌克兰问题,更有俄罗斯关心的中东问题。与此同时,伴随着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没得味耶夫的揶揄和以色列内塔尼亚胡小集团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倒行逆施,欧盟则在“菜单”中瑟瑟发抖。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又注意到了另外两则新闻报道:

  第一,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应约同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通电话;

  第二,3月2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布鲁塞尔宣布,他将于4月7日和8日访问埃及,届时他将讨论阿拉伯国家的加沙重建计划。

  也许欧盟的主要国家领导人,比如,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深刻意识到,如果想要爬上“餐桌”,仅靠欧盟自己似乎是不够的,必须找“帮手”。于是,在特朗普政府于美欧关系和美俄关系中选择后者之际,欧盟则在欧美关系和中欧关系中同样选择了后者。如此,此前东方时事解读形象形容的,围绕乌克兰问题和中东问题形成的“两桌儿麻将”基本正式成型。讽刺的是,特朗普政府大肆鼓吹的“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就被玩成了,将自己最大的传统盟友——欧盟,玩到了其最大的敌人——中国这边。

  不过,从特朗普政府真正关心的不是外交,不是经济,而是内斗的角度去观察也算“有情可原”。在特朗普眼中,除非做大“蛋糕”,否则既不能“化敌为友”,更无法阻止“化友为敌”。然而,做大“蛋糕”的“钥匙”在于必须尽快妥善处理中美关系。

  ●虽然欧盟不会公开找美国人的麻烦,但不代表不能暗中找美国人的麻烦

  尽管目前欧美关系还没有恶化到“公开争吵”的程度,但也不意味着欧美关系对特朗普政府而言轻松到哪里去。以乌克兰问题为例,虽然欧盟不会公开找美国人的麻烦,但不代表欧盟不能暗中找美国人的麻烦。

  3月20日凌晨,俄罗斯萨拉托夫州的恩格斯空军基地遭到乌军大规模无人机攻击。据西方媒体披露,袭击当时,爆炸声震天响,弹药库殉爆导致一朵巨大的橘色蘑菇云直冲天际。恩格斯空军基地是俄空天军的大本营之一,基地经常会有“图-160”战略轰炸机、“图-95MS”战略轰炸机停留。恐怕这次袭击,俄军损失不小。此外,3月21日凌晨,乌军在从库尔斯克州撤退时炸毁该州境内苏贾天然气计量站。

  对此,俄方“反应强烈”,俄国防部称这次爆炸是基辅的蓄意挑衅,是对刚刚达成的“临时停火协议”的恶意破坏。而乌军总参谋部则为自己辩解,指责俄罗斯是发动袭击的罪魁祸首。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则一边强烈敦促特朗普政府就此恶意破坏行为给俄方一个交代,另一边强硬表示,如果基辅继续攻击俄罗斯的能源基础设施,莫斯科保留对其作出对称反应的权利。

  在我们的观察与评估中,除了特朗普和“特朗普们”之外的北约,恐怕是以上一系列针对俄罗斯军事基地、能源基础设施进行军事打击的幕后黑手。这部分势力构成复杂,既包括已经逃往,或正计划逃往欧洲“安营扎寨”、伺机东山再起的“拜登们之索罗斯们”,也包括“欧洲利益”(欧洲国家利益和欧洲资本利益)的一部分(比如,“老欧洲”们)。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此前我们提到的现代版“金刀计”的最新演化。对此,特朗普恐怕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无论如何,在俄罗斯看来,这就是“美国人”干的,而特朗普政府目前正执政美国。

  在我们看来,也许俄罗斯很清楚,这一系列袭击并不是特朗普政府所为,但这却是俄罗斯趁机拉高要价的绝佳机会。有趣的是,俄方一面对所谓“特朗普政府违反协议”大加指责,另一方面则“爽快”地表示愿意在沙特和美国继续展开会晤。俄罗斯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出了这档子事儿,特朗普政府要如何补偿”?

  更何况,美国内部恶斗仍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话说,特朗普政府公开的有关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遇刺案未删减的几万页文件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凶手是谁”,但字里行间却处处指向拜登和“拜登们”,甚至影影绰绰的有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的影子。显然,这非常类似“爱泼斯坦案件”的曝光方式,就是让大家就“几万页文件之外的什么什么”,猜、猜、再猜!

  ●美国内部恶斗愈演愈烈,使得特朗普政府的中东政策前所未有地被动

  尽管在乌克兰问题上欧盟“不便”公开找美国人的麻烦,但不代表欧盟“方便”在其他战略方向,比如,中东问题上,找美国人的麻烦。

  由于美国内部恶斗愈演愈烈,特朗普政府的中东政策前所未有地被动,以至于其现在不得不选择继续支持内塔尼亚胡小集团。如此一来,势必与以沙特为首的海湾阿拉伯国家,以及一些中东主要国家,如,埃及,尤其是与对继续深入介入叙利亚局势后续发展抱有强烈期待的欧盟,逐渐形成对立的局面。这让我们观察到了“欧美公开争吵”在乌克兰问题之外,也就是中东问题上,出现进一步趋向“正式形成”的苗头。

  我们注意到,以色列国防军当地时间3月20日表示,以军当天在约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恒抓捕了9名巴勒斯坦人。以军称,他们在民用道路上向以色列车辆投掷石头。

  显然,内塔尼亚胡政府也在抓紧时间,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为巩固政权,避免被政治清算而不遗余力。这显然是在给特朗普政府“上眼药”,更是在进一步刺激本就已经复杂化的欧美关系。也许内塔尼亚胡会这样对特朗普说:我也是被逼无奈,谁让法庭总惦记着审判我呢,要不特朗普去劝劝美国内部拜登和“拜登们”那些人,不要总和我过不去?

  与此同时,内塔尼亚胡内心的独白也是这样的:既然你特朗普在公开肯尼迪遇刺案文件的问题上影射以色列,对我内塔尼亚胡不仁,就别怪我在巴以问题(特朗普政府的中东政策)上对你不义!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何况你特朗普也是这种人!

  ●在也门胡塞武装可能成立“也门临时政府”的假设下,是否会形成某种意义上的“中、欧、俄战略协调”?

  在继续展开讨论之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3月19日,美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初已致信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特朗普在该信件中“措辞强硬”,一方面提议就新的核协议进行谈判,另一方面警告伊朗如果拒绝该提议并继续推进其核计划,将面临严重后果。特朗普在信中表示,他不希望进行无限期的谈判,并提到了两个月期限。该媒体称,目前尚不清楚这两个月的期限是从信件送达之时算起,还是从谈判开始之时算起。报道还表示,在这封信被送至伊朗前,白宫已向包括以色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在内的几个美国盟友简要说明了信件内容。

  特朗普写给哈梅内伊的信是在3月初,在美国媒体公布信件大体内容后,伊朗方面才被动应对: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在3月20日回应称,特朗普的来信“更多是威胁”。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则在3月21日表示,美国应该知道,跟伊朗打交道靠威胁起不到任何作用。

  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对特朗普来信的回应,尤其是回应时间让人感到费解。特朗普如此“虎狼之词”,作为伊朗最高决策者,为何从3月初拖到3月中下旬,且在美方主动公开信件内容的情况下如此被动地做出回应?此外,据此前美媒爆料的消息,美方共给伊方写去了两封信,另一封写给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杨,他是伊朗当局的最高行政长官。

  对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美国人只公开了写给哈梅内伊的信?写给佩泽希齐杨的那封信中又写了什么?不难感觉出,特朗普政府通过这样一手操作,让包括伊朗社会在内的方方面面,对于伊朗决策层内部矛盾有了更加公开、深刻地认识。对于刚刚与伊朗进行“和平纽带-2025”的中国和俄罗斯恐怕也会对这样的伊朗感到疑虑——伊朗是不是接受了美国的威胁?伊朗的对外政策是不是又要摇摆回“投降路线”?

  不难看出,伊朗决策层由于此前一连串的重大战略决策失误,不仅赔了夫人(苦心经营多年的“什叶派抵抗之弧”土崩瓦解)又折兵(伊朗在中东地区,伊斯兰世界和全球范围内,国家声望和信用遭受沉重打击)。这让方方面面更难对这样的伊朗形成信任。而特朗普政府如此做的主要意图之一就是转移目标、转移火力,于是,已经沦落到“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伊朗,就成了战略处境极其被动的特朗普政府,寻求调整行棋步调之“抓手”的“接盘侠”。

  某种意义上说,特朗普政府和哈梅内伊为最高精神领袖、佩泽希齐杨为总统的伊朗是一对儿“难兄难弟”,都把压力集中在自己身上。而唯一的区别就是,如果伊朗决策层最终顶不住压力再次对美国妥协、投降,其成为特朗普政府的“出气筒”也就再自然不过了。然而,伊朗的尴尬之处却在于,由于以沙特为首的海湾阿拉伯国家(背后是中国)在中东问题上的影响力一天强过一天,特朗普政府恐怕不敢彻底得罪沙特,自然也就不敢接受“投美”的伊朗。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胡塞武装目前没人公开表示支持,但方方面面恐怕都在“暗中观察”,其中也许也包括欧盟。所谓“暗中观察”,其一,考察胡塞武装到底是不是“有为青年”;其二,考察伊朗,面对胡塞武装遭遇美军空袭,伊朗这位当下的“什叶派穆斯林领袖”有何反应;其三,在“其一”“其二”的基础上,动态评估,未来“什叶派穆斯林”的“大旗”到底应该由谁来扛。

  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如果真的有一天,中、俄,尤其是欧盟,三方都认为,胡塞武装很有可能占据整个也门,甚至可以成立“也门临时政府”,那么,撇去中、俄,这是否算是欧美关系向“欧美公开争吵”方向进一步发展的具体表现?如果加入俄罗斯因素,这是否算是俄罗斯以另外一种模式,也就是“非美国协助”模式有效重返中东吗?

  一旦欧美矛盾进一步激化,俄罗斯一定会首先将其服务于在乌克兰问题上,中东问题上,更多地攫取自己急需的利益。那么,在特朗普政府眼中,如果这个时候的特朗普政府仍然执政美国的话,这算不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中、欧、俄战略协调”呢?

  ●贝莱德像极了,东方时事解读自“埃及之乱”提出的,公开游离于欧美平台之外的,代言西方资本利益的美国资本利益

  在本次回顾的最后,我们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3月20日,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领导的xAI公司宣布,将参与美国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牵头的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这清楚地表明,xAI想要与竞争对手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正在推动的“星际之门”投资计划展开竞争。此前,贝莱德集团在3月19日宣布,xAI和英伟达将参与其推出的AI基金。目前尚不清楚xAI和英伟达将以何种方式参与其中,比如它们是否会向该基金注资。

  种种迹象表明,马斯克似乎有意和贝莱德集团搞出一个“新联盟”。

  在漫长且仍在继续的俄乌战争中,马斯克的“星链”系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前不久,马斯克旗下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刚刚用“龙”飞船将受困太空9个月之久的“玄冥二老”接回。不难看出,“新军工复合体”在加紧行动中。如果我们将其放在美国内部恶斗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去观察,特朗普和“特朗普们”显然摆出了一副准备选择“新军工复合体”的姿态,潜台词就是:我的耐心是有限的,不要逼我(对内)“摊牌”!

  值得一提的是,贝莱德集团原本就与美国的“旧军工复合体”瓜葛甚深,而现在却和马斯克打得火热,这像什么?在我们看来,贝莱德像极了,东方时事解读自“埃及之乱”提出的,公开游离于欧美平台之外的,代言西方资本利益的美国资本利益。而现在,贝莱德集团似乎正游离于“新、旧美国军工复合体”之外。

  贝莱德集团的表现,让我们想起了前不久访华的美前财长保尔森,在我们看来,其是真正意义上的“华尔街叙事人”,更是“三面人”。所谓“三面人”就是,它们既可以选择“复杂转进”至“美国平台”,也可以选择“复杂转进”至“欧洲平台”,更可以接受“基因改造”进而“复杂转进”至“一带一路”。对此,国际社会不妨善加利用,正所谓,围三阙一。别忘了,贝莱德集团和马斯克都在中国有大量的利益关切,他们完全有可能选择依托“DeepSeek+华为”对付OpenAI,对付美国的“旧军工复合体”。只要能够继续赚钱,便百无禁忌。

  【相关话题】

  第7911期-为什么说美国内部恶斗已经到了完全无视法律、毫无底线约束的地步?(2025-3-18)

  第7915期-美帝通过控制全球关键海峡、运河和航线,以组建新型反华联盟的险恶图谋注定失败(2025-3-19)

  第7920期-杜特尔特的消息不断放出的背后,有着欧美基于各自利益考量的小心思?(2025-3-20)

  从美商务部长上电视推销特斯拉股票观察,股价下跌恐令马斯克压力山大

  【新闻报道】

  3月19日,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福克斯电视上称特斯拉的股票现在“便宜得不可思议”,呼吁投资者积极买入,并称马斯克是他见过的“最值得押注的人”。

  【讨论纪要】

  最近一段时间,股市暴跌对特朗普政府的压力很大。特朗普深知,金融维稳的秘诀就在有效缓和中美关系。

  真正能让马斯克垂头丧气的同样是股市。在我们看来,在特朗普访华的问题上,马斯克还是有几分薄面的。尤其在保尔森访华基本以失败告终的背景下来看更是如此。某种意义上说,特朗普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马斯克。值得一提的是,在给马斯克拉赞助的问题上最卖力气的就是特朗普。美国总统特朗普20日称,破坏特斯拉汽车的人可能面临最高20年刑期。而在3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更是自掏腰包,花了8万美元在白宫外选购了一辆全新的特斯拉Model-S红色电动汽车。

  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被美国政界称为“马屁精部长”,其在特朗普面前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既然总统都这样地巴结马斯克,其在电视节目上称特斯拉的股票现在“便宜得不可思议”,呼吁投资者积极买入也就不足为奇了。只是这一表述看上去就有那么一点“高级黑”的意味。

  说到美国股市,不得不提一句“美国旧军工复合体”,他们虽然代表了美国仅存不多的制造业,但其早已如当年的麦道不务正业,将主要的盈利渠道锁定在股市和金融衍生品交易。

  尽管特朗普不喜欢他们,但出于种种原因,比如,就业问题,美国的脸面,政局的稳定等等,特朗普政府还是要为其去找一些“柴、米、油、盐、酱、醋、茶”,比如,美国和乌克兰签署的稀土合同(不是唯一途径)。否则,彻底闹僵了,局面是不好收拾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稀土提纯、分离加工以及半成品、成品配件相关主要产业链几乎全被中国掌握,以至于“美乌稀土合作”更像是在“画饼”,但对于“美国旧军工复合体”来说,股市大涨带来的收益却是立竿见影。特朗普很清楚,如果他不能修改美国宪法,其在位的4年时间用于恢复美国的实体制造业,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某种意义上说,特朗普只能务虚,不能务实。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独裁统治,不被清算,继续赚钱。

  【相关话题】

  第7734期-美现任驻日大使称“最大威胁不是中国”,折射出拜登政府与美军工复合体(美军)之间的怎样微妙关系?(2025-1-16)

  第7736期-拜登援引艾森豪威尔1961年离任时对“军工联合体”崛起的警告,称“科技工业综合体”的崛起同样令人担忧意味着什么?(2025-1-17)

  第7742期-合纵连横(3):美国“新、老军工复合体”若“结婚”并“开枝散叶”,或可作为观察拜登与特朗普顺利交接的切入点之一(2025-1-19)

  印尼、土耳其股市相继暴跌熔断,土耳其多地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

  【新闻报道】

  3月19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及其他城市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以抗议伊斯坦布尔市长埃克雷姆·伊马莫卢被拘捕。来自反对党共和人民党的伊马莫卢被视为现任总统埃尔多安在下届总统选举中的主要竞争对手。

  【讨论纪要】

  首先,简单说说我们对近期,世界多国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的看法。

  印尼、土耳其股市相继出现暴跌、熔断,我们认为并非西方推行“水淹南方”计划所致。尽管我们观察到贝莱德集团欲大规模从某李姓商人手中兼并港口的现象,但就总体而言,原西方计划中的“水淹南方”计划在俄乌战争爆发后基本处于“停摆”状态。或者说,尽管贝莱德集团大规模兼并港口这种手段的确是“水淹南方”计划中的重要一环,但相对于已经“宕机”的“水淹南方”计划本身而言,其充其量只能算作“支线任务”。

  在我们看来,印尼、土耳其股市相继出现暴跌、熔断更多与当前国际局势发展密切相关,尤其与特朗普政府肆意挥舞关税大棒,搞“关税版反华同盟”密切相关。以印尼为例,一方面,中国是印尼的最大贸易伙伴;另一方面,美国的经济,尤其是金融政策对印尼影响不容小觑,所以,如何应对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在中美之中如何选择恐怕是印尼当局无法和回避的,而在这样一个权衡的过程中导致印尼金融市场动荡同样无法回避。此外,由乌克兰乱局和中东乱局的后续发展导致的破坏效应在进一步让全球航运与国际贸易变得不稳定,甚至一度传出特朗普政府要在马六甲海峡做文章,干扰、破坏甚至截断中欧海上贸易路线的消息。

  其次,就土耳其和欧盟之间的关系聊两句。

  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被特朗普政府赶下“餐桌”,有意在中东问题上进行找补。以叙利亚问题为例,欧盟想要持续深度介入叙利亚局势后续发展,与土耳其之间的合作很重要,而土耳其也有求于欧盟融资以渡过经济难关。在美国看来,欧盟和土耳其的靠近对其中东政策显然不利,所以,对于一心企图通过独裁统治巩固政权的埃尔多安政府,特朗普政府恐难听之任之。

  当然,欧盟和土耳其之间的关系也没有那么“纯洁”,既然欧盟在中东问题上对土耳其有求于人,土耳其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敲欧盟竹杠的好机会。在埃尔多安政府看来,如果能够通过独裁统治强化政权的稳固,又何必任人摆布?

  客观地说,土耳其所处的地缘条件非常优越,否则,以土耳其经济的长期低迷,通胀奇高,金融市场又完全开放的土耳其恐难维持到今天。

  【相关话题】

  第7636期-对叙利亚局势后续发展小心思颇多的欧盟终于在土耳其的“邀请”下介入了(2024-12-18)

  第7706期-土耳其宣称向中国寻求稀土合作,或意欲为“讨论叙利亚问题”寻找搭讪的借口(2025-1-8)

  第7707期-东方点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警告美国:小心“一同被埋葬”(202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12:42 , Processed in 0.1719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