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41|回复: 0

安民:初创公司遵从一个公式就可以长久生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3 09: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前些年奉行的是类似于日本的雁阵理论,就是当我们国家的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后,将一些低端产业转移出去,转到东南亚、非洲、中东、拉美去;然后2018年3月5日特朗普和中国开打贸易战后,向外转移的低端企业一下子就多了不少,这导致珠三角的东莞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下滑到0.6%,几乎没有什么增长。沿海为此搞了个新词儿,叫做腾笼换鸟。

  谁知这个代价是由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来承受。

  产业转移到国外而不是转移到内地(我的观点是应该转移到内地),导致一些大学生都感到就业很难。前两天看到一个信息,南京一女生反复在网上讲,二四届大学毕业生真的只值3000吗?在网上吐槽自己反复投简历,怎么也找不到工作的经历。原因就在于沿海将一些低端工作、劳动密集型工作转移到其他国家去了,这就导致年轻人就业机会减少。加之每年考大学人数和毕业人数都在高峰,这就出现了很大的供需矛盾。

  大学生毕业多,工作不好找,因此有不少城市孩子就此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像我儿子的姨表兄,还有我儿子,都是。我儿子是老早就想创业,上班了再回头创业,不算完全没有经验。

  这些年自主创业的,挣钱的有,包括挣大钱的,同样有。但那是极少极少的。亏损的,是更广大的沉默的一族,特别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好多人因为好面子,只是不说而已。我因为儿子创业,我在给他搭把手,因此我的体会也就不少,而且也很真实。对经营一家刚创业的公司来说,真心不易。

  我们有什么体会呢?就四个字,咬牙支撑。更具体点有三:

  一是收入。就是一定要抓收入,不能老想着去融资,贷款啥的。就是你的公司,除非有天大的优势,比如我们研究过的某上市公司,做半导体设备的,他们背后有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撑着,那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就建好了,公司的创始团队2000年就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相关课题研究,2008年就拿出了课题成果,2013年才创办公司。他们能够融到资,是因为当时手中有几十项全国首创的专利技术,这就是“天大的优势”,他们不用出钱,就出专利,就能从社会上拉到资金,还因为专利而拥有公司的控制权。而且从2013年到2018年一直亏损,一直从外面融资支撑做产品研发。

  相当于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他们等了12年,12年后他们又用实验室和大学的钱、国家的钱搞研发,研发了13年,有了几十项专利,因此创办公司,然后又用外面的资金融资搞研发支撑了5年,2016年才有一个多亿的半导体设备销售,2018年以后才获得很大的发展(见《公司分析(十二):对美日两大垄断霸主的强势国产替代+芯片设备硬核科技+高成长=未来大牛》)。

  这样的例子,无可复制。就是如果这家企业是私人公司,他不可能让你一亏亏18年,从2000年到2018年都没有利润。私营企业连续亏损18年,是一定撑不下去的。所以有些公司它能撑下去,是有它特殊的原因,这个不能拿特殊当一般。我们不能以为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一定也能做到,不是的。

  所以尽管是我儿子的公司,我每个月还是会看公司的经营数据。首先就看收入。有收入,公司就有希望,就有可能存活下去。没有收入,公司不可能存活长久的。

  前些时还看到《中国企业家》采访拳击冠军邹市明夫妇的一篇文章,读完后真的唏嘘不已。创业7年,美国、北京、上海、贵阳的7套房子都卖了,当初估值6亿,想挤进来融资的一堆,现在存活不下去了。邹没有多少文化,但他老婆是外经贸大学经济系的,印象中还是北大毕业的呀。经济系毕业的一点都不懂经营吗?北大毕业的也不懂一点?

  我仔细读了采访他们的文字,发现他们的问题出在不懂业务。邹讲他压力大的时候躲在美国家里的地下室内,有个房间面积很小,他躲在那里才感觉到自在,很明显心理是在逃避现实。他讲每天到办公室,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坐在电脑前,他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需要干些什么。他想为公司做些事,但就是不知道该干些什么。这就完全不适合开公司了。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开公司的有4家,3家都关掉了,原因都在于收入不稳定,长期不够支撑。所以想自己创业,首先要过的一关是如何做业务,将业务做好,做出收入,深圳人讲得更直接,搞钱。

  第二,尽量缩减开支。简单地讲就是6个字,“非必要不开支”。做不到这点,公司很快就死掉。至于原因嘛,初创企业,资本金都小。普通家庭,能拿出50万到100万的实投做资本金,那就是不错的。有两三百万的资本金,就很好了。因此,有个数学公式,决定了初创企业的存活时间。这是搞创业的人,在创业前一定要想清楚的。

  初创企业存活时间=(实缴资本金+平均每月收入*存活时间)/平均每月支出*存活时间。注意单位是月,不是年。初创企业是要以月计存活时间的。我们简单计算一下:

  假设某企业初创资本金200万,平均每月纯收入3万,平均每月开支10万,那么这家企业能够存活的时间有多久?假设存活时间是X月。

  X=(200+3X)/10X。解这个方程式就知道结果。

  用小时候学的算术办法求解更简单。

  算术的办法就是,支出10万,纯收入3万,则每月账上的钱减少7万。

  公司能存活几个月?200/7=28.57个月。就是这个公司撑不到29个月,一定完蛋。怎样才能不完蛋呢?第一,增加纯收入,每月纯收入增加到10万,开支不增加,这家公司就能长期存在下去了。第二,缩减开支,每月开支压缩到3万。只要能压缩到3万,公司也能长期存在下去。第三,纯收入扩大,开支压缩,达到新的平衡。如纯收入扩大到每月5万,支出压缩到每月5万。这样公司就能长期存在下去,哪怕资本金没有200万,比如5万的资本金,也能长期存活下去,只是规模没法扩大。

  注意,这里的收入是纯收入,也就是净收入,不是毛收入。如果是毛收入,那还要难一些的。所谓净收入=这笔收入-为取得这笔收入发生的直接开支。打个简单的比方,比如网店,进了某个产品500个,每个进货成本20元,卖价30元,销售收入是30*500=15000元,净收入=(30-20)*500=5000元。

  很多初创公司最后搞不下去,就是因为收入这一关过不去。也有初创公司把前台搞得大大的,装修搞得极度奢华,成本太大,把自己搞死的。

  所以,我盯公司,就喜欢盯他们的现金流。只要现金流健康,公司就能长期存在下去。所谓的现金流健康,就是收大于支,这样的公司,账上的钱就会越来越多,公司会慢慢做大;还有一种是收=支,也没有问题,能撑下去,但就怕后面有变。现金流不健康,支大于收的公司,除非你能融到资,否则总有一天会撑不下去。

  这也是中国科技型初创企业在上一轮中美金融战中被美国打得唏哩哗啦的原因。

  所以,实际上越是小的公司,财务越是要保守,那才是长久生存之道。初创企业要想能长期存在下去,如果收入搞不上去的话,支出一定要压下来,收支平衡或收大于支,才是企业生存之道。收支没有平衡的初创型企业,一定活不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0 02:43 , Processed in 0.1563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