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03|回复: 0

史客郎:最近,沉寂40多年后,恶魔重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15 21: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S婶写了一篇文章,感觉还可以,这篇文章是她自己写的。之前的文章,都是我口述,然后她写成后,让我再看过改过的,先放文章的文字版,文章最底部,会同时放上视频版。

  2024年7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市的一场选举集会上,特朗普正如往常一样,在台上演讲,突然传来了枪声。

  幸好,他演讲时喜欢摇头晃脑的习惯,拯救了他。子弹飞来时,他当时头偏了一点,因此耳朵被击中,虽然满脸都是血,至少性命却保下来了。

  这声枪响,意味着沉寂40多年的潘多拉魔盒再次打开,美国一贯以来的政治暗杀传统,在沉寂多年后,重新开启。

  人们原以为,在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所遭遇的暗杀,是暴力宣泄时代的结束,新世纪的人们会谴责政治暗杀的残暴和不人道,倍加珍惜眼下的的平和时代。

  但这种时代,已经再次宣告结束。

  这也提醒着我们:在现代政治中,暗杀并未远离,仍是潜藏在其中,在阴暗中偶尔浮现的政治手段

  一

  公元44年3月15日,当时身穿厚重长袍,紫托边衣服的尤里乌斯·凯撒,刚走进罗马元老院大厅,他就被一群热情的元老们围住。

  起初凯撒认为:这些罗马共和国的元老们,都是他的朋友和崇拜者,他们围拥上来,是对他的崇敬和欢迎。

  但之后的事情,让他大惊失色,因为有人从衣袍里抽出了匕首,刺向他的身体。

  在一片喧嚣与混乱中,鲜血浸透了他身上的白袍。

  凯撒躺在台阶上,身边是巨大的庞培塑像。这个曾经的三巨头之一,既是凯撒朋友,同时又兼他敌人,这时正以不无讽刺的眼神,俯视倒在血泊中的凯撒

  仿佛在嘲笑着他的无知和幼稚:

  虽然罗马号称共和国,但这些元老们,却是不折不扣的贵族,他们早就将罗马的权力和利益,一块一块地掰开,塞进自己的腰包里;而凯撒所做的,却是想把这些被掰开的权力,重新收拢起来。

  接下来的一幕,更加令人不堪:凯撒刚刚咽气,这些刚完成一场政治暗杀的元老们,就狂呼自由、解放、民主,从大厅里蜂涌而出,让整个罗马的大街小巷,都充满着欢乐的气氛。

  莎士比亚写的《尤里乌斯·凯撒》,对这场阴谋相关的人物,进行了生动的刻画。当凯撒看到自己的朋友布鲁图斯,居然在刺杀者行列中,他问布鲁图斯:你是否也在其中?

  这中间的悲凉意味,更是打动了无数读者和观众的心。

  之后的欧洲,随着蛮族入侵,人们干脆撕掉了一切遮羞布,直接以教皇、国王、公爵、伯爵等头衔示人。这种之前还遮遮掩掩的暗杀,变得更为频繁。

  中世纪的欧洲是个暗杀的时代,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和他儿子齐查列·波尔查为侵占、蚕食他人的领地,并掠夺他们财物,进行过数不胜数的暗杀。

  甚至连教皇父子使用的毒药,都被称为波尔查毒药。

  波尔查毒药和暗杀,这两个词紧紧相连,一度流行成为多部文学的主题。

  贵族政治和暗杀,是社会体制的一体两面,不管在罗马这种号称共和国的古典国家,还是在不加任何装饰,在君主之下,直接建立等级制度的王国,或者是打着自由民主旗号,那种所谓的现代国家,只要存在着一个社会阶层,能窃取或者公然享用国家权力,攫取本该属于公众的利益,那这种国家的政治,必然是贵族政治。

  而暗杀作为这些贵族们内部争权夺利的终极工具,必然与之相随。

  二

  1787年5月至9月期间,又有一群人,喊着几乎和1700多年前那群罗马贵族,在刺杀凯撒时几乎完全一样的口号,聚集到了费城议会大厅。

  他们代表着新生的美国,总共12个州、55名代表,要为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制订一部宪法。这些人在日后,将被美国人称为“建国之父”。

  虽然名号尊荣,但他们其实相当年轻,平均年龄只有44岁,其中只有一名高龄代表:81岁的本杰明 富兰克林。

  和当时胼手砥足、衣衫褴褛,几乎没接收过教育的美国普通老百姓不同,这55人都接受过教育,衣衫整齐,完全懂得欧洲上层社会的礼仪。

  而被大家一致推为主席的乔治·华盛顿,则不但拥有17000多英亩土地的私人庄园,还拥有将近400名奴隶。

  而其他的美国“建国之父“,像托马斯·杰斐逊、帕特里克·亨利、本杰明·富兰克林,虽然被后世涂脂抹粉,被尊为“民主、自由”的化身,号称所谓的“圣贤”,其实也都是有名的大奴隶主。他们都主张对那些寻求自由的逃亡奴隶,进行严厉惩罚。

  虽然在会场上,每个人都高唱自由、民主、平等;但在私下里,他们却对所谓“因民主而产生的动荡和愚昧”,感到担心和怀疑。

  结果就是:这部后来被捧上天的美国宪法,最初仅仅由参加“制宪会议”的55名成员中的39人签署,仅仅13个州采纳。

  并在1787年,由不到2000人投票通过生效,而当时北美大陆的居民,却超过了300万。

  不管是签署者,还是有权投票者,都不是普通平民,而是富有的庄园主和奴隶主,或者是大资产阶级。

  虽然美国宪法规定,美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在当时,那不到2000名投票者之外的300多万人,显然不属于人民。

  因此在“人人生而平等”的口号下,在新大陆上,一个新的罗马共和国,一个新的贵族共和制国家,由此诞生。

  这个国家所维护的,是和1700多年前、在罗马共和国外衣底下,所保护着的那群贵族一样,是某个社会阶层窃取或公然享用国家权力,来攫取本该属于公众的利益。

  暗杀这个贵族争权夺利的终极工具,也由此在新大陆,在新的外衣下继续复生。

  三

  1865年4月14日晚,华盛顿福特剧院正在上演着一部歌剧《我们美国的表兄弟》。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也和众人一起,坐在剧院的特殊包厢,观看着这部歌剧

  演出出十分精彩,剧情逐渐进入高潮,突然有人走进总统的包厢,之后传出一阵枪声,子弹击中了林肯的后脑,他应声倒下,再也没有醒来。

  第二天凌晨7点22分,虽然医生全力抢救,但仍回天乏术,林肯被最终宣告死亡

  林肯之死,至今疑云重重。

  1881年7月,在就职总统不到4个月之后,美国第20任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在没有警卫陪同下,与国务卿布莱恩一起,进入华盛顿的火车站。

  在布莱恩与身边朋友聊天之际,一个叫吉特奥的人开枪,击中了加菲尔德的后背,致其受伤。

  加菲尔德的伤并不重,本有生还的希望。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个诡异的庸医,他持续性地误诊,导致加菲尔德伤情不断加重。

  最后他在被刺杀2个月后,在9月19日去世。

  1900年,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莱出席布法罗泛美博览会,各界宾客云集,他们排起长队,等待和总统握手的机会。

  有个人终于等到机会,他面对着麦金莱递出的右手,伸出了自己的左手,乘着麦金莱诧异地一愣时,他迅速掏出手枪,右手扣动扳机,朝麦金莱的腹部连射两枪。

  10天后麦金莱去世。

  1年后,刺客利昂·乔尔戈斯在法庭上,非常“爽快地”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因此被判犯有一级谋杀罪,这场谋杀总统的大案,仅审判了8个小时。

  他为何要刺杀美国总统?至今没有明确答案。

  1963年11月23日,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为了竞选连任,到德克萨斯州达拉斯进行造势活动,由于所乘轿车没有安装防弹罩,在肯尼迪向市民挥手致意的瞬间,隐藏在街上的枪手接连开了数枪,其中两枪击中要害,在几分钟后肯尼迪便死去,去世时年仅44岁,执政期仅34个月

  肯尼迪的死因,至今仍然是谜。

  直到1980年代,美国短短200年建国史,共有9名总统遇刺,其中4人身亡。这份记录就算放在全世界,也极其惊人。

  但总统遇刺背后,究竟藏着什么诡异内幕?至今仍然众说纷纭:

  像林肯遇刺,很多人相信,是因为他一改之前美国政府向外国银行财团借钱的惯例,转而向国内借债,得罪相关利益集团;

  加菲尔德,当时美国正处于“镀金时代”,腐败横行,他当时正出台法案,大力打击腐败;

  而麦金莱,在他死后,则被指责为“金钱之王和信托巨头的总统”,纵容甚至帮助托拉斯发展,他之后上台的西奥多·罗斯福,则是对托拉斯挥起大棒;

  至于肯尼迪,在他任期之内,则是热衷于摆脱美联储,1963年曾签署了11110号总统令,提出让美国财政部发行以白银为支撑的“白银券”,以夺回货币发行权。

  四

  但谁也没想到,这种几乎每隔数年、就会出现针对美国总统的刺杀事件,竟然停顿了40多年。

  1981年3月30日,里根上任的第69天,他在希尔顿酒店用午餐,吃完饭后,他从总统通道离开酒店。但走到门外,还没有上车的时候,里根非常从容地,向围在门外的群众招手。就在这时,突然传来了枪声,叭叭叭……共计6声,总计用时不过1.5秒的时间。

  前面4枪,击中了4个人,第5枪则击中防弹车玻璃,第6枪击中里根的左腑下部,直穿肺脏,距离心脏只有一步之遥。

  刺杀者是约翰·欣克利,他被捕后称:自己刺杀总统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一位女明星。

  让人意外的是,约翰·欣克利最后并没有被判处死刑,精神病专家认为他的精神不正常,最终只是将他关进了精神病院。

  而这,和之前几乎所有刺杀美国总统者所得出的结论,几乎完全一个模式:似乎美国这个国家完美无瑕,总统之所以被刺杀,都是因为这个国家精神病患者太多。

  但诡异的是:就在这次刺杀事件后,美国的政治谋杀,尤其是针对总统刺杀案,突然像被人划上修止符一样,之后的40多年,再未出现。

  而这也和另一个事件,在时间点上相契合:美国等发达国家,大规模去工业化。

  1980年代,美国里根、英国撒切尔夫人上时,当时整个国际局势,苏联处于优势,西方阵营处于劣势。

  而多年来,为了稳住国内底层,为了不在冷战中落败,西方发达国家的统治上层普遍都摁着国内利益集团,逼迫他们给底层让利。但这种对底层高福利,对资本家高税收的政策,所导致的结果,却是发展模式再难以为继,纷纷陷入了滞胀。

  就在这时,里根带着“供给侧经济学家”的建议,站到了美国政坛,并为美国开出了一剂猛药:产业转移,也就是全球化。

  通过充分利用不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能不断地,提高企业的利润率,让已经摇身一变,被称为“财团”的幕后贵族们满意;同时资本出海,所赚取的超额利润,则让美国的底层人民,也能过上比之前更优裕的生活。

  里根的这剂药方,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时的苏联,计划经济的潜力也正挖掘殆尽,急需寻找新的出路。当苏联人看到西方去工业化带来的物质好处后,顿时精神崩溃,结果就是1991年苏联解体。

  美国的大资本们,则乘着苏联解体之际,猛上去再狠狠地吃上一顿,同时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全球化。

  全球化,加上之后苏联和东欧的崩解,让美国的上层和底层,获得一场长达40年的盛宴。

  但历史越来越证明:全球化这个当年治好美国绝症,为它带来空前胜利的灵丹妙药,同时也是一剂慢性毒药,它最终将使帝国彻底腐朽。

  传记作者茨威格曾经用这句话,概括了最后走上断头台的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一生:“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码……”

  这句话对美国来说,也同样适用:当美国发现了自己的腐朽,并绝望地挣扎着,想要回到1980年代,回到那尚未全球化的时代时,现在的我们又重新听到了枪声,重新看到了政治暗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20 05:47 , Processed in 0.0938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