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54|回复: 0

大闲人老李:金融立国的诅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7 20: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最近一段沸沸扬扬的波音故障说起。

  5月15日,印尼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47发动机起火,被迫临时着陆;

  5月10日,美联航一架波音737客机从日本福冈机场起飞,紧急返回;

  5月9日中午,土耳其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客机降落时轮胎突然爆胎;

  5月9日塞内加尔一架波音737型客机疑似液压油泄漏被迫中止滑行;

  5月8日,联邦快递一架波音767货机起飞时前起落架无法打开……

  今年以来波音的大大小小的故障已达20起。航空业望向这个昔日全球霸主的眼神,不再敬畏,而是疑惑和唏嘘。

  上世纪60年代的波音,全球市场份额接近90%,产品质量无可匹敌。

  但自1997年波音完成对麦道并购后,其经营理念就从“造最好的飞机”变成了“为股东创造最大利润”。

  葬送波音工程师文化的前CEO哈里·斯通塞弗

  波音像甩包袱一样,一点点抛弃了曾经引以为豪的工程师文化,将大量生产流程外包,以实现“降本增效”。

  吸血的金融文化像毒瘤一样不断扩散,让波音走到了如今的境地。

  文化的影响是全面的,美国政府也在甩掉了本应承担的监管职责,将飞机安全认证工作直接外包给波音。波音甚至直接给自己制造的飞机发放许可证,让不再坚挺的飞行器通过检验。

  金融的贪婪,最终将美国的工业根基腐蚀殆尽。

  而如果望向大西洋彼岸,另一个金融立国的英国同样病入膏肓。

  伦敦银行家高呼,金融城为英国提供了36万个银行工作岗位,310亿英镑的直接税收,和600亿英镑的金融服务贸易顺差。

  英国首相苏纳克是伦敦金融城首席代表

  但实际情况却是,从1995年到2015年间,金融城的过度膨胀给整个英国造成高达4.5万亿英镑的损失,平均每个英国家庭的损失达到17万英镑。

  金融从不鼓励创新,它觊觎的是利润。

  金融从“创造”财富转向“榨取”财富。在无孔不入的游说和各种收买下,社会文化、法律规则为金融开到,被洗脑的民众被转移了目标,不允许向金融发泄愤怒。

  大量资金游离于实体之外,与本应服务的对象脱节,经济终究陷入增长放缓、不平等加剧、市场扭曲、腐败蔓延、产业空心化等境遇内,难以自拔。

  被金融资本深度绑定的建制派,面对高度金融化的经济结构,唯有通过对外转嫁危机、一次次的提高债务上限饮鸩止渴,来延缓下滑的国运。

  金融立国,仿佛那美丽的罂粟花,虽然艳丽,但是危险,且让上瘾者从此再难凭自身力量完成自我救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8 21:55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