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4|回复: 0

环球科学:“明星减肥药”Wegovy的减重效果可长达4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6 20: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生物学 ·

  人类受精卵首次分裂后,只有其中一个子细胞的后代主要发育成胎儿

  科学家过去一直认为,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至超过16个细胞以前,其中所有细胞都是相同的,直到后期的发育过程才会发生分化。2001年,科学家发现小鼠受精卵第一次细胞分裂得到的两个子代细胞(又名“卵裂球”)会有不同的发育路径,其中一个发育成小鼠胎儿的大部分,另一个主要发育成卵黄囊。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报道,一项近日发表于《细胞》(Cell)的研究表明,人受精卵也有同样的现象,人体大部分仅由其中一个子代细胞及其后代发育而来。该发现或有助于提升体外受精的成功率。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观察了尚未完成首次分裂的人类受精卵,用荧光蛋白标记了首次分裂所形成两个卵裂球中的一个,以此追踪每个卵裂球的后代。结果显示,分裂得更快的卵裂球的后代会倾向于发育成胎儿,而分裂速度更慢的卵裂球的后代会更倾向于发育成卵黄囊。目前尚不清楚导致这种不对称性的原因,科学家推测,精子进入卵子的位置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结构等可能会产生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可以让医疗工作者在筛选试管婴儿胚胎时,能找到最有可能成功受孕的胚胎。(Nature News)

  · 健康 ·

  “明星减肥药”Wegovy的减重效果可长达4年

  诺和诺德公司的“明星减肥药”司美格鲁肽(samaglutide,商品名Wegovy)早已显示良好的减重效果。据ArsTechnica网站报道,一项近日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研究表明,Wegovy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显著降低体重,而且其减重效果能持续长达4年。

  共有来自41个国家的17 604名患者参与这项临床试验,他们患有心血管疾病、超重或肥胖,但没有糖尿病。研究人员发现,患者服用Wegovy后的体重下降可持续超过65周,并且能维持超过4年时间。在试验的第208周,实验组患者的体重减轻了10.2%,而安慰剂组患者仅减轻了1.5%。此外,无论患者性别、体型和所处的地理区域,均可显著减重,但女性平均体重减轻的程度比男性更多,前者为11.1%,后者为7.5%。(ArsTechnica)

  · 工程学 ·

  受蜥蜴启发的建筑系统或预防全楼倒塌

  建筑倒塌的压力源有很多,如地震、车辆碰撞和施工错误,有可能造成生命损失。目前用于预防倒塌的设计通常让初始破坏重新分布到建筑的完好结构组件中,从而防止其扩散。虽然这种设计很有效,但可能会在无意中使整个建筑倒塌。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Nature)的研究受蜥蜴通过断尾摆脱捕食者的启发,设计了一种新的建筑系统:“层级式倒塌隔离”(hierarchy-based collapse isolation),它能让建筑沿着特定截面的预选边缘发生受控断裂,从而防止初始破坏传播到整个建筑,有助人员抢救。

  为测试这种层级式倒塌隔离设计,团队用预制混凝土建造了一个15米×12米的两层建筑,每层2.6米高。他们通过两轮测试分别模拟了一次较小和一次更极端的初始破坏,即去掉建筑转角两根柱子中的一根,或是去掉角剩下的那根柱子。结果显示,该设计确实能够提供传统的结构性支持,并且只有沿着加载路径的部分建筑发生了倒塌。不过,在将该设计应用到不同形式的建筑前,仍需开展更多测试。

  · 天文学 ·

  与棉花糖密度相似的巨大行星

  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的研究发现了一颗密度极低的巨行星:WASP-193b。

  这颗行星最初是由“广角行星搜索(WASP)”项目运营的两个机器人天文台(一个位于南半球,另一个位于北半球)发现。之后研究团队使用了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TRAPPIST-South和SPECULOOS-South观测台确认了其行星性质,又借助位于智利的HARPS和CORALIE光谱仪测量了行星的质量。他们对累积的数据进行计算后发现,这颗行星的质量约是木星的14%,而体积约是木星的1.5倍,也就是说这颗行星的密度极低,与棉花糖的密度接近。不过,现有的行星形成理论还无法解释,这颗行星究竟是如何膨胀得如此之多,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更多的观测和理论工作。

  · 环境 ·

  如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速度比过去5万年的任何时候都要快

  古代冰层中包含着过去气候的信息,研究古代冰层不仅能够了解过去气候变化的原因,还能使人们更好认识当下气候的变化趋势。近日,一项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研究发现如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长速率都是过去5万年任何时候的近10倍。

  过去的研究表明,在大约一万年前结束的末次冰期,有几个时期的二氧化碳水平似乎远高于平均水平。为了探究二氧化碳出现跃升的原因,研究人员对南极西部冰盖分水岭的冰芯进行了化学分析。结果发现,二氧化碳的跃升往往发生在末次冰期的海因里希事件(Heinrich event)中。随着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北大西洋冰盖不断南漂,导致南大洋中的二氧化碳不断释放至大气中。除此之外,南半球极地西风的增强也促使南大洋二氧化碳的迅速释放。在研究的时段中,二氧化碳自然增长速率最快时在55年时间内增加了14 ppm,然而如今由于人为排放二氧化碳,这种增长速率仍然比现在的慢很多。随着气候变化不断加剧,未来南半球西风带还将继续增强,南大洋吸收的二氧化碳恐将继续减少,更多二氧化碳将被释放到大气之中。(Oregon State University)

  撰写:李承泽 魏书豪 黄雨佳 王怡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2 18:3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