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35|回复: 0

每日怡见:从人口数据,看你未来的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8 18: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是国家统计局公布去年的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

  咱们主要聊聊人口,因为人口数据将会决定着未来一段时间的房价走势,结婚率,生育率,甚至会影响经济结构。

  2023年末全国人口14亿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

  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

  自然增长率方面,创造了历史新低。

  而且从下面的人口结构来看的话,这个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剧。

  曾经的咱们的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现在已经被印度的14.17亿给超过了。

  不过这也没啥好惆怅的,人口减少这也不一定就是一件坏事,相反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反而会是一件好事,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压力,就不会那么大了。

  关注人口数据,咱们主要看三个构成:年龄,性别以及城乡。

  这三组数据非常重要。

  首先看年龄构成。

  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648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1.3%。

  这组数据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世界工厂的这个位置还是很难被取代的。

  别看印度人多,但他们的普遍教育水平远远比不上我们中国,熟练工人的素质更是差了一大截。

  而这8亿多劳动人口就是未来咱们中国在世界上竞争的底气。

  接下来,就是60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了2亿9697万人,接近3亿人。

  占全国人口的21.1%,超过了五分之一。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亿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

  这意味着我们将进入到一个深度老龄化的社会,大家看到这千万不要觉得焦虑,因为与此同时,机遇和挑战也就随之出现了。

  先说机遇。

  虽然60岁以上人口很多,但是除去65岁及以上的人口,60-65岁,这些刚刚成为老人的青壮年,差不多有8000万。

  虽然在人口普查的定义上,他们被称为老人。

  可这帮人,10年前也就50岁,正好就赶上了这一波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

  所以相比七八十岁只会用老人机的那些高龄群体们来说,这些刚刚迈入60岁门槛的老人们,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和四五十岁,甚至和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差不多。

  他们也刷抖音,也看公众号,也上网充值看小说。

  而且这帮人基本上全都退休了,手上有闲钱,所以很舍得充值,购物,消费。

  但他们普遍追求性价比,不是某样东西买不起,而是另外那件更有性价比。

  所以如何开发这8000万人的需求,让他们成为你的目标用户呢?

  比如说20出头的年轻人更关注的是相亲,彩礼,找工作,拜金女,渣男,小仙女,女权这一类的话题。

  上面这些关键词是大数据关键词拉出来的结果。

  可是对于那些60-65岁的群体来说,什么女权,小仙女啊,和我有什么关系?

  所以如何挖掘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吸引他们成为你的目标群体,这条赛道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宽阔的,当然咱们也不能一味的去钻营,投机取巧,最后违反了公序良俗和平台法律,最后只会和秀才一样,被封号,收回直播权限。

  除此之外呢,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一系列有关养老方面的产业也会蓬勃发展,千万不要觉得这条赛道很拥挤,你没机会了。

  机会一直都是有的,你需要多一点创新。

  等到10年,现在50岁那帮人变成老人了,他们的养老需求难道还会和现在一样吗?

  等到20年后,现在40岁那帮人呢?现在养老院就是很常规的那种,但如果你要是搞一个生态养老+游戏养老的主题,会不会火爆吗?

  当然我只是随口这么一说,具体的还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去实践。

  总之,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个趋势的加剧,很多原本属于年轻人的赚钱赛道,现在就要逐渐上移了。

  不过嘛,挑战也是随之而来的。

  最根本的就是养老金,最近有很多退休职工都说突然涨工资了,一个月涨了几百块钱,很开心。

  可是随之而来的,是社保缴费基数的上调。

  比如某地社保最低基数已经飙升到了7300,也就是说,即使员工的工资只有3500元,但如果企业要给员工缴纳足额的社保,还是要按照7300的标准去执行。

  每月需要支出2560元。

  那么用工成本就是6060元。

  这就会带来几个问题。

  企业会不会因为压力,而裁员,或者说尽量减少招收员工,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呢?

  其次,企业会不会因为用工成本的增加,而不去给员工缴纳足额的五险一金?

  很多人都社保都没有,每个月的工资就只是工资,扣完税多少就给你多少。

  现在感觉是挺爽的,每个月不用扣钱了,可以后呢?

  你去医院看病,是不是要自己掏钱?你买房,公积金你就别想。

  还有老了之后的退休金,更是没有。

  那以后养老怎么办呢?

  关键是如果很多人不交社保,那么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社保压力进一步加大,于是基数再度上调,然后更多的人不交养老金……

  会不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呢?

  所以这方面的挑战,咱们同样不能忽视。

  讲完了人口结构,接下来就是性别构成。

  男性人口72032万人,女性人口68935万人,以女性为100,总人口性别比为100比104.49。

  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出了3000万。

  因为我们国家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如果按照理性状态的话,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将至少会有3000万人打光棍。

  快过年了,你很快就会看到俩闺女回村过年,说媒的人排起长队,或者是村里的小伙子来了几百人,排队上门相亲的场景。

  据说有个小伙子就在现场。

  媒人给他说了对象,就是同村的。

  他稍微收拾了一下就去准备和相亲对象见面。

  结果一到女孩家,他惊呆了,门口人山人海足足排了七八十人,全都是来和她相亲的。

  小伙排了一个小时都没见到女孩,只是听出来的人说长得挺白的,其他的一无所知,连照片都没看过。

  好不容易排到这他了,结果女孩家长没让他进门,因为他当天是骑电动车去的,而女孩家长要找开车的。

  并且硬性要求,县城要有一套房……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大龄青年结婚难,尤其是男青年,更是难上加难。

  我每次举办相亲大会的时候,我都关注过后台留言,我发现男青年是真的很多,而女青年真的是很稀罕,我刷了半天,能看到一个女青年,我就像是找到香饽饽一样,赶紧给他翻出来挂上来。

  而每次翻到男青年,我热情就不是那么高了。

  为什么?

  因为翻了30个人,有20多个都是男的,要是再翻男的,咋的,你们互相加微信做哥们呀。

  所以,这也能反映出一个趋势吧。

  找对象难,结婚更难。

  这还没有考虑到三观,女权,彩礼,婚房,婆媳关系这些麻烦的事儿,所以未来一段时间的结婚率和生育率真的堪忧,这还真不是我杞人忧天。

  最后,就是咱们大家最关心的房子了。

  而最直观反映房地产的,就是城乡构成的数据。

  2023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932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96万人。

  乡村常住人口47700万人,减少1404万人。

  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也就是城镇化率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还是有很多农村人口在往城镇转移。

  上面那个相亲的女孩家里不说了吗?

  硬性条件,你得县城有套房。

  那么如果小两口结婚之后,那肯定就搬到县城去住了。

  以后的农村就只会剩下老人和上了岁数的中年人了。

  而且现在城镇化率的增长开始放缓了。

  也就是说,刚去城里的基本上都去了,没去的,每年也就1000万左右的流动。

  而这1000万人对于城镇房地产的拉动,又有带来多少影响呢?

  更关键的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生老病死总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家家都有房子,男方家一套房,女方家一套,小两口结婚再买一套出去住。

  等到双方父母百年之后,那他们手里可就有三套房子了。

  等这些有三套房子的人再结婚,三套变六套。

  而且未来人口还是逐渐减少的,存量住房的需求都消化不掉,还怎么去买新房呢?

  当然了,改善需求还是会存在的,毕竟现在新房子越造越漂亮,越来越智能化了。

  你说你卖到两套老房子去买新房子,改善一下。

  可问题是,所有人手里面都有几套老房子,大家都想着卖房改善,谁还会接盘买你的老破小呢?

  所以未来这些老破小,二手房的价格走势,真的不容乐观……

  聊了这么多,只是从人口数据来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毕竟,随着人口的下降,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情,很有可能将会颠覆你过去20年来所建立的认知。

  我昨天刷到个房产博主,他说:“假如你手里有几十个W,你说你怎么办?咱们都是普通人,又不可能去碰那什么私募的基金,那也轮不上我们,一般的投资理财你碰都不要碰,你又不懂,我妈就去买了个理财,去年亏了30个W。”

  “不能投资,那怎么办呢?把钱放在银行里,那不是等着贬值吗?”

  “所以啊,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财富保值增值的唯一方式就是买房……”

  “我们又能怎么办呢?只能没事多买几套房子嘛……”

  现在想想,实在是可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9 07:05 , Processed in 0.17204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