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81|回复: 0

最佳放鸣:对“全盘否定”的否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31 19: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来,在网络上经常读到一些不同人士或是呼吁“全盘否定文化大革命”,或是要求“全盘否定改革开放”的文章,引起了我对“全盘否定”的深思。经过“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我们曾经“全盘否定”了以孔夫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全盘否定”了蒋介石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文化大革命”中,曾经“全盘否定”解放后十七年的教育路线;粉碎“四人帮”后,“全盘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现在又有一些人嚷嚷要“全盘否定”改革开放。“全盘否定”,似乎成了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些惯例。

  笔者对动辄就“全盘否定”的思维,是完全不赞成的。理由有四:

  其一,“全盘否定”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相悖。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可分为两个相互对立和互相统一的部分。这就是一分为二。它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排斥,也要看到双方的联系和统一,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全盘否定”实际上只看到事物矛盾的对立和排斥,没有看到双方的联系和统一,更没有看到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因此,“全盘否定”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

  其二,“全盘否定”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要我们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用足够客观的目光去审视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没有任何一段历史可以“全盘否定”的。我们曾经“全盘否定”过儒家思想,现在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我们曾经“全盘否定”过中华民国政府,现在也承认它在反帝反封建中的重要贡献,承认它在抗击日本侵略者斗争中的决定作用;我们曾经“全盘否定”过舞台上的帝王将相,现在他们仍然活跃在众多的舞台上。刘少奇同志有一句经典的语言,叫作“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无论人们如何折腾,历史终究会还事物本来面目的。

  其三,“全盘否定”是从一个错误走向另一个错误。“全盘否定”的思维方法,实质上是极端主义的思维方法。极端主义则是指那些片面地看待事物或行为,用偏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理论系统。从表面上看,“全盘否定”是在解决问题,但它采取的方法是极端主义的。因此,它只是用一个新的错误去代替旧的错误罢了。

  其四,“全盘否定”是迎合社会大众某种心理的非理性行为。纵观历史上的“全盘否定”,基本都是在某一特定历史条件下,胜利方为了迎合长期遭受失败方的压迫、打击而心有怒气的大众们而提出的能迅速赢得大众拥护的偏激主张。“全盘否定”在这种情况下出台,说白了,是感情用事的、非理性的。因此,“全盘否定”从出生时起,就注定是短命的。

  我们拥护也好,反对也好,关键在于用客观的标准去衡量事物。既不要为了拥护而拥护,也不要为了反对而反对。再可恶的事物,它也会存在一些合理的、积极的因素,我们要区别对待。再可敬的事物,它也会存在一些不足,我们不能把它的不足也奉为圣明。

  (2014年5月27日于青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2 14:2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