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39|回复: 0

牲产队:我们一定要拒绝PUA,董宇辉又掉坑里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7 20: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晚,董宇辉和俞敏洪合体直播了。

  这场直播要多尴尬,有多尴尬。队长都能盲猜到,一定是俞敏洪把董宇辉请回来了,然后又安排了这场极致尴尬的合体直播。董宇辉是个老实人,不懂拒绝,即便内心有所抗拒,但为了平息这场风波,还是答应下来了。在镜头前,董宇辉显得极为局促不安,完全没有了以前的自信,整个人都十分地憔悴。这种憔悴不是高强度的体能劳动带来的,而是心力交瘁,是心灵上受到了重大的打击。

  用大白话来讲就是:太折腾人了。

  队长此前就写过《为什么当代年轻人应该学习孟羽童?》一文,在文中,队长明确提出,年轻人要多为自己着想,不要轻易地相信老板的大饼。孟羽童最清醒的地方就在于,拒绝职场PUA,为自己而活。要论职场经历,孟羽童比董宇辉还要年轻一些。董宇辉是1993年出生的,而孟羽童是1998年出生的。

  同样面对老板的大饼,董宇辉本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文人风骨,不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愿意为公司利益,牺牲一部分的个人利益。可东方甄选是一家私营企业,董宇辉牺牲的个人利益不会变成集体利益,只会变相进入老板的腰包,是资本对老实人的利益压榨。

  孟羽童虽然刚毕业不久,但早已踏出校园。在浙大读书的时候,孟羽童就先后参加过《一站到底》、《神奇的汉字第二季》、《初入职场的我们》等多档综艺节目。

  很多人认为,孟羽童就应该老老实实地给董明珠打工,不应该偷鸡耍滑,旷工私下接单。为什么资本压榨劳动力的时候,就是应该的?而孟羽童借助格力平台,实现个人利益的放大,就是不应该的?员工与企业是双向成就,怎么就只允许员工成就企业,不允许企业成就员工了?

  资本可以盘剥劳动力,劳动力就不能反向站在资本的肩膀上起飞吗?为什么不可以?企业所有的规定都是有利于资本的,他们永远都不可能站在打工人的一边。如果孟羽童遵守一切公司规定,那孟羽童是不是要给格力打一辈子的工?把人生都卖给格力?

  公司规定不是法律,并非不可打破。到今天,又有多少公司遵守劳动法呢?大量的企业连劳动法都不遵守,竟然要求员工遵守公司制度,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现代雇佣制度是双向选择,从来都不是单向选择。

  在一家公司上班,上多久?是双方决定的。我不想干了,副业做大做强了,干嘛还要受公司的条条框框限制?董宇辉在东方甄选干的还不够好吗?都已经干到天花板了,可东方甄选还是不把董宇辉当自己人,还是要在公司里实施“去董宇辉化”。为什么?因为所有资本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是工具人,而不是无法控制的超级IP。

  你在公司的地位,不取决于你有多强,而取决于你有没有替代者。一个技术大佬,在公司的初创期,老板可能对你嘘寒问暖,称兄道弟,但就是不给你高薪。这叫尊重技术吗?这叫尊重人才吗?等你公司一点点成型的时候,公司有钱了,老板立马招一个技术过来,排挤你,取代你。

  为什么董宇辉能够反败为胜?就是因为他依然具有不可取代性。孙东旭说的拒绝“网红路线”,坚持“产品路线”。大白话讲就是,不依赖于董宇辉,依靠产品留住客户,任何主播上去卖,东方甄选都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大品牌,让消费者只认产品,不认主播。但问题是,东方甄选根本不制造产品,它就是一个销售公司。你连产品都没有,走个毛线的产品路线?

  游戏公司还自己自研游戏,东方甄选的哪一个产品是自家的?不都是第三方供应的吗?销售公司搞“去销冠化”,这不叫专注产品,这叫打压人才,降低人力成本,欺负老实人。只要把人力成本压下来,东方甄选就赚得更多了。

  俞敏洪反复跟董宇辉打感情牌,但最冷漠无情的就是俞敏洪本人。一个老板跟员工讲感情,称兄道弟,一定是想节约其他的成本。感情是无价的,也就是不要付钱的,只要口头说说就行了。但钱都是真金白银,当一个老板跟员工大谈兄弟感情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他可能比你想象中更吝啬。

  如果没有舆论的反噬,董宇辉多半是已经吃了哑巴亏了。在职场中有一个典型的现象。很多老板不愿意给钱,但经常带着员工出去聚餐,搞团建,公司氛围搞得特别好,领导和员工之间亲密无间,就像家人一般,但一提到涨工资,老板就打感情牌。一些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虽然囊中羞涩,却倍感温暖。即便后来离职了,也对曾经的公司念念不忘,还惦记着那种亲密无间的公司氛围。

  可这种公司不但耽误青春,还耽误赚钱,既学不到技术,也得不到升职加薪。每每回忆起来,就是老板人挺好的,可惜后来那个公司倒闭了,老板倒是赚了很多钱,自己玩的很开心,就是没有存款。亲兄弟还明算账,相信资本家的眼泪,还不如相信鳄鱼的眼泪。

  很多人说,孟羽童、董宇辉不就是两个网红吗?有什么了不起的?难道人人都应该去当网红吗?这些人没有意识到的是,中国已经是一个工业严重过剩的国家。除了极少数尖端技术需要技术创新,绝大部分工业技术都已经走向成熟。它就意味着,中国对理工科人才的需求是持续下降的。

  工业的长期发展和高速扩张,让中国人产生了一个错觉。只有理工科才是安身立命之道,反而对文科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偏见。可当工业严重过剩时,以文科为导向的服务业就会出现大爆发。

  近些年来,中国的造富神话几乎都来自于文科主导的服务业,如网络作家、自媒体、网红、短剧、动漫、游戏、电影、带货主播等。过去30年里,中国人的精神需求因枯燥的工厂生活而遭到长期的压抑,人被禁锢在了机器。可未来,一座座无人工厂拔地而起时,你会发现,基础的技术性工作将大规模地被替代。

  尖端科技的突围,只需要极少数的技术精英,而服务需求却是可以无限放大的。中国的高端技术人才匮乏,而基础技术人才却存在严重地过剩,连程序猿都过剩了。

  中国基建出海,数码电子出海,汽车出海,还有什么没有大规模出海的呢?只剩金融和文化了。金融资本以国营为主,普通人没啥机会,文化产业则是普通人逆袭的最后窗口。

  国家需要突破高科技,但对普通人而言,当网红没什么不好的,不好的是,自己当不了网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08:11 , Processed in 0.1719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