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49|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10月27日【第2023-787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7 21: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说拜登下令打击叙利亚境内伊朗军事目标、印巴突然爆发冲突是意在测试中俄战略互信程度?

  【据媒体报道】

  10月26日,阿联酋、约旦、巴林、沙特阿拉伯、阿曼、卡塔尔、科威特、埃及和摩洛哥九个阿拉伯国家的外长发表联合声明,谴责针对平民的袭击行为。声明表示,“自卫不能成为违反国际法和故意无视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权利的理由。”以任何方式将巴勒斯坦人民驱逐出其土地的企图都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声明呼吁联合国安理会推动各方立即实施可持续停火。

  10月26日,在美国总统拜登的指示下,美国军队对叙利亚东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及其附属组织使用的两个设施进行了自卫打击。

  10月26日,印度军队试图向巴基斯坦发射一架无人机,巴军队及时挫败了印度的企图。随后印度军队向位于锡亚尔科特的扎法瓦尔地区的巴基斯坦哨所开火。

  ●欧盟继续与美国和以色列在巴以问题上保持距离

  【讨论纪要】

  中国和俄罗斯对以色列在联合国层面“闹情绪”一点不惯着,尤其是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张军更明确回怼以色列——将中国作为对手是选错了对象!即便是以色列的“干爸爸”美国,现在都得恭恭敬敬地将中国外长王毅请到华盛顿,甚至美财长耶伦还说出类似“中美不打不相识”之类肉麻的话。此外,欧盟继续与美国和以色列在巴以问题上保持距离。于是,我们观察到了欧洲国家取消对支持巴勒斯坦游行禁令的一幕。也观察到了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中东之行中“见人(埃及)说人话,见鬼(以色列)说鬼话”的一幕。马克龙的这番表现,可以看作法国(欧盟)在没有从美国(更多是美国国家利益)那里取得其想要的利益(比如交出中东问题,甚至乌克兰问题的主导权)背景下,公开给美国和以色列“脸色”看。

  ●库尔斯克核电站上空的乌克兰攻击无人机

  俄军防空部队在库尔斯克州库尔恰托夫地区成功拦截乌克兰无人机——出现此类新闻,我们一点也不感觉奇怪。东方时事解读反复强调,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的战略处境越被动,就越会瞄着乌克兰问题动“歪脑筋”。

  在美国(更多是美国国家利益)看来,基于“西方资本复杂转进”层面的战略考量,瞄着对欧盟(欧洲利益)安全至关重要的乌克兰问题做文章,“解套”的可能性更大些,战略风险更小些。美国完全可以假手乌克兰泽连斯基政府去做“恶事”,而将自己“置身事外”,更可以借此进一步胁迫欧盟(欧洲利益)在中东问题上提供美国急需的战略策应。所以,有必要再次提醒俄罗斯决策层的是,不要因为目前巴以冲突全面爆发认为俄罗斯的战略处境有了根本性好转。俄方应谨防西方邪恶势力玩一手“声东击西,暗渡陈仓”,对俄罗斯境内关键核、生、化设施、重要公共场所、公共交通系统、互联网通信设施进行破坏,在俄罗斯社会制造恐慌,进而继续在“外压+内乱”层面于俄罗斯内部激起内讧。

  ●国际社会在巴以问题上首当其冲的政治努力集中在立即实施可持续停火

  美国短期内恐怕很难在巴以问题上指望欧盟的鼎力相助,所以,只能转身“央求”中国,不要喊出那句更令其胆战心惊的“黄四郎死了”(不要美元了)。

  在我们的观察中,尽管中国目前仍没有足够动机将美元“一脚踩死”,但围绕“黄四郎还能活多久,到底死没死”这一话题,世界范围内的方方面面恐怕早就已经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甚至议论纷纷了。且方方面面也十分清楚,在这一氛围的背后就是中国在“黄四郎还能活多久,到底死没死”这一问题上的“引而不发”,可谓威压十足。也恰恰基于此,方方面面,比如中东的阿拉伯国家,围绕巴以问题,在公开反对美国和以色列的问题上,有了主心骨,有了底气。于是也就出现了10月26日,阿联酋、约旦、巴林、沙特阿拉伯、阿曼、卡塔尔、科威特、埃及和摩洛哥九个阿拉伯国家的外长发表联合声明,谴责针对平民的袭击行为的一幕上演。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国际社会在巴以问题上首当其冲的政治努力集中在施压美国和以色列立即实施可持续停火。而以色列极右政府打着“自卫”的幌子行将加沙巴勒斯坦民众永久性赶出加沙地带的险恶图谋注定以失败告终,对此,国际社会坚决反对!

  ●就是要把西方金融霸权,肥的拖瘦,瘦的拖病,病的拖死!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如果联合国层面进一步出现对美、以不利的政治局面,或者联合国层面仍不能采取进一步行动迫使以色列收手的话,那么国际社会依靠海合会、阿盟、非盟等国际组织,对以色列进行全面经济禁运和封锁就势在必行,这意味着美国的处境将变得更加艰难,此时的以色列将成为美国的“包袱”。换言之,美国如果拒绝对以色列的经济禁运和封锁,那就以一己之力向以色列运送供1000万人和以色列军队所用的一切物资吧!这既需要钱(美元),更需要物资(掌握在国际社会手中)。在我们看来,美国为了应对这种极端被动的战略处境,恐怕只能一方面被迫对得寸进尺的欧盟继续有所让步,一方面“全面开启印钞机”。对于后者,一旦到达一定程度,美国和美元的命就等同于被攥在中国手中。真到了这一步,也就意味着美国的中东政策濒临,甚至已经破产。

  ●在恐惧之余,西方瞄着中俄战略互信再度进行一系列战略测试

  除了中国因素之外,同样令西方感到忌惮和恐惧的是,围绕巴以冲突,中俄正在慢慢靠近,伊朗正在变得活跃。而一旦中俄实质性联手稳住中亚,借助伊朗这一“支点”将与西方博弈的焦点移到中东一线的局面彻底成型,那恐怕就真的大势已去了。恐惧之余,在报复伊朗(伊朗支持的武装力量近期不断打击美驻叙利亚、伊拉克军事基地)的同时,分头在中东和南亚方向,瞄着上合组织是否被有效重启,瞄着中俄战略互信究竟成色几何进行测试,这恐怕是印度突然向巴基斯坦边境哨所炮击的主要促成因素。

  ●中俄战略互信距离达到实质性合作的程度,仍有距离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美国邀请中国外长访美,在传统安全层面有明显的战略麻痹俄罗斯,挑拨中俄战略互信的意图在其中;在非传统安全层面,则主要侧重安抚市场,稳定金融。

  需要警惕的是,西方通过欧盟似乎再度释放出“大欧罗巴计划”的幽灵,于是我们看到了施罗德等人物再度浮出水面,在稳住俄罗斯的问题上,欧美是有共同利益的。我们注意到,近日,前俄罗斯联邦政府办公厅主任、副总理,曾被称为“普京的大脑”的苏尔科夫,不久前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题为《北方的诞生》。文章中,苏尔科夫认为俄罗斯终将取得冲突的胜利,而美国和欧洲将为改变,并与俄罗斯一起形成一个“共同的社会文化空间”,即俄美欧三位一体的“北方地缘政治集群”。不难看出,“大欧罗巴计划”在俄罗斯国内,尤其是俄罗斯高层,甚至是俄罗斯决策层内是有市场的。所以,距离达到中俄实质性联手恐怕真的还有距离。当然,我们再次强调,俄罗斯阿富汗政策小九九更多令俄罗斯自身处于极大的战略风险之中,站在中国的角度,只要是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争取“河渡人”局面的因素,我们都表示欢迎。

  【相关话题】

  第6263期-10年期美债收益率触及5%大关后一路重挫,背后或是美国正酝酿大规模公开印钱(2023-10-24)

  第6266期-继续接受“河渡人”的局面对目前已入巴以冲突“坑”中的美国来说或更有利一些(2023-10-25)

  第6269期-在美国在巴以问题上进退维谷之际,欧盟开出了“代管相关军事资产、转交中东问题主导权”的“帮忙”条件(2023-10-26)

  东方点评美三季度GDP超预期环比年化增长4.9%

  【据媒体报道】

  10月26日,据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第三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初值4.9%(预期4.7%,前值2.1%),同比为2.9%(前值2.4%)。与此同时,美联储密切关注的PCE价格指数同期降至20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讨论纪要】

  众所周知,食品和能源是对美国通胀数据影响很大的两部分,然而美国所谓“核心通胀数据”却剔除了这两部分内容。试问,美国GDP增加的究竟是哪部分?恐怕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假设美国核心通胀是真实的,那么美国GDP的增长一定来自虚拟经济而非实体经济。有趣的是,美国仅存的实体制造业,比如飞机制造,汽车制造,房地产业,芯片制造等行业目下似乎混得都不怎么样。

  对美国来说,“GDP世界第一”的名头必须保住,否则金融霸权就是沙滩上的霸权。在我们看来,美国的虚拟经济很符合“熵理论”。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美国虚拟经济发展趋势是趋于混乱的,为了让其能够继续有序运作,只能向其中不断注入“物质”维持平衡,所谓“物质”的主要成分之一这就是美元。如果是这样来看,美国核心通胀数据下降,耶伦吹美国经济很好,某种意义上说还真不完全是假话。

  我们再度提醒菲律宾政府,不要继续“作死”。美国深知巴以问题僵持下去没有出路,再加上一个目前同样陷入对峙的俄乌战争,接下来美国恐怕会在继续对中国示缓的问题上制造更多筹码,除了此前我们说过的,美国可能放宽甚至解除对华芯片出口禁令外,将菲律宾(小马科斯政府)“卖了”或者“典当”出去的可能正在快速放大。

  【相关话题】

  第4689期-如何理解“债王”格罗斯口中的三个货币演变阶段以及全球货币体系如“超新星”般具有熵增效应?(2022-7-12)

  第5260期-美国三季度GDP年化环比大幅上修至3.2%,美国金融市场为何反而“喜事丧办”?(2022-12-23)

  第5487期-即便美国围绕其金融游戏“量身定制”GDP计算方法,也仍有漏洞可窥见中美经济真实规模(2023-3-6)

  东方点评中国将推动新一轮“房改”

  【据媒体报道】

  10月26日,有消息称,8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文件(国发【2023】14号文,以下简称“14号文”),近期已传达到各城市人民政府、各部委直属机构。

  【讨论纪要】

  “14号文”已发出多日,很多人对其内容都有所了解。从文件内容上看,增加工薪阶层购买力也好,设置合理租房价格也好,就地还建也好,只要能够降低住房成本,使居者有其屋,都是极好的,难点在于落实。这意味新一轮“房改”一旦全面铺开,目前中国的房地产生态要全部推倒重来,也意味着新一轮“房改”对国家要求较高,首先就要有巨大的财力。可以说,如果新一轮“房改”的内容能够最终落实,那么中国的房地产问题也就等于基本解决了。显然,这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其它措施的配套,也就是说,事情远不如传说的“新一轮房改”相关内容所描述的这样简单!

  新一轮“房改”在开始阶段可以由国企挑大梁去做。“房改”的过程中可以学习“新加坡模式”。所谓“新加坡模式”的意思就在于,保障房覆盖80%以上的居民家庭,由于能知晓获取保障房的时间,所以新加坡居民对未来生活更有信心和良好预期。也就是说,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无论是何种“房改”,其核心出发点都应从“为人民服务”角度出发。

  中国房地产现状中最大问题就在于绝大部分百姓收入水平无法匹配高高在上的房价,这也正是所谓的房地产泡沫。所以,我们对于目前中国房地产政策绝对是持批判态度的,我们为上一轮中国房地产政策制定过程中没能就当时中国具体国情与借鉴“新加坡模式”进行综合考量感到遗憾。但话说回来,万事万物都是有利有弊,对于目前中国房地产政策我们也应该从辩证的角度加以客观评估,一方面,中国的房地产政策,客观上也为中国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但另一面是造成了弊端重重,极大助长了贫富两极分化、各种腐败现象,一度甚至形成了“金融向虚”的恶果,尤其是,即便现在,我们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在短时间内根本性解决“房地产泡沫”。在我们的长期观察中,之所以在上一轮中国房地产政策有如此多弊端,且未能从“为人民服务”角度出发加以制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民币长期困在国内、无法走向世界。

  在目前阶段中美博弈的角度来观察,既然美国目前因极度困难的全球战略处境而有求于人,那么中国就不能等,就要继续搞建设,这是新一轮“房改”政策准备铺开的一个国际局势背景。也就是说,新一轮“房改”后续进展与具体的国际局势走向密切相关。如果西方邪恶势力选择孤注一掷、战略冒险,进而使得国际局势迅速演化至“全面摊牌”,世界经济滑向“全球经济满地鸡毛”的更深处,恐怕新一轮“房改”后续进展就要受到阻碍,进而被迫延迟进行,这期间自然包括中国要面对的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可能性。

  【相关话题】

  第4765期-就算因台海局势引发局势彻底摊牌,中国也有能力、有准备处理好房地产泡沫(2022-8-3)

  第5969期-以北京45年老楼居民每户仅花费6万元原地重建为例小谈城中村改造问题(2023-7-24)

  第6074期-靠强行加息手段不仅难以刺破中国地产泡沫,反倒将进一步加深美国的银行业危机(2023-8-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0 22:54 , Processed in 0.1250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