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80|回复: 0

环球科学:常见儿童感染耐药性严重,多种抗生素有效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3 05: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公共卫生 ·

  常见儿童感染的耐药性问题严重,多种抗生素有效性不足50%

  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Phoebe Williams在肯尼亚工作的情况(图片来源:Hamish Gregory)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抗生素耐药性(AMR)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十大公共卫生威胁之一。近日,一项发表于《柳叶刀·区域健康(东南亚)》(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Southeast Asia)的论文指出,亚太地区新生儿和儿童肺炎、败血症和脑膜炎等常见感染的抗生素耐药性数据高得惊人,一些常用疗法的有效性不足50%。

  研究团队分析了86篇相关论文中来自11个国家的6648种细菌分离株,以检查常见儿童感染的发病率和病原体耐药性。结果显示,对于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有效性不足30%;庆大霉素有效性不足50%。在儿童败血症和脑膜炎治疗中,第三代头孢菌素可以达到51%和65%的有效性;而庆大霉素的有效性更低(39%和2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治疗新生儿和儿童常见感染时效果最好,有效性可以达到80%左右。研究者表示,世界各地儿童中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病例正在不断增加,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受影响最严重,我们需要更可靠、更系统的监测数据,并及时更新全球抗生素使用指南。(University of Sydney)

  · 地球科学 ·

  我国将建立新的南极科考站

  据科学网报道,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从上海启航,计划于2024年4月返回,历时5个多月。本次考察将重点实施3船(“雪龙”号、“雪龙2”号和“天惠”轮货船)、5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宇航员海、南极半岛临近海域、普里兹湾海域)、5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位于罗斯海沿岸区域的新科考站)考察。

  本次考察的最大亮点,就是要建设我国新的南极科考站——位于罗斯海沿岸区域的新科考站。新科考站建成后,将成为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三个常年科考站和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科考站,同时是我国在南极的第5个科考站。(科学网)

  · 学术出版 ·

  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向社会开放,1.7亿篇科技文献已上线

  11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科学出版社等单位联合建设的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首期整合集成了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成果资源、科技出版资源和学术交流资源,内容包含期刊论文、学位论文、预发布论文、专利文献、领域快报、动态快讯、科学数据、图书专著等,目前通过平台可检索的科技文献资源量约1.7亿篇。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刘细文主任介绍,PubScholar对这些论文进行了专业化分类。比如,当学者需要获取医学领域的文献,就可以在医学、卫生这一领域,看到不同年代、不同机构发表的论文。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提供了公益性学术资源的集成检索功能,查询者可以多途径导航获取全文资源。平台集成了翻译引擎,还可向用户主动推送相关领域的高价值文献。据报道,PubScholar平台的二期建设将继续丰富学术资源,完善服务功能,持续提升精准度,最大限度发挥学术资源的作用。(央视新闻)

  · 生物学 ·

  毛囊隐藏的感觉机制

  人类毛囊(粉色)被感觉神经末梢(绿色)包围(图片来源:Julia Agramunt)

  从前,人们认为只能通过皮肤和毛囊周围的神经末梢来感知触觉。近日一项研究表明,毛囊内的细胞,即围绕在毛发纤维旁的结构,在细胞培养体中也能感知触觉。

  研究人员分析了人类皮肤和毛囊的单细胞RNA测序数据,发现毛囊细胞比皮肤中的同等细胞含有更高比例的触觉敏感受体。而在人类毛囊细胞和感觉神经的共同培养体中对毛囊细胞机械刺激,会使邻近的感觉神经被激活。研究人员进一步采用了快速扫描循环伏安法来分析培养体中的细胞,发现毛囊细胞在被触摸时会释放神经递质血清素和组胺。而阻断感觉神经元上这些神经递质的受体时,神经元不再对毛囊细胞的刺激做出反应;阻断毛囊细胞产生突触小泡时,毛囊细胞也不再向感觉神经发出信号。科学家得出结论,毛囊细胞可以对触摸做出反应,释放出激活附近感觉神经元的物质。该研究确定了毛囊以一种独特的机制激活感觉神经,但仍需要在体内复制实验以进一步证实。相关论文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Imperial College London)

  · 植物学 ·

  利用盐分集水的沙漠植物

  无叶柽柳(图片来源:Marieh Al-Handawi)

  无叶柽柳(Tamarix aphylla)是一种生活在阿联酋地区的盐生沙漠植物,能够在盐碱地中生存。柽柳可以利用土地中的盐分吸取空气中的湿气,从而在沙漠的多雾天气里获得水分。近日,一项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的研究揭开了其中的机制。

  柽柳能从根部吸收土地中的盐水,过滤后,将浓缩的盐溶液排出到叶子表面。研究发现,这种盐溶液蒸发后会转变成由至少10种矿物质组成的结晶混合物。盐结晶能捕捉空气中的水分,这些水分在叶片表面凝结并被吸收。即使在相对湿度仅55%的低湿度下,一些盐结晶也能高效收集水分。这项研究可能能启发人们设计出基于生物盐的无害集水方法,为淡水短缺地区补充所需的资源。(New York University)

  撰文:王馨仪、马一瑗、栗子、二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2 11:04 , Processed in 0.1250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