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81|回复: 0

畅明:亚欧贯穿华夏兴,生产一统世界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25 00: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海陆两通”意味着中国重回汉唐之势

  中国自从重建一带一路以来,就逐步回归了汉唐的气运。

  汉唐之兴,就在于中国作为亚欧大陆的生产端,可以通过海路和陆路两条道路不断向世界提供高附加值的商品,原来是丝绸、瓷器、铁器,这些都是当时的“高科技产品”,现在就是手机、汽车、电力网络、高铁网络,仍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中国从来不是一个封闭国家,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中国的货物就行销海外,茶叶、丝绸、瓷器一直都是高端产品的代名词,而高端则等同于利润和福利,毕竟不管是什么人种,什么宗教,什么信念,如果你只能干驴一样的活,那不好意思,你的生活待遇就会向驴看齐。

  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握在手中,华夏生产文明就是汉唐的完全体:武德充沛、文明富强。(俄乌战争将让中国重回汉唐)

  陆上丝绸之路被断掉,但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华夏生产文明就是宋明一般,虽然较为富裕,但武德略逊一筹。

  海上陆上两条丝绸之路都被断了,那中国就是清朝,人口虽多可人均收入、生活水平直线下降,乃至愚昧不堪、颟顸无知。

  重开丝绸之路,中国之龙已插上双翼,隐隐有见龙在田之姿,一旦乘时得势,则一鸣惊人,飞龙在天。图片

  新中国走到这一步不容易,华夏文明在千年后再次贯穿欧亚通衢,并且重塑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生产秩序,这实在是一个盛举。这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缩影——复汉唐盛况,兴生产之邦。

  二、“世界岛”倾心中华:利己及人的华夏王道

  这次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不管是从规模,还是从深度上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近些年来一带一路的发展达到了令人震惊程度。

  2017年第一届峰会时候,共有130+国家派代表来中国,而2023年面对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地区不稳定情况下,竟然还能有150+个国家,30+国际组织如约参会。范围涵盖东欧、非洲、中东、拉美,东南亚,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和少数发达国家(如法国)。

  从参与规模上来看,可能仅次于目前国际最大的组织联合国(193个),而内部的运行效率,则远非联合国能比。

  正所谓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在中国共襄一带一路盛举之时,美国总统、国务卿正在调节巴以问题,可就算是美国总统屈万金之躯、耄耋之年亲往特拉维夫,竟然连中东几个国家的局都凑不出来。

  据俄罗斯塔斯社10月18日报道,约旦外交部长艾曼·萨法廸表示,美国总统拜登原定于 10 月 18 日在安曼举行的峰会已被取消。他在给半岛电视台的评论中说,“我们决定不在安曼举行四方峰会。”(四方为约旦、埃及、巴勒斯坦、美国)

  艾曼·萨法廸表示,在与埃及、美国和巴勒斯坦等其他伙伴协商后,高层会议被取消。

  以色列方更是在拜登到来之时轰炸加沙医院,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包含医生、病患、孩童等即使战争中也应中立或受保护的群体)。

  加沙卫生部宣布,以色列针对加沙阿赫利浸信会医院庭院的爆炸事件造成的遇难者人数已上升至500人,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

  而国务卿布林肯,更是铁人附体,四天内穿梭中东六国,也不嫌累挺。谆谆教诲,希望阿拉伯国家能无视以色列的反人类战争罪行,与以色列重归于好,结果吗自然是徒劳无功。除了确定以色列能够获取天量的美国军援,以及坚固伊斯兰世界对以色列的反感、敌视外,一无所获。

  自12日起,布林肯就开始了中东之行,最先抵达以色列,而后去约旦、卡塔尔、巴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

  全球凉热分际如此明显,死亡与和平,战争与繁荣鲜明的对立。

  利己及人,是为王道;损人利己,是为霸道。损人而尤不利己者,行将倾覆者也。中国能够在国际社会有如此号召力,实属必然,这是因为其所行之路线顺应天道:

  中国的复兴是和平崛起,其主要手段是发展生产力。当一个国家拥有震动天下的实力,却能够把主要的精力用于修炼“内功”,那么其自然可以包容天下各种先进的文明成果。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起决定性作用。中国的这种内圣外王的发展路径,必然使得世界各国都能从其发展中获利,毕竟谁不愿意自己进口的工业品、高端技术产品越来越质优价廉呢?而我们从不以技术或者军力来对其他国家进行要挟,不去干涉他国的主权,这自然是与世界相融合,终成中国之大业。

  三、统一的生产秩序vs分裂的贸易秩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而物质决定意识,所以千百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文明的代表。是人类文明自古以来的见证者与领路人。

  但是自明朝末年小冰河期后,以物质消灭为任务的军事文明在亚欧大陆上异军突起,以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清帝国这三个军事帝国将“世界岛”核心部分瓜分殆尽,于是文明的迭代停滞下来。这使得先进生产力不得不“边缘崛起”。于是从欧洲的西部边陲开拓出了连通世界的海路贸易体系,从西班牙到荷兰,从英国到美国,无不是以远洋贸易体系而为立国之本。这就让世界进入了以海洋贸易为基的世界秩序时期。此时世界的物质分布极不均匀,所以专司“物质传输”的贸易文明大行其道。新大陆的物质增量激发了技术的突破,全球的连通又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突飞猛进。

  就比如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的准备—航海大发现,正是在开拓新大陆中大量的财富被发掘资源被富集到西北欧,造就了天量的市场最终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和电力时代。

  政治是具体的,经济更是具体的,想要一台经济机器良好运转,事实上缺一个环节都不行。比如说橡胶的发现和使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的交通方式。在缺乏橡胶应用前,木质的轮子和轴承是非常精巧的部件,而且非常依赖道路基础建设,在凹凸不平的野地上马车根本坚持不了多久,而一旦带着全部家当的马车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地上散架了,那往往就意味着个人和家族悲剧命运的降临。技术的水平的质变意味着世界秩序的变革,这是因为: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中国从春秋到战国的过程当中,起到核心作用的就是铁器的运用,这使得农业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由于粮食产量的提高使得人口数量的大幅增长,而这改变了春秋以来“贵族争霸”的国际游戏规则,使得依赖大众基础和按劳分配原则的“秦制”应运而出,最终华夏九合一统,中国自此以完全形态屹立于世。

  而近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基础,基本上就是海洋贸易塑造出来的。海运的特点就是点状分散。茫茫大海,波涛汹涌,无从计划,无从管理,故而舰船分散而行之,港口分散而补给之,人员取其合作者而扶持之。这就是英美贸易帝国的组织形式:资源分散、生产分离、势力分布、种群分化。这种模式,竞争强而组织弱,贵族强而大众弱,人权强而主权弱,自由有余而平等不足。这就形成了一种类似中国春秋时期的世界“生态环境”:

  冠履倒置:春秋时公卿凌驾于王政;现在西方世界财阀公司的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

  上下分化:春秋时贵族与平民在分工上两相隔离;现在西方世界精英与民众在教育上两相隔离;

  派系林立:春秋时各种势力在国际与国内林立;现在的雅尔塔体系下大量小国林立,西方世界内部各种政治派系林立;

  大国求霸:大国争霸,是因为内部分裂而外部没有荡涤天下之力,故而以霸道而求利,春秋时重贸易者如齐国、晋国,近代以来贸易帝国如英国、美国皆同此理。

  但是世界在发展,生产力在进步,时代总会来到了九合一统的战国的时代。对于现代世界来说,取代贸易世界秩序点状分散结构的新型组织模式,就是世界生产秩序链状聚合结构。“点”是一维的,而“线”是二维的。在贸易霸权体系下,只要考虑天下之大“利”就可以了,这自然会失之偏颇;但是在生产统一体系下,天下之“利”与人类之“义”要结合在一起,这自然就是阴阳协调、螺旋而升的科学模式,这种模式下不需要一场世界大战来更迭世界的生产关系和国际秩序,自然在核大战威胁人类生存的核平衡之下成为了最优的选择。所以中国能在如今做到世界人心所向,天地同力,就在于中国内圣外王主抓内因的发展模式,能够在核平衡的军事形势下,完成先进生产力更迭世界生产关系的时代需求。

  这个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时代需求,就是轨道交通与大型电网的带来的世界物质传输模式的重大变革。这二者技术水平的发展,使得贯穿欧亚世界岛的效益大大增加,大陆有效组织的能量将在百年来首次大于世界海路贸易网络的能量。而这,就让一贯善于大组织、大协调的华夏文明和新中国,成为了时代的主角。

  四、欧亚贯穿华夏兴

  欧亚贯穿,这个状态我们其实很熟悉。在汉唐之时,欧亚大陆的“世界岛”由于没有强力的游牧军事帝国存在,所以一直可以保持畅通的物资流动通道,这也成就了华夏文明在中古时代的辉煌。事物的发展,是起伏而进,时代的潮流,再次给了华夏文明一个“主场”的舞台。

  交通上:

  陆海空面面俱到的交通设施: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办好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会同各方搭建以铁路、公路直达运输为支撑的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加快陆海新通道、空中丝绸之路建设。

  哪怕十年前,从北京到哈尔滨的T字头铁路仍需要10小时以上,而同样的世间现在完全可以坐高铁从北京到香港。同样的时间实现了两倍的路程。铁路的运输能力是轮船、公路、飞机所完全无法比拟的。尤其是轮船,过往的海洋贸易体系下,诸国之间多以海港为中转站,轮船虽然是便宜,但纵然有万吨巨轮,也只能取舍运送保质期长、对时间敏感性要求不高的大宗商品,其他的则敬谢不敏。

  而公路受限于路况,飞机受限于容量,在大陆范围内没有任何交通工具能强过铁路,而只要贯穿欧亚大陆的铁路持续丰富干线、提高速度和容量的话,大量的商品调动有望如国内一般方便,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能源上:

  中国在中东炼油,在南亚建电网,在非洲建硫酸厂,在中亚搞聚乙烯。

  2021年开始的默拉直流输电项目是中巴经济走廊“优先实施项目”和中巴经济走廊唯一电网项目;2021年底,国家电网在当年收购了智利最大的供电公司CGE公司,他受委派进入管理团队,代表国家电网进驻实施运营管理。

  “一带一路”合作十年来,一座座水电站、风电站、光伏电站,一条条输油、输气管道,越来越智能通达的输电网络,让能源短缺不再是发展的瓶颈,让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梦想得以点亮。

  以特高压为例:特高压是指电压在800千伏及其以上的直流电,以及1000千伏及以上的交流电的电压等级。特高压有容量大、距离长、损耗低、占地少等优点。特高压输电的送电量,是普通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的5倍以上,送电距离也是它的2到3倍。最重要的是特高压输电的线路损耗最低将减少16倍,此外还能节约至少60%的土地。

  但这个堪称革命性进步的技术在美国、日本、苏联都没持续下去,或缺乏良好的经济环境,或缺乏国际国内的有效需求。

  现如今,我国既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用特高压输电技术进行远距离输电的国家,也是全球特高压输电线最长、核心专利最多、技术最完备的国家。

  随着国际上的能源输出国站队中国(俄罗斯、伊朗、沙特),油气资源将源源不断的集中于中国,而随着中国对外输出电网,中国生产的电力将源源不断通过超低损耗的特高压网络传送到欧亚大陆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技术的进步,绿色能源的推广,原油的OPEC的重要性可能会让位于国际电网。

  从这一点我们才能看出本次一带一路峰会最重要的协议之一:同更多国家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在欧亚大陆范围内能源、交通都被大大优化的前提下,很快柏林或德黑兰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们就会发现,制造业的产品在中国设计、生产、运输、销售回国的成本将明显低于本地生态,届时天量的资源在利润导向的原则下就会涌入中国,而同时中国也对整条制造业链条提供金融和智力资源的保障: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各设立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丝路基金新增资金800亿元人民币。未来5年把同各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支持各国青年科学家来华短期工作。

  以上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以十年之期在整个欧亚大陆上掀起一场全新的、降低成本的、以交通、能源先行,金融、人才后继的制造业革命。

  未来的十年,将是欧亚大陆全新基建的十年,诸国打破隔阂合作的十年,是中国的辐射范围切实影响欧陆的十年,是欧亚大陆居民成本大幅下降的十年,也自然是所有参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黄金十年”。但是中国主导下的“黄金十年”,也许同时也是海洋文明体系国家的“萧条十年”。

  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分化之路走到尽头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和势已然到了,那就是趁着美式信用体系的衰弱。

  在美元得势的时候,有相对成熟的海运,港口和结算体系。但是近些年来美国人挥舞起锄头玩命的刨着自己的根基。

  正是美元信用的超发,使得各国产品兑换美元时总是心存疑虑,自发寻找更加保值的替代品,进而希望可以和生产国建立直接联系。

  正是美债形成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堰塞湖”,各国对美国股市、债市投资心生恐惧,害怕成为接盘侠,进而换取美元财富寻找更加安全可投资资产。

  正是美国对俄罗斯随意挥舞制裁大棒,并没收财富,各国对全新的信用体系产生迫切的诉求。

  而能够满足诸国安全、发展、繁荣诉求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只有一条路线,那就是一带一路的世界生产秩序。

  事实上美国及五眼同盟相当不满意丝绸之路,英美一直奉行大陆制衡策略,对于英国来说,最大的噩梦就是欧洲大陆联合在一起;而对于美国来说,由于世界岛的存在,最大的噩梦就是欧亚大陆板块被整合。

  布热津斯基一直强调,美国战略的重点,就是不要让中国—俄罗斯—伊朗形成同盟。但是这个“大三角”的构想越来越成型。

  纵使欧美不断在炮制中国一带一路的“平替版”,但劳而无功,徒增笑料。也正是在如此形势之下,一带一路经济体获取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各国均明白哪里才是利之所致,哪里才是义之所致。

  历史大潮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顺势而为因时而动,方可事半而功倍。人类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世界亦是此理。在崇尚“分裂”的海洋贸易秩序横行世界数百年后,以“同一”为宗的华夏生产秩序,已经蓄积了足够的力量,经过了:

  潜龙在渊的晚清潜伏期;

  现龙在田的抗日显形期;

  终日乾乾的艰苦奋斗期;

  或跃在渊的发展跳变期;

  华夏文明的乾坤之道终于又来到了:

  飞龙在天的功业大成期。

  人类分化的路线,在智能时代必然造成机器替代人的结果,“终产者”的出现将会是人类灭亡的先兆。而在华夏文明的同化模式下,则会将人类带到另外一条路径,那就是生产一统,世界大同的“世界朝代”。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沿着华夏文明的方向前进,人类就能够驾驭人工智能,而非为人工智能所奴役。这才是人类的光明之路。

  六、生产力领域的“秦并天下”之势成形

  在中国的一个省某个工业产能可以超过世界其他地方总和的情况下,中国内部的协调机制(发改委)要比国际协调机制(欧盟)有效的多。在中央政府掌握发钞权和可以独立地制定经济政策的情况下,世界金融霸权的镰刀就割不到中国。这种情形下,中国虽然不是天然的世界工厂,但是世界工厂天然是中国。而且中国的决策不受到多数人裹挟的干扰,不受到外国代理势力的掣肘,所以与世界的关系自然融洽。

  一带一路给中国带来了布隆迪的杂交水稻、智利的车厘子、俄罗斯的鲑鱼、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蘑菇。当然,也有锂矿、铜矿、铁矿石、原油、橡胶等等等等。世界生产之物料,沿着一带一路的通衢,如溪流般汇集到中国,而中国则报以蓬勃之力,给世界带来了文化和繁荣。

  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希瓦古城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

  (图片来源:新华社)

  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和机场岛的中马友谊大桥,结束了当地只有轮渡往来的历史。

  (图片来源:新华社)

  随着150+的国家和30+的国际组织齐聚中国后,G7地位无可撼动的时代可以说已经彻底翻篇了。周欲合天下,诸侯不期而会孟津者八百,皆曰“纣可伐矣”。

  今天的中美之争,是现有国际体系的决策权之争,是国际分工这顶王冠花落谁家之争,是全球化董事会一二把手之争。并非大破大立、龙战于野,而是澄清天下,斧正宇内。真正的世界大战,会发生在国际货币的发钞权争夺之际,那时候新技术革命下与之匹配的国际信用体系到底由谁来主导建立,才是足以诱发大国直接战争的主要原因。而且如果一国率先进完成下一代技术革命,与其他国家形成代差,则世界亦会如冷战般“传檄而定”。

  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实践,本质是起到弭平纷争,安定繁荣的作用。

  今日之世界,还有谁能够弥合伊斯兰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纷争;还有谁能够盘活里海经济带;谁能够给东欧南欧混乱的政局带来一颗定心丸;谁有能力在未来调停俄乌冲突乃至于巴以战争。

  谁能够成为国际化这艘大船最后的压舱石,现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由于制造业能源和资本向中国集中,以及欧洲、日韩的进一步去工业化,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的超级生产中心,而叠加移动互联网革命,在中国的巨型平台之上,将不断汇集各国的人才资源迭代最新最具特色的小程序或app。这从来都是产业革命的前提,不管你生在哪里,学于何处,生产力最后都会找到最适合他着床生长的土壤,因为这里成本最低,生态最好,而全新的技术革命也将在这时孕育并生根发芽。

  秦制,军功授爵,体现的就是一个人人平等和按劳分配,这个新中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以“秦制”富集天下之产能,则必以“汉制”来中和其偏性。孤阳不生,必得其阴乃长。

  汉代体制,是以国家经营盐铁垄断行业,以国家产业的收入来支撑驱逐匈奴恢复西域的国家战略,正所谓:以举国之大利而成举国之大争。而这个国家产业的经营,则是全社会所有民族力量共同参与的,正所谓不论出身唯才是举,统一战线一致对外。

  秦并天下,强军、均田遂成大一统,举国建设,遗泽于后,至此阳生;

  汉初行黄老之道,休养生息万物自由而举国皆实,此为养阴;

  嗣后举国为一,盐铁专营而天下均输于前线,此则以阳导阴以成太极,于是强敌戮灭,西域凿空,华夏之功业为之大成。

  七、“天下归心”的反面教材能给我们提供什么镜鉴

  试图整合欧亚大陆的行为,很多国家都尝试过。德国诉诸于武力,而苏联诉诸于控制,历史证明了他们都失败了。德国贵族占比太高,一旦内部发生经济危机就诉诸于战争来解决,两次世纪大战的策源地最终打断了日耳曼的脊梁;苏联虽然清除掉贵族的影响,但在军事文明长久的熏陶下迟迟无法走出二战惨胜的阴影,不会搞辩证,常年处于备战的状态,忽视了轻工业发展和国民的生活诉求。苏联修正后的社会主义其实是一种无限延长的战时动员体制,所以才会出现重工业与轻工业严重失衡的情况。最终两次试图整合欧亚大陆的行为都失败了。

  而中国则拥有远超于德国、苏联的战略定力,只要中国不想打,哪怕挑衅到门口也绝不接招。只要中国想打,世界各国联合之军队也要吃瘪。阴阳相济而成中华,如今中国再一次尝试整合欧亚大陆,但这次,没有军事冲突,没有政治控制,只有技术输出和成本下降,只要加入了一带一路的体系,民众的生活质量上升,政权的稳固程度加强,社会秩序趋向稳定,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阶层都是增量行为。这才是世界除了G7和少数边角料外集合中国参与一带一路峰会的根本原因。

  战略定力,也是国家体量的一种体现。中国之一国,其人口等同于整个西方世界,其疆域陆海结合,占尽东亚膏腴之地,以一国而足可以代表东方文明,自然与“德国小霸”和“苏俄汗国”不同。而进入了信息时代奔向智能时代的华夏文明,更是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文明,当然不会掉进战略的陷阱,因为其使命正所谓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维新世界,才是华夏文明的正途,而智能时代的技术革命,大概率会率先在新中国发生。

  八、智能时代的人类未来:生产一统世界同

  1、人工智能的应用境界

  人工智能实际上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火过一次。当时人工智能的算法被率先应用于金融预测领域,但是实践的结果是人工智能铩羽而归,连带人工智能这个名词都被嫌弃。于是人工智能更名为“机器学习”,在前几年又开始火热起来,这其中伴随着一些算法的革新。在算法上,经历了从深度学习(DL,deep learning)到强化学习(RL,reinforce learning)的发展。而机器学习算法在金融上的应用更是早于人尽周知的chatgpt早就开始了:在业内,公认的说法是1万枚英伟达A100芯片,是做好AI大模型的算例门槛,而国内拥有一万张GPU的企业,大概只有一家。这家公司就是一家私募公司,主营业务是量化投资。所以,人工智能对各行业的业态会造成怎么样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金融领域的发展得到一些启示。

  当应用了机器学习的算法之后,在量化投资领域发生了如下变化:

  (1)规模扩大:头部私募的管理规模迅速膨胀,由上百亿发展到上千亿

  (2)核心更重:少数几人即可管理几百亿资产

  (3)一致性强:头部私募的主流策略高度一致,同时亏损同时盈利

  至于预想中的大量淘汰人工,其实是以业务集中的模式实现的。少数几个人掌控着优势策略,就足以运行规模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资产。但是这些运行的程序系统,并不能离开人的参与,只是一项工作需要的人工少了很多。所以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的作用,其比较现实的作用是让工作的权重大量集中在决策核心。

  人工智能实际上对于处理随机性较强的系统目前还比较薄弱,其对于信噪比较低的数据进行处理时,对人的依赖性非常强。因为人工智能的算法都是没有解析解的,是大量的数据训练而来,所以其研发过程被业内人士戏称为“数据炼金术士”。

  比如chatgpt的研发过程,就是其研发团队用大量的算力去训练算法来打魔兽争霸这款游戏,由此大量的实践才摸清了强化学习算法(RL,阿尔法狗的算法也是如此)的运行规律。这才能在后来调试成功语言模型。

  所以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在可预见的未来,基本上就是人结合机器的一个过程。因为人工智能需要三个基本单元才能组成,那就是数据、算法、算力。在现实应用环境中,数据怎样整理涉及到了人的经验,算法的超参数怎样设置才能让程序跑出来也依赖人对算法的理解,算力上怎样节省也是人来调配。

  人工智能实际上就类似于人来驾驶的坦克,虽然看似是机器,但是实际上是人来驾驭的。所以这个“驾驶员”就非常重要,其经验与应变能力都是人本身的素质决定的。在哪里能找到敌人,怎样找到突破口,这些都是由人来决定的。所以人工智能看似是程序的比拼,实际上是人结合机器的比拼。

  这一点在已经深度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金融领域就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在量化投资领域,一直在用最前沿的机器学习算法来构建模型用于程序化交易。其中有一派是完全相信算法排斥人的作用的纯机器派,并且把各种数据混合起来搞大模型的,基本上都陷入到了“过拟合”的窠臼中不能自拔,因为市场中大量的随机噪音会让整个模型不能收敛,而由于金融数据是多个维度挤压后的数据,所以其数据量不足以支撑参数规模庞大的机器学习算法,最终这个流派大多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而另一派则是人机结合派:选择用特定的数据,按照人的经验来对其分类,用算法来实现人的交易思路,并且在运行中经常根据的人的判断来调整算法。这一派取得巨大的胜利,基本上目前国内外头部私募的主策略都是这个类型。

  所以说,人工智能不会淘汰人类,但是会让人类的工作集中起来。原来成百上千人才能做的事,可能在智能革命后几个人就能完成。这种人力的节约,或者说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实际上在工业革命以来的几百年中,每隔五、六十年就会发生一次,这一次智能革命也没有什么稀奇的。而对于大量失业的恐慌,实际上大可不必担忧,因为无论哪一代工业革命都会有这种问题,如果害怕失业就不推进生产力的发展了,那么就步了满清的后尘:你不发展,别人会发展,别人发展了你就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

  所以如何处理好生产力发展与配套的生产关系的匹配工作呢,当生产力发展过快造成了社会上大量人力冗余的问题时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看一个几千年前的例子:

  埃及在上古时代,就因为农业发达所以产生了社会人力的冗余,所以就修建了这些宏伟壮观而实际上毫无用处的金字塔,主观上虽然是迷信导致的人力浪费,但是客观上解决了多余的人力。而现代考古表明,这些金字塔的修建者并不是奴隶,而是领工资的工匠,他们在公元前几千年的生产力水平下,能享受到牛排、啤酒等美食,还有固定的假期,甚至还能合法地组织罢工。

  人力冗余问题,在几千年前落后的古埃及都能解决,就更别提发达的现代社会了。无论是范仲淹的“以工代赈”,还是凯恩斯经济学的“一队人挖沟,一队人填沟”,都是选择了把一些冗余性工作来当成了赈灾分配的方式。在现代社会,其实存在着大量的“无效工作”,这些工作岗位的存在实际上就是用来让社会的“分配性努力”能够换取必要的收入:

  占领华尔街运动发起人、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出版了《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A Theory),其中指出现代大企业中50%以上的工作实际上毫无意义,砍掉这些岗位其实也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不便。

  所以对于智能化,我们讨论的不应该是失业问题,而是如何合理地调整社会的生产关系以更好地适应这种生产力的变化。因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社会都会存在冗余的人力资源,如何在维持社会生产率保持在较高水平的情况下合理地通过分配制度来保持社会的稳定,才是真正重要的问题。正所谓“智者睹未形,愚者暗成事”,时代的洪流,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愿望而改变,唯有先觉之、明察之、顺应之,才是华夏自古以来与时俱进的生存之道。

  2、社会的分化与同化

  在社会生产率因为新技术的应用而产生质的飞跃之后,有两条迥异的发展道路可供选择。一个是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社会分化发展之路,另一条是以强补弱的社会同化发展之路。二者皆有利有弊,有为的国家,往往是根据时代需求的与经济发展的周期,来不断切换发展的模式,以阶段性地实现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调整这两种任务。

  (1)分化的社会模式

  西方尤其是盎撒系文明对人的工具性要求过强,如果一个社会成员没用了,那就意味着被边缘化了,诉求将无法被重视,收入极为悬殊。

  疫情期间,由于美联储大放水资金进入了股市,美国顶级富豪的财富反而大量扩张,而与此同时底层民众面对的则是失业、通胀、疫情的三大考验。

  2020年疫情与美股齐飞,累计上百万新冠死亡的同时是首席富豪的财富暴涨40%。

  (美国政策协会数据:2020年8月18日)

  盎撒系国家自诺曼征服以来就擅长搞小圈子的平等,搞身份对立,国王将所有土地分封给贵族,贵族在农奴和外敌的威胁下效忠于国王。上层阶级同心同德共谋战功,下层阶级被恐吓洗脑得过且过。整体非常擅长贸易和扩张,但上下层之间的阶层流动以及社会资源的均衡分配就不是盎撒系国家所长了。

  2021年德州大暴雪导致四百万人停电,低温严寒中无数人重回农业时代烧木材取暖,官方宣布死亡人数246人,但别说我不信,美国民众都不信。可这么重大的事故居然对德州州长的仕途毫无影响。

  (格雷格·阿博特 2015年上台 现在谋求第三个任期)

  只能说美国人其实对于社会的分化已经习以为常,其低人权优势比较明显。大多数民众安于悬殊的社会差异。

  (2)同化的社会模式

  奉行着高税收-高福利政策的北欧国家,为其民众施行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政策,其福利涵盖生、养 、教 、居 、老 、病 、死 、失业等方方面面,基本上涵盖了一个人的一生。

  北欧福利社会(挪威、丹麦、瑞典、芬兰)的形成,是因为较高的社会生产率水平以及良好的外部环境所致:

  北欧有着极强的工业化水平,由于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北欧纬度虽然高,但较同纬度的俄罗斯而言,渔业资源更加丰富,相对更加宜居,由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存在,瑞典等国富有矿场,二战时就是主要的铁矿石出口国。二战以后诸国都进行了产业升级,在冶铁、电力、机械制造等方方面面有不少的“隐形冠军”。也有诸如沃尔沃、宜家、爱立信这样的国际闻名的名片,挪威的人均GDP能够达到8万美元以上,是妥妥的富裕中的富裕。

  而北欧由于一方面曾处于对阵苏联的“前沿阵地”,另一方面又并非是昂撒系国家与社会主义不死不休。所以北欧就选择了一条比较中性的发展道路,那就是追求发展而不那么强调意识形态之争。北欧一方面借助欧盟成员国的身份,深入参与到国际市场中去,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北欧的税收体系非常强力,使得管理工作者和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基本差不多,社会结构收入差距不悬殊,典型的高税收高福利国家。

  (3)资本vs权力

  美国是采用的资本来主导的社会资源的分配,其依靠的是市场机制;而北欧是采用的权力来主导的社会资源的分配,其依靠的是政府机构。前者是驱动社会向分化的方向发展,而后者则是驱动社会向同化的方向发展。

  资本对利润负责,所以采用的“涓滴效应”来进行财富的分配,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予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简单来说就是让富人承接社会资源,如果富人因为经济发展更富了,那么从富人手指头缝里漏下去的资源就多了,所以穷人间接也有收益了。可想而知,此类让富人更富的模式,明显会提高资本的收益率而加剧社会的良机分化。所以美国虽然国力强大,但是明显普通民众非常愚昧,就是因为资本主导下分化的社会模式所致。

  权力对来源负责,最大的权力来源就是人民群众,而在任何群体中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权力要想稳固,就要“金银散而人心聚”,均衡的分配机制自然就会让社会向同化的方向发展。而为什么北欧没有因为均衡的分配制度而导致社会效率的低下呢,这是因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所致。北欧在国际分工中是欧盟的一员,本就属于是昂撒贸易体系中“上三旗”的存在。又由于其没有昂撒贸易文明排斥劳动的传统,而且北欧也属于宗教信仰不强,比较理性的三观结构,所以就承接了许多需要社会化大生产的工作,许多高附加值的制造业都是北欧的企业。所以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基本上人人都摆脱了温饱的需求,所以劳动就是一种社会分工,多劳者虽然没有多得利,但是获得了更多的权力。虽然管理者与普通劳动者收入差不多,但是管理者明显权力更大。人类是群居动物,天性中就有利他的精神,所以在物质欲望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自然就有了对集体做贡献的高级自我实现的追求,这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是一致的。所以北欧就在权力主导社会资源分配的情况下,在实现了社会的同化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效率的高水平运作。

  (4)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梦想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下,生产力的发展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对于分化型社会来说,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社会的进一步分化,因为有资本的人群会优先获得生产资料,所以美国的富商大贾往往能跨越多个时代而存在。根据“涓滴效应”,自然会是社会的资源在顶层集中,这样社会底层的权力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降低。

  而对于同化型社会来说,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社会进一步同化,因为社会生产率提高以后,全社会的权力分配仍然按照多劳多得的模式来进行,但是生产力进步带来的更多物质资源,就会通过社会福利的体系分发下去,所以人人得其利而不失其权。

  当在分化模式下,生产力越发展,那么普通人的作用就越小,那么其权力就越少。当发展到极致时,就会出现如“黑客帝国”一样人类被“豢养”的情况。因为权力与反抗的能力是正相关的。在分化型的社会中,在机器面前人类越渺小,则人性就要被压抑得越多。美国的底层民众,在目前就处于被“豢养”的状态,所以要借助毒品来麻醉神经,压抑人性。

  当在同化模式下,生产力越发展,那么全社会的福利待遇就越好,而且群体中每个个体的权力并不会萎缩,人性得以不断向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更高层攀登,所以就会形成全社会共同去探索“星辰大海”的前景。

  3、智能时代人类的两种命运

  (1)智能化的未来究竟是星辰大海还是黑客帝国?

  新技术对于任何的社会结构都具备破坏性。生产关系的调整期往往是一个社会面临极大风险的时刻。这就像蝴蝶羽化飞升的过程中,最危险的就是破茧的阶段,此时旧的形态已经打破,新的翅膀却还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对于蓬勃向上的生产文明,智能化虽然也会引发失业和恐慌,但是只要建立好社会的福利体系,按照同化型社会的模式进行好均衡的物资分配,就可以确保稳定。

  对于走下坡的贸易文明,智能化必然会面对强大的抵制,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社会底层权力的进一步流失。社会底层在既得利益的煽动下,就可能对先进生产力造成破坏性的影响,比如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就把德国的核物理工业排挤去了美国,使得一众犹太裔核物理学家(如爱因斯坦)成为了美国核工业的“柱石”。

  如果真的出现了高端人工智能型机器人,那么对于掌控高端生产力并蓬勃发展的生产文明来说,那意味着产能的进一步富集,社会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智能化让人们有能力去探索更远的边界。

  而面对敌人的侵袭,机械战士或许有可能展现出更高的战争潜力。

  届时世界的形势会为之一变。

  而对于生产力流出的空心社会,全新的技术手段将尽可能应用在维持社会的两极分化上,反乌托邦的社会就可能进一步加深。

  这种未来很可怕,当人工智能用于给人类提供快感和刺激,那么黑客帝国一样的人类被奴役的世界就并非虚谈。君不见现在的美国社会,就已经开始了用毒品、止疼片、奶头乐的娱乐节目这些方式来给底层的民众提供生物感官刺激,以此麻醉其精神使其放弃了追求平等的人类天性,在被福利政策豢养的麻木社会中浑浑噩噩以度日。一边是毒品的麻醉,一边是人间天国的幻想,再加上闭关锁国的贸易政策和寅吃卯粮的债务问题,让人不禁感叹:原来这满清的正统在美国啊!

  (2)智能时代的华夏生产文明

  生产文明讲究有计划的生产和天下为公的整体协调概念,这是一个同化型的社会运作模式。所以其建立的社会体系会更符合人性——以人为本。

  生产文明对侵略世界并无兴趣,其发展追去的是内平衡:很自然地做好自己的事,以天下为公的思路去把社会的产出和福利之间做一个平衡:

  国际秩序的构建上:中国协调贸易文明和军事文明,成为全世界谋求和平生产发展的基石,有中国在就大乱不起来,小乱没能量。

  生产力上:制造能力不断涌入中国,生产力越发达,福利就将越高,所有人的平等性越强;越多的机器代替了人工,将意味着人类从缺乏创造力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人性就得到更大的解放。生产超额收益将成为社会福利进行再分配。

  它不以贫富悬殊为荣,而以消除差异为德。

  它不以信息垄断为荣,而以整体协调为功。

  生产力的发展会带动整个社会的福利制度发展,人人都能从社会的进步中获得天性的进一步解放。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07:34 , Processed in 0.17193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