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92|回复: 0

杨国英:深夜突发,碧桂园万亿大雷该不该拯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13 22: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凄风冷雨交织,

  万亿巨头迎来生死时刻。

  短短5天,宇宙第一房企就发生了三起超级地震。

  先是本应于8月8日支付的两笔美元债票息,碧桂园确认延迟兑付。

  再是8月10日突发公告,碧桂园今年上半年预期净亏损介乎约450亿至550亿元。

  | 昨天深夜,碧桂园又突然宣布,旗下多只境内公司债券自2023年8月14日开市起停牌。

  一连串密集的财务负面,事实充分确认,碧桂园这家万亿房企正在迎来生死时刻。

  是的,就房企巨头而言,碧桂园是比恒大稳健许多。

  是的,就企业家口碑而言,杨老板也一直远比许老板低调务实。

  或许,正因此,一位改行头发事业的经济学家,这两天在大声呼吁,应该帮帮(拯救)碧桂园等优质房企。

  拯救碧桂园?

  谁都知道,当下碧桂园遭遇的是超级财务困境,所以,拯救碧桂园,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输入巨大的流动性(国内金融机构大规模输血)。

  但是,我不知道这位经济学家,在宏大呼吁之外(潜台词就是输入流动性),到底有没有更为具体更为可行的方法,否则这样的呼吁,除了令房企大佬感激之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还是先推演以下几种拯救可能性吧。

  ? 1,给碧桂园注入巨额流动性,比如3000亿以上。

  现在给碧桂园注入巨额流动性,肯定只能靠国内金融机构了,外资肯定不可能了。

  但是,国内金融机构又不是慈善机构,也是要给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的,如果给碧桂园注入巨额流动性,肯定是要审慎评估碧桂园资产的安全性。

  2022年的财报显示,碧桂园总资产1.7万多亿,总负债1.4万多亿,资产负债率超过82%。

  资产负债率超过82%,这仅是截止2022年底的静态水平,如果结合经济预期偏弱、房价预期降幅较大、三四五线中小城市房价的预期降幅更大这些事实,那么,现在碧桂园的资产负债率到底是多少呢?

  这个不会有客观答案。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推演的,当下碧桂园的负债,至少其中的一半,是三四五线中小城市的庞大土储和在建物业,这些土储和在建物业现在变现,折价30%至40%应该是正常的(可以参照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多地项目的降价幅度)。

  这样一折价,也就意味着碧桂园净资产差不多归零了。

  何况,除非获得美元债债主的让步,否则,碧桂园过去几年所借的较高利率的天量美元债,本息肯定是要还的。

  所以,现在呼吁给碧桂园注入巨额流动性,是不现实的,更是不负责任的,对国有金融资产不负责任。

  更何况,碧桂园的法人控制还是海外实体呢。

  ? 2,对楼市加大政策刺激力度,比如将房贷利率短期紧急大幅下调。

  这种想法,更是胡扯。

  房贷利率整体是要对标市场利率的。

  现在我们的市场利率(比如经营贷抵押贷款)差不多4%,绝大多数城市的首套房房贷利率在大幅下调之后,现在也差不多是4%。

  所以,现在如果要紧急大幅下调房贷,肯定要率先大幅下调市场利率(LPR)。

  渐进的可控的连续中小幅下调LPR,是可行的,我相信,这应该也是当下政策层正在考虑的。

  但是,短期紧急大幅下调LPR,继而短期紧急将房贷大降下调到3%左右,这肯定是不可行的,这不是主动投到美联储针对中国的高利率差收割战的陷阱之中了吗?!如此,不是直接导致汇率失控,继而导致金融系统失控了吗?!

  所以,呼吁什么,尤其是呼吁宏观政策,一定不能脱离现实,一定不能脱离中美终极博弈这一大历史维度,否则,就是祸国殃民。

  而当下刺激楼市的政策,说实话,真正有效的,除了紧急大幅下调房贷,几乎没有别的办法了。

  另外,还是有必要讲一下,当下政策层对楼市担心的是,房价不能发生暴跌,而不是担心房价小跌,更不可能希望房价再次大涨——房价再次大涨,这与就“房住不炒”的国策相违了。

  更何况,现在货币政策的核心,刺激实体经济是首位,相对稳定房价仅是其次(注意是“相对稳定”)。

  所以,幻想短期紧急大幅下调房贷,这是绝无可能的。

  现在碧桂园的财务困境,重点是资产负债表的困境,而绝不仅仅是现金流量表的困境。

  资产负债表的困境,需要依靠国内金融机构的巨额流动性注入,但这绝不可能。

  现金流量表的困境,需要依靠国内房贷利率的短期紧急大幅下调,但这也绝无可能。

  所以,从更为务实的角度出发,当下最需要拯救的,其实不是也不应该是碧桂园,而是碧桂园的准业主,也就是保交楼——针对具体在建已售项目,可以少量精准注入流动性,确保保交楼的顺利完成也就行了。

  结合这两年各级政府对暴雷房企的应急处理,我相信,现在政府最操心,肯定也是碧桂园的保交楼,这一点最终应该是能处理好的,我也就不展开讲了。

  无论是做经济学问,还是政策制定者,永远应该记住,在市场经济中,最需要拯救的是永远无数的普遍人,而不是企业或企业家,不管是从事房地产的,还是从事其他行业的企业或企业家。

  大型企业如果仅仅是短期流动性出了小问题,基于经济维稳的责任,政府是可以出手拯救一下,拯救一下流动性。

  但是,大型企业,哪怕再怎么大而不能倒,一旦资产负债表出了大问题,一旦净资产已经事实接近于零了、甚至资不抵债,甚至大股东或高管自己都直接或间接变现了,那肯定是不能拯救的。

  所以,请有些专家负点责任,内心有点真正的家国情怀,不要动辄呼吁拯救这个巨头,拯救那个巨头。

  拯救了碧桂园,是不是还要去拯救其他房企?

  拯救了房企,是不是还要去拯救中植系等资本巨头?

  在全球极度动荡的当下,国家可支配的财力本就相对有限,最应该的是拯救民生,而不是去拯救什么巨头——保交楼是拯救民生,医疗反腐全方位降低医疗成本这也是拯救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6 21:13 , Processed in 0.1719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