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80|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6月19日【第2023-680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1 16: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6月19日,星期一,2023年第680期

  从内塔尼亚胡宣称仍要继续推动司法改革来观察

  为换取与中国商定布林肯来华的机会,以色列被“出卖”的可能性不小

  【据媒体报道】6月17日,俄总统普京表示,俄罗斯和乌克兰曾在去年3月签署过一项“乌克兰中立和安全保障条约”草案,但基辅方面“出尔反尔”,在签署文件草案后拒绝承认协议。

  【据媒体报道】6月18日,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表示,他领导的政府将继续推进引发争议的司法改革计划。此前,内塔尼亚胡政府与反对派进行谈判,试图就司法改革问题达成妥协,但谈判没有成功。

  【据媒体报道】6月18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早稻田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希望能亲自访问中国。

  ●真正有意愿,有能力推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和解的,中国是唯一一支力量

  如果美国真的出卖以色列换取与中国商定布林肯访华,中国当然会感兴趣,以色列则一定会“跳脚”。从这条新闻报道不难看出,以色列被美国出卖的可能性真的不小。如果真是这样,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宣布将与埃及和巴勒斯坦(其总统刚刚结束访华)合作在加沙地带附近海域开发海洋天然气田的消息出现也就非常正常了。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对以色列的控制手段仍然是反对派、司法控制和街头运动(此前,内塔尼亚胡搞司法改革被欧美联手压制)。以色列并不因为其是西方的“中东钢钉”而显得有任何例外。以色列也非常希望摆脱对西方的控制,恰好目前中东和解进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在我们看来,以色列此举当然对美国叫板,而更多则向国际社会靠拢、向欧洲利益或“老欧洲”靠拢。在我们看来,真正有意愿,有能力推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和解的,中国是唯一一支力量。各方目前都依赖于中国,尤其是美国,欧洲,俄罗斯,没人能忽略中国的影响力。而以色列也恰好看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美国真的顾不上以色列了。

  ●有关于2022年3月,东方时事解读对俄罗斯突然从基辅撤军背后或与西方有相关交易的评估得到完美验证

  非盟成员国“组团”前往乌克兰和俄罗斯调停,从非盟要求停火并将泽连斯基的一封信带给普京后,显然俄罗斯感受到了压力,一方面不得不拿出中国乌克兰和平方案做非洲国家的工作,尽可能维持国际社会的团结;另一方面拿出了“乌克兰中立和安全保障条约”草案。在我们看来,这份协议恰恰是去年3月俄军“突然”从基辅撤军的主要原因。对于这种交易我们一向是持反对态度的。

  在我们看来,之所以非洲如此积极参与乌克兰问题之中,主要原因就在于解决非洲国家的缺粮问题。

  ●中国的意思很清楚,欧洲人的话我们愿意倾听,美国也应该倾听,如今美国不能再拿欧洲当作奴才一样呼来喝去,不管其死活

  德国出台首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的时间恰逢中国总理李强应邀访问德、法,另一边布林肯正在访华。在我们看来,德国出台这份战略是具有一定策略性的,而中国历任中国总理,外长的首访都放在非洲,当然,这次首访放在欧洲是因应当前复杂快速变化的国际局势进行的现实调整。且由于欧洲,乌克兰问题涉及非洲的切身利益,所以我们相信非洲朋友是可以理解的。

  在我们看来,首份国家安全战略在中国问题上,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朔尔茨在发布会上重复了文件中对中国的定位。他说,德国的安全政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称中国政府“日益咄咄逼人”。同时他强调,联邦政府一致认为,德国不想与中国脱钩,而是希望将风险降到最低。”,显然,在欧洲看来,既然美国可以谈不脱钩,欧洲也可以谈,何况欧洲在乌克兰问题(美国前者炸了大坝,美国再送贫铀武器,俄罗斯则在白俄罗斯部署了战术核武器)和中东问题上也有自己的看法。显然,中国的意思很清楚,欧洲人的话我们愿意倾听,美国也应该倾听,中国就是策应欧洲对美国讨价还价,如今美国不能再拿欧洲当作奴才一样呼来喝去,不管其死活。

  还在“阿富汗牌”的问题上还“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美国,又在中东出卖了以色列,更别提随时被美国吃掉的瑞银、德意志银行、法国五大银行,这恐怕也是欧洲有上述言行的核心原因所在。在我们看来,也许欧洲“地震”在即,换言之,欧美距离发生公开争吵恐怕不远了。

  ●对美国伤害最大的不在中东、欧洲方向出现的“变故”,而是日本首相公开表示准备访华

  韩国外交部6月17日表示,韩国外长朴振当日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双方讨论的话题包括韩美关系、韩中关系、美中关系、朝鲜半岛局势以及其他议题;日本首相岸田文雄6月18日在早稻田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希望能亲自访问中国——显然,日韩都在考量中美会晤究竟会损害谁的利益。岸田的那一幕真可谓尼克松访华前日本抢先美国与中国改善关系的翻版,而拜登还未正式访华过,日本可谓跑得真快!恐怕这个表态对美国的打击很大,美国企图用日本扩张北约对中国施压的企图彻底破灭。

  日本的心态恐怕类似于德国,核心就在于,时代变了,美国是落架的凤凰不如鸡。对此,中国也在通过朝鲜策应日本,于是也就有了朝鲜开始检讨军事卫星发射失败的消息传出。

  韩国最害怕,也跟美国更紧。如果韩国被美国出卖了,日本一定会落井下石,如果美国届时不允许韩国对中国一躬到底,那么美韩关系恐怕会迅速恶化。再加上中韩关系目前紧张,届时韩国经济恐怕必死无疑(被中、美、日三家联手将其经济干掉)。

  东方点评美债规模迅速突破32万亿美元

  【据媒体报道】6月16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突破32万亿美元,达到32.039万亿美元。刚刚通过债务上限协议,从31.4万亿美元到32万亿美元,6000亿美元的净发债,用时不到两周。

  【讨论纪要】美国从来都在“一边加息一边印钱”,这并不构成一个问题。在我们看来,美国买国债的钱并不仅仅依赖于股市,或从市场中抽走的,而是早就通过某些不为人知的渠道事先“预备”好了,发债仅仅是走一个形式。美国金融当局通过这种操作给市场以信心,那就是:美国国债充足,流动性没有问题(所有金融交易都以国债为基础进行设计)。

  以前加息对股市有很大影响是因为实体经济,而现在“一边加息,一边印钱”已是常态,且完全与美国的实体经济脱钩。虽然美联储说“跳息”,但实际仍然是“一边加息,一边印钱”,所以美国指数一路走低。按这个印法,市场普遍预估,到年底,至少会增印5万亿-6万亿美元。

  对股市而言,虽然距离3万点还有很高,但实际上美国企业目前都主要依赖股市盈利,所以不是维持在3万点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不断再创新高。所以,印出来的钱依然没有流向实体经济,而是流向了金融资本家们,而他们则将这些钱用于推动虚拟经济不断地扩张。和中国合作一起吹AI的“泡泡”也是西方认为可以施行的乌克兰战争“退出机制”,但核心就在于谁来主导。

  东方点评港股实现人民币港币“双柜台”

  【据媒体报道】6月19日,港交所正式启动“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届时投资者可选择以港币或人民币交易同一发行人的证券,并可在港币柜台和人民币柜台间进行跨柜台交易。据了解,目前已获批的双柜台证券共24只,其港币柜台成交占香港市场日均成交量约四成,人民币占比已经六成,这还是刚刚开始的阶段。

  【讨论纪要】在我们看来,新闻报道中的内容,本身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步骤。因为目前港币仍与美元挂钩,所以其本质等同于人民币与美元的“双柜台模式”。随着以后规模的逐渐变大,其或成为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市场价格机制的一部分。

  此外,港交所正式启动“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与实质性解决香港问题之“三头驴子”密切相关。一旦港币与美元脱钩,就可以随时用人民币取代港币,那就等同于在客观上让港币与美元脱钩。中国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对美国抱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旦发生全面摊牌的情况,就意味着美元出现了巨大问题。国际社会会用脚投票,选择接纳人民币而废除美元。

  只要市场被建立起来,活跃市场的作用是一定有的,只要有股市买卖就有这种可观效果。随着时间的流逝,规模的不断扩大,“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的影响力也会逐渐扩大。目前只是走出第一步,这种做法有利于中国继续享受“河渡人”。

  对欧盟而言挪用俄被冻结资产得不偿失

  【据媒体报道】6月16日,欧洲央行近日警告欧盟不要挪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称这可能会削弱外界对欧元作为全球货币的信心,并损害欧洲的金融稳定。

  【讨论纪要】这一新闻报道首先体现欧洲从自己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美国在制裁俄罗斯的问题上之所以那么积极,除了政治原因外,打击欧元也是其主要意图。

  众所周知,俄罗斯和欧洲的贸易量要远大于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量,所以,俄罗斯很多外汇储备是以欧元形式存在于欧洲央行中的。在当前乌克兰局势背景下,在欧洲认为,全面没收俄罗斯外汇储备并将其用于所谓的乌克兰重建,极可能导致乌克兰局势在短期内进一步恶化与升级,这是欧洲利益不愿看到的。

  此外,所谓钱,首先一点就在于要能安全地花出去换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对欧洲而言,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在上述讨论背景下是不好用的,客观上等同于花不出去。既然如此,这些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对欧洲而言并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钱。

  欧、美、日汽车业是否会联合与中国竞争?

  【据媒体报道】6月18日,福特汽车执行主席比尔·福特表示,美国“尚未完全准备好”在电动汽车生产方面与中国竞争。

  【讨论纪要】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在进行所谓“通胀补贴”政策后,在客观上就已经开始对中国汽车企业开始限制了。目前中国的汽车产业正转向智能化,但福特目前刚刚从生产传统燃油车转向生产新能源车,即便是特斯拉那种AI驾驶技术,在我们看来,由于缺少5G、6G技术,缺少足够数据,缺少强劲的市场需求拉动和促进改进,其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我们唯一担心的是中国汽车企业的团结,以及在团结的基础上向智能汽车方向不断发力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可谓时不我待,所以,华为不会在自己是否造车的问题上拖太长时间,尽管华为从本心上的确不想自己造车。

  除了技术、市场因素外,三家在政治上的离心离德,在经济上的残酷竞争,都注定了美国想要团结欧、美、日在汽车产业上联手,高效对付中国恐怕并不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9 21:29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