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19|回复: 0

树神彧:当失落者们决定反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9 19: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由于生长、求学、工作等等诸多原因,小树一年到头,常常需要频繁横跨一二三线四线城市,从东到西,自北往南。

  在过去,我一直没有意识到行路是一笔重要财富,事实上,它能助力我以更垂直的视角观察我的祖国和同胞,并为我们所忽视的许多问题寻找到一些深刻的答案。

  比如,一个如今已政治正确到我们惯以为常的主题“反美”,其实就存在着显著的横向差异:中西部情绪远甚于东部,北方情绪远甚于南方,一二三四线城市到乡镇的情绪逐级递增。

  和小树一样有多地生活、接触经历者,想必也能得到类似的察觉。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这个问题本身,即是一个极为值得探究和展开的现象。

  在不同人群之中,往往流传着一些粗暴的解释,比如“崇洋媚外的地方更容易被美国‘洗脑’”、“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地方更容易被反美‘洗脑’”,等等。

  小树是坚决反对这类臆测式归因的,这是把人这种最聪明的智慧生物置于一种长期的非理性状态。我前些天专门写过一条微博(账号@树神彧):

  这些年我悟出的最重要的一个道理,那就是人总是理性的,人群总是理性的。

  人可能会一时糊涂、一时冲动、一时上当,可事后必然会对此反思、调整。如果时间拉长,发现人一次又一次地如此,甚至一直都在如此,那就必然不能将其认定为糊涂、冲动、上当了,其行为必然有我们没有思考到的原因。

  传统知识分子,甚至包括一些真正忧国忧民的名家,往往喜欢把糊涂、冲动、上当往人的脑袋上一扣就完事了,止步于此了,然后就开始批判了。

  其根本原因还是自认为高人一等、自认为智识过人,没有把他人视为平等的存在,更没有自我代入后思考是否能做出比所谓“糊涂、冲动、上当”更优的抉择。这导致他们时常未能从根本上认识问题的本身,这也算是一种时代局限性吧。

  小树就此可以给出一个初步的判断,无论是中西部、北方和三四线+县乡的相对反美,还是和东部、南方和一线城市的相对不反美,其根本都是人们的理性选择。

  而理性选择的产生,往往来自于利益得失的盘算。

  那么“美国”二字对于个体中国人的利益的影响,长期体现在什么地方?

  答案很简单,就三个字,全球化。

  2

  从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

  比如拉美,美国对这些国家长达百年的盘剥、打压和控制,使得这些国家无一例外被依附禁锢,人民在贫困和动荡中难以脱身。虽说被称为美国的“后花园”,可骨子里不反美是不可能的。

  比如中东,美国一边破坏了多个国家的内生秩序,一边为了石油美元扶持各色封建政权,绝大多数人民过得水深火热,不反美也是不可能的。

  上述,都是真真切切的美国霸权受害者。

  相比之下,新中国在和美国的交往之中,基本没吃过什么亏。

  作为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秩序的最大获益者之一,中国凭借巨大的增量得到了高速发展和积累。虽然其中最大原因来自于中国人民优秀的民族品质、卓越的领导机制及前三十年的工业、教育积累,但从事实来说,美国对中国远远谈不上像对中东、拉美那样系统性的深切剥夺。

  可是,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反美吗?

  美国引领的全球化咱带来的增量并不是雨露均沾地播撒在中国大地上的,而是极不平均的,这造成了大量人口事实上的社会地位相对下降。

  注意,是相对下降。

  我们内部有大量因各种原因没有拥抱时代变化的人群,他们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北方、三四线及乡镇。他们的生活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好,可从全球化中获得的红利远少于东部、南方、一二线城市居民。

  红利承接能力的巨大差异,也使得其他地方的资源长期向一二线、东、南大量流动。流动指数性地放大了全球化造成的红利差异,最终形成了难以逾越的财富鸿沟,继而又进化成了难以逾越的身份、机会鸿沟。

  我们来举一个典型例子:

  一个中西部三线城市的普通中年男人,过去能很容易做到如此: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顶梁柱,在家外是一小片社会关系的核心,里外都饱受尊敬,中产生活美滋滋,并不会对北上抱有多大羡慕。

  如今,孩子都在沿海打工,不爱回家;老婆在手机看遍繁华,对他日益嫌弃;工友们地位日趋滑落,关系网早已失去价值;同样手握两套房,可在一线扎根的战友已身价千万,同样智商的儿女,高考出路也比自家更好……

  他看似还是一个普通中年男人,可他已有好多的恨。他自认安分守己啥错都没犯,可不仅没越老越受尊敬,反而社会地位却在不断地相对降低!

  如果他运气再稍差一点,岗位被全球化带来或激发的新科技、新产业、新文化等等所取代了,导致他连稳定工作都保不住了,那么他将有更多的恨。

  甚至于,一些积极拥抱变化的人也深感后悔,比如九十年代三个情况背景类似的农民,一个前往上海,一个前往省城,一个前往周边县城奋斗,由于这三地承接的全球化红利能力的差距巨大,分别扎下根来的他们如今财富、地位、机会也有着显著差距。

  注意,还没完,国内各地区不仅全球化的红利承接差异巨大,对于全球化的代价承接更是差异巨大!

  什么代价?比如全球经济波动、贸易摩擦等带来的失业,比如美元热钱涌入带来的通胀,比如产业升级引发的高污企业迁徙。

  这些代价的最大承担者,往往是得到全球化红利最少的中西部,北方,三四线及县镇地区。具体情况,小树想必不用展开了,看字面意思大家就能清晰明了了。

  而这些代价,显然又将财富、地位、机会的鸿沟进一步拓深。

  不能总要求人纵向对比,总想着自己自己的日子比起二三十年前好了多少。事实上,横向对比,即和同时代的其他国人的对比,才是社会的主流和人性的本质,尤其互联网的普及还大幅增进了对比的便捷程度。

  一边的东部、南方、一二线,得到了最多的全球化红利,吸收了最多的资源迁徙,承担了最少的全球化代价;

  俄乌战争中的反战者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也就是下图的蓝、绿色部分

  一边的中西部、北方、三四线+县乡,得到了最少的全球化红利,流失了大量资源,却承担了最多的全球化代价。

  图为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各行政区每十万人士兵伤亡比例,可约等于地区参军比例。图中区域面积越大,人口越多;颜色越深,伤亡比例越大

  即便这份“不患寡而患不均”比起拉美、中东人民实际遭受的苦难轻得多,但正如孩子的心理疾病和家境并非强相关一般,这足够失落的他们痛恨全球化,以及痛恨那个带来全球化的肇始者了。

  此后,无条件地怀疑、反对肇始者的周边亦是情理之中了,譬如对于正常的西方科技、文化,乃至客观的西方成就、历史。

  所以你能说他们反美是被“洗脑”吗?人家痛恨自己遭受的不公,不很正常吗?

  相比之下,东部、南方、一二线居民对于全球化和全球化肇始者,当然还有肇始者的周边,无论宽容和好感都显著提升,这也当然不是因为他们被“洗脑”了,而是因为他们是切切实实的受益者啊。

  如今,正如《到底该不该计较?》所述,增量越少,人们对于过往的不公平的容忍越低,人们要算账了。

  反全球化、反美的融合情绪,也常常会投射到国内一些受益于全球化最多的地域、行业。

  譬如,沿海一线城市一有什么负面新闻,很容易就被扩大化批判,其中的驱动性因素当然就是因为对其承接全球化红利最多、承担全球化代价最少的不满。

  3

  看到这,有人想必就要反对了,道:我的态度和全球化无关,我就是要反美,因为我很正义,看不得美国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剥削。

  对此,有两条解决思路可选,第一条:我们要解放这些国家的人民,让他们免于被任何人剥削。第二条,这些国家需要换一个剥削得轻一些的、更善良的宗主,嗯,可以的话最好换成咱。选哪个?

  先不急着选择,我们再来问一个贯穿本文的问题:当前东西、南北、1234线之间的鸿沟和失落,全球化和美国是要承担责任,可具体比例如何?

  这看似是两个问题,其实本质是一个问题,因为对一个问题的回答,必然预示了另一个的答案,甚至可能昭示作为失落者的你,有无可能得到救赎。

  总之,很遗憾本文只能戛然而止了,希望今天内容能给大家看待国内外问题时,多一些启发和思考的角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07:16 , Processed in 0.2188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