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97|回复: 0

姚尧:《战国之策》第4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9 08: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3东周与西周战

  【题解】

  这一章的内容,记载在《史记·周本纪》的周赧王八年(前307年)之后。后世学者论及二周内战,常讥笑二周之领地合计亦不过七座城镇,却仍不知精诚团结而一致对外。其实,当二周之领地缩小至七座城镇时,纵使有文武周公再世,亦无法挽大厦之将倾。二周之所以能够苟延残喘百余年,凭借的早已不是自身实力,而只是诸侯尚不敢彻底毁弃的周天子的名分。自周显王二年(前367年)二周分治以来,周显王和周慎靓王一直居住在东周,故而周天子的名分亦在东周。周赧王即位后迁居至西周,遂使周天子的名分亦随之迁至西周,故而东周与西周交战,意图夺回周天子的名分。

  【原文】东周与西周战,韩救西周。为东周谓韩王曰①:“西周者,故天子之国也②,多名器重宝。案兵而勿出,可以德东周,西周之宝可尽矣。”

  【白话】东周与西周交战,韩国救援西周。有人为东周君而游说韩襄王道:“西周,是以前周天子的都城所在,有很多名贵的器物和贵重的珍宝。如果韩国按兵不出,就可以施恩德于东周,而西周的宝器也可以尽归韩国所有。”

  【姚注】

  ①韩王:即韩襄王。周赧王八年,即韩襄王五年。

  ②故天子之国也:战国以来,周天子长期居住于西周的领地,故称。九鼎等宝器亦位于西周之王城。

  【姚论】

  在【1.1】和【1.2】这两章中,说者在谋划以弱制强之策时,皆引入其他强者以形成均势。如【1.1】中的颜率,是先引入齐国以抗衡秦国,接着又引入魏、楚以牵制齐国。【1.2】中的赵累,是先引入楚国以抗衡秦国,接着又用韩国之宝以满足楚国。可在【1.3】中,韩国的实力虽为七国之弱,却远胜于二周。此战既为二周内战,本质上很难说清谁更有道,谁更无道。且二周在地缘上被韩国所包围,致使他国纵欲相助东周,亦很难抗衡韩国所占据的地利。因此,说者很难通过引入其他强者以形成均势,只能设法分裂瓦解韩国与西周的同盟关系,使得韩国不致出兵支持西周以战胜东周。

  于是,说者首先分析了韩国与西周结盟的基础,是利益而不是道义。因此,要分裂瓦解双方的同盟关系,就需要向韩国证明,按兵不动所获得的利益远胜于出兵相助西周。说者指出,如果韩国出兵西周灭了东周,则西周将不再有求于韩国,韩国再想要获取西周的宝器,就得要明目张胆地抢夺,这势必不容于其余六国。可如果韩国按兵不动,致使东周始终对西周保持强大的压力,则西周为求自保就不得不向韩国进献宝器。这样一来,韩国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接受西周的馈赠和东周的感恩。因此,允许一个实力强于西周,却远弱于韩国的东周的长期存在,才是最符合韩国利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4 16:4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