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45|回复: 0

博索:追根溯源,是谁制造了孔乙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10 20: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革故鼎新的时代,必定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

  中美贸易战、肆虐三年的疫情、俄乌战争……以及全球范围内正在上演的合纵连横,种种沸腾的事件背后,是现象背后的秩序之变。

  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变化使得入世之后,融入西方主导的产业协作充满了不确定性,或者说美西方对华关系脱钩断链的确定性,美西方集团意图把中国孤立于主流世界之外。

  鉴于传统的产业经济国际协作体系是服务于美西方的供养体系,在这个名为国际分工协作,实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剥削的陈旧体系,惯性仍在、越走越窄,而自我主导的、公平合作的国际分工合作新秩序还未完全建立,新旧轨道转换的时代时期,必然会表现出混乱、失序的特征。

  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正是国内的这份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的高校才能每年稳定向社会输出超过千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资源,而相应的社会问题,是就业难。

  “都说学历是敲门砖,但慢慢我发现它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一段时间以来,因为高学历与就业市场的反差,让“孔乙己”成了网络热点。

  如果只浮于表面,这种“孔乙己”式的自嘲似乎也有几分道理,但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并无半分助益。无论是看客还是被谈论的对象,都会在无尽的自嘲与戏谑中沦为麻木的人群。

  今天社会上的“孔乙己”现象,不只是人才市场白领与蓝领的供需平衡问题,不是市场规模的问题,而是涉及教育、涉及生产关系、涉及生产方式、涉及社会资源分配等的结构性问题。

  在深入分析高学历就业者的就业困境之前,重新认识“孔乙己”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塑造了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经典的人物形象,更在于这些人物形象所表现出来的满清奴化后遗症。孔乙己、阿Q、祥林嫂是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孔乙己针对的是落魄文人,阿Q代表贫苦农民,祥林嫂代表社会底层妇女。

  为什么说孔乙己是遭受满清奴化毒害的文人?

  与历史上的读书人比较一下就清楚了。

  先秦以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读书人的行为准则。

  “修齐治平”包涵了丰富的内容,既是个体行为从属于公共秩序的逻辑基础,也是能力提升的晋升阶梯。它的文化基础与社会基础是华夏天道文明“天下为公”、“王道荡荡,不偏不党”,公共秩序下的公平与开放。

  即便门阀世家垄断了权力与资源的黑暗时代,当左思愤懑写下诗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当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时候,他们彰显的是独立而伟岸的人格。

  “老当益壮,宁白首之心;穷且益艰,不坠青云之志。”千古名篇之所以脍炙人口,在于读书人能借其抒发自己的达观之情。

  班超投笔从戎,陆游倚马军书,更能说明历史上读书人超强的行动力与综合能力。

  一直以来,贤达明理的读书人都是华夏民族优秀的传承者与引领者。

  为什么到了满清,落魄的读书人成了鲁迅笔下酸腐的模样?

  从努尔哈赤起兵造反到篡夺天下,伴随满清权贵走上权力巅峰的,是辽东大屠杀、朔州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四川大屠杀、金华之屠、大同之屠、南昌之屠、广州大屠杀、潮州之屠等在内,种族灭绝式的大屠杀。

  军事暴政建立之后,天下权力收归满清贵族与投效的汉奸集团手中,在一个异化的反动政权主导的黑暗秩序之下,对文化传统与文人的奴化改造也就成为必然。

  明朝新航路开辟后的全球化场景、《天工开物》所展示的近代工业体系、神机营与戚家军开辟的军事现代化、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旧港宣慰司,云南承宣布政使司等海外领地的恢复、巩固与拓展……这些,全然不是满清政府要做的事。

  满清要做什么呢?文化降维、科技降维、闭关锁国,在神州大地上进行奴化统治。

  满清黑暗政权建立之后,孔乙己的命运已经注定。

  由于权力锁死在满清权贵与投效的汉奸集团手中,底层文人再无上升通道。因为无法参与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也失去了前行的意义。一直到了鲁迅的时代,戊戌六君子以为满清政权比它们的祖先进化了那么一点点,其实并没有。

  满清政权需要的是奴才,需要的是奴化教育的传承者,需要的是《弟子规》这样的奴才书,需要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种满清化的“三纲五常”。一个发迹于山林的野蛮部族,一个奴隶社会需要的不是天道,不是王道,而是鞭子与奴才。

  当教育的使命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沦落到老奴才培养新奴才,服务于满清奴化统治的时候。所谓的读书人,早已失了魂魄,成了行尸走肉,成了推行奴化教育的工具,而传统意义上作为社会精英的读书人,也只剩下一具躯壳。

  长衫、茴字的多种写法、站着喝酒。孔乙己的这些招牌,代表什么呢?有盗窃之行,却不承认盗窃之实,早已失去灵魂,却不愿失去身份。虚名之下,其实难副。

  孔乙己的悲剧,是满清奴化统治后遗症的症状,孔乙己悲剧的源头,是传统社会"修齐治平"社会生态的崩坏,天道社会、王道社会在满清黑暗的反动秩序下缺少社会基础与现实环境。

  所以说,孔乙己的悲剧,是注定的,是结构性的。

  读懂了孔乙己,再来看今天自嘲为孔乙己的高学历求职者,或许能品读出更多的内涵。

  各路媒体上,有人试图用“焦虑-勇气-希望”的心理学疏导帮助求职者走出困境,也有人引用名人名言“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向年轻人狂灌鸡汤。

  技术性方案解决不了结构性问题,鸡汤更不能。

  青年的就业焦虑本质上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今天就业难的问题,一方面是社会资源垄断在旧秩序、旧轨道的门阀世家手中,后来者无田可耕、无水可用。一方面是几十年来服务于美西方供养体系的美元白条经济透支了过多的资源,相应的社会生态与分配体系遵循的不是公平原则,而是马太法则。

  以许州某公主与北极鲶鱼为例,一个职位不高的吏员任后积攒了9位数的巨额资产,而这些资产很大一部分用于在海外置业与挥霍,而大连某厅官的房产达2700多套。

  这意味着什么呢?它们所在的城市,假设有10个类似的案例,就会有数万多人无室可居,就会有十亿百亿的资产流失海外,这是数万、数十万人耗尽一生才可能谋得的衣食所需,真实的情况或许不会比设想的更好。

  几十年以来,中国人用廉价劳动力,用牺牲环境与健康为代价,在流水线上生产了大量的廉价商品出口到西方世界,换回的只是一堆疯狂贬值的美元。吃着7亿农民自己种植的廉价粮食、蔬菜,一边却掏空了所有的钱包,堆高住房、教育、医疗等成本。一代人劳作终生,一半为贬值的美元打工,一半为资本秩序下三座大山打工。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与美元危机的出现,以美西方供养体系为导向的外循环模式已不可持续。

  回首六七十年代,那些被后人诟病的“大锅饭”、“企业办社会”的社会生态,今天看来未必没有“欲加之罪”的意味。

  如果只用GDP作为衡量发展效益的唯一尺度,改弦更张或许能说得通。但那个时代最显而易见,也最让今天的一线劳动者羡慕的一点,那个时代的人都不焦虑,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当家作主。

  饱受三座大山的压榨之苦之后,再看“企业办社会”,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厂办食堂至少不会用地沟油,厂办学校不会开课外辅导班,厂办医院不会手术室里全是钱。

  被诟病的效率不高、低水平建设的企业附属单位,恰恰是企业构建健康社会生态的自主努力,把企业命运与员工幸福掌握在自己手里。

  更为理想的健康社会生态,是由区域内生产队、乡镇工厂、医院、学校等社会单位构成基本的社会生态单位,再由这些社会生态单位组成更大的社会生态集群,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基础功能的前提下,不断优化与完善。

  当市场与商业对整个社会深度格式化之后,每个新生的个体都是被饲育的劳动力商品,直至某一天被抛向不可知的社会,被迫面对不可知的命运。在这种环境中,焦虑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会如影随形,相伴终生。

  在富士康高度机械化的流水线面前,谈论自立自强是没有意义的,人的意志如果不服从流水线的意志,就只有被淘汰的命运。流水线的意志,实则是资本的意志。

  在技术水平高度发达的今天谈论“修齐治平”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实则不然。

  数千年行之有效的行为规范必定具备相应的哲学内涵,只是需要与时俱进地解读与运用。

  “修齐治平”讲的是社会之道,是公共秩序,从个体到社会的学习实践的途径与方法。

  困在富士康生产线上的那些人,成了生产线的奴隶,成了资本的奴隶。

  物物而不物于物。

  一个农学院毕业的学生,如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回乡建一个自动化大棚,生产热销蔬菜,成为一个知识型劳动者。回到自己的家乡,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为农业赋予新的价值与意义,这样的毕业生应该是没有求职忧虑的。这样的知识型劳动者是生活的主导者,也在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产资料、学识结构与生产方式的独立性,保障了社会关系与社会人格的独立性,而只有这种独立的社会人格所组成的社会生态,才会孕育出雄健的产业、文化与民族精神。

  当今社会求职者的焦虑,很大一部分是教育产业化与学历教育造成的,脱离实践、脱离社会,等学业完成、学历到手,贴上高级劳动力商品标签被抛向市场的时候,才发现百无一用。每年上千万流向社会的,不是意气风发、充满朝气的接班人,而是向资本、向人才市场求职的依附型人格的劳动力商品、这不止是悲哀,这是教育产业集团不可饶恕的集体犯罪。

  对比新中国初期的学校,现在的高等教育多半成了本末倒置的形式主义,论文成了新的学术八股,与学以致用相去渐远,不少研究生、博士生甚至沦为一些无良教授的学术工具与免费劳工。

  结构性的问题不能奢望用技术手段来解决。

  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需要从根本上消除官僚资本集团垄断社会资源;从根本上终结资本秩序;从根本上构建社会生态集群;从根本上建立公平公正的分工协作流程;从根本上保障人的主动性,避免人的物化与异化。

  孔乙己是满清奴化后遗症的代表,在一个健康的社会生态中,在一个服务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社会,没有产生孔乙己的土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6 00:35 , Processed in 0.4689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