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17|回复: 0

戎评:“为和外国人杂交而读书”?!中国某教授课堂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23 14: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毋庸置疑,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中国人,应当为什么而读书?

  但是很显然,就是面对这样一个早已“不是问题的问题”,在今日之中国,在一代又一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中国人薪火相传的中国,却偏偏有这样一位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有着不一样的答案。

  他叫陈宏友,合肥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

  2月18日当天,当“学富五车”的陈大教授在合肥市庐江中学做主题演讲谈到“中国人为何而读书”之时,面对着台下数以百计的懵懂学生,面对着台下数以百计求知求智的中国少年眼眸,咱们的这位陈大教授,咱们的这位陈大知识分子竟然恬不知耻的公然宣称:

  不要谈什么理想抱负,钱是最重要的,读书就是为了钱。

  你们中成绩最好的人,以后可以找外国人杂交,和美国人配对,可以帮我们改善基因,培育出更好的精英。

  …

  戎评不知道大家看到“陈大教授”的此番奇葩言论之后是个什么感受?

  反正当时间回到18日当天我们可以看到,就在陈大教授的一系列恶毒作呕之言仍在继续时,实在已经听不下去这些“狗P”言论的庐江中学学生选择了愤而冲上讲台!

  一时间,相关视频爆火网络…

  然后呢?

  2月19日,针对这位“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庐阳区、瑶海区特约督学”、“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特约研究员”、“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库特聘专家”、“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考官”、“省中小学新任教师与特岗教师招聘笔试命题教师”、“国家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等等集几十项荣誉头衔于一身,对外号称已经进行了1800余次学校特约讲座的“合肥教育界名师”,当地所属的政府新闻办紧急公布了最新的“情况通报”…

  看上去是不是有一种“大快人心”的感觉?

  毫不讳言,对于这种善恶得报的爽文戏码,此刻摆在戎评面前最简单当然也是最“聪明”的做法,那当然是大腿一拍高呼一个“好”,然后你好我好干脆儿翻篇!

  但是很不幸啊,戎评向来“愚钝”,对于此次事件的处理,我就只想问一句:

  什么叫“情况通报”?

  或许有人要骂我傻了。

  “情况通报”不就是情况通报?“情况通报”这么简单几个字,难道你就真的看不懂?

  很抱歉,在事实已经如此明了、在情况已经如此清晰的当下,对于咱们竟然还需要“通报”、还需要“后续情况,及时发布”这一件事,确实是让我这么一个愚钝之人着实的去看不懂!

  当然嘛,有的时候“不懂”也并非是一件坏事,就像你“懂了”之后可能会猛然发现,一些所谓大师为你指明的人生道路,或许根本就是一个狗P?

  远的不提,就拿陈大教授“和外国人杂交,和美国人配对可以培育更好精英”这件事来说!

  戎评不知道一口一个鼓吹“美国人基因优良”的陈大教授是否知道,其实早在2005年时,他所认为的拥有优良基因的外国人、美国人之一的布鲁斯·朗,便已经在国际权威《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基因变异导致不同族裔脑容量差别”的科研学术论文!

  由于文章篇幅的原因,对于布鲁斯·朗在此篇论文中所采用的分析样本戎评暂且略过…

  就说结果吧。根据布鲁斯·朗在2005年的研究结果显示,人类各族裔所特有的“基因变异”,可能直接对本族裔的脑容量发育平均值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其中,可能导致脑容量发育增长的“基因变异”点数量,东亚-中国族群数目最高、欧洲-白人族群次之、拉美-混血-白人族群次之、拉美-混血-黑人族群次之、非洲-黑人族群垫底…

  毋庸置疑,在2005年那样一个“美式政治正确”已经开始对权威学术领域进行渗透并初见端倪的时代里,布鲁斯。朗的此番科研结果注定将承受巨大的压力

  ——因为涉嫌“种族歧视”,布鲁斯。朗的科研论文不久之后就遭到了《科学》的撤文。

  与之相应的,则是其供职科研的美国芝加哥大学取消了其为了进一步研究而申请的“基于DNA的大规模智商测试”项目,并强行中断了研究…

  但是,有这么一句话说得好:

  理性的科学之光会因为政治上的黑暗,就拒绝照亮世界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2019年,一则寥寥数语的处理通告,可谓是掀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地震”

  ——当年1月11日,美国科研机构冷泉港实验室发表声明称:

  詹姆斯·杜威·沃森近期发表的关于种族与基因的言论不代表冷泉港实验室,实验室决定剥夺沃森包括名誉主任、名誉教授和名誉理事的所有荣誉头衔…

  詹姆斯·杜威·沃森何许人也?

  对于其人或许大多数人会感到陌生,但是对于他的科研发现,我们一定不会陌生

  ——他参与构建了人类第一个DNA分子模型,被称为“DNA之父”!

  毫无疑问,从科学的领域来看,詹姆斯·杜威·沃森的贡献是堪称“伟大”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科学家,却犹如400年前的伽利略一般,因为自己的科研成果遭到了迫害。

  沃森说:

  在智商测试中,黑人、白人和亚裔的平均智商是不同的。我想说的区别是,它是遗传的…

  遗传了什么?

  基于布鲁斯。朗的理论研究基础及“DNA之父”詹姆斯·杜威·沃森长久以来的肯定支持,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菲利普·拉实顿及美国特拉华大学教授琳达·高德弗里森在通过大规模的智商检测实验及磁共振与CT图像数据库互证之后,终于得出了一个绝对不会被西方主流学术所认可的骇人结论:

  黑人智商低于75的概率比白人高4倍,拉丁裔智商低于75的概率则是白人的3倍。白人智商低于75的概率是东亚裔的两倍。

  来自美、英、加多所名牌大学52名专家教授的联署

  当然,与詹姆斯·杜威·沃森、菲利普·拉实顿、琳达·高德弗里森及多达52名的美、英、加名牌大学专家教授的“学术叛逆”如出一辙,英国阿尔斯特大学名誉教授,人类智商领域资深研究学者理查德。林恩教授的研究结论同样显示:

  不同人种之间是存在智商差异的,东北亚人种(中、日、南朝鲜)的平均智商最高,在106-103。

  东北亚裔之后是白人,平均智商100左右,再次是拉丁裔,智商大概90出头,之后是美国黑人,平均智商85 ,西非赤道几内亚地区智商最低,仅有60…

  毫不讳言,戎评虽然不知道看到这些堪称造反的“科研结论”之后,可能直到此刻还在朝着全球最高平均智商的中国人们鼓吹“美国人基因优良”,可能直到此刻还在疯狂的朝着中国下一代心中播撒“和外国人杂交”的陈大教授以及陈大教授们,心中究竟会作何感想。

  但是戎评知道,即使在未来的某一天,即使当国际学术界终于可以摆脱“政治因素”的干扰,终于可以站直了身子堂堂正正的去直面残酷现实时,陈大教授以及更多的陈大教授们,依旧可以找到无数种理由去继续自己的“杂交事业宣传”!

  他们会说:

  1、欧美人容貌五官更立体,比中国人要更加漂亮;

  2、欧美人人种基因比中国人更容易练出肌肉,绝对力量更强;

  3、欧美人种基因决定其身高比中国人更高,相较于中国人更加适合格斗和器械搏击;

  ……

  荒谬吗?悲哀否?还真就是“智商不够,身体来凑”呗!

  反正今天话也说到这里了,秉持着“防患于未然”,戎评干脆就顺带科普破除一些主流谣言吧。

  谣言1:五官更立体是一种优势?欧美人比中国人要更加漂亮?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原因很简单:

  首先从功能进化角度来看,颅骨结构更为圆润饱满的东亚骨构型拥有更高颅穹窿下的巨大脑容量。譬如有科学研究结果就显示:东亚人的平均颅骨容积为1,415ml,而欧洲人为1,362ml,非洲人为1,268ml。

  更多的脑容量意味着什么?

  除了我们日常所熟知的更加优越的“先天智商潜力”之外,更多的脑容量通常还意味着更加稳定的大脑核心温度。

  这同样也是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东亚人在极端生存环境下,相较于其他人种更加容易存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生物审美”。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生物审美与社会审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按照生物审美的标准来看,相较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人种,颅骨骨骼结构更加硬朗立体的欧美骨构型在生理上更加容易导致胶原蛋白流失,进而显老。

  生物是本能排斥衰老的。

  因此倘若是从“生物审美”的角度来看,同龄段面容上更显年轻的东亚面容,其实更加受到欢迎!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相较于“潜意识”中的生物审美,我们日常的所谓审美其实更多的是指向于“社会审美”。

  与生物审美的纯粹“生物本能”不同,社会审美多是由财富、地位及群体实力决定的。

  正如一句话所说:

  一个族群,能形成并维持军事经济优势一百年,那这个族群的外貌,就是“好看”的,反之亦然。

  因此我们看到,面对同样的欧洲白人,当身居地区霸主的商朝人第一次遇到欧洲雅利安人的祖先古印欧人时,我们的祖先对其的称呼是具象化的“鬼”,对于他们居住盘踞的地区称之为“鬼方”!

  因此我们看到,还是面对同样的欧洲白人,当稳居天朝上国地位的汉、唐、宋、明、甚至是鸦片战争之前的清,在对于如今早已被西方审美霸权而强行扭曲的所谓“欧美高级脸”时,所留下的文字描述却只有“广额深目,高鼻结喉,恍如夜叉”、“其肤色苍无血,目圆发髻而黄,昂鼻结喉、凹头深目、号约鬼奴”这样的一系列贬义词句!

  所以,是欧洲白人的样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吗?还是说我们的老祖宗审美,本身就存在巨大缺陷?

  答案显然都是否定的!

  短短百年欧美面容由“丑”至“美”,与其说是审美的与时俱进,还不如说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欧美在政治、军事、科技霸权缔造维持之后话语权的主导!

  谣言2:欧美人人种基因比中国人更容易练出肌肉,绝对力量更强?

  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戎评相信,得益于“好莱坞电影”的多年洗脑,在如今的不少国人眼中,欧美人,特别是欧美黑白男性,那肯定个个都是肌肉强壮的代名词…

  当然,一些“健身圈”里流行的所谓科学研究,似乎同样也佐证了这一点

  ——相较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人,欧美白人、黑人男性在睾酮的平均总量水平更高。据此可以得出:拥有更高睾酮水平的欧美人,更加容易生成为绝对力量提供构成关键因素的肌肉!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更高的睾酮水平确实可以更加容易生成为绝对力量提供构成关键因素的肌肉!

  但是需要指出的一点是,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进步,曾经有关睾酮总量与肌肉生成之间的联系早已被新的理论推翻。

  最新科研结论显示:

  欧美白人也好、黑人也罢,其男性的睾酮总量虽然远大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平均水平,但是在“生理可用睾酮”这项关键数据上,无论是白人也好、黑人也罢,均大幅低于中国男性平均水平!

  换一句话说:如果非要用“睾酮水平”来衡量肌肉生长及绝对力量潜力的话,所谓的“欧美人种优越论”,将瞬间反转成为“欧美人种低劣论”!

  当然,低生理可用睾酮,但是却高睾酮总量的生理特征,也并非一无是处。

  目前的科研结论均一致表明,这种无用睾酮的高总量、生理可用睾酮的低水平现状,可以极大的刺激体毛浓密、体味增强以及更加急躁性格的生成!

  众所周知,在原始生存环境下,浓密的体毛可以起到更强的保暖、防晒、防蚊虫的作用,强烈的体味可以用以领地的标记,急躁的性格则可以起到虚张声势和恫吓危险的作用…

  谣言3:欧美人种基因决定其身高比中国人更高,相较于中国人更加适合格斗和器械搏击?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无他,2020年11月7日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一项最新科研结论,告诉了我们答案:

  从1985年到2019年,中国成为了全球范围内5至19岁儿童及青少年平均身高增长最快的国家。截止2019年止,中国19岁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达到了175.7厘米,中国19岁成年女性的平均身高达到163.5厘米。相较于35年前,中国19岁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增加了8厘米、中国19岁成年女性的平均身高增加了6厘米!中国完成对原“东亚第一高”南朝鲜的超越,位列东亚第一!

  显然,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种族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都是不可能发生如此明显的“进化”的,原因只有一个:

  因为某种原因,中国人正在回归正常的生理高度

  什么原因?

  拿破仑时期欧洲平均身高仅有1.4米、平均征兵标准仅为1.5米、1.6米的身高就有资格加入腓特烈大帝的亲卫队“巨人掷弹兵”的历史记载与当今欧洲1.78米平均身高的巨大反差,告诉了我们答案!

  日本战国时代平均身高仅有1.3米,号称日本“战国三杰”的丰臣秀吉仅有1.4米、德川家康仅有1.5米、织田信长1.7米就已经被称为“巨人”的历史记载与当今日本1.7米的平均身高的巨大反差,告诉了我们答案!

  什么答案?

  自工业革命以来逐步摆脱饥饿并不断优化膳食结构的欧美人以及在战后“经济大发展”下吼出了“每天喝杯牛奶,强壮整个民族”,从而顺利摆脱“倭国”称谓乃至国民身高一度超越中国成为东亚第一高的日本,告诉了我们答案:

  长高的最大秘诀只有一个,充足的食物热量摄入和满足生长发育的肉蛋奶。

  有基因的因素吗?

  君不见,两千多年前严格按照真人比例大小制作的兵马俑,身材最矮小的也有175厘米,平均身高竟达到了184厘米。

  君不见,中国秦汉出土墓葬中,先人骸骨男性动辄1.8米以上、女性动辄1.7米以上比比皆是!

  君不见,汉将李陵不仅5000步卒就可大战匈奴8万骑兵,更是打匈奴人苦战不已,只敢尾随逡巡,除了甲坚弓劲以外,凭的又是什么?

  汉将陈汤告诉了我们答案:

  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

  显然,在排除了“器”的因素后,剩下的只能是“人”,而一汉敌三胡的最大原因,就是汉军士兵远超匈奴人的身体素质!

  当然,或许有人要说这都是哪年的“陈芝麻烂谷子”了?

  好!

  朝鲜战场上被公认的“人类轻步兵巅峰”

  这么快就忘啦?

  力量,速度,耐力,应激,平衡,柔韧。

  事实如此,如果非要掰扯“基因”的话,那么以中国人为主要代表的东亚人种,毫无疑问拥有地球人类的最均衡强悍体质!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众所周知,在我国“丈夫”这个词,向来是女性对男性配偶的一种称呼。但是鲜为人知的是,作为这个词汇最早诞生的商朝,“丈夫”这个词其实还蕴含着古代女子择偶的标准

  ——按照商代的尺度,一丈十商尺,按照考古出土的“商尺”,每商尺合约16.4厘米。

  所谓“丈”,即今天的1.64米左右,所谓“夫”,即成年男性也!

  因此按照折算我们可以知道:在商代标准下,身高1.64米甚至往上的男性,是当时女性的偏爱择偶标准…

  无疑,“丈夫”这个词汇的诞生,可以说是深刻的阐述了人类基因传承的慕强性

  ——即,无论是在任何时代,人类在配偶选择上都更加倾向于攀附更加强大的基因…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似乎解释了国内一些田园女权对西方发达国家男性的生殖崇拜以及一些所谓的“西方基因优越论”、“混血儿基因优越论”的成因!

  但是,戎评在前面的文章也说了,如果非要掰扯“基因”的话,那么以中国人为主要代表的东亚人种,无论是智商还是体质,都无疑是当前地球综合最优…

  换一句话讲:

  倘若仅仅只是从生物角度的配偶选择“慕强性”本能来看的话,中国女人的最佳配偶无疑是中国男人,中国男人的最佳配偶无疑也只能是中国女人。

  无他,从“基因”传承的角度来看,强强联合才是最优解,强弱相配所诞生的后代虽然不一定“弱”,但是至少“弱”的概率相较于强强联合却是无限放大的!

  显然,以上之种种,无论是从人类遗传学科研成果、还是统计学概率角度来看,在课堂讲台之上朝着台下的中国青年男女学生们鼓吹“找外国人杂交,和美国人配对,可以帮我们改善基因”的陈大教授,都是愚蠢、荒谬且悲哀的…

  但是,讲出了此番言论的陈大教授,仅仅只是因为“无知”吗?

  至少在戎评看来这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无他,陈大教授所谓的“不要谈什么理想抱负,钱是最重要的,读书就是为了钱”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毫不讳言,在国内就有这么一些利益圈子,在这些“圈子”中,只要你崇洋媚外,曲意逢迎、只要你历史虚无,卖国求荣,只要你张口体制、闭口低劣、只要你打心眼里恨极了自己身上的这一副中国皮囊,那么你就会受到肯定和追捧,那么你就会吃得开、有关系、那么你就可以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那么戎评再问大家一次:

  读书,是为了“钱”吗?

  除却“陈大教授”此般读书时为了“钱”、是为了“找外国人杂交,和美国人配对”的情真意切之外,戎评相信大多数国人对于这样的答案都是无法接受的!

  诚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包括戎评自己因为生活的原因,谁会没有个“读书谋个好前程”的想法?谁会没有个“读书挣大钱”的想法?

  但是,想法并不代表目地,挣钱也不应该磨灭理想抱负、精神信仰!

  文章最后,著名爱国学者,已故台大教授颜元叔的一则演讲词,与诸君共赏:

  打开天窗说亮话,中国的前途不在台湾,中国的前途不在港澳,不在海外华人,不在舔洋人后跟的小丑,中国的前途在中国大陆,在那13亿心含“鸦片战争”之耻,心含“八年抗战”(注:现在是十四年抗战)之恨的中国人身上!

  大陆上的人说,他们一辈子吃了两辈子的苦。痛心的话,悲痛的话,却也是令人肃然起敬的话。试问:不是一辈子吃两辈子的苦,一辈子怎得两辈子甚至三辈子四辈子的成就?50年前中国还落后西方百年,50年后却缩短到了10年20年!

  他们衣衫褴褛地制造出原子弹、氢弹、中子弹,他们蹲茅坑却射出长征火箭和载人飞船,他们以捏泥巴的双手举破世界纪录,他们磨破屁股夺回整打的奥运金牌…

  同胞们,他们为的是什么?没有别的:他们爱此“中华”,他们不能让“中华”再陨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8 11:49 , Processed in 0.09377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