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查看: 2798|回复: 0

星社内参:从舆论角度谈谈俄亥俄氯乙烯泄燃事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5 18: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在问这次美国氯乙烯泄露事件怎么看,我梳理了两个短篇,一个从舆论角度,一个从基建角度。

  先来讲讲舆论,这个比较重要,因为目前我们部分自媒体朋友们的打法很可能是错误的,没有打到点上。

  昨天粗略看了看,大家对该事件的解读关注点集中在“美国媒体刻意压热度”、“严密封锁消息”等,这其实是一种错觉,美国主流媒体从2月4日开始就有跟踪报道,并不存在封锁的情况。

  而且我们的权威媒体也一直有跟进报道,只是此前大家关注的比较少。

  那为什么这两天舆论才突然爆发、给人一种这事如今才爆出来的感觉呢?

  是因为事故发生后附近东巴勒斯坦镇的居民立即被疏散,然后这两天州政府通知他们可以回家,结果居民们回去一看,污染问题根本没有解决,而且很可能长期无法解决,这才一下炸锅了。

  东巴勒斯坦居民们拍摄的镇上情况

  这整个过程美国媒体也是全程跟踪,我们的官媒也保持跟进,解读的作者们只需稍微留意一下就不会说它们在封锁消息了,大家要跟上脚步。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帮它们澄清“报道及时”这一点呢?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并不需要通过虚构的手段来描述美国,它的问题就摆在那,有目共睹。

  虚构并不能伤害对手,只会伤害我们自己,正如美国媒体对我们造的谣再多也无法阻止我们发展、只会让它们失去底线和未来一样。

  试想一下,如果西方媒体把我们内部这种说它们没有及时报道的说法拿出去进行二次宣传,那到时对谁有利、对谁不利呢?

  毫无疑问,是对它们有利,对我们不利。

  去年它们所谓“大翻译运动”在俄乌冲突初期拿我们内部极少数人的非理性言论在国际上放大、造成不良国际观感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大家还记得吗?

  所以,我们不能做这种帮别人转移焦点还陷自己于被动的事。

  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

  我们应牢记一点:

  只有实事求是,才是未来打赢对美舆论战的根本武器。

  效仿它们那种指责他人时立场先行、闭眼瞎说的做派,就是放弃我们的主场,进入它们的主场作战,是永远打不赢这些造谣的祖师爷的。

  相反的,它们越是片面叙事、主观臆测,我们就越应坚持全面客观分析问题,最终让事实来打败它们,这才是正确的打法。

  同志们,舆论战是一个持久战,只有持之以恒地建立公信力,仗才能越打越轻松,而不会越打越困难。

  这是第一个原因。

  退一步说,我们承认它们“报道及时”并不是帮它们说话,因为“报道及时”并不代表美国政府和媒体不会操纵舆论,纯粹只是因为这次的事件根本上不到要控制的高度——

  从政治角度讲,美国的行政体制基础是地方自治,地方突发事件只要不出现大规模伤亡或者申请联邦救援之后出现救灾迟缓等情况,就根本伤不到华盛顿的权力精英,尤其是当出事的是对立政党执政的州,像这次的俄亥俄就是共和党州。

  所以他们不仅不会要求全国性媒体压低热度,而且根本不屑于去过问这个事,以免无端给自己惹一身骚。

  从媒体角度讲,只要地方灾情不失控,那即便处置流程存在问题,锅也一定是地方政府和涉事企业来背,影响不到华盛顿错综复杂的高层关系,因此全国性媒体根本没必要、也没心情陪地方瞎玩。

  相反,该报道就报道反而还可以趁机往里面塞点私货,比如把矛头指向对立政党,像这次事件中,亲民主党的媒体就把矛头指向共和党把持的俄亥俄州政府,而亲共和党的媒体则努力把问题抛回给民主党执政的联邦政府:

  《华盛顿邮报》“质疑”州政府的决定不负责任

  福克斯新闻则“呼吁”联邦交通部要有作为

  所以说,已经陷入政治极化的美国政府和媒体,是不可能错过这个“及时报道”的好机会的。

  至于记者被逮捕,确有其事,不过他是因为干扰州新闻发布会而被捕的,属于给正在焦头烂额的州政府送人头,没办法,并且随后也被保释了。

  如果不是有正当的逮捕理由,地方政府官员就算再愚蠢,也不会在新闻发布会众多记者面前逮捕一名他们的同行,那简直就是在给这群正愁没劲爆题材的“无冕之王”送大料,纯粹找抽,对吧?

  所以,总的来说,这次事件美国媒体并没有“刻意压低热度”,美国政府也没有“封锁消息”,相反,它们只会把这些手段用在更紧要的事情上——

  什么样的事情呢?

  当然是涉及重大丑闻或国家机密的事。

  这就是我们要帮美国媒体澄清它们有及时报道俄亥俄州泄露事件的第二个原因。

  只有它们有做的事情我们就说有做,那当我们指出它们什么事情该做却没有做的时候,才会有足够的杀伤力。

  美国的媒体们什么事情该做而没做呢?

  比如前几天普利策奖得主、美国著名的调查报道记者西莫·赫什爆出美国政府策划并指挥炸毁欧洲“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惊天大料,美国媒体对这个捅破天的消息就集体保持沉默,甚至连常规的核查都不敢做,这就很不应该了。

  赫什老人家今年八十多了,当年就是他站出来公开揭露美军在越南的美莱大屠杀惨案,一举推动了美国的反战运动,后面他还深度参与了水门事件、美军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待囚犯等重大新闻的报道,堪称调查记者的典范,现在爆出这种可能成为历史里程碑的新闻,美国的主流媒体居然假装视而不见——

  木下总统的经典台词:“民主,太被高估了”

  辛辣的《纸牌屋》跟现实比还是拍保守了

  这种才是真正的压热度,我们应当把火力集中在这种真实发生的事情上,持续深入分析这些真正的大问题,而不是在虚构的事情上浪费弹药。

  所以,该承认对方的一定要承认,这样该否定才能有力否定。

  总结上面这两个原因,其实就是毛主席指出的新闻宣传两个法宝:

  “不要隐瞒”、“讲究对策”。

  只有坚持这两个原则,我们的舆论战才能真正打好。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5 10:36 , Processed in 0.10940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