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57|回复: 0

燕梳楼:当务之急,是解决人民用药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21 22: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的矛盾,已经不是清零和共存之间的矛盾。

  而是日益增长的发热病人和急需用药但无药可用之间的矛盾。

  这可不是说号召大家扛一扛就能过去的事,因个体差异每个人耐受度不同,更重要的是如果发烧不及时服药极容易导致轻症变重症,然后扎堆医院引发医疗挤兑。

  实话实话,新十条之后各地迈的步子有点大了。本来是想有序放开的,但事实证明防疫这件事从来就没有中间路线可走,放开社会面管控不可能有序,更不可能掌握节奏。

  放开的结果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全民感染全体免疫,因为没有一个城市能成为孤岛。就像中国之与世界的关系一样,中国不可能长时间坚持封控政策,切断与全世界的联系,世卫也支持中国放开。

  但为什么公众普遍觉得这个弯子拐的有些急了呢,一方面此前对奥密克戎致死率与后遗症的宣传有些过度,一方面我们更注重防止医疗挤兑而忽视了群众抢药囤药的“积极性”。

  按监管部门之前的测算,市场上的抗疫药品是非常充足的。为什么后来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药品短缺买不到药的情况呢,是因为很多人不是在备药,而是在囤药!

  简单一句话,市场本来不缺药,但囤的人多了就断货了。

  事实上,无论是生产连花清瘟的以岭药业还是生产布洛芬的亨迪药业和新华制药,他们跟钱有仇吗,不知道多生产一些药品吗,懂得监管政策的人都清楚,产能也不是想增加就增加的。

  另外,人们之所以越来越反感某些专家,不是因为专家不专业,而是因为他们总是前后不一左右摇摆,说来说去都是那几句车轱辘话,而且真知灼见极少。

  至少这一轮疫情中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专家有先见之明,提醒大家提前备药,更没有提醒国家加大供给,最后以专家之失职陷国家以被动!

  当然,我们相关部门也没有发挥监管作用,反应确实慢了些,错失了最早的机会。在最初出现一些苗头时,就应该出台限购措施,严打囤药行为。

  囤药这里面又分成两种,家庭囤药是一种,中间商囤药又是一种。家庭囤药能囤多少呢,只要不是为了谋利都可以算作备药。但有些人就是为了转手牟取暴利。

  比如说上海市监部门就查获一名董姓商人,大量囤积抗原试剂然后加价50%出手,这就是典型的发国难财。然后被刑事立案并罚了50万元,只能送他一句罪有应得。

  抗疫三年,我们终于把病毒的致病率和致死率拖到最低才决定放开,为了放开也做了大量工作,参考了国内外大量数据,但万万没想到,最后会出现药荒。

  当然,稍微有点理智就能辩证地看待问题,这世上从来就没有完美的方案,只有最接近完美的结果。如果以此去苛求政府甚至否定此前政府三年所作出的努力,那就显得偏激了。

  我看到有些爱国大V在疫情前后所反映出的不同嘴脸,事情没有落到自己身上高呼苟利国家重死以,一旦家人中招买不到药或者自己的电商生意受到影响,就各种诋毁国家防疫政策。

  话说回来,生而为人大家都是肉体凡胎,凭什么你就可以高人一等,或者需要国家特殊照顾?放开就意味大部分人都会阳,无论高低贵贱,贫穷或者富有,在病毒面前都一样。

  为了反对国内的放开政策,昨天还有人炮制了美国重启核酸检测的假新闻。经过求证,实际上是部分地区为有需求的家庭免费发放抗原试剂盒,一家限领4个,但需要申请。注意,这里是有需求要申请,不是说应发尽发。这和什么重启核酸检测完全不是一回事。

  除此之外,还有更低级的小作文。很多人应该也都发现了,这几天网络上出现一些“哭爹”的声音,读起来让人耸然动容:

  “昨天晚上父亲走了,都是死于病毒,从感染到去世,都是只有短短8天。在此之前,父亲只有轻微房颤,而且房颤控制控制的非常稳定,身体没有其他的疾病……”

  但稍微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同样的内容却在不同地方以不同的发贴人出现,连标点符号都不带改一个的,难道这些人都在同一时间死了同一个爹?这是什么样的爹孝子贤孙满天下?

  为了攻击诋毁中国放开政策,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些人乃至背后的指使者,要么是受利益驱动故意搅局,要么是出于更险恶目的故意做局,他们就是想让中国一直在疫情漩涡中挣扎出不来。

  由于我是坚定的优化和放开政策支持者,我也由此被很多人骂作“躺匪”。但更多的读者却因为读了我的文章而提前备药,从而避免了第一波高峰时无药可买的尴尬。

  就说我自己,也是在写完《接下来的这一仗,只能我们自己打》后,专门去了一趟药店买了5盒抗原10盒连花清瘟,也就是说我相信我的判断,并努力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但我们很多人既不相信别人的劝告,又想要国家像保姆一样一管到底,事到临头又跳脚骂这骂那,自己是自己健康的人责任人唉,有什么好埋怨的呢?

  肯定也有读者会骂,你看你这也不是在囤药吗。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第一,我买药是为了验证我的判断,第二这些药也只能够我一家人用;第三,我已把大部分“共享”给了小区邻居。

  我此前判断,江苏将在20号前后迎来高峰,目测现在的感染面应该在20至30%左右。小区里孩子发烧没有药,有的老人急需抗原,他们把求助信息发到了业主群。

  虽然我无法判断自己后面有多大的用药量,但我还是把自己的药品拿出来给了他们,先帮他们度过难关再说,相信后面药荒问题会得到缓解。

  我不是药神,我只是准备的更早更充分而已。

  我此前说过,我们的政府是一个可以自我变革并进行纠错的政府。全国各地在陆续迎来第一波感染高峰后,人民用药问题已经成为政府亟需解决的当务之急!

  从问题出现到现在持续缓解,我至少看到三个层面的动作:

  第一,市监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查处囤货居奇哄抬药价的专项行动,上海、江苏、四川、黑龙江等多地都抓了一批典型,并进行了顶格处罚,以此震慑。

  第二,相关部门指导药企扩大产能,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短缺药物,以满足市场需求。关于产能产量问题,这个确实不是药企能自己决定的,懂的都懂。

  第三,发挥民间力量,倡导互助共享。像我这样把自己的药拿出来分享的有很多,南京、郑州、北京等很多城市都发起了一“邻里互助、药物共享”等行动,以缓解用药难问题。

  而像常州、济南、合肥、福州、武汉等城市,则是直接给市民发药。最大的亮点是苏州,遍布街头的核酸采样亭一夜之间人去亭空,苏州则直接把这些采样亭改造成了“发热诊疗站”。

  诊疗站采用“一医一护”的服务方式,一位医生在诊室看病,一位药房服务人员提供发药和结算的功能,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进行简单的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诊疗。

  与一些借机牟利的药店相比,也有一些药店老板主动把不多的退烧店拿出来,分成最需要的人,甚至连钱都不收,守住了这条利益链上的最后一点良心。

  同样堪称业界良心的,还有东北制药。他们生产的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片”,2元20片,平均一片一毛钱,50年间从来没涨过价,你说让他们赚又能赚多少?

  还有一些专家从来不推荐的VC药物,极便宜极普通,但效果并不比连花清瘟差。这些便宜的药物和那些明星药,中间无非就是差了个广告商而已。

  你看,每当关键时候都会有人挺身而出,然后把我们保护得很好。

  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能在世界屹立5000年而不倒,是因为我们是一个懂得天道因果、懂得守望相助、懂得顺势而为的民族,是一个能化腐朽为神奇、涅槃重生的民族。

  今天看到北京一条消息非常鼓舞人心,即日起,北京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实现“应开尽开”。42家市属国有企业率先复工,工厂、工地、商务楼宇已全面复工。

  这说明,北京正在度过最危险的阶段,第一批阳过已经恢复活力可以返岗了。

  这世上,没有什么比车水马龙机器轰鸣更悦耳的声音了。

  这是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的信号,是生命活力的迸发。

  为了这一天,我们已经整整努力了三年。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经此一疫,我们都是历史的英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2 14:2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