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11|回复: 0

虚声:再聊聊疫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8 20: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入冬以来,疫情来势汹汹,很多地方被折腾得不轻。我结合自身经历说一点个人看法。

  我所在的社区在上上周末(11月20日)出现了混管阳性,然后封锁了阳性所在的楼。

  但由于是混管采样,不能确定风险点,于是整个小区静默五天(到25日),可以下楼,但不能出小区。中间小区发过一次蔬菜,另外快递和外卖送到大门口,自取。

  后来到了23日,要求大家不要出单元楼。垃圾由志愿者收走,快递由志愿者送门口。总体来说,社区服务尽到了基本的职责,并未出现网络上流传的各种负面情况。

  但是后来社区又通知让延长封控到28日,大家伙就不乐意了,认为违法了国务院颁布的“二十条”。经过一番抗议与沟通之后,在26日傍晚,除了有阳性的楼栋,其余楼栋全部解封。

  总体上来说,各方的沟通处于理性的范畴之内。这些只限于我个人的亲身经历,并不意味着所有地方都是如此。毕竟首都的资源不是别的城市可以比的,而且这个经历是在国家颁布“20条”之后。从网上反馈的信息中,不少其他城市出现了一些负面案例,比方说有些地方封控时间过长,搞得人疲惫不堪。

  实际上现在的北京,正遭遇这轮疫情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这里的考验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01 第一层考验

  第一个层面考验,毒株传播能力超强,感染者屡创新高。

  11月26日,北京新增747例本土确诊病例和3560例无症状感染者,数量突破4000。

  11月27日,北京新增840例本土确诊病例和3048例无症状感染者,数量接近4000。

  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原因一,奥密克戎的传播能力极其强悍。

  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的说法:北京本轮疫情的主要毒株是奥密克戎BF.7。

  1、作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一种,BF.7的传染性太强,德尔塔的R0(基本再生系数,是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指数)是5-6,奥密克戎超过了10。且奥密克戎免疫逃逸能力更强,喜欢在上呼吸道繁殖,这意味着感染者能够通过说话、咳嗽,感染给更多的病例,周围的人更容易传染上,奥密克戎轻症较多,人们也容易降低警惕性。

  2、和奥密克戎其他变异株相比,如与年初的BA.1、BA.2和前段时间很多地方流行的BA.5变异株相比,BF.7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能力更强,是目前国内奥密克戎家族中传播力最强的新冠变异株。

  3、此外,奥密克戎感染后1天就可排毒,两三天就可出现第二代病例,因此依以前的检测频率可能会漏掉一些人,检出阳性的时候已经造成了传播;从我个人接触的病例看,虽然感染性增强了、代际时间变短了,但感染后转阴的时间仍在7-10天,也没有缩短。我觉得这些都造成了防控难度的增加。

  02 第二层考验

  第二个层面的考验,动态清零的战略思想下,必须坚定精准防控,不能一封了之。

  虽然过去两三年的实践证明,严格的封控是阻断病毒传播链的有效途径。但很明显,这种办法容易导致层层加码,最后演变成一刀切。

  很明显,北京不能继续采用原始的封控之策。因为北京是首都,起到旗帜和表率作用。如果北京严格封控,别的地方就更容易层层加码。

  北京的策略是,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20条优化措施。

  第九版的防控方案中,核心条款之一,便是对入境人员的管控:

  对入境人员实施“7 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7 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在居家健康监测的第 3 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这个“7+3”相当于减少了国外入境的隔离时间。由于大陆之外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选择躺平,理论上来说,大陆之外的任何地方,风险都高于大陆任何一个城市。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大陆城市的社区封控,也不应该超过“7+3”。

  实际上来说,大陆很多地方因层层加码的原因,封控远超“7+3”。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优化20条措施,其核心就是精准防控。

  根据优化版的20条,再结合奥密克戎的特性,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彻底清零”,理想的效果就是把确诊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区间,也就是“动态清零”。

  所谓的合理范围,应该以不超出当地医疗资源承受能力为限制。

  连续两日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北京会重新回到原始的封控状态么?不能说这种可能性没有,但至少目前回去的概率不高。

  11月27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防控组办公室负责人王大广在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不断优化社区防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对于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做到“应解尽解”;对因流调溯源、查阳追阳等采取的临时管控措施,第一时间向民众发布公告,临时管控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

  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经严格评估,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严禁采取硬质隔离、硬质围挡等措施,严禁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

  简单来说,现在的北京正高举动态清零的大旗往前走。这条路并不容易,但也并不能往回走。其他越来越多的地方,也会采取类似的方法。

  动态清零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现在舆论界关于疫情有几个争议?

  03 为什么要改变

  之前搞严格封控是基于以下几个事实:

  1、毒株变化

  最初的新冠毒株毒性较大,致死率较高(吹哨人、处于壮年阶段的李文亮医生的牺牲就是例证),要对它们进行严防死守。

  ——随着毒株变异,现在奥密克戎虽然传播能力变强了,但毒性已经变弱了。现阶段的致死率和重症率已经很低,和2020年那会儿的新冠毒株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2、惶恐情绪变化

  最初新型冠状病毒出现时,人们比较惶恐,谈毒株色变。那种情况下,最好的途径就是采取最强有力的措施阻断毒株传播途径,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至上。三年以来,中国抗疫工作堪称是史诗级别,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越来越多(我个人认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科普还远远不够),惶恐情绪在消减。

  3、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变了

  疫情爆发之初,大部分人的想法是毕其功于一役,就像当初战胜非典那样彻底战胜这波新冠疫情。然而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中国这般执行力。

  2020年,中国战胜了初代新冠毒株,然而美国拉跨了。

  2021年,中国战胜了德尔塔毒株,然而印度又拉跨了。

  到了2022年,很多国家直接躺平了;中国无论如何封控,完全战胜毒株的概率越来越低。因为这个世界是一体的,中国也不可能一直封控。毕竟抗疫重要,吃饭、学习、工作也同样重要。

  这种情况下,动态清零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04 会躺平么?

  网络上有不少声音,要求中国也像国外那般躺平。那么国家政策会向那个方向转变么?我个人认为短时间内不会,至少这个冬天不会,原因如下:

  其一,中国是一个大政府体系,政府掌握巨大资源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责任,遇到重要事情不可能撂挑子。所以在疫情防控这种事上,也不可能像国外那样躺平。

  其二,中国是14亿人口的巨轮,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下子掉头,而是需要有一个准备过程。不论是当年的改革开放还是后来放开生育政策,都有一个统一思想和行动的时间。疫情防控也是一样,也需要时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不会一下子放开。

  其三,凡事不能只考虑有利因素,也要考虑不利因素。奥密克戎毒株虽然毒性比较低,但并不能排除出现毒性较高毒株的可能性。比方说非洲现在又出现了埃博拉疫情,要知道埃博拉毒株的毒性比初代新冠毒株的毒性更强。

  如果埃博拉病毒传出非洲,对所有人都是新威胁。中国目前的防疫系统,是对付埃博拉这种高毒性低传染度毒株的利器。

  其四,相对来说,冬季气温降低,更有利于病毒传播。这种时候不可能盲目放开,否则会对医疗资源形成冲击。即便要放开,也是选择夏季更为合适。

  其五,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

  虽然很多国家选择了躺平,但他们的躺平是被动无奈的。如果他们有能力控制住疫情传播,未必会彻底躺平。而且他们躺平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也不得而知。

  现阶段的数据中,重症和死亡比例确实不高。如果放开躺平,还是存在很大的未知。如果在动态清零的方针下,积累更多的数据之后,会更容易做出准确的决策。

  基于上述几点原因,我个人认为至少短期内,中国不可能像部分人要求的那样躺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4 01:47 , Processed in 0.07814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