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81|回复: 0

罗列思维:火药桶点燃!局势一触即发,欧洲危险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8 12: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朔尔茨刚回到柏林,屁股都还没有坐热,一个坏消息就传来了:巴尔干火药桶正处于爆炸的边缘!围绕由科索沃当局掀起的争端,当地时间11月9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贝尔格莱德会见欧盟、法、德特使后,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态称,塞尔维亚,不会承认科索沃!不投降!塞尔维亚万岁!

  武契奇此番发言在外界看来颇有展示决心,准备摊牌的意思在里面,而在此前的十月底,部署在科索沃边界的塞尔维亚军队也已进入高度戒备状态。

  显而易见,继乌克兰之后,又一场诡异的战争正向欧洲逼近…

  武契奇:不会在和平政策上后退

  欧洲共有三大半岛,分别是以西班牙、葡萄牙为主的伊比利亚半岛,以意大利为主的亚平宁半岛和以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等原南斯拉夫联盟国家为主的巴尔干半岛。

  但唯独只有巴尔干半岛有着欧洲火药桶之称,这主要跟两个因素有关。

  即地理结构的特殊性和地缘环境的特殊性。

  巴尔干半岛境内纵横交错分布着诸多巍峨绵延的大型山脉,如巴尔干山脉、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罗多彼山脉,山地地形占全境地形的三分之二,只有东部沿海地区才稍微有一点平原,但分布杂乱,无法形成规模。

  与阿富汗情况类似,庞大的山脉群阻隔了巴尔干半岛的人文交流,更不符合工业时代对物资交通人力的聚集性发展,这导致巴尔干半岛内部的政治势力始终碎片化,无法形成一个独立且强大的集团力量抵御外部风险。历史上,巴尔干半岛的大一统都是由域外强国的干涉所推动的,第一次大一统是由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联手推动的,第二次大一统是协约国集团推动的,第三次大一统则是由苏联推动的。

  这时懂地理的小伙伴肯定会问,亚平宁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同样是遍布着各种山脉,为什么倒霉的却是巴尔干半岛。

  问得好!

  大家注意看地形图,亚平宁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境内的山脉,基本是在海拔七百米以下区间,而巴尔干半岛的山脉大多都是在海拔一千五百米以上,山脉越高对地缘板块的切割力就越强,自然也就越容易塑造更多的政治集团。

  其二,伊比利亚半岛毗邻大西洋,盘踞在此处的政治集团可以通过海外殖民攫取到的利益凝聚内部力量;亚平宁半岛虽然地处地中海,没有西班牙和葡萄牙那样广阔的海洋空间,但此地是欧洲最强大的文明古罗马的发源地,仅凭厚重的文化底蕴就能团结所有力量。而巴尔干半岛既没有前者广阔的海洋空间,也缺乏后者的文明号召力,所以混乱是注定的。

  当然,如果仅仅是地理结构零散,没有形成独立且强大的集团力量,并不能推动巴尔干走到今天的地步,毕竟在欧洲这样的国家比比皆是,但它所处的地缘位置却使其沦落到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悲惨境遇。

  铺开亚欧大陆的地图你会发现,巴尔干半岛正好处于三大势力:即东欧的东正教势力,西欧的天主教势力以及中东西亚的伊斯兰教势力之间。这三大势力不论哪方扩张,最先遭殃的必定是巴尔干半岛。比如在古希腊时期,巴尔干曾是马其顿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交战场;而在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双雄并立的大交错时代,这里又成为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瓜分利益的蛋糕房。

  总而言之,在过去的几千年时间里,由于巴尔干半岛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政治势力的零散性,冲突就从来没有中断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虽然铁托用强有力的手段,再次将碎片化的巴尔干半岛缔造成统一且强大的南斯拉夫联盟,但在成也萧何与败也萧何的作用下埋下了致命隐患:南斯拉夫各国组成的联盟太依赖铁托的人格魅力了,铁托尚在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好,铁托不在了各自就劳燕分飞。1980年铁托去世,各加盟共和国之间逐步分崩离析,民族矛盾也日益激增。1991年,趁着苏联内乱无暇他顾之际,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马其顿等四个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南联盟内战全面爆发。

  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议会通过新宪法,宣布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为主体,建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强行为处于崩溃边缘的南联盟给续了一口气。

  但美国和欧洲秉承着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原则,要对仍有着社会主义性质的南联盟穷追猛打,直至其解体为止,而他们的切入点就是塞尔维亚和科索沃的矛盾。

  塞科矛盾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九世纪,我们长话短说。简单讲,科索沃的主体民族是阿尔巴尼亚人,但他们最早并不生活在科索沃,真正最早在这里生活的塞尔维亚人。公元12世纪,塞尔维亚人在科索沃地区建立起他们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尼曼雅王朝:1330年,尼曼雅王朝打败由保加利亚和拜占庭组成的联军,因而名声大噪,成为东南欧最强大的帝国,一时风光无两。所以,塞尔维亚人一直视科索沃为他们的龙兴之地。

  但好景不长,两百年后,巴尔干半岛北侧的奥匈帝国和南侧的奥斯曼帝国双雄并立,并将其一分为二,北边是奥匈帝国的势力范围,包括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南边是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包括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

  奥斯曼帝国为了巩固对巴尔干半岛以南地区的统治,并建立起合法性,在当地实施歧视性的宗教信仰政策。明面上,他们虽然仍允许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存在和发展,但却要求教徒必须向政府缴纳一笔费用不小的人头税,而信仰伊斯兰的教徒则可以免交税款。

  阿尔巴尼亚人本来是信仰天主教的,但在利益的诱惑下,没有丝毫犹豫就改信伊斯兰教了。而塞尔维亚族是斯拉夫人的分支,对东正教的信仰那可是深深刻在骨髓里的,头可断,血可流,信仰不能乱。为此,没少有悍不畏死的塞尔维亚人跟奥斯曼帝国唱反调,但双拳总归难敌四手,几次失败后,塞族人为延续心中的信仰,不得不离开故土迁往奥匈帝国控制的北巴尔干地区,空下来的科索沃自然就被阿尔巴尼亚人鸠占鹊巢了。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二十世纪中期,阿尔巴尼亚人已经是科索沃地区绝对的主体民族了,人口占比高达80%!

  这就有点像房东和房客的关系,塞尔维亚人有产权,阿尔巴尼亚人有居住权。

  老实说,塞尔维亚对阿尔巴尼亚人够仁至义尽了,本着你住都住了几百年我也不能赶你走的好人心态,不仅继续让阿尔巴尼亚人继续在科索沃住下去,还给予自治的权力。

  但问题在于,进入二十世纪之后,伊斯兰国家的发展势头远远不如欧洲的基督教国家,这一现象在主体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科索沃同样存在。根据塞尔维亚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1953年,科索沃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南联盟平均水平的一半,而文盲却占总人口的40.4%。也就是说,阿尔巴尼亚人的生活质量比塞尔维亚人落后得多。

  在他们看来,困顿的生活源于塞尔维亚中央垄断资源,并在配给额度上向塞族人倾斜,因此南联盟第一次解体后,他们也开始跟着闹独立,时任的塞尔维亚领导人米洛舍维奇是个政治强人,二话不说直接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权,这下阿尔巴尼亚人的火更大了,各种骚操作不断,惹得南联盟只能采用更强硬的手段解决问题。

  美国和欧洲正是希望利用塞科难以调和的冲突,来打击南斯拉夫联盟,从而达到斩草除根的目的。但在具体操纵过程中,美欧的分歧日渐激烈,当时欧洲联盟刚成立不久,欧元也即将问世,所以,布鲁塞尔方面希望用比较温和的手段去推动南联盟的解体。

  但美国等不及了,1999年是大选年,民主党想通过迅速瓦解南联盟来获取资本的支持:打垮南联盟,既能够为华尔街的跨国金融集团攫取新的养分,也可以借资本趋利避害的天性制造战争,恶化欧洲投资环境,打击欧元,在维护美元霸权的同时,收割欧盟统一红利!于是,1999年3月24日,美国绕开布鲁塞尔,以北约名义入侵南联盟。结果大家都清楚,欧元汇率被打得雪崩,超过七千亿美元的国际资本,在短短一个月内从欧洲逃向美国,而科索沃也获得了实质性的独立。

  2008年2月,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但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此后这些年科索沃虽然闹过不少事,但总体上在可控范围内,这种不尴不尬的局面一直持续到2021年秋天。

  当年9月,科索沃单方面跨越行政边界,在没有征得塞尔维亚政府的同意下向塞尔维亚车牌的车辆发放临时拍照,虽然是简单的行政变动,但背后却酝酿着一层深意:如果塞尔维亚人在进入科索沃时更换科索沃发放的车牌,就相当于默认科索沃是有别于塞尔维亚的政治实体。对此,居住在科索沃境内的塞族人肯定不干,旋即在道路和过境点设置路障反对,作为报复,科索沃当局居然出动特警侵入科北的塞族聚集区。塞尔维亚政府见状也不甘示弱,下令军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并派遣战斗机在行政分界线低空飞行。

  面对一触即发的科索沃危机,塞当局没慌,科当局也没慌,欧盟倒是第一个坐不住了,立即派遣外交特使前往塞尔维亚斡旋,在当面对科索沃当局施加强大的压力后才把事态平息下来!

  2022年7月27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到访科索沃,五天后,有消息传出阿尔巴尼亚武装分子或有大行动,科索沃局势再度紧张。8月1日,索沃特种部队的装甲车抵达科索夫斯卡米特罗维察市,与此同时,北约驻科部队宣称如果稳定受到威胁,按照北约军队授权军事进行干预。这一次,还是欧盟忙不迭慌的出面向科索沃施压,要求把相关禁令延迟。

  其实,走到这一步,欧盟已经看出来了,科索沃危机和乌克兰战争,是美国布下的连环局。

  北半球现在差不多都入冬了,欧洲的能源危机还没有解决方案,能逃的企业在海外四处扩厂转移产能,逃不了的企业等着通胀压力越来越大,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巴尔干半岛再打起来的话,欧洲的日子不能说不好过,而是压根过不了。

  一言以蔽之,欧洲,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21 10:22 , Processed in 0.09379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