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54|回复: 0

时晨晨:美联储释放信号!别低估了风险:流动性危机+债务危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4 08: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虽然市场跌得很惨烈,但是投资者还是低估了美联储,进而低估了风险!

  11月3日,美联储如期加息75个基点,累计加息37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连续第4次加息75个基点。对比一下,以往的加息幅度只有25个基点。

  当然,最值得思考的还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

  1、通胀:通胀仍然显著高于2%的更长周期目标,强烈承诺将压低美国通胀至2%这一通胀目标。如果紧缩不足,通胀风险就会加深。

  2、经济增长:没人知道经济衰退什么时候到来,没人知道经济衰退会多严重。但是通胀依然严重,这就要求美联储的政策更严格。

  3、利率:最快将在12月放慢加息步伐,但是终端利率可能会高于9月时美联储的预期。当时美联储的终端利率预期值中位数为4.6%。

  鲍威尔讲话之前,市场还相当乐观,因为货币政策纪要比较鸽派,表示要考虑货币政策的滞后性,市场因此预期美联储会放缓加息步伐。

  但是,鲍威尔的讲话态度180度大转弯,相当鹰派。也因此,美元指数大涨,美股大跌。

  当下,市场上有一种观点是,对于鲍威尔的讲话,甚至美联储此次加息,都不用过多理会,因为在美国中期选举关键时刻,选票要求这样子,过了中期选举就没啥了。

  因此,问题的关键是,鲍威尔讲这些话,到底是认真的,还是逢场作戏?

  01

  美联储抗通胀,绝非逢场作戏!

  先看一下,鲍威尔对通胀的观点:

  1、通胀目标2%。

  发达国家的通胀目标一直是2%,在之前,他们的顽疾是“通缩”,无论释放多少流动性,通胀就是起不来。

  这两年,经济增长核心要素并没有改变,科技革命没出现、新兴产业也没出现,人口趋势也没改变。

  所以说,鲍威尔强调2%的通胀目标,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2、鲍威尔更关键的一个表态是:强烈承诺把通胀目标降到2%。

  这事关美联储的信誉。

  从2020年开始那轮宽松政策,美联储最大的转变就是,践行MMT理论,释放了史无前例的流动性。

  搞得很多国家质疑美元的价值,开启了去美元化浪潮,美元指数也一度大幅下跌,这极大地打击了美元的信誉。

  只是最近,大家是没得选,才被迫选择美元避险,美元升值。

  注意,投资者选择美元避险,与美元信誉遭遇重创,二者并不冲突。

  最近一年多,美国通胀又狂飙突进,远远超过2%的目标,也损伤了美元的信誉。

  因此,鉴于通胀实在太高,以及维护美元信誉需要,鲍威尔表态,“强烈承诺把通胀降到2%这一目标”,并非只是说说而已。

  再看一下,鲍威尔对经济增长的看法:

  结局是肯定的,即经济衰退肯定会来;但是时间和程度不确定:不知道何时来,以及衰退多严重。

  对此,美联储的态度就很明确,不确定的事情,以及没发生的事情,就不要瞎担心。

  现在通胀是确定的,并且非常严重,因此当下美联储必须采取更紧缩的政策。

  概括一下:当下美联储不关心经济增长,只关心通胀压不压得住。

  最后看一下,美联储的行动。

  如何降通胀,美联储的方法就是,加息,提升利率,终端利率可能会超过4.6%。

  至此,美联储的逻辑是:目前美国通胀恶化,美联储强烈承诺将通胀压低到2%,方法就是提升利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鲍威尔说加息遏制通胀,并非逢场作戏,而是认真的。

  02

  想驯服通胀 美联储只能更激进!

  遏制通胀,美联储是认真的。问题是,美联储要加息多少,才能遏制住通胀呢?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得看一下这轮通胀的起因。

  市场观点是,美联储史无前例的流动性放出来,要么通胀起飞,要么资产价格起飞。

  当下的情况是,通胀起飞了,资产价格也起飞了。

  全是货币惹的祸。

  猛一看,这个逻辑没问题,既符合历史情况,也符合当下情况。

  但是,认真分析就知道,当下通胀飙升,关键不是货币,而是财政。

  举个例子,2008年后的5年内,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了4倍。同样是拯救危机,同样是释放天量流动性,但是美国通胀并没有起来,一直低于2%。

  跟2008年相比,美国这次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计划。

  从特朗普到拜登,两年时间,美国就推出了8.2万亿美元,约合54万亿人民币的财政刺激计划。

  美国财政政策主导,货币政策为财政政策融资,这样才导致了通胀飙升。

  政政策引发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催生资产泡沫。

  如果这次没有财政政策配合,美国通胀还起不来,货币政策还是只能导致资产价格泡沫。

  另外,全世界又遭遇了黑天鹅冲击,疫情扩散导致供应链受阻,俄乌战争导致能源和粮食价格飙升。

  这些一次性冲击,让全球通胀加剧。

  总结:本轮通胀=财政政策主导+货币政策配合+黑天鹅冲击。

  这就麻烦了。

  既然这轮通胀,不是美联储搞出来的,而是财政刺激搞出来的,况且美国的财政刺激已经起来的,那么单靠美联储一己之力,很难驯服通胀。

  如果美联储非要驯服通胀,恐怕得把之前释放的流动性收回来一半,资产负债表规模从8.7万亿下降到5-6万亿,长期利率飙升到5%都不止。

  所以,这部分逻辑也清楚了:单靠美联储遏制通胀,需要美联储更加激进的加息,需要把利率提升得更高。

  03

  强行抗通胀:流动性危机+债务危机!

  美联储这样操作的风险是什么?全球经济衰退,进而爆发流动性危机,以及债务危机。

  当下全球宏观非常难:逆全球化、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地缘冲突,以及美联储加息。

  IMF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未来3年全球经济可能收缩4万亿美元,即收缩5%。

  问题是,市场是不是低估了美联储带来的风险?

  面对8%的通胀,美联储强烈承诺把通胀打到2%,可是通胀又非常顽固,因此美联储会更激进,利率会更高,全球经济衰退会更严重。

  利率飙升,经济衰退,会造成什么后果呢?流动性危机和债务危机。

  流动性危机,需要紧盯日本市场;债务危机,需要紧盯欧洲。

  1、流动性危机。

  3年前,全球利率市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零利率,以及负利率。

  大家关注的是,政策利率能不能突破零利率下限,突破了有啥影响。学术界也一直在探索,负利率这个未知领域。

  但是,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开启,以及欧洲等国家跟风,情况发生了一个特别大的变化:

  首先,全球负利率债务规模迅速下降,从18万亿美元下降至1.8万亿美元,下降了90%。

  当前剩下的负利率债券,即便都是日本债券。

  其次,全球主要国家利率飙升,从0飙升至4%。

  但是,日本利率一直维持不变。

  原因也很简单,这一次,日本不跟了。

  之前,日本都跟随美联储一起进入加息周期,但是这一次日本决定以它为主,先不管通胀,先激活一下消费信心,把经济增长搞上去再说。

  日本央行不跟美联储一起行动,一个结果是,利率走低;另一个结果就是,日元大幅贬值。

  因此,目前的全球市场,有一个绝佳(稳定且成本极低)的融资来源:日本。

  由于日本金融资产规模也十分庞大,因此无论是英国、美国、还是欧洲,出现一些因利率攀升而出现的市场恐慌,投资者都有渠道通过日本融资,让他们有资金去抄底。

  这客观上也稳定了其他市场,避免了全球流动性危机爆发。

  日本央行会转向吗?当然会。

  导火索就是,维护日元汇率稳定的代价,已经超过支撑经济增长的代价。

  而影响日元汇率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美元指数。

  所以,美联储的行为和日本央行的行为也联系起来了。

  即,美联储大幅加息,美元大幅飙升,日元爆发危机。为了维护日元信誉,日本央行货币政策转向。

  根据前面的分析,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并不低。

  日本货币政策转向,全球最后的廉价资金涨价,之前的套息交易都得平仓,即买入日元,抛弃其他资产。

  这个抛售规模并不小,在脆弱的市场上,可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引爆全球流动性危机。

  2、债务危机。

  货币,反应了经济的总体情况。

  时隔20多年,欧元兑美元再度跌破1:1平价水平。

  此后,欧元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附近,并多次再度跌破平价。

  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欧洲经济问题太严重了。

  概括起来就两个:

  首先,能源危机。

  俄乌战争升级,俄罗斯的天然气断供欧洲,结果就是,钢铁、玻璃、造纸、化肥等能源密集型行业减产甚至停产。

  据业界估算,欧洲粗钢产能过去数月闲置率接近10%,铝和锌的生产减少约50%,化肥行业产能削减约70%。

  这个影响是系统性的,电费、燃气费及食品开销增加严重削弱了民众消费能力,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其次,通胀高企,货币政策收紧。

  10月份,欧元区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10.7%,再创历史新高。欧元区19个成员国中有11个通胀率达两位数,其中波罗的海三国通胀率均超20%。

  为了遏制通胀,欧洲央行也学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目前累计加息了200个基点。

  欧洲跟美国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通胀和货币紧缩,但是美联储是带头的,美联储激进加息,会影响欧洲央行。

  但是美国跟欧洲不同的是,意大利、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甚至法国等,债务杠杆太高了。

  跟2012年债务危机时相比,杠杆水平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比之前更高了。

  所以,经济衰退+利率飙升,结果就是,南欧国家再度爆发债务危机。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事外,没有哪个个体能置身事外。

  目前,宏观经济最困难的时刻,经济衰退尚未到来,因此市场风险也尚未出清,"杀盈利"阶段还没到来。

  真正的危机尚未爆发,别低估了风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23 13:08 , Processed in 0.0937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