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795|回复: 0

徐吉军:揭秘中华政治智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27 16: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唐读史系列谈(1)

  中国人是最自信的民族,一说起历史文化,就是中华天下第一,万国来朝。

  中华文明绵延万年,有光明有黑暗,有胜利有失败,有前进有曲折,最重要的是从未断绝。

  在浩若烟海的历史中,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让我们涌出许多感慨,陷入沉思。对于历史,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收获也就不同。

  我们常说读史可以明智,但有些智慧,只在意会;有些认识,还需思考。

  中华二十五史,有三十五个姓氏登上皇位,但每个王朝的末世,皇室得善终的不多。王朝覆灭时,皇室的下场基本都很惨烈,动辄被迫害、屠杀甚至灭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江山。他死后,赵高设计杀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扶胡亥上位。借机怂恿胡亥杀光了秦始皇所有的子女。据说赵高是为赵国复仇,有意制造了秦朝内乱。刘邦率军逼进咸阳,赵高怕秦二世杀他,就先下手派女婿进宮逼胡亥自杀, 胡亥只好自尽。项羽进入咸阳后,杀掉了刘邦赦免的子婴,以及800多个皇室宗族,4000多个文武官员,秦朝皇室几乎被杀光,赢姓几乎断绝传承。

  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刘邦一死,吕后当权,几乎将刘氏宗亲屠杀一空,留下了刘章,才有了文帝刘恒复仇覆灭吕氏的机会。西汉稳定发展了210年,刘氏满天下。两汉之交,篡汉王莽不敢对刘氏太残暴,以禅让的方式获得政权,窃居皇位十五年就被刘秀推翻。两汉交替,刘氏基本没有太大的折损。汉朝末年,董卓率军入洛阳,皇室开始衰微。

  公元220年,曹魏代汉,汉献帝以禅让的形式将皇位让给曹丕,得以善终。

  事实上,一直到三国时期,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还是非常讲风度的,关键是重视民心,所以非常在意夺取天下的正义性阐述。

  三国时期攻伐不断,但魏蜀吴三国时常有使者往来,有贸易来往,当权者之间也时常通书传递问候。这是政治文明的表现。

  公元265年,司马代曹。司马炎接受曹奂的禅让。曹魏灭亡,西晋建立。

  司马氏对曹氏宗亲并没有屠杀迫害。曹奂退位之后,被封为陈留王,可以使用天子的礼仪,上书不称臣,受诏不下拜。曹奂继续留在邺城,一直活了38年,直到晋惠帝时才因病去世。

  公元263年,魏灭蜀。264年,刘禅移居洛阳。265年,西晋建立,刘禅直接面对的是司马炎。

  在历史上,蜀帝刘禅一直被当做笨蛋皇帝的典型人物,主要是三国演义对公众认识的影响。

  罗贯中为了神化诸葛亮的五项全能,就放大了刘禅的愚蠢昏庸。实际上,刘备死后,刘禅在位42年,蜀国基本稳定,这绝不是诸葛亮一个人的功劳。帝相之间的信任是极难做到的事情!即便有刘备的遗嘱又如何,历史上新帝杀老臣的旧事并不新鲜。

  诸葛亮确实手握大权,但刘备的江山主要班底还是以追随刘氏的人为主。如果刘禅对诸葛亮不敬不信,利用皇帝的特权杀掉诸葛亮,也是有可能做到的。当然,诸葛亮利用自己的权力篡位,也是有可能的。如果完全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将刘禅的皇位想象成任由诸葛亮拿捏的状态,可以说是政治幼稚病。

  从长达42年的执政过程来看,刘禅此人不容低估,至少是厚道人,聪明人。

  邓艾伐蜀,到了成都城下,刘禅投降并没有错!因为蜀国国力差距太大,继续抵抗毫无意义。

  刘禅到洛阳,并被授予安乐公又活了8年才死。除了王爵,就是公爵最高,所以刘禅也算滋润。开始时,司马昭问他是否想念蜀国,他说,此间乐,不思蜀。

  假如刘禅说想念蜀地,那就有可能被杀。

  随后,郤正告诉刘禅,如果司马昭再问问他是否想念蜀国,就伤心地回答说想,这样就有可能被放回去。

  过了不久,司马昭又试探刘禅,便又问了第二遍,这次刘禅回答说想念蜀地。司马昭调侃他说,这句话像是郤正说的。

  刘禅回答说:“你怎么知道的,确实是他教我这样说的。”

  司马昭一看刘禅是实心眼,就放心了。

  在这个事件的过程中,很多人只看到了刘禅的傻实在,真以为他被刘备摔傻了。实际上,更应看到刘禅的人生智慧,这是适应现实的生存之道。

  公元280年,晋灭吴。最后一位皇帝是孙皓,他是孙权的孙子。

  相比刘禅,孙皓简直不算人,残暴嗜杀,所以没有善终。

  公元264年,东吴君主孙休病死,侄子孙皓成为吴王。

  孙皓登基前擅长表演,名声很好。不久,就逼死皇太后,把拥立他的濮阳兴和张布灭了三族。

  孙皓每次宴请群臣都要把大臣们灌醉,凡是大臣有谁抵触或者说错话了的,就会被判刑或者处死。有的被剥下脸皮,有的被挖去眼睛,有的脑袋丢在街上当球踢。

  这位吴王嫉妒心特别强,但凡比他优秀的人,十有八九都会被他找理由给弄死。中书令张尚,能言善辩,孙皓就特别厌恶他。

  有一次,孙皓问张尚,我喝酒可以和谁相比?张尚说,陛下有能饮百觚的酒量(意思夸赞酒量大)。

  古语说 “尧饮千钟,孔子百觚”。孙皓认为孔子没做过君主,张尚把他比作孔子,这就是羞辱他。不久后,孙皓就杀了张尚。

  相比刘禅,孙皓这执政表现,简直是云壤之别,完全看不下去。

  晋灭吴,孙皓投降,司马炎将他安置在洛阳,并封他归命候。

  这时候,司马炎宴请孙皓,照旧试探一番。孙皓对司马炎毫无敬意,敬酒时狂言,“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随后不久,司马炎就让人毒死了这货。

  司马炎结束三国乱世,在位期间革新政治、厉行节俭、任人唯贤、推行法治,史称“太康之治”。司马光评价他:“可谓不世之贤君”。

  到了他儿子晋惠帝司马衷时,爆发了“八王之乱”。司马氏利用匈奴人互相攻伐,导致长安陷落西晋灭亡。

  晋惠帝因为说了一句“何不食肉糜”,被嘲讽了一千多年,说人家是傻皇帝。实际上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社会经验少,不了解民间,和智商无关。

  战乱时,嵇绍为了保卫晋惠帝力战而死,鲜血溅在了他的衣服上。战后,宫女要为司马衷洗龙袍。司马衷满眼哀伤,说了一句“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

  显然,司马衷有情有义,肯定不是白痴皇帝。

  公元317年,衣冠南渡,东晋建立。

  公元420年,东晋权臣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刘裕毒杀晋恭帝,开创了诛杀前朝皇族的先河。

  当时,东晋门阀制度森严,士族和庶族壁垒森严。刘裕是庶族出身,即使登上皇位也被士族看不起。司马氏一些皇族逃到北魏,被北魏重用,北魏的策略就是“存立司马,诛除刘宋”。

  刘裕为了江山稳固,就屠灭了司马皇室,开创了历史上杀害废帝的恶例先河。

  从此,王朝更替就进入了屠杀前朝皇族的循环。

  中华古文明流传的君子之风,在皇权的较量中,完全出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5 07:04 , Processed in 0.0937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