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查看: 6083|回复: 0

叶立华:李宁公司的坏,是集体性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20 10: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伴着窗外的夜色,喝一口热乎乎的花茶,又到了一天中最为放松的时刻。

  坐在键盘前,和读者朋友聊聊天罢。

  有个国产的服装品牌叫李宁,单品售价较高,最近出了几款衣服,非常的日系。

  颜色是草绿,帽子是原型,造型带遮阳帘,随便看一眼,就会让我国的群众联想到侵华日军。侵华日军,怎能不日系?

  不少群众上网表达自己的反感,造成了舆论风波,在这种时候,公司一般有三个选项。

  第一个选项,是上策。既能讨好市场,又能证明实力。

  有个著名的汽车公司叫一汽大众,汽车出了问题,说召回就召回,说补偿就补偿,最近一段时间有一批速腾型号的轿车,生产工艺有问题,一汽大众毫不犹豫进行了召回,给了客户补偿。

  一大批汽车的召回不是小钱款,一汽大众能这么做,是公司实力的体现,几万辆汽车说召回就召回,公司的实力摆在这里,不怕亏这些钱,一切为了用户负责的态度就出来了,买了我家产品,我家负责到底。

  不仅没有引起一点舆论风波。一汽大众的用户忠诚度还更高了。

  李宁公司选上策,马上认自己的造型没做好,找出责任人,予以处分,或把品牌经理调离,或给设计师罚款,表明改错的态度。然后销毁这一批衣服,出售的衣服一概追回,按照同等价值补偿用户。

  群众一看如此,自然风波就下去了。不仅如此,李宁公司还能收获好感,证明实力,怎么看,怎么赢。

  第二个选项,是中策,虽然不能讨好市场证明实力,但是也能把风波消弭于无形。

  有一家著名的饮品公司叫可口可乐,2009年11月和2010年1月在北京市连续出现两次饮用雪碧汞中毒事件,风波发酵,可口可乐公司没有正面回应,而是立刻请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对“问题雪碧”饮料罐进行密封性检测。

  检测报告一出来,可口可乐公司请北京的公安同志直接取上报告,发布结果。自己的人全程没有参与。

  虽然没有参与,也没有回应,但是权威性的报告一发布,还是由公安发布,群众也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不是可口可乐的问题,是经销商的问题。

  事情也就过去了。

  李宁公司选中策,也不是不行,可以立刻请历史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就服装史展开调查,最后出具说明,表明自己的衣服和侵华日军没关系,还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系,自己全程不经手。

  报告一出来,事情也是能过去的。

  第三个选项,是下策,什么好处都没有,只能让风波过去,比如绝不出面回应,等着舆论过去。

  大部分公司的公关都是这样的策略,出了岔子,开始撞死,互联网的舆论很少持续一周以上,等两个礼拜,这事舆论过去,衣服不发售就行了。

  也可以度过危机。

  但是,李宁公司的人是一条路都没有选,既没有找责任人,也没有出报告,连装死都不会,反而出来PUA起了消费者,骂消费者没有文化。

  有诡,就一定有鬼。

  有的时候出了问题,公司做为一个系统,怎么可能没有人发现这个衣服像侵华日军?

  大概率的结果是,发现问题的人指出问题的时候,所有关键岗位的人,都知道有问题。

  但是,这些人明知道有问题,却不去解决,还捂盖子,最后还让服装上了展览。

  这里面的动机,是什么呢?

  是什么人潜伏在李宁公司,提拔了一批什么样的人上了关键岗位呢?

  这不是蠢的问题,这是坏的问题,是系统性坏的问题。李宁公司的董事会如果不能断臂,那就等着全公司一起做断臂吧。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7 21:39 , Processed in 0.1250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