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670|回复: 0

罗列思维:北上五千公里破局,中美下一个战场谁都想不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14 17: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596年6月17日,荷兰探险家巴伦支在现今巴伦支海以北与北冰洋的交界处发现了一座无主群岛,后被命名为斯瓦尔巴群岛,但没有留下航线图。十年后,英国探险家亨利。哈德孙再次抵达该群岛,并在那里探测出大量的煤矿以及其他矿产,这引来了俄罗斯和一众北欧国家的争夺。到二十世纪初,参与斯瓦尔巴群岛主权争夺战的国家已经增长到二十多个,包括英国、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世界级列强。1920年2月9日,斯瓦尔巴群岛十八个主权申索国在法国首都巴黎签署斯匹次卑根群岛行政状态条约,规定条约缔结国能够自由进出该群岛从事科考,并对该地区事务拥有话语权。五年后,为了获得中国的支持,法国代表团找上时任北洋政府总理的段祺瑞,邀请中国加入斯匹次卑根群岛行政状态条约,后者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稀里糊涂的就同意了,由此成为斯瓦尔巴群岛事务决断国之一。段祺瑞当时一定没想到,这份他到死都没搞明白的条约多年后竟为中国介入北极地区并分配利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前段时间,北约秘书长斯滕贝格在访问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位于北极的剑桥湾时,表示俄罗斯在北极的能力已对北约形成挑战,并正在与中国形成一个能对抗北约价值观和利益的北极战略伙伴关系。半个多月后的10月7日,美国政府正式对外发布新版北极地区国家战略。

  该版文件作为奥巴马政府2013年北极战略的更新版,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强调美国属于北极国家的同时,将大国战略竞争摆在了最要紧的位置。

  根据新版的规划,美国的北极战略将围绕安全、气候变化和环保、可持续经济发展、国际合作与治理。其中,安全的内容占比最大,白宫计划全面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利益防御能力,以遏制对美国及其盟国的威胁。从这篇报告不难看出,即便美国正处于全球战略大收缩的阶段,但未来仍要不惜血本地投资北极、经营北极、武装北极。

  白宫发布的新版北极地区国家战略

  美国如此重视北极地区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此之前,中国、俄罗斯、欧洲都已经有所行动或布局。2018年1月26日,中国发布首份北极白皮书-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明确指出,中国是近北极国家和北极利益有关国家,这标志着中国将以大国姿态积极介入北极地区的国际事务和利益分配,而法理依据正是1925年签订的斯匹次卑根群岛行政状态条约。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白皮书中还特别郑重地强调,北极是人类的北极。既然是人类的北极,那么大家都有资格来开发,当然,有没有能力开发那就得另当别论了。最重要的是,在政策上否定北极是某些国家的私产,可以堵住西方媒体造谣我们违背不干涉它国内政的外交原则的嘴。

  2020年3月6日和2020年10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先后批准2035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基本政策和2035年前俄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及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规划,两份报告均把北极地区视为俄罗斯的最高国家利益,并一再提及北约在当地军事活动的危害性。

  2021年10月1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北极战略,总体纲领是借助丹麦、挪威和瑞典的北极国家身份走出去,重点聚焦地缘政治变化和安全。

  美中欧俄四大全球顶层力量以国家高度,纷纷入局北极地区押注,这么大的牌面除了中东,找不出第二个地方了,原因也并不复杂: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北极地区将取代中东成为国际政治角力的焦点和全球经济贸易活动的咽喉要道!

  北极地区对大国们的吸引力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资源供应

  据北极理事会的调查数据显示,北极陆地面积接近800万平方公里,各种自然资源极其丰富。

  其中,煤炭储存量最高,达到1万亿吨,占全球储量的25%,且多为低硫低杂质的高品相煤炭。低硫意味着在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对环境的破坏性比较小,而低杂质则意味着洗煤成本低。

  除此之外,北极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也非常丰富,仅俄罗斯位于北极领土内的石油储备量就相当于沙特的两倍,足够供应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在高强度工业生产中消耗二十年以上,天然气更是占全俄总产量的80%以上,堪称俄罗斯的龙脉之地。

  北极的铁矿石储备也不少,仅加拿大位于北极地区内的玛丽河铁矿石可采储量就有4.5 亿吨,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搞煤炭和铁矿石进口线去澳大利亚化,如果北极的资源得到一定的开采,有利于减少我国对西方财团控制的澳矿依赖。

  地缘安全

  世界上拥有洲际弹道导弹技术的国家都集中在赤道以北,所以,东西两半球国家互射导弹的路线,比如中国射向美国的导弹,并不是走人们传统认知上的太平洋,而是越过俄罗斯上空从北冰洋到阿拉斯加这条线打。

  说白了,北极地区是当前世界主要核大国投送核力量的必经之地,那必经之地又代表着什么呢?

  必争之地!

  以美国为例,为拒止中俄的战略导弹,美国将最靠近北极地区的阿拉斯加当作反导头号工程来打造。短短二十年时间,位于阿拉斯加州第二大城市费尔班克斯东南约100英里处的格里利堡反导基地的陆基拦截器,就从零个增加到32个,未来还会达到44个。

  对于美国而言,以格里利堡基地为核心的战略反导防御线就相当于现代版的雁门关,一旦关口被破,美国本土危矣。我们历来反对北极军事化,但反对的底气来源于可以做到的能力,确保鞭长可及北极,在关键时刻能打掉美国使用核武器冒险的念头。

  海运航道

  此为各国纷纷布局北极地区的核心原因。

  北极地区现目前有两条海运航道,一条是沿加拿大海岸走的西北航道,一条是沿俄罗斯海岸走的东北航道。在早些时候,西北航道由于被高密度高变化性的冰块包围,且当时除冰技术落后,破冰难度较大,因此并没有太大的实用性和价值。

  而东北航道则在苏联紧迫的战略需求下有所突破:如果打通东北航道苏联东西物资调度的效率不仅会大幅度提高,且长期割裂的黑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可形成呼应之势,从两个方向出其不意的威胁美国。

  但问题仍然很明显:受北极冰川的限制,东北航道一方面宽度只能够苏伊士运河三分之一的货轮通行,另一方面无法修建港口等大型基础设施,以供同行船只的补给和救援。

  说白了,一切都是冰山太多太厚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正在逐渐消失。

  上图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卫星,分别在1980年和2012年拍摄的北极地区冰川覆盖图,这三十年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下,毗邻俄罗斯一侧的北极冰山已经缩减了三分之一,东北航道全年通行越来越近了,而西北航道在加拿大最炎热的九月份,也具备了通行的条件,这样的变化对于中美俄三国而言都潜藏着不可估量的政治、经济、军事意义!

  注意看下图,发现什么特点没有?

  全球超过八成的海运航道都在北半球,这与全球90%的发达国家集中在北纬三十度以上高度重合,毕竟经济越发达贸易航线越密集,而这里面,又属亚洲到欧洲的航线最密集。

  亚洲到欧洲的航道通常主要有三条:一条经过马六甲海峡,穿越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抵达地中海-欧洲东岸,总航程10761海里,耗时35天;一条是跨过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与大西洋抵达欧洲西岸,总航程14139海里,耗时约40天左右;一条是穿过印度洋,绕行好望角,进入大西洋,然后沿非洲西海岸抵达欧洲南岸,总航程12071海里,耗时40天。

  与传统的欧亚航道相比,北极东北航道总航程仅为6700海里,通行时间消耗不超过23天,平均航程缩短3000海里,平均时长缩短40%!

  对于中国而言:在战略上,东北航道绕开了美国重兵云集的太平洋地区和印度洋地区,并依托俄罗斯沿岸的的地缘影响力辐射,使中国的海运贸易线获得了绝对的安全。

  在经济上,通行时间的减少意味着燃油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下降,有利于增加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在万物高度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电子产品已成长为人类第一大工业需求品,而它有一个大部分产品都不具备的特性,即时效性。

  金融危机后,中国东部沿岸中低端电子制造业掀起转移浪潮,东南亚和我国西部地区均对此志在必得。虽然我国的供应链齐全,东南亚有着中西部地区完全不可比拟的海运优势,但作为西部第一大城市的重庆却不以为然,电子产品讲究的时效性,铁路运输单价的确高,可时长比海运足足少了三分之二,同样款式的电脑和手机,上市时间越早单价越高,这中间的利润率,不知道比海运便宜的成本高到哪里去了。

  2010年8月,重庆市政府组成工作专班,飞抵北京向海关总署、铁道部以及外交部提出一条开辟重庆至欧洲铁路大通道的请求。半年后,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而正是这条铁路的开通,一举带动重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和平板制造基地!

  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

  借此不难预见,北极东北航道的开通,将更加有利追求时效性的电子类产品制造业和半导体制造业落户中国。

  对于俄罗斯而言:只要中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大制造业输出国,全年全面开通的东北航线迟早会是全球最繁华的海运航道,没有之一。那么,俄罗斯只需在其北部沿岸修建起大量支撑海贸运转的基础设施,一手贩卖资源,一手收取过路费和维护费,经济腾飞指日可待。

  对于美国而言:世界地缘权力结构是跟着贸易走的,过去五百年,海路运输是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所以其结构的中枢是控制海洋的海权。

  但随着高铁技术等陆路交通的发展,世界地缘权力结构正从海权中心化向海陆二元化过渡,并最终会在亚欧非大陆的整合下重新回归陆权中心化。如果北极航道全年全面贯通,而美国又在这些航道上建立起绝对的军事主导权,再给海权续命几十年不成问题。

  三大强国的战略利益均在此交汇,北极,必是下一个兵家必争的中东!

  中国虽然不是北极国家,但与美国和欧洲相比,有一种无与伦比的优势,即与之背靠背的俄罗斯,是北极地区最大的沿岸主权国家,两国联手,拒止美国北极军事化,确保地区和平稳定不成问题。

  2017年5月,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面向北极。

  2017年7月,北极地区正式并入一带一路倡议,又名冰上丝绸之路。

  2018年1月,中国出台北极政策白皮书,积极参与北极地区事务及活动。

  2018年7月,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向中国供应的首船液化天然气经过北极东北航道抵达中国江苏省如东LNG接收站。

  2020年10月,俄罗斯批准《2035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将确保全年通航摆在北极经济和基建规划中的首要位置。

  北上五千公里大突围,冰上丝绸之路破除的不仅仅是冰,还有盎格鲁撒克逊集团那不可一世的霸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22 06:14 , Processed in 0.0781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