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81|回复: 0

罗列思维:局势升温?新加坡突然发声,中美被直接扯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29 20: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月21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依照“惯例”发表了国庆演讲。

  按理说,这本来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消息,

  ——无他,虽然每一年站在台上的新加坡领导人都会就国内外的重大问题表明自己的最新态度,但是很显然,作为“城市国家”的新加坡实在太小了。

  所谓“人微言轻”,国亦如此。

  因此在国际秩序环境相对“稳定”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对于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而言,新加坡的“态度”其实并不值得被太多的关注…

  但是很显然,今年的“演讲”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

  21日,在当天演讲阐述完毕新加坡的疫情复苏挑战之后,李显龙话锋一转陡然提到了他眼中的国际秩序“新”变化:

  外部的环境越来越不稳定,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和美国的分歧日渐加深,台湾问题只是其中一个争端…

  甚至,在演讲的最后,李显龙还公开喊话新加坡民众称“应当做好被卷入大国冲突的准备”!

  发生了什么?

  新加坡!

  在多年以来对众多国际间政治经济事件的持续性关注之后,罗列感悟出了这样一套浅拙的国际关系论。

  我将之称为“雨林关系论”。

  简单的讲,所谓的“雨林关系论”就是根据不同国家的经济形态、意识形态、文化形态、体量大小等诸多要素,将其划分为这片雨林生态之中的不同植被类型。

  在这片雨林中:

  “阳光的抢夺”,代表了现实发展中国家间的资源竞争;

  “朽木的腐殖”,代表了国家崩溃之后残存利益的瓜分;

  “合理的植被间距”,代表了不同国家彼此间的生存空间与需要;

  “等量阳光下的光合效率”,可以被换算为现实世界不同国家的产业科技竞争实力;

  “不同树种植被间的内在韧性差异”,可以被视为不同国家体制差异和具体施政能力在具体风险下的抗打击能力;

  于是,在将这样一套理论代入了当今世界之后,我们首先会发现的是这样两条相当浅显的“规则”。

  1、最优生存方式,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与选择。

  2、不同层次的扩展需求,决定了该国在现有国际秩序下的上升压力。

  毋庸置疑,新加坡是践行“雨林关系论”的佼佼者!

  新加坡,国土总面积719.1平方公里,人口总数569万,其国家体量放在中国的话也仅仅只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地级市。

  按理说,这样一个国土面积狭小、人力资源厚度浅薄的国家,应该是发展及其落后的,然而现实却是,2018年时,新加坡的人均GDP却达到了6.4万美元,是同时期日本的1.6倍,是同时期中国的5.6倍。

  究竟是什么使得新加坡摆脱了“该有的命运”,而走向了相较之下的成功?

  1、最优生存方式,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与选择。

  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矿产资源均无任何国际竞争实力,于是在初始发展时,新加坡选择了其扼守马六甲海峡的优秀地理位置大力发展航运港口服务业,准确的将自己定位成了全球化下世界航运业的“附生植物”

  而受此影响,作为当地世界全球化秩序的主干和缔造者,美国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新加坡眼中那棵被自己寄生的大树。

  2、不同层次的扩展需求,决定了该国在现有国际秩序下的上升压力

  或许有很多人都很迷惑,同样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同为周边国家的马来西亚或印尼,为何没能发展出如此辉煌的航运港口服务业。

  事实上,新加坡之所以繁荣,除了其自身的正确发展选择以外,更加来自英美两国的立足新加坡特殊国情的“选择”

  ——新加坡作为曾是英国海峡殖民地的一部分,建国时人口不过177万的新加坡,国内华人数量达到了132万!

  很现实:

  华人立国的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孤儿”,这个孤儿只想活下去。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化秩序制定者,需要的是马六甲海峡黄金水道的稳固控制,新加坡这个在东南亚地区举目无亲,甚至连自来水都无法自给的“孤儿”,就是最佳的看门人选!

  当然,新加坡同样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只是美国主导下国际海上货运航道的一个“门房”,只要美国一天还是国际全球化产业分工合作的主导者,那么新加坡就一天是对美国毫无伤害威胁可言的追随者。

  因此,新加坡自开国以来所一贯相承的亲美基本政策奇怪吗?

  因此,在以美国为主导下的国际秩序环境相对“稳定”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从来都秉持以攀附美国为政治核心的新加坡,又如何值得被关注?

  李显龙在害怕什么?

  与英、加、澳、西等“五眼国家”在国家政策上全面倒向美国截然不同,以华人主导的新加坡即便是在国际政治上秉持着“攀附美国”的外交核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也尽量的做到了“刀切豆腐两面光”的讲究。

  对此,新加坡已故前总理、现总理李显龙之父李光耀在其所著的《李光耀: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中就曾直言表示,整个东南亚都不具备在军事上抗衡中国的能力,因此新加坡必须在安全上依靠不构成生存威胁的美国,在经济上依靠绑定中国用以平衡来自外界的控制

  ——保持基于秩序维持者保护下的“独立”政策外交,避免在一定时期内遭到外部列强的欺辱,这就是新加坡李家在过去几十年间所世袭传承的政治智慧。

  而这一切,归根结底只有一个目的:

  为了新加坡的利益和继续存在!

  因此我们看到,当年初俄乌战争爆发时,李显龙在第一时间对俄罗斯发起了谴责,显然,如此的做法遭到国内反对舆论的强烈质疑。

  毕竟,新加坡与俄乌远在万里之外,对于俄乌发生的任何政治摩擦,新加坡都拥有不置可否的权力。

  然而,新加坡还是在“不惜得罪大国”的风险中发声了

  ——从表面上看,李显龙的“徒增是非”似乎是为美国站台的俗套戏码,但是只要稍微了解过这位继承了“政治狡兔”李光耀手腕的李家长子我们就会发现,他最厌恶的事情,一定就是“徒增是非”。

  无他,唯利也!

  刚刚过去的国庆演讲中,李显龙的回应同样佐证了这一点:

  新加坡何必“强出头”?其实我们不是选边站,我们不是亲美,也不是要和俄罗斯作对。但是,我们必须采取坚定的立场,捍卫根本的原则,不能含糊。因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所有国家,无论大小,都很重要。尤其对新加坡这样一个小国来说,这关系到国家的生存。

  事实如此,对于新加坡而言,即便是北约东扩潜在影响了俄罗斯的国家领土安全,但是只要战争的第一枪是俄罗斯打响的且俄罗斯的军队进入了乌克兰,那么站在“新加坡”的国家利益角度而言,这就是应该被反对的!

  当然,这也是新加坡在美国入侵格林纳达时坚决表示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时拒绝进行支持的主要原因。

  无他,扼守了东西方世界海上交通咽喉并以此立国的新加坡,并不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自己仅仅只是因为某些客观上“安全需要”,就被大国给随手抹除…

  基于此,李显龙的“害怕”究竟是什么,已经不难得知

  ——他害怕的,从来都不是浮于表面的“中美分歧”,他真正害怕的,是新加坡中美平衡政策的破产、是新加坡立国经济基础的崩坏、是在有朝一日,所不得不面临的“选边站”!

  当然,这一切“害怕”的前提还有一个最根本的点:

  不确定性

  对此,我们可以从李显龙最近几年的对华心理历程上轻易瞥见。

  2013年,当中日钓鱼岛冲突爆发时,李显龙说:

  中国应该透过行动和自我克制来展示自身并无恶意,即使你可能得到什么,但是会输掉名誉和世界上的地位。

  2016年,当南海乌云压顶群魔乱舞时,李显龙说:

  亚洲国家都希望由美国来领导,而不是其他什么国家。

  2019年,当中美贸易战结果渐晓,中国周边地缘政治挑衅偃旗息鼓后,李显龙说:

  中国复兴不可阻挡,美国必须接受这一事实!

  2020年,当中国新冠抗疫傲视全球,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却开始抱团划圈子时,李显龙说:

  中国任何时候都不能被排除在外,没有多少国家愿意加入没有中国的联盟和组织。

  显然,伴随着中国最近几年国家实力及国际地位的直线上升,曾在国际外交政策上多年秉持着以“攀附美国”为外交核心的新加坡及李家人,同样也在发生着一些认知上的变化…

  不过,这仅仅只是一种“量”的变化而已。

  正如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莫顿·卡普兰(Morton A. Kaplan)所说的一样:

  由于一种体系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都会拥有其自身的特性,我们必然可以描述它在不同时段的连续性状态,同时还可以对引起其后续状态变异的变量变化予以确认。

  基于此,因中美相对实力变化而随之变化的当代国际体系转型,自然也包含了已然发生的变化、正在发生的变迁,和即将发生的变革等三个连续性的纵向组成。

  “已然发生的变化”很好理解。

  以钓鱼岛为例:

  2013年中国海警船驶入中国钓鱼岛海域进行巡航的天数为54天。

  …

  2018年,这个数字是159天。

  2019年,这个数字是282天。

  2020年,这个数字是333天。

  2021年,这个数字是332天。

  …

  2022年的总数据虽然还没出来,但是相较与去年同期继续增长的事实,无一不在表明着我国对钓鱼岛领土的实际控制!

  当然,除了钓鱼岛以外,中印边境印度方面在数次碰壁之后的偃旗息鼓、南海各对华领土索求争议国近年以来的日渐乖巧、乃至于李显龙的对华态度变化,都可以说是近年以来“已然发生变化”的一个个微观体现,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

  “正在发生的变迁”大多数人可能会后知后觉。

  前不久的美众议长“佩洛西窜台”闹剧算是一例。虽然,在之前的文章中罗列将佩洛西为毒鬼丈夫减刑、为废柴大儿拉裙带的窜台行径进行了部分的揭露,并且最终将美国政界默认此等行为归类于其万般遏华无奈之下的“恶心人”。

  虽然,佩洛西确实足够恶心,但是有一点我没有提到的是,其实于美国政府而言,或者说美国的统治阶级而言,佩洛西的“窜台”之行,更是一种潜意识的信号表现

  ——在佩洛西抵台的晚宴中,台积电的决策层被特别的邀请在座,晚宴席间,佩洛西再次提到了美国推进日久的“台积电迁美”问题。

  虽然,对于佩洛西的“要求”,据说列席晚宴的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还特别的怼了一句“台积电离开台湾就不是台积电了”。

  但是很显然,美国似乎并不打算放过台积电

  ——紧随佩洛西之后“二次窜台”的美国印第安纳州州长,再次找到了台积电的张忠谋和联发科的蔡明介,讨论推进在印第安纳州设立半导体研发中心,以及和普渡大学搞芯片联合研究!

  美国为何这么急迫?

  说白了,继2016年南海对峙的“秒怂”之后,连夜扛着航母跑路的老美在台海地区,又准备开始二次转进了!

  转进之前什么最重要?诸如台积电这样的金娃娃,自然不能便宜了咱们。

  显然,美国如此的打算自然瞒不过时刻关注“中美动向”的李显龙。

  于是我们看到,面对美国势力的撤退意图,客观上依旧需要依靠美国在全球分工贸易中的“秩序维持者”地位来充当看门人的新加坡,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却不得不开始考虑面对中国的尴尬:

  外部的环境越来越不稳定,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和美国的分歧日渐加深,台湾问题只是其中一个争端…

  是的,作为延续自美国全球霸权体系下的具体产物,面对美国势力接连撤退收缩的新加坡,此刻的心情无疑是忧虑惊恐的!

  一方面,他们不希望现状的改变;

  另一方面,现状的改变与否又是不以他们的意志力为转移的,并且最为糟糕的是,当现状发生“质变”时,他们还必须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早的作出表态!

  正如李光耀所言:屹立于巨人之间的新加坡。

  文章最后,罗列有话说

  罗列相信,对于“新加坡”这样的首鼠两端,不少国人在不屑之余更多的还是轻视甚至嫌恶。

  然而恰恰相反,对于“新加坡”这样的态度乃至行事准则,其实罗列本人是表示相当欢迎的

  ——无他,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当某个统治秩序下的参与者都开始思考自身的利益,且既有的统治实力已经无法满足这种利益时,秩序的崩溃就已经注定!

  基于此,罗列想倘若整个东南亚,甚至是东亚日韩的领导者也能够如李显龙一样开始忧虑起来、害怕起来、甚至是开始悄悄的着手准备后路时,那么胜利的天秤彻底倒向我们的那一天,还会遥远吗?

  这是三部曲中的最后一步:即将发生的变革。

  并且我们应深知,最后一步的开启钥匙,既没有握在美国手上,更没有握在世界手上。

  那么,“钥匙”在哪里?

  当美国开始高砌贸易保护壁垒、不断宣扬美国优先的大背景下,中国究竟是应该加码跟进,还是应该以更加昂扬大气的姿态走向世界?

  当美国以冷战霸权思维在全球处处对华遏制围堵,大力推行非敌即友的零和博弈竞争观时,中国究竟是应该加码跟进,还是应该正确冷静的认知区别各个国家的对华关系,然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持续深入的营建平等、自由、轻松、互惠的贸易交流体系,在力有未逮的范围外,继续不断的树立并宣扬另一种完全有别于美国暴力统治的,具有广泛吸引力、美好愿景和先进文明特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钥匙,一直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4 18:16 , Processed in 0.09376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